3.2 《水资源》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水资源》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3 07:2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第二节《水资源》教学设计
(1课时)
课题 3.2 《水资源》 单元 三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承接“土地资源”的学习逻辑,聚焦水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主线,既是对自然环境(气候、河流)知识的应用与深化,也为后续区域地理(如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体现“自然—人文”融合的地理思维。教材采用“资源概况—分布特点—合理利用措施”的递进式结构,教材内容图文结合,加入学生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参与资源保护的能力。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问题采取的措施,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造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一是气候知识,前面已学习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可作为分析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的逻辑起点;二是河流知识:已经知道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变化,能辅助理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三是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土地资源”的学习,已掌握“总量—人均—分布—问题”的分析框架,可迁移至水资源的学习。
重点难点 (1)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2)难点: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成因;理解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片《我的土地我的家》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导航】【问题引领1】(1)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利用价值有哪些?(2)什么是水资源?我们常用的水资源有哪些?(3)影响水资源多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水的利用价值有: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养殖、航运和水力发电等。②人们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常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一些淡水资源。③影响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水资源的多少。【学习活动一】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64,读图3.9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3.9,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读图3.5,说出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想一想,为什么华北地区会缺水?试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加以分析。(4)想一想,为什么西北地区也会缺水?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②南方水资源占80%,土地资源占40%;北方水资源占20%,土地资源占60%。一方面,南北方水土资源搭配不合理,对农业生产不利。另一方面,北方丰富的土地因缺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南方反而多洪涝灾害。③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年降水量较少(400-800mm),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④西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学习活动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65,读图3.10中国水资源总量变化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从时间分配上看,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从季节分配上看,我国水资源分布又有什么特点?(3)读图3.10,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时间分配特点:降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②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较为丰富;冬春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水资源相对不足。③年际变化大,有丰水年,也有枯水年。【学习活动三】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66—P68,读图3.12—图3.14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面对“人多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的水资源家底,我国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3)在工业生产上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4)调查家庭用水习惯, 分析浪费水的主要环节,制订家庭节水计划。【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采取了节水优先、水资源时间调节与空间调配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障我国的水安全。②(见同步教学课件,略)③(见同步教学课件,略)④调查家庭用水习惯:(略)【问题引领2】我国采取什么措施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请举例说明。我国采取什么措施调节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问题?请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治理?【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水资源时间调节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水库不仅调节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还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功能。例如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②水资源空间调节的主要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调水的骨干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图3.14)。③水资源利用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水污染等;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看法。读图,对比南北方河流径流量,联系降水分布,理解“南多北少”的思维逻辑读图分析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年际波动,总结时间分布规律读图思考,了解不同领域的节水措施,树立“节水护水” 意识读图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为下面学习做铺垫,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结合降水知识,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成因。培养综合思维与,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以降水为桥梁,建立“气候—水资源”的联系,理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节水的重要性,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40页—44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水资源”核心,梳理了四大核心内容:①概念: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②分布特点: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③问题:人均占有量不足、污染严重、浪费突出(农业漫灌、工业重复利用率低)。④措施: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非工程措施(节约用水、防治污染、加强管理)。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树立可持续利用观念。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一、时空分布不均1.空间:南丰北缺(受夏季风影响)2.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受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影响)二、合理利用与保护1.节水优先:农业(滴灌)、工业(循环水)、家庭(一水多用)、防治水污染2.时间调节:修建水库(如三峡)3.空间调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①情境导入:以“节约用水宣传视频”切入,引发共鸣,激发学习兴趣;②地图渗透:通过“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南水北调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分布与降水、河流的关系,培养空间思维;③案例联系:结合“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南水北调”等案例,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强化责任意识;④互动探究:组织“家庭节水措施”小组讨论,让学生应用知识提出措施,体现主体地位。不足之点:①分层教学缺失:部分基础弱的学生对“时空分布原因”理解不深,未给予足够个别指导;②探究深度不够:“跨流域调水利弊”讨论仅涉有利面,未充分分析调出区生态影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时间分配失衡:“可持续利用”总结仓促,未充分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如“我能为节水做什么”)。改进措施:①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学生设置梯度问题(基础生掌握“分布特点”,优生探究“原因及措施利弊”),加强个别指导;②深化探究:增加“南水北调生态影响”资料,引导辩证思考;③优化时间:压缩“概念”讲解,增加“学生分享个人节水计划”环节,强化情感目标;④贴近生活:收集本地水资源案例(如家乡河流、节水措施),增强代入感。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