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第三节《矿产资源》教学设计
(1课时)
课题 3.3 《矿产资源》 单元 三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作为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核心部分,本节延续前两节关于可再生资源的探讨,重点聚焦非可再生资源的特性和应用,旨在深化学生“资源节约与保护”理念的培养。2.内容结构:以“分类—分布—问题—对策”为框架展开,包括:①矿产类型划分(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②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明显:能源矿产北方为主,金属矿产南方集中);③开发问题(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损耗、生态破坏,加工过程引发污染);④合理利用策略(倡导节约、提升效率,推动综合利用,开发替代能源)。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状况及合理利用、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归纳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资料认识我国矿产资源产消特点并了解其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与非可再生),了解土地、水资源的分布与保护问题,具备基础读图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渴望了解家乡的矿产资源状况,希望掌握日常能源使用技巧,关注“开发环境影响”(如矿产开采导致的生态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①难以将矿产分布与地质因素(如板块构造、沉积环境)关联;②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分析当地乱采问题并提出对策);③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供需);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难点:分析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什么是可燃冰?冰可以燃烧吗?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导航】【问题引领】(1)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想一想,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有哪些?(2)什么是矿产和矿产资源?如何分类?【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矿产的利用价值有:钢铁—铁矿、生火做饭—天然气、汽车—汽油、塑料制品—石油等。②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等。矿产资源,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如果按产出状态分类,有固态矿产、液态矿产和气态矿产三种;按其用途和特点,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等。【学习活动一】种类齐全,多寡不均【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70—P71,读图3.15、图3.16中国可开采煤碳、大型油气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研读课文P70,说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研读课文P70,从人口比重看,我国矿产资源占比有什么特点?如果从空间分布看,我国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是世界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居世界前列。在能源方面,我国能源矿产占世界的比重只有煤炭较高,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偏低。③我国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储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非常显著,能源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学习活动二】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70—P72,读图3.15、图3.16中国可开采煤碳、大型油气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煤碳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又有什么特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有哪些?在储量上有什么特点?什么是三稀矿产?我国三稀矿产的储量与分布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用途?【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多煤少油气,总体分布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可开采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3/4。东部煤炭开采近枯竭。②储量超过10亿吨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高度集中在四川、新疆,以及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区。③我国铁矿资源储量排世界第四位,但贫矿多、富矿少。铜、铝土等储量较少。钨、锡、锑等储量居世界首位。④“三稀矿产”是稀土、稀有金属和稀散金属的总称,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维生素”。我国的稀土、锂、镓、铟等三稀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但有些三稀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如锆等。【学习活动三】产消量大,进口量多【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72—P74,读图3.19—图3.20中国铁矿石和石油进口来源地示意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研读课文,说一说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谈一谈我国矿产资源有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为了保障矿产资源供给,我国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列出从波斯湾沿岸国家将石油运往我国所经过的主要海域、海峡,举例说明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大力开发矿产 资源,已建成多个大型的煤炭、油气、铁矿、铜矿、钨矿等生产基地。我国的矿产资源总开采量居世界首位,为我国成为世界工业大国提供了基本保障。②“有而不够、有而不优”——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我国只有少数种类矿产资源的储量和生产量能够满足需求,大多数矿产需要从国外进口。③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④海运路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中国。安全问题:地区局势不稳定、海盗活动频繁、航道拥堵、台风、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研读课文,理解矿产资源“人均不足”的思维逻辑读图分析矿产的区域分布,总结 “多煤少油气”、“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点读图思考,分析铁矿石进口比例的上升趋势,理解 “产消矛盾” 的表现,思考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矿产资源的用途和分类,为下面学习做铺垫,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结合生活常识,理解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地图,建立矿产资源分布的空间认知,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从 “资源进口” 角度,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对外依赖与运输安全,提升地理实践力与全球视野,强化资源安全意识。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7页—40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矿产资源”主题,梳理了三方面核心内容:一是矿产资源的类型,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它们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三是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强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矿产开采环境、综合利用矿产、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替代非可再生矿产。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一、种类齐全,多寡不均1.种类齐全:目前已发现矿产种类173种2.储量丰富:居世界前列3.人均不足4.多寡不均:储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二、产消量大,进口量多1.产消量大:总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进口量多:大多数矿产需要进口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情境导入贴近生活,以“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等学生熟悉的物品为例,引发学生对“矿产资源与生活联系”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互动设计有效,通过“小组讨论:认识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际思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3. 多媒体辅助直观,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动态展示煤、油气资源的分布,帮助学生具象理解“分布不均”的特点。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