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老师 授课班级 班级人数
课题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登岳阳楼》中的意象和情景交融手法,提升学生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感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深入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境和炼字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其对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理解和表达。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登岳阳楼》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杜甫在《登岳阳楼》中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达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如何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融合于诗中。 (2)掌握诗歌中 “昔闻”“今上”“坼”“浮” 等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分析这些词语如何体现诗人对时空的感悟与情感的抒发。 (3)通过对比杜甫与李白登岳阳楼的不同诗作,理解两位诗人在诗境与风格上的差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登岳阳楼》这首诗,让学生深入理解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及其对表达意境的重要性。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诗歌中的意象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等知识点,以及通过诗歌学习,体会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提高对古典诗歌意境美的鉴赏能力,学会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介绍《登岳阳楼》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生活动: 学生听教师的介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著名诗作《登岳阳楼》。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 57 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两年。他在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的情况下,独登岳阳楼,感慨万千。全篇不仅仅是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还寄托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大家对杜甫和他的作品有什么了解吗?(生:我们学过他的 《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等作品,知道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很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首《登岳阳楼》的意境和情感之美。) 二、分析诗歌 (1)朗读诗歌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登岳阳楼》,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提醒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活动: 学生全班齐读《登岳阳楼》,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尝试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 (师: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登岳阳楼》。请大家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和韵律,尽量读出诗人的感情。(全班齐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大家读得不错,但我们可以再提升一下。请再读一遍,试着把诗中的情感更深刻地表现出来。) (2)逐句解析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详细讲解每句诗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听教师讲解,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觉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终于实现登楼愿望的喜悦之情。) 师: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感触,才写下这两句。大家觉得哪种理解更合适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种理解更合适,因为后文中提到了 “凭轩涕泗流”,如果前文是喜悦之情,结尾就有些矛盾了。) 师:非常好,这种理解确实更符合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生:“坼” 字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仿佛能把吴楚两地分裂开;“浮” 字则给人一种日月星辰都随湖水波动的感觉。) 师:非常准确,这句诗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大家再读一遍,感受一下这句诗的宏伟气势。(生:齐读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师:第三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生: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处境,亲朋好友音讯全无,自己又一身病痛,只能寄居在一条孤舟上。) 师:这句诗确实写出了诗人的凄苦处境,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生: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岳阳楼上看到北方战乱的景象,不禁泪如雨下,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师:非常准确,这句诗展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赏析诗歌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景和情两个方面赏析诗歌,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进一步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从景和情两个方面赏析诗歌。 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师:现在我们来整体赏析这首诗。首先看景,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句诗写出了什么?(生:写出了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写景,还暗示了什么?(生:暗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很好,现在看情,诗中的情感有哪些?(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具体来说,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些情感?(生:第三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非常准确,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大家再读一遍,感受一下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生:齐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教师活动: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词的精妙之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请大家找出诗中用词特别精妙的地方,或者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 “坼” 和 “浮” 这两个字,它们分别有何妙处? (生:我认为 “坼” 字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力量;“浮” 字则给人一种日月星辰都随湖水波动的感觉,显得湖面宽广无边。) 师:非常好,这两个字用得非常精妙,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还有其他地方吗?(生:我觉得 “凭轩涕泗流” 这句也很有力量,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师:对,这句诗直抒胸臆,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总结 教师活动: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学生活动: 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岳阳楼》,通过逐句解析和整体赏析,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广阔的心胸。希望大家不仅能背诵这首诗,还能深刻理解其内涵。最后,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登岳阳楼》,结束今天的课程。(生:齐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