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9-30 13:18:0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世界的聚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聚落,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通过读图能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能够分析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能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
(1)聚落的主要形式。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居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有的居住在乡村,有的居住在草原。像这样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世界聚落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聚落的形态
提问:你能解释一下“聚落”的含义吗?(学生回答:)
师:聚是集合、集中的意思;落是停留可居住的地方。聚落就是指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聚落。2·1·c·n·j·y
展示图片:城市、集镇、村庄
讲解: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提问:你知道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几种吗?(学生回答)
明确:聚落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城市,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另一种是乡村,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21·世纪*教育网
小组合作探究:
城市和乡村在人口分布、交通、居住条件、建筑特点、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所见所闻,之后派代表进行展示。
明确:
人口分布 交通 居住条件 建筑特点 生产方式
城市 稠密 密集、四通八达 紧张 密集高大 工业、商业、服务业
乡村 稀疏 稀疏、落后 宽松 分散低矮 农、林、牧、渔业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村庄,大一些的叫集镇。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居民居住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知道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吗?(学生回答)www-2-1-cnjy-com
明确: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生活垃圾等。
提问: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发言)
明确: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2-1-c-n-j-y
观察:展示图片,从乡村聚落到城市聚落演变过程中,你发现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明确:乡村到城市变化规律
1.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2.交通越来越发达
3.人口越来越多
4.建筑越来越密集、高大
5.生活方式由农业化转向非农业化
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四大大组,展示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搜集的寒冷地区的民居、湿热地区的民居、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威尼斯水城的图片及资料,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讨论完毕找出代表进行展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
1.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可以御寒;壁炉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炕防寒保暖;窗小防止寒气进入;屋顶高耸,便于清除积雪;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可以通风散热;湿热地区降水量大,需要配备强大的排水系统。21教育网
2. 东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房屋窗口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为斜顶,便于排水。
3.北非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多风沙,房屋墙体厚,用来隔热;窗口小,防止太阳辐射和风沙侵袭;降水稀少,屋顶多为平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民居临河临湖分布,影响的因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资源丰富;航运便利,既可以发展河运,也可以发展海运;在干支流汇合处,有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21*cnjy*com
拓展延伸:
1.西亚的民居:西亚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2.因纽特人的冰屋:因纽特人居住在北冰洋沿岸地区,气候严寒,到处是冰天雪地,就地取材,冰屋墙体厚,利于保温。【来源:21cnj*y.co*m】
3.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多数时间干燥少雨。黄土具有直立性,保暖性好。
4.蒙古包:蒙古包和过去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有关,便于安装和拆卸,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相适应。
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三处属于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乡村聚落)
2.三处聚落选址有何共同点?(都位于河流沿岸)
3.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是哪一处?为什么?(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出处:21教育名师】
总结:影响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
过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迥异,所以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提问: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部分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学生欣赏。
1.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21cnjy.com
2.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它是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www.21-cn-jy.com
3.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响力和持久力的象征,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版权所有:21教育】
5. 希腊雅典卫城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帕特农神庙是卫城中的主要建筑物,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
多媒体播放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频。
提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及历史、科学研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活动1: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 到此一游”。这种做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2: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这样做是错误的,古建筑属于文物,乱涂乱画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坏,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
2. 这样做是正确的,是为了减轻旅游活动期间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畅所欲言: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教师补充: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多做宣传,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另外,我们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它为我们人类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合理改造自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1·cn·jy·com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哪种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D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崎岖山地
2.下列聚落分布密集的地区是(A )
A.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
C.荒原地区 D.冰原地区
3.北非的房屋,厚墙加小窗的作用是( B )
A.防寒 B.防晒、防沙
C.防雨 D.以上都不对
4.东南亚的民居主要是为了适应( B )
A.炎热的气候 B.湿热的气候
C.寒冷的气候 D.干燥的气候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读教图、析图、合作探究等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地理思维。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切实加强学生文明行为的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城市
聚落的形态
世界的聚落
乡村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世界的聚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 B. 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C. 乡村的居民就是从事放牧 D.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活动
2.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异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
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等
3. 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一般位于( )
A.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高山地区 D.丘陵地区
4.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 )
A.乡村与集镇 B.村庄与集镇 C.乡村与城市 D. 城市与集镇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聚落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有人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
B.为了招揽游客,在旅游风景区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
C.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D.某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建筑群
6.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仅供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
7.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8.“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是典型的( )
A.我国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B.我国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
C.我国西北地区的乡村聚落 D.我国青藏地区的乡村聚落
9.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10.下列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C.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11.“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炎热多雨地区 B.寒冷多雨雪地区
C.温暖干燥地区 D.温暖多雨雪地区
12.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二、连线题
东南亚地区 四合院
北极地区 厚墙小窗的房屋
黄土高原 水城
威尼斯 高架屋
北京 冰屋
西亚地区 窑洞
三、简答题
1.你认为下面的做法是否正确?说出你的理由。
(1)有人浏览风景名胜时,在古代建筑上刻定“×××至此一游”。
(2)为了保护某地古代建筑,把它围起来,不开发不对游人开放。
(3)为了招揽游客,某地主管部门在风景旅游区内大兴土木,兴建大批宾馆、饭店。
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宗教寺院一般会在什么地方选址?
《世界的聚落》一课一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解析:乡村的居民一般从事农业、牧业、林、渔业等活动,故选D.
2. D.
解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等,乡村有很多池塘,果树。故选D.21教育网
3. A.
解析:聚落的形成一般要求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丰富、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等条件。故选A.
4. C.
解析:聚落从规模上看,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小到只有几十个人民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故选C.21cnjy.com
5. C.
解析:C答案是正确的,这样做是减轻旅游活动期间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6.C.
解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地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故选C.21·cn·jy·com
7.B.
解析:ACD所描述条件不利于人类居住,更不利于聚落的形成,B所述条件优越,有利于聚落形成。故选B.
8.B.
9.D.
10.D.
11.B.
解析:世界各地不同的房屋建筑物适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地理环境,室内有壁炉或火炕,是为了取暖,墙体厚实、窗小或双层窗,可以防止热量的散失,这说明此地气候寒冷。屋顶高耸是为了方便排泄雨雪。故选B.www.21-cn-jy.com
12.C.
二、连线题
东南亚地区 四合院
北极地区 厚墙小窗的房屋
黄土高原 水城
威尼斯 高架屋
北京 冰屋
西亚地区 窑洞
三、简答题
1.解析:都不正确。
(1)在古建筑上乱刻乔画,是一种典型的破坏行为。
(2)兴建大批宾馆、饭店会破坏原有的风景和环境。
(3)只是围起来,既不开放,也不开发,使该建筑的价值没有得到利用。
2. 在高山少有或没有部落的地区选址。
解析: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但宗教和寺院比较特别不同于大多数聚落,需要幽深安静,远离世俗。故宗教寺院反而选址会在没有或少有聚落的高山等地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5张PP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导入新课
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城市
乡村
草原
你能解释一下聚落的含义吗?
新课学习
聚落
落:停留或居住
的地方
聚:集合、集中
聚落就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一)聚落的形态
新课学习
城市
村庄
集镇
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上千万的巨型
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新课学习
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聚落的主要形式有两种
合作探究
城市和乡村在人口分布、交通、居住条件、建筑特点、生产方式等方面有何不同?
新课学习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于城市的工作条件、教育、医疗条件较好,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得乡村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
新课学习
交 通
城市交通密集、四通八达
乡村交通稀疏、相对落后
新课学习
城市居住条件相对拥挤,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乡村居住条件比较宽松,房屋一般都不高,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居住条件
新课学习
生产方式
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以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
乡村的生产方式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为主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人口 分布 交通 居住 条件 建筑 特点 生产
方式
城市
乡村
稠密
稀疏
密集四通八达
稀疏落后
紧张
宽松
稠密高大
分散低矮
工业
商业
服务业
农、林、牧、渔业
新课学习
你知道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吗?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新课学习
大气污染
噪音污染
你知道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吗?
生活垃圾
水体污染
你知道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吗?
新课学习
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新课学习
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我来说一说











从乡村聚落到城市聚落演变过程中,
你发现有哪些变化?
观 察
新课学习
乡村到城市变化规律
1.占地面积越来越大
2.交通越来越发达
3.人口越来越多
4.建筑越来越密集、高大
5.生活方式由农业化转向
非农业化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墙厚可以御寒;壁炉、火炕防寒保暖;窗小防止寒气进入;屋顶高耸,便于清除积雪。
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可以通风散热;湿热地区降水量大,需要配备强大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你能解释下面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吗?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窗户还是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讨 论
1
东南亚民居有何特色?
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东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房屋窗口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为斜顶,便于排水。
新课学习
2
热带雨林
新课学习
北非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这是为什么?
3
北非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多风沙,房屋墙体厚,用来隔热;窗口小,防止太阳辐射和风沙侵袭;降水稀少,屋顶多为平顶。
新课学习
水城威尼斯
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水资源丰富
航运便利,既可以发展河运,也可以发展海运。
在干支流汇合处,有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4
拓展延伸
西亚的民居
西亚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西亚沙漠地区
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就地取材,冰屋墙体厚,利于保温。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多数时间干燥少雨。黄土具有直立性,保暖效果好。
100
拓展延伸
蒙古包
蒙古包和过去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有关,便于安装和拆卸,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相适应。
1.图中三处属于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
2.三处聚落选址有何共同点?
3.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都位于河流沿岸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
活动
新课学习
地形平坦
气候温和湿润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总 结
影响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新课学习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它是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新课学习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课学习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响力和持久力的象征,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希腊雅典卫城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帕特农神庙是卫城中的主要建筑物,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视频
新课学习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讨论
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及历史、科学研究。
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 到此一游”。这种做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1
新课学习
古建筑属于文物,乱涂乱画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坏,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
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这种做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2
新课学习
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旅游活动
期间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新课学习
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畅所欲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多做宣传,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多做宣传,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旅游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另外,我们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它为我们人类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合理改造自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下列哪种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崎岖山地
D
课堂练习
2.下列聚落分布密集的地区是( )
A.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
C.荒原地区 D.冰原地区
A
课堂练习
3.北非的房屋,厚墙加小窗的作用是( )
A.防寒 B.防晒、防沙
C.防雨 D.以上都不对
B
课堂练习
4.东南亚的民居主要是为了适应( )
A.炎热的气候 B.湿热的气候
C.寒冷的气候 D.干燥的气候
B
课堂练习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作业布置
城市
乡村
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形态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板书设计
谢谢观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