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 授课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计划学时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访谈实践和撰写人物(风物)志,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访谈技巧和写作规范。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家乡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和整理家乡人物、风物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审美感知,激发创造性地表达家乡之美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探究家乡人物和风物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实地访谈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2)在撰写人物(风物)志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文化传承与价值体现。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访谈,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人物(风物)志的撰写。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家乡人物和风物的文化价值,并在撰写志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情感与思考。
教学准备 (1)访谈工具包。包括录音笔、摄像机、笔记本、笔以及访谈记录表,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记录访谈过程和收集到的信息。 (2)家乡历史资料库访问权限。提供学生访问学校或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权限,以便他们能够查找和研究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实地考察安全须知手册。为了确保学生在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时的安全,准备一份详细的安全须知手册,涵盖交通、沟通、紧急联系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湖南地图,并请学生找到新宁的位置。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请在地图上指出新宁的地理位置。”(生:新宁位于湖南省西南部)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新宁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历史建筑或者风俗习惯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有崀山风景名胜区、西村坊古民居等;著名人物有杨再兴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人和物,引发他们对家乡的记忆与情感。例如:“请大家谈谈新宁的特色美食、传统节日或者其他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生:新宁的脐橙非常有名,还有当地的端午节习俗很有趣) 二、储备知识,未雨绸缪 (一)访谈与访谈录的概念 教师讲解什么是访谈和访谈录。 教师可以解释:“访谈是采访的一种形式,它结合了‘访’即调查探询,和‘谈’即交流对话的意思。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重要性。”(生:理解访谈的定义) 教师进一步说明:“访谈录则是基于访谈内容写成的文章,通常用于记录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等的生活经历或见解。”(生:了解访谈录的定义) (二)访谈准备工作 教师详细讲解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强调:“在进行访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你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实地考察名胜古迹、文化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生:明确访谈前需要做的资料收集工作) 教师继续说明:“首先,要了解你要采访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比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一个详细的采访提纲,并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生:开始思考访谈的主题和对象) (三)访谈技巧 教师介绍访谈技巧 ——“三要六不要”。 教师可以具体讲解: 三要:主导场面,要善于引导;控制语速,让对方感到舒适;明确谁来负责记录。 六不要:不要过于主动,避免干扰对方;不要啰唆,保持简洁;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一开始就过度抬高被访谈者的地位,如 “您的信息很重要” 之类的;表达自己意见时,避免使用 “可能” 等模糊字眼;“随时可以问我” 这种多余的话不要说。 (生:掌握访谈中的主导技巧并避免常见错误) (四)制定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 教师提供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的模板,并指导如何填写。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的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逐项解释各个栏目的用途和填写方法。(生:动手制作访谈记录表和风物登记表) 例如,访谈记录表可以包括时间、地点、被访谈者姓名、访谈的主要内容等栏目;风物登记表可以包括风物名称、位置、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栏目。 (五)拟订访谈提纲 教师带领学生拟订访谈提纲。 教师可以举例:“假设我们要对汉代古墓进行访谈,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文物何时、何地、何人最先发现?汉墓的具体年代是什么?墓主是谁?什么身份?有些什么文物?数量多少?这些文物有什么价值?”(生:学习如何编写具体的访谈问题) 三、示例引路,规划活动 (一)访谈示例 教师展示一个访谈示例:对家乡某古老建筑的访谈。 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家乡的一些古老建筑吗?哪些是需要保护和发展的,哪些可能需要摒弃?”(生:列举家乡的古老建筑) 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我们要对这些古老建筑进行访谈,你们认为应该重点询问哪些方面的问题?”(生:列出重要的访谈问题) 教师可以建议:“访谈对象可以是我们家乡中的长辈,因为他们对这些建筑有丰富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生:确定具体的访谈对象) (二)访谈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访谈准备。 教师可以建议:“大家分成小组,每组不超过 10 人。”(生:分组) 教师提供访谈表格和任务清单,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生:完成访谈表格) 教师提醒学生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生:检查所需物品)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提问提纲,并在课堂上进行初步的审查和修改。(生:撰写访谈提纲) (三)访谈过程 教师模拟访谈过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际的访谈演练。(生:模拟访谈场景) 教师适时点评,帮助学生改进访谈技巧。(生:接受反馈并改进) 四、整理归纳,撰写志文 (一)撰写 “志”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 “志”。 教师可以强调:“撰写‘志’时,要突出家乡的特色。如果记叙人物,要写清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他对家乡的贡献。如果记叙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和文化价值。”(生:理解 “志” 的写作要求) 教师进一步说明:“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易,在记叙中自然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生:掌握 “志” 的写作方法) (二)示例展示 教师展示人物志和风物志的示例。 人物志示例:《杨再兴志》 “杨再兴,瑶族 (一说苗族),宋徽宗崇宁三年 (1104) 出生。幼年丧父,随母至新宁县窑市镇外婆家定居。杨自小习武,弓法神奇……” 风物志示例:《西村坊建筑志》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 (1752 年) 全部竣工……” 五、展示成果 (一)学生展示 请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访谈成果和撰写的 “志” 文。 学生通过 PPT 或其他形式展示访谈照片、视频和撰写的文章。(生:分享访谈经历和成果) (二)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教师给予每个小组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生:虚心接受教师的点评和建议) 六、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访谈的基本概念、准备工作、访谈技巧,以及如何撰写人物志和风物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访谈活动中,为家乡留下美好的记忆。”(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进一步的任务。 教师可以布置:“请大家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访谈提纲,准备好下周的实际访谈活动。”(生:继续完善访谈准备工作)
课后作业布置 (1)根据所学的访谈技巧,选择一位家乡的历史人物或一处风物,制定一份详细的访谈提纲,并撰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访谈稿。 (2)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选取一位家乡的历史人物或一种风物,撰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人物志或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