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提升课时8 化学电源在高考中的
(每小题5分)
1.一种新型的高性能、低成本的锂铝-石墨双离子电池。该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AlLi+CxPF6===Al+xC+Li++PF。关于放电正确的是( )
AlLi合金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Li+向负极移动
CxPF6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xPF6+e-===xC+PF
正极和负极的质量变化相等
2.HCOOH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放电时K+通过离子交换膜向左迁移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HCOO-+2OH--2e-===HCO+H2O
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X为H2SO4
每转移0.4 mol电子,理论上消耗1.12 L O2
3.(2023·宁德高二期末)锂空气充电电池有望成为电池行业的“明日之星”,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电池反应:2Li+O2Li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2e-+2Li+===Li2O2
放电时,B极消耗22.4 L的O2,外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
充电时,B电极上的电势比A电极上的高
充电时,A极接电源的负极
4.(2024·重庆巴蜀中学高二月考)中科院研究了一款独特的锂-氮(Li—N)电池,电解质溶液为可传导Li+的有机溶液,该电池可实现氮气的循环,并对外提供电能。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Li3N===N2+6L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锂-氮电池为绿色固氮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放电时,Li被N2氧化
放电时,乙电极发生的反应为N2-6e-===2N3-
理论上,该电池每完成一个充、放电周期,电池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5.一氧化氮-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制硝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t2电极的电势高于Pt1电极的电势
燃料电池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
Pt1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2H2O+3e-===NO+4H+
该电池放电时H+从Pt1电极通过质子交换膜向Pt2电极移动
6.盐酸羟胺(化学式为NH3OHCl,其中N为-1价)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和显像剂,其化学性质类似NH4Cl。工业上主要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制备,其电池装置中含Fe的催化电极的电极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含Fe的催化电极为正极
图2中,A为H+,B为NH3OH+
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 L NO(标准状况下),左室溶液质量增加3.0 g
电池工作时,H+从右室穿过氢离子交换膜向左室迁移
7.科学家设想利用图示装置进行CO2的固定,同时产生电能,该装置工作时,生成的碳附着在电极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多孔催化剂电极为正极,放电时发生还原反应
采用多孔催化剂电极有利于CO2扩散到电极表面
导线中流过2 mol e-,理论上就有2 mol Li+由负极区进入正极区
负极区可以选用LiCl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8.一种新型电池是利用催化剂Ag@AgBr/mp—TiO2光降解2-萘酚(),将其处理成无害物,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工作时的负极发生反应:-46e-+23O2-===10CO2↑+4H2O
装置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工作时,O2-从负极迁移到正极
b极电势高于a极
9.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一旦受热熔融,电池瞬间即可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关于该电池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极电极反应式:Ca+2Cl--2e-===CaCl2
放电过程中Li+向钙电极移动
若将电解质改为LiCl—KCl溶液,对电池无影响
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10.35 g Pb
10.(10分)我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Zn—PbO2电池,电解质为K2SO4、H2SO4和KOH,由a和b两种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A、B、C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电池中,Zn为________极,B区域的电解质为________(填“K2SO4”“H2SO4”或“KOH”)。
(2)(2分)电池正极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阳离子交换膜为图中的________膜(填“a”或“b”)。
(4)(2分)此电池中,消耗6.5 g Zn,理论上导线中转移________ mol电子。
(5)(2分)已知E为电池电动势[电池电动势即电池的理论电压,是两个电极电位之差,E=E(+)-E(-)],则该电池与传统铅酸蓄电池相比较,EZn—PbO2________EPb—PbO2(填“>”“=”或“<”)。
提升课时8 化学电源在高考中的考查
1.C [AlLi为合金,元素化合价为零价,在放电总反应中Li转化为Li+,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Li+应向正极移动,B错误;放电总反应中Li转化为Li+,失电子化合价升高,AlLi合金为负极,CxPF6为正极,正极发生得电子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xPF6+e-===xC+PF,C正确;每转移1 mol电子,负极Li转化为Li+,进入电解质,负极质量减少7 g,正极CxPF6+e-===xC+PF,PF进入电解质,正极质量减少145 g,正极和负极的质量变化不相等,D错误。]
2.C [由该工作原理图可知,左侧是由HCOOH和KOH转化为KHCO3,C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被氧化,故左侧为负极,右侧通入O2为正极。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故放电时K+通过隔膜向右迁移,A错误;燃料电池正极为O2得电子产物与电解质反应生成水,则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右侧流出K2SO4,K+来自负极的迁移,则X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右侧不断为反应提供H+,所以放电过程中需补充的物质X为H2SO4,C正确;未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D错误。]
3.B [电池工作时为原电池,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可知应是O2得电子结合迁移到正极的Li+生成Li2O2,电极反应为O2+2e-+2Li+===Li2O2,A正确;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确定22.4 L氧气的物质的量,B错误;放电时,Li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则充电时A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B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极的电势高于A极,C正确;充电时,A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D正确。]
4.C [锂-氮电池放电时消耗N2,充电时释放N2,实现了N2的循环,为绿色固氮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A正确;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Li3N===N2+6Li,则放电时发生反应N2+6Li===2Li3N,Li被N2氧化为Li3N,B正确;放电时发生反应N2+6Li===2Li3N,乙为正极,电极方程式为N2+6e-+6Li+===2Li3N,C错误;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2Li3N===N2+6Li,放电时发生反应N2+6Li===2Li3N,理论上,该电池每完成一个充、放电周期,电池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5.C [根据NO和水变为硝酸,化合价升高,说明Pt1电极为负极,因此Pt2电极的电势高于Pt1电极的电势,A正确;根据正极反应式和负极反应式得到燃料电池总反应为4NO+3O2+2H2O===4HNO3,故B正确;Pt1电极NO变为硝酸,则负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2H2O-3e-===NO+4H+,故C错误;原电池“同性相吸”,则该电池放电时H+从Pt1电极通过质子交换膜向Pt2电极移动,D正确。]
6.C [根据图示,含Fe的催化电极通入NO生成NH3OHCl,N元素化合价降低,含Fe的催化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NO+3e-+4H+===NH3OH+,A正确;图2中NH2OH和A反应生成B,则A为H+,B为NH3OH+,B正确;根据NO+3e-+4H+===NH3OH+,电池工作时,每消耗2.24 L NO(标准状况下),电路中转移0.3 mol电子,有0.3 mol H+由右室移入左室,所以左室溶液质量增加0.1 mol×30 g/mol+0.3 g=3.3 g,C错误;原电池中,H+从右室穿过氢离子交换膜向左室迁移,D正确。]
7.D [由锂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解板(Li)为原电池的负极,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锂离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多孔催化剂电极为正极,二氧化碳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碳,电极反应式为3CO2+4e-===2CO+C。由分析可知,多孔催化剂电极为正极,二氧化碳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碳,A正确;多孔催化剂电极可以增大电极的表面积,有利于二氧化碳扩散到电极表面参与放电,B正确;导线中流过2 mol电子,负极生成2 mol的锂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负极区进入正极区,C正确;锂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则负极区不能选用水溶液作电解质溶液,D错误。]
8.A [b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46e-+23O2-===10CO2↑+4H2O,A正确;该装置为原电池,由图可知,光能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原电池工作时,O2-(阴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C错误;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a极电势高于b极,D错误。]
9.D [钙电极为热激活电池的负极,钙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钙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a-2e-===Ca2+,A错误;钙电极为热激活电池的负极,硫酸铅为正极,放电过程中,阳离子锂离子向硫酸铅电极移动,B错误;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则将电解质改为LiCl—KCl溶液,钙电极被损耗,无法形成原电池,C错误;由电池总反应可知,反应生成1 mol铅,反应转移2 mol电子,则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铅的质量为0.1 mol××207 g/mol=10.35 g,D正确。]
10.(1)负 K2SO4 (2)PbO2+2e-+SO+4H+===PbSO4+2H2O (3)a (4)0.2 (5)>
解析 该电池为Zn—PbO2电池,从图中可知,Zn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Zn(OH)4]2-,故锌极为负极、PbO2极为正极,则A区为KOH,B区为K2SO4,C区为H2SO4;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2e-+4H++SO===PbSO4+2H2O,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4]2-,为了使溶液维持电中性,A区钾离子进入B,C区硫酸根离子进入B,故a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1)由分析可知,锌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池中PbO2正极;A区域电解质为KOH,C区域的电解质为H2SO4,B区域的电解质为K2SO4。(2)该电池的正极二氧化铅得电子生成硫酸铅,其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SO===PbSO4+2H2O。(3)正极消耗氢离子,负极消耗氢氧根离子,为了使溶液维持电中性,A区钾离子进入B,C区硫酸根离子进入B,故a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4)该电池中,1个锌原子失2个电子生成锌离子,则消耗6.5 g Zn,理论上导线中转移0.2 mol电子。(5)锌活泼性强于铅,所以锌电极的电极电位比铅电极的低,二者正极材料相同,根据电池电动势定义可知,该电池与传统铅酸蓄电池相比较EZn—PbO2>EPb—Pb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