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2课时)(课件 27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2课时)(课件 27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0:21:4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3.4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新知导入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公式:
I
R
U

变形:
U = I R
R
=
I
U
I
U
注意:
① 物理量的对应性
公式中I、U、R针对的是同一导体的电流、电压、电阻,它们要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② 物理量的同时性
I、U、R是同一导体、同一时刻、同一情况下所对应的数值。此一时彼一时。
③ 单位的统一性
I、U、R为安培、伏特、欧姆。
新知讲解
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一只灯泡在两端电压为220V时正常工作,此时灯丝电阻是484Ω。求灯泡正常工作状态下通过灯丝的电流。
I=U/R=220V/484Ω≈0.45A
解:
答:通过灯丝中的电流是0.45安。
已知灯丝电阻R=484Ω,灯丝两端的电压U=220V,所以
例2、一个家用电热水器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是44Ω,通过的电流是5A,求电热水器两端的电压。
答:电热水器两端的电压是220V。
解:
所以U=I R=5A×44Ω=220V
已知R=44Ω,I =5A,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
例3、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用电压表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3伏,又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0.3安,求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
解:已知U = 3V,I = 0.3A,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
所以R=U/I=3V/0.3A=10Ω
答:这个定值电阻阻值是10Ω。
练习1.某小灯泡上标有“2.4V 0.7A”字样,表示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时2.4V,电流是0.7A。求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灯丝的电阻。
6V
0.6A
=
R
=
U
I
10Ω

练习2.当某一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A,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欧?要使通过它的电流为1A,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应是多少伏?如果电压增加到12V,通过的电阻的电流是多少安?
2.4V
0.7A
=
R
=
U
I
3.4Ω

U = I R = 1A ×10Ω =10 V
12V
10Ω
=
I
=
U
R
1.2 A

探究实践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目标
器材
练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干电池2节,待测电阻1个,开关1个,电流表1个,电压表1个,滑动变阻器1个,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
R
=
U
I
过程
1.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2.闭合开关S,读出电路中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的正、负接线柱
3.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读数,计入表格中。如此再重复1次。
4.表中共有3组读数,代入R=U/I,算出电阻大小,最后计算电阻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R的测定值。
10
12.1
13.9
1
1.2
1.4
10
10.1
9.9
10
R
=
R1+R2+R3
3
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需测三组数据,可以通过接入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被测得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5.用图中的电路测量电阻的方法,简称为“伏安法”测电阻。
问题讨论
1.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或“1A 10Ω”的字样,这表示什么意思?
“2A 2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
“1A 1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 10Ω。
2.某同学求出3次测量的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用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求出电阻平均值。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不可行。欧姆定律公式I = U/R中I、U、R必须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I1与U1对应,与U2、U3无关,所以不能求I、U的平均值。
3.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有两个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
(1)滑片左移,两表示数怎么变
(2)电压表接 R 两端,滑片左移,两表示数怎么变
(3)电压表串进电路,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类似断路
思考:
4.在一次电阻测量实验中,电流表用0~0.6A量程,电压表用0~3V量程,它们的指针如图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0.3A
1.2V
1.2V
0.3A
=
R
=
U
I

=
思考:
1、当电表只有电压表时,你可以测量电阻吗?
伏伏法测电阻:
R0
RX
V
V
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U0 ;
然后读电压表第二次示数为U。
则RX=
R0
U0
U
(注:R0为已知,电压表使用两次)
简要步骤:
2、当电表只有电流表时,你可以测量电阻吗?
A
RX
R0
A
安安法测电阻:
请同学们说出简要步骤和RX的表达式。
(R0为已知.电流表用两次)。
则RX=
R0
Ix
I0
A1
R0
RX
A2
R0
RX
3、请同学们说出简要步骤和RX的表达式。
(R0为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
安安法测电阻:
则RX=
R0
I1-I2
I2
R
A
RX
S2
S
R
S1
R
S1
A
RX
S2
R
S
等效替代法:
1.先闭合SS2,调节R ,使电流表示数为I。
2.再闭合SS1,保持R 不变,调节电阻箱R,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时,读电阻箱示数则 RX = R0
电阻箱
课堂总结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
伏安法测电阻
2.原理:
3.器材:
R =
U
I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注意:
(1)实物图与电路图相应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滑片要滑到阻值最大。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电路图:
课堂练习
1.在一次电学测量活动中,给某个含有电阻的电路的两端加上不同的电压,分别测出通过该段电路的电流,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根据数据提出几个问题,然后求解。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例: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0.6V
0.15A
=
R
=
U
I


2.有两个导体,电阻分别为10Ω和30Ω。把它们串联后通过10Ω电阻的电流是0.5A,则电源的电压是多少?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分别是多少?
解:在串联电路中,I = I1 = I2 ,U = U1 + U2
U1 = I R1 = 0.5A ×10Ω = 5 V
U2 = I R2 = 0.5A ×30Ω = 15 V
U = U1 + U2 = 5V + 15V = 20V
答:则电源的电压是20V,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分别是5V和10V。
3.体育测试要用一个电子身髙测量仪。如图的四个电路中,R0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滑片会随身高上下平移。能够实现身高越高,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越大的电路是(  )
B
4.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其中R0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Rx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RX=
R0
I2
I1
B.RX=
R0
I1
I2
C.RX=
R0
I2-I1
I1
D.RX=
R0
I1-I2
I2
D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V保持不变,灯泡L只标有“6V”字样,闭合开关S,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18Ω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求:
(1)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2)小灯泡的电阻。
解:(1)由图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
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8Ω时,灯泡恰好正发光,则灯泡两端的电压UL=U额=6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L=15V-6V=9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IL=I滑=U滑R滑=9V/18Ω=0.5A;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UL/IL=6V/0.5A=12Ω。
答:(1)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5A;(2)小灯泡的电阻为12Ω。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2的阻值。
解:
(1)∵I=UR
∴电源电压:U=I1R1=0.3A×10Ω=3V;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I-I1=0.5A-0.3A=0.2A;
∵I=UR
∴电阻R2的阻值R2=U/I2=3V/0.2A=15Ω;
答:(1)电源电压为3V;(2)电阻R2的阻值为15Ω。
7. 下列两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中,有什么不同?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RV >> R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
R>> R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误差较小。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