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
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
*
课前导入
皲裂的手指、揉皱的毛票,折射出母爱的伟大无私。飘荡的渔船,劳碌的背影,诉说着父爱的细腻深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爱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反义词
你发现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都表示事物达到了极点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梳理课文内容。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腼 腆 誊写 鼓励 出版
慈祥 分歧 谨慎
腼 腆 誊写 鼓励 出版
慈祥 分歧 谨慎
xiáng qí jǐn
我会读
miǎn tiǎn téng lì bǎn
比一比
组词:
誊 誉
téng yù
祥 详
xiáng xiáng
誊写 荣誉
吉祥 详细
快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请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课文写作者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给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给予的爱,最后成为大作家。
第一部分(1~14):“我”八九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 ,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第二部分(15~17):长大后,“我”理解父母的两种评价中包含的爱,这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九岁 → 几年后 → 这些年来
内容梳理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神态
语言
动作
母亲念完诗后,有什么反应?
对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母亲对我的赞美溢于言表。
品读课文
品读第1~14自然段,分别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思考: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听了母亲的表扬,“我”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我”既害羞又自豪,急切想得到父亲的表扬。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巴迪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为了能得到父亲更好的评价,巴迪为自己的诗精心做了装饰。
说明“我”一直在等
说明“我”对自己的诗充满信心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七点到七点半,明明只有半个小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分三句话来写?
点明“我”对父亲的期待,更加突出“我”等待时的焦急心情。
这段话让我们体会到“我”现在想得到父亲的赞赏,“我”怀着自豪感,迫不及待地等待父亲回来。
父亲回来后,看了诗有什么反应?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父亲很冷静。
此时的“我”忐忑不安。紧张、焦急、不自信。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父亲不是盲目地评价,而是仔细地读。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巴迪要求严格。他要认真读后再发表看法。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语言描写。父亲认为“我”写的诗不好,十分不屑。
神态描写。说明我备受打击,沮丧至极。
“扔”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这首诗的不屑,由此可见父亲的严厉。
没有得到爸爸的表扬,反而受到了批评,沮丧至极。
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伤心欲绝
一系列的动作写出“我”的伤心、难过和痛苦。“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用心。
默读第12、13自然段,说说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精彩极了”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母亲认为,孩子还小,能写诗就不容易,应该鼓励。父亲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因为他看重的是诗的质量,所以给了巴迪严厉的评价——糟糕透了,他希望巴迪能更努力地把诗写好。另外,父亲推测母亲已经对巴迪的诗大加赞扬,再三考虑,他不希望助长巴迪的骄傲情绪,所以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通过对比,更能体会到父亲的严格。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父亲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七八岁的孩子居然写了一首诗,应该肯定和鼓励
更看重诗的质量,他严厉的批评是想对“我”进行必要的提醒,担心“我”盲目自信。
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难以接受,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梳理学习单
长大以后,我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什么感受?画出相关语句。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
母亲的鼓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父亲的警告让“我”保持清醒,不断进步
“我”的成功来源于母亲和父亲两方面的爱,所以说“我”是幸运的。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
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
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 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谨慎”是什么意思?“生活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谨慎就是小心。“生活的小船”指的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如何理解画线句子?
作者以“两股风”生动地比喻父母的两种爱,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前进,父亲严厉的爱提醒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槽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评价相反,但目的相同,这两种爱缺一不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鼓励,这是获得成功的源泉;同时需要爱的警告,这是健康成长的航标灯。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让自己在生活中学会了不骄傲、不自卑,最终“我”成功了。
资料袋
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编剧。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一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作家,由他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荣获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剧本、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不管是巴迪母亲的鼓励,还是父亲的批评,都是巴迪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恰到好处的鼓励和批评,会引导子女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同时也要谨慎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认真体会其中的爱。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誊写(ténɡ) 鼓励(lì) B.腼腆(tiǎn) 出版(bǎn)
C.慈祥(xánɡ) 歧途(qǐ) D.谨慎(jǐn) 兴奋(xīnɡ)
二、读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填序号)
A.沮丧 B.兴奋 C.紧张
(1)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
(2)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 )
(3)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
·
·
·
·
·
·
·
·
C
B
C
A
课堂练习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里面包含着
父母不同的爱。( )
2.“精彩极了”体现出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 反映出父亲
的严厉。( )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明父母二人的审美相差很大,
母亲觉得美的,父亲却觉得糟糕。 ( )
四、根据意思,填写相关的词语
1.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
2.完全跟过去一样。 ( )
√
√
×
一如既往
迫不及待
推荐阅读《父与子》
漫画《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这本长篇连环漫画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精彩极了”的表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时,我们也不能丧失信心。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会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1.和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的爱。
3.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母亲
“精彩极了”
父亲
“糟糕透了”
批评
鼓励
成长
巴迪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以巴德父母的两个极端的评价为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
【学情分析】
本课巴德父母的两种爱的方式也正是生活中学生所面对的父母之爱。可以说本文与学生的联系十分紧密。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以教材为话题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面对两种不同的爱,从而更好地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誉、励”等6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德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课题
1.导入:皲裂的手指、揉皱的毛票,折射出母爱的伟大无私。飘荡的渔船,劳碌的背影,诉说着父爱的细腻深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爱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父母是怎样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
2.解题
你能发现课文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我注意到题目中用了引号。
预设2:“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
预设3:“极了”和“透了”都表示达到了极点。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
①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梳理课文内容。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2.检查预习情况。
(1)自主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腼腆 誊写 鼓励 出版 慈祥 歧途 谨慎
(2)点拨:“誊”要和“誉”区分开,“誊”可组词为“誊写”,“誉”可组词为“荣誉”。“祥”要和“详”区分开,“祥”可组词为“吉祥”,“详”可组词为“详细”。
3.词语解释。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敬仰:敬重仰慕。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得意扬扬: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让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按照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预设1:课文写作者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给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给予的爱,最后成为大作家。
预设2:按照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1-14自然段,主要写“我”八九岁时写的第一首诗,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二部分是15、16、17三个自然段,主要写长大后,“我”理解父母的两种评价中包含的爱,这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借助学习单,学习第一部分。
1.品读第1~14自然段,分别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母亲念完诗后,有什么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预设:母亲毫不吝啬对“我”的夸奖:精彩极了。对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母亲对我的赞美溢于言表。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密集的赞扬声比喻成雨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当时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母亲为孩子感到自豪。
3.听了母亲的表扬,“我”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1:既害羞又自豪,急切想得到父亲的表扬。
预设2: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巴迪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为了能得到父亲更好的评价,巴迪为自己的诗精心做了装饰。
预设3:“我”想得到父亲的赞赏,怀着自豪感,迫不及待地等待父亲回来。
4.父亲看了诗后,有什么反应?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1:没有得到爸爸的表扬,反而受到了批评,沮丧至极。
预设2:“我”的伤心、难过和痛苦。“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用心。
预设3:父亲的看法是糟糕透了,理由是父亲以其专业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认为很糟糕,“我”面对父亲的评价无比沮丧和难过,痛哭起来。
5.默读第12、13自然段,说说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预设1:母亲的看法是精彩极了,理由是这是孩子第一次写诗他需要鼓励。母亲想通过自己的鼓励给孩子信心。“我”得到了母亲的鼓励,特别开心和骄傲,迫不及待想让爸爸也看看,渴望得到父亲的表扬。
预设2:“精彩极了”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母亲认为,孩子还小,能写诗就不容易,应该鼓励。父亲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因为他看重的是诗的质量,所以给了巴迪严厉的评价——糟糕透了,他希望巴迪能更努力地把诗写好。另外,父亲推测母亲已经对巴迪的诗大加赞扬,再三考虑,他不希望助长巴迪的骄傲情绪,所以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通过对比,更能体会到父亲的严格。
6.根据分析整理、填写学习单。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精彩极了 七八岁的孩子居然写了一首诗,应该肯定和鼓励 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父亲 糟糕透了 更看重诗的质量,他严厉的批评是想对“我”进行必要的提醒,担心“我”盲目自信。 难以接受,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小结:正像大家所说的,母亲希望用“精彩极了”给予我充分的鼓励,让我能够对写作有信心。而结合第15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诗确实写得不好。父亲怕过分地鼓励,让孩子盲目自信。父亲想通过批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二)深度思考,学习第二部分。
1.品读第15~17自然段,思考: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了怎样的看法?
(1)理解“不得不承认”。
(2)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我努力向前驶去。”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预设: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评价相反,但目的相同,这两种爱缺一不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鼓励,这是获得成功的源泉;同时需要爱的警告,这是健康成长的航标灯。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让自己在生活中学会了不骄傲、不自卑,最终“我”成功了。
2.资料袋
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编剧。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一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作为国际知名的编剧、作家,由他担任编剧的好莱坞影片《码头风云》,荣获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剧本、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
四、联系生活,体会父母之爱
1.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预设:不管是巴迪母亲的鼓励,还是父亲的批评,都是巴迪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恰到好处的鼓励和批评,会引导子女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同时也要谨慎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认真体会其中的爱。
2.对于鼓励和批评这两种爱的表达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预设1:我觉得鼓励的爱更好一些。在生活中,我的妈妈就是总是在鼓励我,当我做错事或成绩不理想时,妈妈总是帮我分析问题,鼓励我勇敢面对问题和挫折,而我也特别信任妈妈,同时也特别感谢妈妈对我的包容。
预设2:我觉得这两种爱都需要,但是对我来说,批评的爱多一些会更好。因为我自制力特别差,还特别容易骄傲,我的爸爸妈妈就对我特别严厉,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要求严格,我才在学习中没有放松,不断进步。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单,研读文本,体悟父母的动机,正确地捕捉“我”当时内心的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有深刻的感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精彩极了”的表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时,我们也不能丧失信心。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会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2.布置作业
(1)和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的爱。
(3)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业设计)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誊写( ténɡ ) 鼓励( lì ) B.腼腆( tiǎn ) 出版( bǎn )
C.慈祥( xánɡ ) 歧途( qǐ ) D.谨慎( jǐn ) 兴奋( xīnɡ )
二、选择题。
1.读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填序号)
A.沮丧 B.兴奋 C.紧张
(1)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
(2)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
(3)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断言 鼓舞 把握 一如既往 B.灵感 修改 严厉 得意扬扬
C.精彩 赞赏 紧张 迫不急待 D.自豪 期待 幸运 满怀信心
3.“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我”因缺乏自信而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B.“我”格外小心,不使自己因为骄傲自满而遭受挫折。
C.“我”既不骄傲,也不自卑,牢记父母的鼓励和提醒,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彩——( ) 糟糕——( ) 沉重——( )
自豪——( ) 赞赏——( ) 幸运——( )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两种不同的评价,里面包含着父母不同的爱。( )
2.“精彩极了”体现出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 反映出父亲的严厉。( )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明父母二人的审美相差很大,( )
五、根据意思,填写相关的词语
1.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
2.完全跟过去一样。 ( )
3.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 )
4.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 )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的成长( )需要来自母亲的慈爱,( )需要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巴迪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吗?母亲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迪的父亲认为巴迪写的诗“糟糕透了”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待的?巴迪的父母为什么对巴迪的这首诗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表现巴迪此刻 _________的心情?( )
A.神态描写 忐忑不安 B.神态描写 伤心欲绝 C.外貌描写 伤心欲绝
4.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父母是怎么爱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C
二、1. (1)B (2)C (3)A 2.C 3.C
三、糟糕 精彩 轻松 自卑 贬斥 不幸
四、√√×
五、迫不及待 一如既往 谨慎 得意扬扬
六、
1.虽然 但是
2.因为 所以
3.不仅 还
4.虽然 但是
七、
1.不是。因为母亲是为了鼓励他,给他信心。
2.父亲是是从诗的本身的角度去看待的;因为父亲是想严格要求巴迪,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母亲却非常爱他,不想让他丧失写作的信心。
3.B
4.示例:父母是天下最关心我们的人,在生活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习上一直督促我们,有时候我们对父母发脾气,父母也是忍耐着,却都是为了我们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