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课件(1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课件(1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2 12:27:22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回顾亲情
梁晓声的母亲不辞辛劳,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他买书。
吴冠中的父亲借船送他考学、上学,途中父亲一路尽量节省,却处处为孩子着想。
父爱之舟
巴迪母亲的夸奖,父亲的“警告”,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提醒使巴迪健康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
交际内容
交际指导
阅读事例
分析做法
提出观点
交际要求:
1.勇于发言,大胆表现。
2.认真倾听,乐于提问。
3.大方得体,文明有礼。
阅读材料
材料一:小勇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评完之后,爸爸对小勇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材料二: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材料三:小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你是怎么看待课本上的三个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对这三位爸爸妈妈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呢?
分析做法
小敏的爸爸会陪孩子玩,陪他们外出,这才是好爸爸。
小雅妈妈这种包办的“关心”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成绩不好,小勇的爸爸就训斥儿子,这个做法不对。
这些同学的发言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是否听出了不足?
他们都只说了自己的观点,缺乏恰当的材料支撑。
看来发表观点时还要用上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材料一中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合适,单纯的批评会让孩子畏惧考试,爸爸可以帮他找出失分的原因,查漏补缺,这样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这样说听众更能接受。
小组交流:你如何看待小勇父亲的做法?生活中遇到类似经历时,你是怎么做的?
1.合作要求:
①组长要当好主持人,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人人都要发言。
②每个人发言要努力做到观点明确、选材恰当、尊重他人、积极回应。
2.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材料二中的家长做得不对,溺爱就是害孩子,不利于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
小勇爸爸的做法是不对的。其实这次没有考好,小勇心里也一定很难受。这时候小勇爸爸要和小勇谈心,找到问题的所在。光训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几位同学的发言能用材料证明观点,其他同学看看表达是否完整,我们帮帮他。
交际示例
我觉得小勇爸爸的做法是不对的。考得不好,小勇心里一定很难受,又被爸爸严厉批评,小勇肯定特别难过。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爸爸也像小勇爸爸这样严厉批评了我,导致我有一段时间害怕考试、见到爸爸就紧张。后来我尝试和爸爸沟通,爸爸没有再严厉批评我了,而是和我一起分析情况,帮我解决问题。
我认为小勇的爸爸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他的严厉批评可能会使小勇畏惧考试。小勇的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成绩有所提高。
我认为小雅的妈妈为小雅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小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妈妈以前也不让我干活儿,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我对妈妈说,光学习不会其他技能是不行的,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后来我跟着妈妈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我都能做简单的饭菜了。
孩子是要学会独立处理事情的。小雅的妈妈什么都帮她做好了,小雅什么本领也没有学到,所以,一旦妈妈不在身边,她什么也不会。所以小雅的妈妈不应该无微不至的照顾王小雅。
上面这几位同学的发言,既选取了有力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又能表述生活中自己的做法,这种发言才有说服力。下面运用这个方法,大家谈谈对材料三中的家长的看法。
父 母 之 爱
我觉得小敏的爸爸做得很好。我们平时学习很累,放学回家后应该适当放松,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看电影可以丰富文化生活,爬山可以锻炼身体。我爸爸妈妈也常常和我说要劳逸结合,我做作业时间久了,妈妈就会让我做点其他的事情来放松大脑。这样,再做作业时效率也会提高。
我喜欢小敏的爸爸。他既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和孩子做好朋友。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小敏,一定会积极阳光,乐观向上。
我觉得小敏的爸爸做得对。他既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和孩子做好朋友。他给了孩子很多陪伴,同时帮助孩子培养了丰富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小敏,一定会积极阳光,乐观向上。
同学们各抒己见。其实家长的做法虽然千差万别,有时甚至是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的,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那就是对孩子的关爱。
分享体会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类似的事,跟同学分享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吧。
我的爸爸周末经常带我出去进行户外活动,他是我生活中的伙伴,和我一起探索大自然,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我很信任他。
每当我获得“三好学生”把奖状拿回家给爸妈看时,他们嘴上只是说:“奖状不就是一张纸,要多了也没有什么。”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神情中,我看得出来,他们是非常高兴的。他们辛辛苦苦供我上学很不容易,而我们回报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优异的成绩。最起码,让他们觉得自己受点累,受点苦没有什么,我们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
我的妈妈以前是不让我干活儿的,她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我对妈妈说,光学习而不会其他技能是不行的。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跟着妈妈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我都能做简单的饭菜了。
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沟通是拉近彼此的桥梁,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认为有价值的建议记下来。
填写“心声卡”,为习作积累素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 声 卡
“父母之爱”星级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观点明确 ★★★
材料恰当 ★★★
尊重别人的观点 ★★★
大胆发言 ★★★
我一共获得___________颗,我还要继续努力。 推荐阅读
《万家灯火,一盏归处》是一本以家和亲情为主题的名家散文合集,收录了沈从文、汪曾祺、丰子恺、冯骥才、史铁生、宗璞等16位作家的经典作品,讲述了生命体悟、人生回溯、亲情点滴、爱的呵护。这本书收录了两大选辑,一辑是父亲,藏在岁月里的力量;一辑是母亲,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感动。
这节课同学们在交流中能做到观点明确、选材恰当、尊重他人、积极回应。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今晚回家,咱们把这几个小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看法。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勇于发言 声音洪亮
大方得体 文明有礼
学会倾听 乐于提问/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意在让学生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从而提高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教材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引入话题,呈现了三位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有感而发。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不仅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根据学生现状,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做到讨论时能够认真倾听、思考和应对。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
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回味亲情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四位父母,他们分别是:(出示课文插图)梁晓声的母亲、吴冠中的父亲、巴迪的父母。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他们是怎样爱着自己的孩子的?
2.学生交流
梁晓声的母亲: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
吴冠中的父亲:父亲借船送“我”考学、上学,途中他一路尽量节省,却处处为“我”着想。
巴迪的父母:母亲的夸奖,父亲的“警告”,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醒使我健康成长.
3.小结: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口语交际课的主题就是——父母之爱。
(设计意图:从已学的课文入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自读自悟,学生互相补充,再现情境。)
二、初步明确交际要求
1.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看待课本上的三个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的?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贴士: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2.交际指导
(1)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呢?这是我们这节口语交际的重点。
阅读事例——分析做法——提出观点
(2)我们一起来看交际要求:
交际要求:
①勇于发言,大胆表现。
②认真倾听,乐于提问。
③大方得体,文明有礼。
三、阅读材料,发表见解
1.阅读材料。
(1)李刚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就会训斥他。训斥完,爸爸又总是说:“我们爱你,才这么严格要求你。”
(2)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3)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2.对这三位爸爸妈妈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呢?
预设1:因为成绩不好,李刚的爸爸就训斥儿子,这个做法不对。
预设2:王小雅的妈妈的“关心”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预设3:陈敏的爸爸会陪孩子玩,陪他们外出,这才是好爸爸。
3.小组交流:你完全赞成这几位同学的看法吗?
预设1:李刚爸爸虽然训斥儿子成绩差,但他也是因为关心儿子才这么做的。
预设2:王小雅的妈妈也不想包办代替的,她是不放心孩子。
预设3:这不完全是爸爸妈妈教育方式问题,孩子也要和父母讲讲心里话,相互理解。
师:有的同学认为父母这样做不对,有的同学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家长的建议、做法,虽然千差万别,有时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但他们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孩子的关爱。这些同学的发言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是否听出了不足?
预设:他们都只说了自己的观点,缺乏恰当的材料支撑。
小结:看来发表观点时还要用上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材料一中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合适,单纯的批评会让孩子畏惧考试,爸爸可以帮他找出失分的原因,查漏补缺,这样他的成绩一定会提高。”这样说听众更能接受。
4.小组交流:你如何看待小勇父亲的做法?生活中遇到类似经历时,你是怎么做的?
(1)合作要求:
①组长要当好主持人,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人人都要发言。
②每个人发言要努力做到观点明确、选材恰当、尊重他人、积极回应。
(2)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预设1:小勇爸爸的做法是不对的。其实这次没有考好,小勇心里也一定很难受。这时候小勇爸爸要和小勇谈心,找到问题的所在。光训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材料二中的家长做得不对,溺爱就是害孩子,不利于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
预设2:材料二中的家长做得不对,溺爱就是害孩子,不利于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
师引导交流讨论:这位同学的发言能用材料证明观点,其他同学看看表达是否完整,我们帮帮他。(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按照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做法就更完善了。如:“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生活中妈妈几乎包办了我所有的事,使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婴幼儿。我就告诉妈妈一个关于溺爱造成小孩能力低下的调查,希望妈妈让我独立,最后说服了妈妈。”“以前我的妈妈从不让我干家务活,说我只要学习好就行,我对她说要全面发展,妈妈同意让我试试,所以我现在学会了很多本领。”
(3)交际示例
预设1:我觉得小勇爸爸的做法是不对的。考得不好,小勇心里一定很难受,又被爸爸严厉批评,小勇肯定特别难过。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爸爸也像小勇爸爸这样严厉批评了我,导致我有一段时间害怕考试、见到爸爸就紧张。后来我尝试和爸爸沟通,爸爸没有再严厉批评我了,而是和我一起分析情况,帮我解决问题。
预设2:我认为小勇的爸爸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他的严厉批评可能会使小勇畏惧考试。小勇的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成绩有所提高。
预设3:我认为小雅的妈妈为小雅做的事情太多了,导致小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妈妈以前也不让我干活儿,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我对妈妈说,光学习不会其他技能是不行的,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后来我跟着妈妈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我都能做简单的饭菜了。
预设4:孩子是要学会独立处理事情的。小雅的妈妈什么都帮她做好了,小雅什么本领也没有学到,所以,一旦妈妈不在身边,她什么也不会。所以小雅的妈妈不应该无微不至的照顾王小雅。
(4)既选取了有力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又能表述生活中自己的做法,这种发言才有说服力。下面运用这个方法,大家谈谈对材料三中的家长的看法。
预设1:我觉得小敏的爸爸做得很好。我们平时学习很累,放学回家后应该适当放松,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看电影可以丰富文化生活,爬山可以锻炼身体。我爸爸妈妈也常常和我说要劳逸结合,我做作业时间久了,妈妈就会让我做点其他的事情来放松大脑。这样,再做作业时效率也会提高。
预设2:我喜欢小敏的爸爸。他既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和孩子做好朋友。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小敏,一定会积极阳光,乐观向上。
预设3:我喜欢小敏的爸爸。他既没有打骂孩子也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和孩子做好朋友。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小敏,一定会积极阳光,乐观向上。
师:这几位同学能按照要求,综合运用这次口语交际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交流水平有了提高。那么对于他们讲的,其他同学赞成吗?(引导学生积极回应别人的发言)
小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其实家长的做法虽然千差万别,有时甚至是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的,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那就是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事例作为范例,引导学生根据在上一环节总结出的方法先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学会根据交际要点进行交际。)
四、走进生活,分享体会
1.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类似的事,跟同学分享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吧。
预设1:我的爸爸周末经常带我出去进行户外活动,他是我生活中的伙伴,和我一起探索大自然,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我很信任他。
预设2:每当我获得“三好学生”把奖状拿回家给爸妈看时,他们嘴上只是说:“奖状不就是一张纸,要多了也没有什么。”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神情中,我看得出来,他们是非常高兴的。他们辛辛苦苦供我上学很不容易,而我们回报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优异的成绩。最起码,让他们觉得自己受点累,受点苦没有什么,我们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
预设3:我的妈妈以前是不让我干活儿的,她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我对妈妈说,光学习而不会其他技能是不行的。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跟着妈妈学了很多东西。现在我都能做简单的饭菜了。
2.小结:当我们跟他人交流对一件事的看法时,要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积极回应。
听了这么多的见解,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回去以后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3.填写“心声卡”,为习作积累素材。
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沟通是拉近彼此的桥梁,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认为有价值的建议记下来。
4.出示星级评价表,开展小组讨论。
“父母之爱”星级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观点明确 ★★★
材料恰当 ★★★
尊重别人的观点 ★★★
积极回应 ★★★
我一共获得___________颗,我还要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就是让同学们讲述生活中父母爱孩子的故事,并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父母听。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诉说心情,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五、推荐阅读,丰富积累
《万家灯火,一盏归处》是一本以家和亲情为主题的名家散文合集,收录了沈从文、汪曾祺、丰子恺、冯骥才、史铁生、宗璞等16位作家的经典作品,讲述了生命体悟、人生回溯、亲情点滴、爱的呵护。这本书收录了两大选辑,一辑是父亲,藏在岁月里的力量;一辑是母亲,生命中难以忘怀的感动。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这节课同学们在交流中能做到观点明确、选材恰当、尊重他人、积极回应。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今晚回家,咱们把这几个小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看法。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爱的方式各不相同。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体谅父母,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