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辛亥革命
学案
[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一、武昌起义
历史叙述
1.背景
(1)政治基础
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②清政府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组织基础:1894
年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3)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等武装起义。
(4)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的努力。
(5)有利条件: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2.爆发: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深度点拨]
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统一的革命纲领。
[归纳总结]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这是成功的阶级基础。
(2)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人民的反抗思潮不断高涨,为起义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
(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4)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为起义成功创造了客观时机。
(5)革命党人的果敢主动精神对起义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历史叙述
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重大举措
(1)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三权分立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②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重点精讲]
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1)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定颁布的。从其内容上分析体现了“约法”的革命性、民主性。
(2)它确立的政治体制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临时约法》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深化探究
探究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
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思考 (1)《约法》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
(2)《约法》中的哪些内容是旨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
(3)《约法》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约法》具有什么性质?
答案 (1)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
(2)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国务员须“副署之”;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
(3)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4)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历史叙述
1.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
(3)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非整个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是一次胜利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的革命:①武昌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利了,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②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辛亥革命又失败了,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是因为:①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得到改变。
深化探究
探究点 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思考 (1)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2)为什么说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答案 (1)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等。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震动全球”。
2.“一声声惊世诤言横空出世,一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串落地霹雳轰天炸响;曾经多少腥风血雨人间屈辱,英雄豪杰生命铺就长歌悲壮;一时间千年帝制大厦坍塌,伟大的国家走向共和日出东方。”这最有可能是哪部影视剧的主题由( )
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甲午风云》
D.《建国大业》
答案 A
解析 通过歌词中“帝制大厦坍塌”“国家走向共和”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的观念是(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与民权思想相反的是君主专制,而选项中符合君主专制要求的是A。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4.下图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面国旗,其变化反映出的政治发展趋势是( )
图一 大清的龙旗 图二 民国五色旗
A.从贵族制到民主制
B.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
C.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
D.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 题干“大清的龙旗”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国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体现的是民族平等的民主共和制度。其变化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故选B项。
5.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这两年在中国大地上各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有误的是( )
A.革命任务上具有一致性
B.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革命前途上具有共同性
D.后者更适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 1851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是辛亥革命,一是农民战争,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者前途是不一样的。
6.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 )
A.未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D.中国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答案 C
解析 “购得假共和”说明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并没有实现,直接原因是C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学习思考(教材第50页)
提示 清朝是当时中国的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中国是一个国家,因此清朝与中国的关系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是因为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史学争鸣(教材第53页)
提示 失败: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成功:指结束了帝制,推翻了清朝,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实际上,争论的关键在于评价标准和评价的角度,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是短期观察还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自我测评(教材第53页)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2.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1)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推翻清朝统治就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建立民国”,三民主义只剩下平均地权有待奋斗。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争取同是汉族、又不乏开明之誉的袁世凯。(2)资产阶级平时不注意发动群众,自己无法巩固政权,只好寄希望于袁世凯讲求诚信,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从客观原因来讲,袁世凯伪装得较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认清其反革命的本质。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53页)
提示 两句名言蕴涵的道理主要是: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情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顺乎天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乎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乎人情”、“适乎人群之需要”),做一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具备世界意识(或称国际意识)的、代表人民利益的不屈不挠的实干家(“决志行之”)。
这两句话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孙中山提出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既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提倡民主革命的人,他站到了时代潮流的前面;孙中山是一个意志顽强的实干家。
学生能围绕其中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关键在于确有实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基础达标]
1.20世纪初期,张聿光常在上海《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画报》《民吁日报》《民主画报》上发表抨击时弊、为新时代呐喊的漫画。下列漫画《饭桶》作于1911
年,作者旨在讽喻(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革命军的软弱妥协
C.武昌起义影响甚微
D.清王朝灭亡在即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漫画反映的服饰上来看,作者将清朝统治者比作“饭桶”,意在讥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选A项。
2.“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
A.清朝政府
B.封建制度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剪刀除辫”可知描述的是反清革命运动,故材料中的“胡尘”应指清政府。
3.“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都建金陵废帝王”等信息可知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在南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
( http: / / www.21cnjy.com )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文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就任同盟会总理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D.孙中山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1912年元旦”等信息可知应选B项。
5.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国民全体
答案 D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6.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
周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念日,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道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在南京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兴中会
B.在广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C.在上海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D.在武汉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答案 D
解析 兴中会成立于檀香山,A项不正确;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没有参加黄花岗起义,B项不正确;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C项不正确。武昌起义爆发在武汉,故选D。
7.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答案 D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D。
8.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发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委任状签署时间为“中华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年元月五日”,此时清朝尚未灭亡,A项错误;B、C两项在题干及图片中没有体现;而江苏巡抚程德全投机革命,被任命为内务总长,这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并不彻底。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答案 A
解析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反映。
10.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
“不结果实”的表现是( )
A.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
B.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 D
解析 辛亥革命“不结果实”是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能力提升]
11.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 D
解析 题干反映了在谣言的背景下,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A、B、C项无从反映。
12.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
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B.湖北军政府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相同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答案 D
解析 注意两个文件中的关键信息“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满洲贵族),这是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非实现民族独立,排除A项;阶级立场不同,革命事业的目的就不同,所以说资产阶级继承农民阶级事业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阶级属性决定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是不同的,排除C项。
1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答案 B
解析 太平天国领导人属于农民阶级,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所以口中是个“王”字。辛亥革命时,口中是个“民”字,说明重民。
14.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政权”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来管理国家,体现主权在民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归国民所有,故D项正确。
15.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C
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即革命并不彻底。故答案为C。
16.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在1910到191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
材料三 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辛亥革命资料汇集》
材料四 “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
(1)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武昌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
(3)概括材料三、四观点的共同之处,指出其分析对象的角度有何不同?
(4)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
答案 (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
(2)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心配合革命。
(3)都认为武昌起义出于意外(或具有偶然性)。材料三从革命党人身安全、自由角度分析,材料四从清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分析。
(4)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清末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矛盾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华中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清政府……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各省立宪党人……密谋革命”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和材料四中的信息“武昌起义……意外”作答;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和材料四中的信息“瑞澂……逃”“张彪……走”作答。第(4)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