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及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
3.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4.分析文本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并识记《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及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字词,提高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
可见,爱情,酸甜苦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之名篇《氓》,去领略女主人公 的悲欢离合吧。
二、作者作品
回顾复习《诗经》的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详见课件)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它收 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 6 世纪)的诗歌,共 305 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诗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 时期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 ”三个部分。“风 ”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 ”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
1 / 6
雅 ”和“大雅 ”;“颂 ”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 ”“鲁颂 ”和“商颂 ”。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 ”“ 比 ”“兴 ”。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 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文本研读
1.朗读课文(正字音)(详见课件)
2.疏通文意(详见课件)
3.整体感知
本诗讲述了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 最终走向决绝离开的故事。
4.梳理结构
本诗共六节,可按女主人公的经历,分为恋爱、婚变、决绝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 ) ,写女主人公恋爱结婚。
第二部分( 3-5 节) ,写女主人公婚变遭弃。
第三部分( 6 节) ,写女主人公决绝离开。
5.反复诵读全诗,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前课内容,学生试背全诗
二 再读课文,注意人物情感变化
1.《氓》中通过哪些生活片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她的不幸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明确】(1)《氓》诗中通过对女子外嫁三年中早起晚睡的辛劳,横遭丈夫的打骂、兄弟的 嘲笑,以及被抛弃后的涉水回家等生活片断的叙述,写出她的悲剧。还通过桑叶的比喻,写女子 因操劳而憔悴从而被喜新厌旧的丈夫休弃的痛苦。(2)通过她的不幸遭遇,再现了春秋时期下层 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历史时代社会制 度的不合理。
2. 人物赏析
(1)人物形象
“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鲍鹏山
2 / 6
请结合诗文分阶段来谈谈她的完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并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
“恋爱”(1 、2 节) 温柔体贴 善解人意 忠贞痴情 可爱之处
“婚变”(3—5 节) 勤劳能干 吃苦耐劳 可敬之处
“决绝”(6 节) 清醒理智 坚强刚烈 可贵之处
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主人公形象
(2)探究原因
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何在?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上都处于附庸地位。他们的生活天地狭小, 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个类似“氓 ”这样的丈夫,其悲剧是不可避免 的。
3. 第三节里将女主人公比作“鸠 ”为了说明什么?
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 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感情。
4. 第四节中把“我”喻为“桑”又表明什么?
形象描绘女子因经历苦难、悲惨的生活而失去了青春的光华。
5.探究本诗的现实意义,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爱情观。
幸福靠自己,“女儿”当自强
理智胜情感,冲动遭惩罚
善待自己,提升恒久魅力
努力学习,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 艺术手法赏析
1.《氓》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
人物 时期 对比的诗句 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 婚前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①纯真、热情,渴望得 到美好的爱情
婚后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②辛勤劳苦,任劳任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清醒、刚烈
3 / 6
氓 婚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③忠厚、和善
婚后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④粗暴、多变、对爱 情不专一
2.理解《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详见课件)
(1)了解诗歌手法“赋比兴 ”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 类比和比喻。而在“ 比兴 ”中,“ 比 ”为“ 比喻 ”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 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2)《氓》一诗中怎样灵活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歌的一、二、五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三、四两章则采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女子内在 的心理活动和鲜明的观点态度;第六章结合赋和比兴的手法,刻画出女子决绝的心理和坚强的 性格。恰当灵活的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首诗灵动活泼,摇曳多姿。
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其好处是:
内容上:①用比兴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和“桑之落矣,其黄 而陨 ”,一般认为以桑叶的润泽与凋零分别比喻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 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给 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子和氓之间情意正浓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的景象,则 如同两人感情枯竭之时。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 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B .《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 法, 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 .《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对她一见钟 情的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D .《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
4 / 6
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2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B .《氓》的三、四章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桑叶嫩绿到枯黄这一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 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的变化,形象鲜明,激发读者联想。
C .“兄弟不知,其笑矣” ,说明女主人公面对婚姻不幸的痛苦还无法向亲人倾诉,只能一个人 暗暗地忍受。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可是她还是沉迷于爱情之中,与“氓”结婚,最后境遇悲惨。
3 .《氓》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A 2.D 3.①女主人公婚前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 ”,表现了她的纯真、热情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婚后是“ 夙兴夜寐,靡有 朝矣 ”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表现了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受的耻 辱。②“ 氓 ”婚前是“ 氓之蚩蚩 ” ,婚后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士也罔极,二三其 德 ”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突出了他的不专一和粗暴。③对比衬托出男女对爱情的不同 态度,从而告诫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主旨情感以及手法技巧能力。
B.“《氓》第三章……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 ’的手法 ”分析错误,第三章中最典型的手 法是比兴。
C.“诱骗 ”说法不够准确,刚开始时,氓是喜欢女主人公的,是后来才不喜欢了。
D.“浪漫主义抒情诗歌 ”分析错误,《氓》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D.“诗中的女主人公明明知道这样一个爱情定律…… ”错,女主人公是结婚之后才得出第三章 的痛苦教训,不是早就知道的。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简要分析《氓》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本诗中的对比可以从女子 和男子婚前和婚后的生活及表现,男女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这三个角度分析鉴赏。
女主人公婚前和婚后生活的对比。婚前,女主人公一心扑在爱情上,情郎以贸丝的借口来见氓
5 / 6
女,氓女瞒着家人与之幽会。在遭氓女家人以无良煤的原因拒绝婚事,情郎因此发怒,可见其 脾气的暴躁,品性的恶劣。温柔的氓女细心安慰情郎,与情郎约定“秋以为期 ”。情郎不在的 日子里,氓女不顾自己的安全,每天爬上那高高的危险的断墙,遥望复关,为的是能见到远处 的情郎。不见情郎,心情低落无所适从;当情郎出现与之约会,“载笑载言 ”,快乐无比。这 样就刻画出一个热恋女子的形象。婚后,女子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可她没有任何违背初衷的 想法和表现,而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辛勤地劳作,操持家务。可是男子却一改初恋时 的态度,对她非常粗暴,甚至是虐待。女子回家向兄弟们诉说,兄弟们不但不能理解她,反而 嘲笑她,真是教她满怀心事无从诉说。
男子婚期婚后行为的对比。婚前,他貌似忠厚老实,当他追求女子时,他可以表现为“蚩蚩 ” 之状,装得那么忠厚老实;他可以表现为情深义厚,是那么急不可待地来商量婚期。然而当他 的目的达到了,满足了私欲之际,他变了心,背叛了初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 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对于一个爱情不专一的人,当他抛弃了爱情,他只 会感到得意随心,还有什么痛苦可言呢?
还有男女对于爱情的态度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 耽兮,不可说也 ”,这便表 现了女子与男子在对待爱情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女子之所以不可脱,是因为她对爱情真 挚、专一。当她失去了爱情之际,她痛苦万分而不可解脱。男子所以可脱,是因为他爱情不真 诚也不专一。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