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学习总结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学习总结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1 17: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学习总结 学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1.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
2.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掀起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高潮。
3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开展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1946年夏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中共领导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政协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国共关系演变的影响
时期
主要矛盾
目标
国共关系
表现及结果
中共诞生后
广大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推翻北洋军阀
与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
中国人民与国民党的矛盾
武装反抗国民党
国共对峙
斗争形式是“围剿”与反“围剿”,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共关系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抗日战争
中日民族矛盾
联手抗日
国共第二次合作
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推翻美蒋
国共两党由合作再次走向对抗
中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粉碎了蒋介石的进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认识
(1)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社会主要矛盾(这是两党得以合作的主要原因,②两党阶级属性(这是两党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2)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比较近代几次重要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比较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内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无先进的阶级领导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无先进的阶级领导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脱离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年轻的共产党不成熟;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外因
面对的中外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教训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例题 (2014·山东高考)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解题规范]
初步分析
本题以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深度分析
解答关键是要有时空意识,建立历史现象与发生地点之间的联系,汇总近现代历史现象的发生地,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多集中在中东部。
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密集地相对集中于中原与四川,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不符。
排除
B
密集地相对集中于华北、华东、华南,与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发生地相吻合。
正确
C
密集地相对集中于黄河中下游,符合古代文明的分布特征。
排除
D
密集地相对分散,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不符。
排除
答案 B
高分策略指导——图片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1)从图画外在形式看,一般分为三种:
①图片类:包括人物图、文物(遗迹、遗址、遗物)图、艺术画、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②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寓意的漫画。
③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2)命题特点: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查判读图片、提取信息的能力。
(3)题型标志:题干中一般都有“据图可知”“反映出”“说明了”“佐证”“符合的是”等标志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难度中等。
解答技巧
(1)“四审”图片:一审图片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间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及反映出的主题。
(2)“三判”选项:一是判定各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二是判定各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定各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