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 中国的对外交往 复习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一轮复习 中国的对外交往 复习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3 13: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专题复习
专题03 中国的对外交往
一、专题概览
中国的对外交往
古代
近代
清政府统治时期,签订不平等条约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失败
现代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1世纪:推行全方位外交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
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宋元:驿站交通发达,元代海上贸易达到鼎盛
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锁国政策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 开放
由开放到封闭
(1)特征(趋势)
由主动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以和平交流为主,后期出现反侵略战争。
(2)重大外交活动
西汉
张骞通西域
唐朝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华
宋朝
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郑和七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清朝
实行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考点整合
1.中国古代的外交
丝绸之路




二、重点详解
考点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秦汉时期
陆上丝绸之路 开通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大秦
意义 (1)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中国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3)西汉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 开通 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 (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2)向南: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特点: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长安是当时对外交往的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
唐朝时期:海路并行的中外交流
史料实证
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
新罗
天竺:玄奘西行
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交往国家多
水陆并举,全面繁荣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日本唐提招寺
鉴真东渡
(1)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
(2)水陆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3)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中外交往特点
读图学史
宋元时期:海上丝路的繁荣
宋元时期:海上丝路的繁荣
对外交流主要表现:
对外交流的繁盛的原因:
对外交流的影响:
(1)宋朝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2)陆上丝路在元朝得到恢复,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3)宋元时期,驿站发达,建立了陆路交通网络。
(4)宋元时期,海上航线多,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对外交往的范围得到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
(1)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较大发展。
(2)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2)促进了亚欧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明清时期
特点:由开放走向封闭
郑和下西洋 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明朝的戚继光抗倭,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的雅克萨之战,这些史实都表现出我国自明清时期开始,就遭遇了外来侵略
闭关锁国 (1)原因: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担心中国人民和外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出洋的船只、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设“广州十三行”
(3)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明清时期: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明清时期: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启示: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建议: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史料分析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明成祖时期
七下西洋
刘家港出发
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海域范围:西太平洋与印度洋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
郑成功
戚继光
康熙
(1)特征(趋势)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屈辱外交
(2)原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
②综合国力落后,弱国无外交。
考点整合
2.中国近代的外交
考点整合
2.中国近代的外交
清朝后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840年
1901年
1919
1921-1922
1942
1945.2
1945.10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
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
原因?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交失败,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球权益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
签订《九国公约》,是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其重要一员
美苏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自治,苏联以租旅顺港等为条件换取出兵对日作战
屈 辱外交
地位提高
被动外交
项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相同点 都影响了世界格局
都受大国操纵
都损害中国主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英法美
英美苏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
美国
考点延伸—带有强权主义色彩的国际会议
专题概述
思维导学
拓展延伸
考向预测
典例引领
真题演练
考点梳理
规律探究
发展脉络
易错易混
(1) 特征(趋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
⑤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
考点整合
3.中国现代外交(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现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1)现代外交成就
合作探究一:
大 国
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中非合作论坛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发 展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二十国集团
金砖国家
合 作
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国 际
根据小苏同学课题研究和教材p87内容,新时代中国外交布局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合作探究二:
材料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随着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的解体,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关系出现多极化趋势,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成为时代的主流。
——《中国历史》(八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2: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3: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科学分析形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黄宏志《从“一边倒”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教材和材料: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事业成功原因。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提升
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智慧、世界胸怀
材料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面对新中国成立时已经形成的世界冷战格局,鲜明提出“一边倒”政策,确立了构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建立外交关系。
——黄宏志《从“一边倒”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变: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从国家利益和人类命运出发
(2)现代外交理念
设问角度 归纳
考点2: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屈辱不平等的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晚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主要表现 影响(评价)
(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签署《______________》,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1943年,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言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 (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雅尔塔会议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联合国家宣言
考点2: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屈辱不平等的外交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晚清政府时期
主要表现 影响(评价)
(1)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华盛顿会议上,针对中国问题签署的《____________》,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1)巴黎和会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华盛顿会议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共同支配中国
九国公约
条约比较
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赔款
割地
通商
其他
影响
赔款2100万银元
巨额赔款
白银二亿两
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香港岛-英国
九龙司地区一区-英国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日本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天津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协定关税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毁炮驻军;划定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名称 时间 侵略者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主:英法
帮:美俄
日本
八国联军
签订《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强占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了《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拓展
考点2:中国近代对外交往——屈辱不平等不独立的外交
晚晴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主要表现 影响(评价)
从1840年开始,列强先后发动四次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考点3:中国现代对外交往——20世纪50年代
特点: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考点3:中国现代对外交往——20世纪70年代
特点: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点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唐朝时期
特点: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史实 (1)遣唐使来华: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玄奘西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弟子根据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考点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宋元时期
特点:对外贸易活跃
宋朝市舶司 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海上丝绸之路 (1)路线: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2)管理: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
(3)元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航海技术有了很大提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马可波罗来华,写成《马可波罗游记》
考点3:中国现代对外交往——改革开放以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
……
同世界170多个国家建交
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特点:全方位外交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增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共同发展,完善了世界贸易体系,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