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图说”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图说”既是一种教材编撰体例,即在各类教材中以图画为主稍加文字说明;
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利用图画来实现教学目标。
历史图片包括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古迹遗址图、实物图、历史图表、历史题材漫画等多种形式。
图片直观性和生动性等特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图片 “自然意义” “常规意义” “本质意义”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1问:
从该历史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直观的历史信息?
1890年的巴黎街头有汽车、有轨电车、有高大的建筑物、街上行人多且服饰讲究等历史信息。
2问:
通过刚才发现的这些事物,你对1890年的巴黎有什么新认识?
1890年的巴黎是时尚的、繁华的、先进的。
3问:
1890年的巴黎街头反映出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1890年巴黎街头的景象是工业化带来的,是欧洲工业化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
如何解读一张图?
录自《九下世界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主题1: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地图”教学策略
“观察并识读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疆域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并将历史地图中的信息与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
“观察并绘制近代历史地图。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观察形势图、绘制示意图、路线图,展示绘制出的历史地图,解说图中的历史信息”;
“绘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范围示意图,加深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特征的理解”;
“识别世界古代史上大帝国版图的示意图…并与今天的世界地图进行对比,了解古代大帝国在今天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加强时空观念”……
——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提示
历史地图形象地告知我们人类社会各阶段所处的地理位置、行进路线、活动范围以及空间分布状况等,再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是人类历史活动在过去的岁月中留下的见证。
1、以点定位,识读地图信息
录自《七上中国历史第16课》
读图顺序:
获取的信息:
读、画、描、析、辩
图名—图例—正图
读图方法:
三国政权的名称、都城、疆域以及三者之间相对的方位等历史信息;
理解三国时期只是局部的统一。
以单幅历史地图为原点透过表象,深挖内涵。
2、横面深入,厘清时空要素
同一时期,中外不同区域的历史地图对比,找出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领域的异同点。
(2)从多个角度分析航海目的,并从中找出根本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辩证地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
(1)让学生逐图按照路线描述航海线路,具体说出起止点以及经过的地方。
(3)总结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同点: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是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三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融。
3、纵横聚合,描述时空变迁
基于教学的需要和史学知识的逻辑联系,将同一区域或同一国家、某一领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一组相关的历史地图紧密耦合,连贯聚通,灵活设计成同一系列、同一主题。
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为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统治,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度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认识到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国家认同和国家主权意识。
分析探究纵向联系,描述出某一特定空间长时段历史中的变迁,探寻发展规律。
4、问题导向,提升关键能力
先让学生通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一找、辨一辨:春秋时期哪一较大的诸侯国在战国时期消失了?它原先的位置被哪几个诸侯取代?
《战国形势图》中“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些诸侯国,它们各自在什么方位?在战国后期哪个诸侯国的实力最强?为什么它的实力会一跃领先?哪个历史人物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各国纷纷要变法,目的是什么?商鞅是怎样变法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每条措施会有怎样的影响?最后的结果怎样?你从商鞅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有梯度、深度的问题链,能够激活学生兴趣,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依托历史地图,结合教材内容的相关史料,精心设计富有内在逻辑性、递进式的“问题链”,助推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解读地图,发掘出其中蕴藏的隐性信息。
七上中国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5、关注图例和注记,提升辨图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出现许多相似历史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似图片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提炼出有效的历史信息,以加深对历史和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
图一:徐州会战
图二:淮海战役
区分
徐州会战和淮海战役
主题2:基于情境创设的图说策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学习情境……
图类资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
1、活用关联图片,创设链条式情境
两个或多个存在关联的历史事件所组成的学习情境。
根据教科书的文字叙述,学生能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相关历史要素。
八上中国历史第12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能力?
可以挑选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形成前后相关联的长链条,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去培养。
将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两个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设计如下活动:
(1)《1929一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反映了怎样的现象?
(2)对于《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的现象,国民党米取了什么行动?(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阑述这两张图事件之间的联系。
学生对红军和根据地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及其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展军事“围剿”有深入理解,并将这两个历史事件置于历史进程中的正确位置,且能够结合历史地图对红军长征出发地、过程、结果和意义等形成自己的观点。
2、巧用矛盾图片,创设冲突式情境
两个或多个存在矛盾的历史事件所组成的学习情境。
选择观点相左、解释相悖的矛盾图片,制造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推动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
九下世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左图为刊登在1942年9月美国《时代》杂志中的一篇插画文章;右图为1942年意大利的一张海报,图中一个巨人般的日本武士正在挥剑劈砍一艘孤助无援的英美舰船。
“日本人:封建的天皇意识必须被铲除”
巨人般的日本武士
产生的疑问——
(1)图1美国对日本,图2意大利对日本的评价分别是怎样的?
(2)结合时代背景,运用相关史实分析造成不同评价的原因。
(3)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此有关的历史信息,并提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对日本的评价差异如此之大?
主题3:图说活动的优化策略
(以九年级世界历史为例)
1、丰富类型,图片凸显多元
九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课后活动”栏目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根据不同的图说活动适当增加相适宜的图片类型,凸显多元,彰显空间感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以九年级世界历史为例)
2、学会甄别,情境聚焦高效
示意图的使用价值不大:示意图内容较模糊,学生很难从图中获取历史信息,只能从图名中了解到“18世纪期间,有黑奴被贩运到其他地区”的历史。
九上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的“课后活动”栏目
一方面,将原示意图替换成更加清晰明了的示意图。另一方面,增加一则文字史料作为对图的补充,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在1783—1793年的十年间,英国利物浦的奴隶贩子就贩运奴隶20余万人,获利1500多万英镑。到18世纪80年代,从非洲输出的黑奴每年平均有10万人之多。
——《奴隶贸易:非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结合材料并查阅资料,分析“三角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课例1:活用教材插图,打造轻负高效的历史复习课
——以八上历史复习为例
八上中国历史教材插图中有历史事件67幅、历史人物34幅、历史地图13幅、历史遗址18幅、历史文物9幅、历史图表3幅。
基于此我设计了八上历史综合复习课图说系列课程,整个复习有4个环节,分10课时实施,其中第一环节是引子,第二、三环节是重心(下文将重点阐述),第四环节是落脚点。
第一环节:高屋建瓴理脉络。本环节用1课时完成,主题设计为近代中国的那些“人”和“事”。在学生释题后,把教材插图对应的历史事件标注在年代尺对应的位置。
本教材内容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呈现的,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或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增强时空观念。
第二环节:众说纷纭荐“图片”。
该环节分成2课时实施,第一课时为“推荐我心中的第一图”,分小组进行,要求人人参与,增加学习的效度。
第二课时由各小组推荐相对出色的两位代表脱稿向全班推荐图片。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各组代表选择的图片是否为本册核心知识,并就图片的解读方法进行前期培训。汇报学生挑选了涉及南京条约、时局图、辛丑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渡江战役这14张图片,你会发现选中的插图均有探究价值。
此环节设计能帮助学生尝试运用史料对重要史事进行简要说明,有理有据地表达看法,表现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
第三环节:深度剖析找关联。
本环节安排4课时完成,主题活动为“我给图片找朋友”,要求学生将教材插图归类(归类标准不唯一、只要有理有据均可)。
前两课时由学生通过合作在强弱均衡组合团队中完成主题活动,后两课时各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合作成果,先出示组图名称,再发动全班同学揣测组图或命名的缘由。
历史人物
历史地图
历史文献
历史遗址
【小组成果一】
【小组成果二】
该组代表先引导同学找出两大事件的参与双方及其关系,再分析长征和三大战役的背景、经过、结果,得出国共两党一旦对立有何后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北伐战争示意图,分析其目的和结果,用史料从正反两方面验证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小组成果三】
【小组成果四】
【小组成果五】
从人物经历入手提炼他们的异同点。例如:分析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探讨他们对历史发展作出的努力,理解其共同点;再从他们代表的阶级及救亡图存的方式、结果等方面分析其不同点,分别分析其历史局限性或科学性。此后,教师增加李鸿章生平经历,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小组成果六】
【小组成果八】
【小组成果七】
【小组成果八】
第四环节:集思广益用成果。
本环节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任务为选择第三环节各小组的一项汇报成果,尝试命制两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教师将各小组的命题内容汇总并适当调整,组合成一份检测资料供学生用第二课时练习。第三课时由教师安排习题分析及总结,同学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这十节复习课的收获。该环节回归复习的终极目标达成学业质量检测要求。
服饰是一面镜子。它能照见大社会,直接反映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
——清华大学教授 黄能馥
图说唐朝服饰
图说特色
读图并展开合理的历史想象,
说说你认为的唐朝社会特征,并阐述理由。
图1捧果盘女侍图
图2 女着回鹘[hú]装图
图4 骑马仕女图
图3袒胸大袖衫图
条纹
波斯裤
帷帽
注:胡(少数民族)服的特征有翻领,窄袖,革带,帏帽。
波斯,今伊朗。 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革带
圆领袍
翻领
窄袖
古之学者为学有要,
置图于左,置书于右。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郑樵《通志》
图文互证
图文互证
阅读史料,互相释证唐朝社会特征。
史料一: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旧唐书·舆服志》
史料二: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若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 ——唐太宗 (夷: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 )
史料三:(唐朝服饰)从工艺上讲,有绣花、染缬(在织物上染色显花)、作画、镂金、穿珠、嵌宝石等。唐中宗的安乐公主有一件白鸟毛裙,“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 ——《中国服饰鉴赏》
史料四: 长安是当时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断。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和朝鲜、日本交往更为频繁。 ——《中国服饰史》
兼容并包
经济繁荣
对外开放
民族融合
作为当时远东世界政治中心的唐朝,吸引了大批外域人士前来游学和定居(如日本遣唐使),大量吸收和借鉴了东土大唐的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图史》
日本遣唐使
汉服爱好者徐娇穿唐朝服饰
设计简图:
服饰名称:
缕金百花云绸裙
唐风元素:
圆领袍 、革带、帷帽、花卉纹
设计说明:
圆领袍、革带是唐朝男子的流行服饰,也是女着男装的元素。
将其与现代短裙结合,高腰设计,色彩鲜艳,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开放繁荣、兼容并包。
设计师签名:钱 茜
图绘服饰
花卉纹
创新版帷帽
创新版革带
创新版
圆领袍
1任务角色:赤城中学特邀服饰设计师
2任务要求:每组设计一张唐风·现代联名款服饰简图,并召开作品发布会。
(包含要素:服饰名称、唐风元素、设计简图、设计说明、设计师签名)
3任务步骤:自主研读2分钟;小组绘制13分钟;小组代表上台宣讲3分钟。
4评价要点:
图绘服饰
设计简图:
服饰名称:
缕金百花云绸裙
唐风元素:
圆领袍 、革带、帷帽、花卉纹
设计说明:
圆领袍、革带是唐朝男子的流行服饰,也是女着男装的元素。
将其与现代短裙结合,高腰设计,色彩鲜艳,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开放繁荣、兼容并包。
设计师签名:钱 茜
图绘服饰
花卉纹
创新版帷帽
创新版革带
创新版
圆领袍
自主研读 倒计时还有
120
秒
设计简图:
服饰名称:
缕金百花云绸裙
唐风元素:
圆领袍 、革带、帷帽、花卉纹
设计说明:
圆领袍、革带是唐朝男子的流行服饰,也是女着男装的元素。
将其与现代短裙结合,高腰设计,色彩鲜艳,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开放繁荣、兼容并包。
设计师签名:钱 茜
图绘服饰
花卉纹
创新版帷帽
创新版革带
创新版
圆领袍
合作设计 倒计时还有
秒
780
图展成果
1.召开作品发布会(用你喜欢的形式如说唱、演讲、直播等)
2.每组宣讲时间3分钟。
3.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准备补充或提问。
4.根据评价量表,对汇报小组及时打分评价。
图展成果
作业:
根据评价标准继续完善小组设计,全班通力合作,
最终形成一份多角度的唐风·现代联名款服饰设计文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
唐朝有何独特魅力,时隔千年,仍让人们念念不忘?
策划展览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挑选反映该主题的图片,布置在展板上。
2.2-3位成员各自负责一张图片进行分析,并对其讲解。
温馨提示:充分发挥你们的
美学素养,尽量把展板设计
得美观、大方。
驱动性问题:唐朝有何独特魅力,时隔千年,仍让人们念念不忘? 项目化活动:“念念大唐”图片展览 要素 A B C 等级 自评 互评
选材、设计主题 设计合适的主题,能选出贴切的图片进行展示 设计合适的主题,能选出部分符合主题的图片展示 设计的主题不够贴切,选择的图片较为混乱
观察分析、展示介绍 能够紧扣展览主题,有理有据对图片进行阐述,逻辑清晰;说明形式生动、创意 能够阐述图片信息,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晰;说明形式吸引力一般 仅仅重复图片呈现的表面信息,没有进行论述,缺乏条理
发现图片内在联系,进行总结 能够理解图片所蕴含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时,逻辑清晰,体现辩证性 能够理解图片所蕴含信息之间内在联系,总结时,条理基本清晰 无法理解图片所蕴含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进行总结
总评
图片档案
前言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唐朝(公元618-907年)一个创造并流传奇迹的时代,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本展览由宁波七中2515班同学倾情呈现,诚邀各位共赏,共同走进“念念大唐”图片展览。
犁壁呈圆形,可自动将土推至两侧
增加犁评,可调节铲入地的深浅
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灵活省力
唐朝 曲辕犁
汉代 直辕犁
曲辕犁
唐前期户数、口数、课口数变化情况表时间户数口数课口数资料来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200万(1160万+)(184万+)《通典·历代盛衰户口》太宗贞观年间(627-649)300万(1740万—)(277万—)高宗永徽元年(650)380万(2204万)(351万—)中宗神龙元年(705)615万3714万(590万+)《资治通鉴》卷二〇八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841287148143609(766万—)《旧唐书·地理志》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8914081529093098208321《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说明:1.课口: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2.括号中的口数,课口数均为估计数,非原始数据。色彩艳丽、纹饰精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蜀锦出土在新疆的唐代织物联珠对马纹锦受外来文化影响贸易繁荣农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原料?长安城复原图
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西市
东市
长安城平面图
开远门
唐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居住着众多外国商人
醴泉坊
杜甫的诗为誉为诗史。
人口众多
粮食充足
社会稳定
手工业、商业、农业发达
据杜佑《通典》记载,开元、天宝时期,中央政府直属的仓库储粮达1245万石;当时“天下无贵物”,物价普遍低廉,长安、洛阳米价每斗不过20文,面粉每斗32文。
忆 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答疑解惑这些图片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有何内在联系?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促进促进促进促进劳动力促进劳动力促进市场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东突厥
西突厥
吐蕃
室韦
靺鞨
回纥
唐朝前期疆域图
《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绢布,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步辇图》
李靖击灭东突厥汗国
唐鸿胪井碑代表皇帝宣布册封渤海国“睿宗先天二年(713年),遣郎将崔訢往册拜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是每岁遣使朝贡”——《旧唐书·渤海靺鞨传》文物背景:公元713年,崔忻使团出使震国,宣谕宣布“震国”为忽汗州、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答疑解惑
唐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册封
战争
和亲
设置机构
民族交往与交融
赞礼官唐太宗吐蕃使者禄东赞翻译员资料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资料二:据《旧唐书 吐蕃传》记载,文成公主入藏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种子、牲畜、各种技术等,促进了吐蕃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吐蕃和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天可汗”唐鸿胪井碑忆 昔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朝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朝康熙时编的全唐诗,就收录了将近五万首。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步辇图》《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多彩的文学艺术请你选取两件唐朝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其解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唐朝气象?家庭作业
唐朝有何独特魅力,时隔千年,仍让人们念念不忘?
经济
繁荣
A
民族
和睦
B
艺术
多彩
C
风气
开放
D
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族自信的体现
……
E
盛唐气象
结语四海咸服,万邦来朝,南腔北调融入长安锦绣逍遥。贞观太平,开元繁华,美酒佳肴霓裳羽衣笙歌萦绕。诗坛万千,字字珠玑,谪仙一饮挥酒酩酊潇洒诗篇。富沃春风,云水袅袅,泱泱山河策马奔腾岁月恰好。何谓盛唐?盛唐从未逝去,他早已镌刻于你我血脉胸膛!驱动性问题:唐朝有何独特魅力,时隔千年,仍让人们念念不忘?项目化活动:“念念大唐”图片展览要素ABC等级自评互评选材、设计主题设计合适的主题,能选出贴切的图片进行展示设计合适的主题,能选出部分符合主题的图片展示设计的主题不够贴切,选择的图片较为混乱观察分析、展示介绍能够紧扣展览主题,有理有据对图片进行阐述,逻辑清晰;说明形式生动、创意能够阐述图片信息,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晰;说明形式吸引力一般仅仅重复图片呈现的表面信息,没有进行论述,缺乏条理发现图片内在联系,进行总结能够理解图片所蕴含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时,逻辑清晰,体现辩证性能够理解图片所蕴含信息之间内在联系,总结时,条理基本清晰无法理解图片所蕴含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无法进行总结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