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地 理
本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25米/秒的风速最有利于风能开发 ,称为有效风速 。黄岩岛是我国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图 1) ,该
岛附近海域有效风速频率季节变化明显(图 2) 。据此完成 1~ 2题 。
图 1 图 2
1. 黄岩岛附近海域有效风速频率最高季节的主导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 黄岩岛附近海域 4—5月有效风速频率最低的原因是
A. 海水温度低 ,盛行下沉气流 B. 冬夏季风转换期风速小
C. 海水温度高 ,盛行上升气流 D. 附近岛屿削弱季风强度
广 东省最高峰石坑崆(海拔 1902米) 位于南岭山脉中段 ,该山地的乔木物种数随海拔增加变化明显(图 3) 。 据此完成 3~4题 。
图 3
3. 石坑崆山麓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4. 石坑崆不同海拔区域乔木物种数及其成因分别正确的是
A. 甲区域物种少 风速大 B. 乙区域物种多 水热组合好
C. 乙区域物种多 光照强 D. 丙区域物种少 人类活动多
地理 第 1 页(共 6 页)
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 ,距离海面 20~ 30米 , 水平覆盖海域面积约 13 万平方千米 , 拥有超 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 ,低温为其主要特征 , 同时具有温差大 、盐差小等特点 ,是理想的中纬度浅源冷海 水海洋牧场地 。 图 4 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单位 : ℃) 平面分布 。据此完成 5~ 7题 。
122 。 124 。 126。
40 38 36 34 12 (
8
)c " 朝鲜半岛 8 7 黄 海 7
图 4
5. 影响黄海冷水团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盐度 C. 径流 D. 深度
6. 推测黄海冷水团最为强盛的季节可能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黄海冷水团北部底层等温线密集是因为
A. 海底地形起伏大 B. 入海径流的顶托 C. 阳光入射率较小 D. 城市热岛效应强
家住重庆(28°N ,105°E) 的某同学在连续的三个月内进行了三次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 。表 1 为该 同 学 三次 测量结果的记录 。据此完成 8~ 10题 。
表 1
X 月 Y 月 Z 月
75° M 80°
8. 该 同 学 每 次 测 量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时 , 选 择 的 北 京 时 间 应 是
A. 11:00 B. 12:00 C. 12:36 D. 13:00
9. M 值最大约为
A. 69. 5° B. 75. 5° C. 79. 5° D. 85. 5°
10. 测 量 的 连 续 三 个 月内 , 重 庆 昼 夜 差 值 曲 线 变 化 符 合
A B C D
四川省西部的德西村地热资源丰富 。 经勘探 ,该地某地热水井水温超 47 ℃ , 水温 、水量和化学组成季节变 化小 ,矿化度(指 1升水中溶解的钙 、镁 、铝等的盐类总量) 较高 。研究表明 ,板岩和千枚岩是透水性较差的变质 岩 。 图 5 示意德西村地质构造剖面和地热水井位置 。据此完成 11~ 12题 。
地理 第 2 页(共 6 页)
图 5
11. 地热水井附近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流水侵蚀— 变质作用— 岩层断裂— 沉积作用 B. 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 岩层断裂— 变质作用
C. 沉积作用— 变质作用— 岩层断裂— 流水侵蚀 D. 变质作用— 岩层断裂— 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
12. 地热井水可能来自
A. P 处 B. Q处 C. M 处 D. N 处
我国华北 某 地 12 月 5 日 经 历 某 天 气系 统 过 境 。 图 6 示 意 12 月 5 日 23 时 该 地 24 小 时 变 温(数 字 , 单 位 : ℃) 及风力 >5级站点(风向杆) 。据此完成 13~ 14题 。
图 6
13. 该时段过境的天气系统为
A. 台风 B. 副高 C. 暖锋 D. 冷锋
14. 导致该地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 冷空气下沉 B. 暖空气压缩 C. 南风输送热量 D. 太阳辐射增强
当土壤 日 最高温度高于 0 ℃ 、日 最低温度低于 0 ℃ 时 , 会出现 日 冻融循环现象 。 北麓河盆地位于青藏高 原 , 海拔约 4600米 。 阳坡植被是高寒草原 , 植被 覆 盖 相 对 均 匀 。 阴 坡 为 草 甸向 草 原 过 渡 区 , 植 被 覆 盖 极 不 均 匀 。该区域夏季阳坡和阴坡降水差异很小 , 阳坡的土质粗粒化程度较阴坡明显 。 图 7 示意北麓河阳坡和 阴坡 表层土壤温度状况 。据此完成 15~ 16题 。
图 7
地理 第 3 页( 共 6 页)
15. 一年内阳坡表层土壤的 日冻融循环次数
①高于阴坡 ②低于阴坡 ③冬季最多 ④春季最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北麓河夏季阳坡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大于阴坡 ,其原因是
A. 植被蒸腾强 B. 积雪覆盖多 C. 水体下渗快 D. 夜间凝水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 ,共 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18分)
某河谷位于大兴安岭东麓 , 图 8 为该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 ,T1 、T2 为阶地 。调查发现 ,该河谷 自 末次冰 期以来经历过较为强烈的冰川地貌过程 ,也曾多次受到附近火山喷发的影响 。 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可形 成喷出岩 ,其中玄武岩和安山岩较为常见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 SiO2 含量约为 50% , 形成安山岩的岩浆 SiO2 含量约为 60% 。
图 8
(1) 指出营造该河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 。 (6分)
(2) 推断自 T1 阶地形成以来该河谷附近的火山至少喷发的次数 ,并说明理由 。 (6分)
(3) 推测 T1 阶地上覆岩层中没有安山岩岩层的可能原因 。 (6分)
地理 第 4 页(共 6 页)
18.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16分)
材料一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一条内陆河 ,发源于我国天山山脉 , 由 东南流向西北 , 最终注入 巴 尔喀什湖 。 上 游为山区河流 ,在卡普恰盖以上 , 河道蜿蜒曲折 , 穿流在多沼泽和湖泊的宽河谷中 ; 自卡普恰盖以下 ,伊犁河 进入卡普恰盖峡谷 ,著名的卡普恰盖水电站即修建在此 。伊犁河各主要支流 , 虽然每年均有汛期 ,但此时段 洪量并不大 , 洪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 ,历 史上伊犁河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 。
材料二 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开 口的三角形 ,有 三 条 自 西向 东收缩的山脉(图 9) 。 北为天山 山 脉北支 , 南为天山山脉南支 , 南 、北天山 山脉山体高大 , 大 小 冰 川 和 永 久 积 雪 分 布 宽 广 ; 中 为 低 矮 的 克 特 绵 山 , 东端有高大山体将其与吐鲁番盆地分隔开 。就是这样半封闭的地形 “守护 ”着伊犁河谷地区 。
材料三 图 10为伊犁河流域示意图 。
地理 第 5 页( 共 6 页)
图 9
图 10
(1) 分析伊犁河洪量相对平稳的自然原因 。 (6分)
(2) 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分析半封闭地形能够 “守护 ”伊犁河谷的原因 。 (6分)
(3) 如何降低卡普恰盖水库建设对下游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说明你的想法 。 (4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18分)
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盆地地处欧亚多年冻土带南缘 , 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通过在漠河盆地岩芯 取样并做孢粉(孢粉是植物的孢子和花粉 , 内含该物种的遗传物质 ,孢粉外壁性质稳定能保存为化石) 分析 , 共鉴定出 40 多个孢粉种属 ,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及气候与冻土 、植被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 图 11为漠河盆地位置示意图 。 图 12示意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变化及对植被演替的影响 。
地理 第 6 页( 共 6 页)
图 11
图 12
(1) 说出孢粉被选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变重要研究对象的优势 。 (4分)
(2) 推测漠河盆地岩芯中孢粉的来源 。 (6分)
(3) 和冰期对比 ,说明漠河盆地间冰期多年冻土层退缩对植被生长环境的影响 。 (8分)
2025年 10月高三联考强化卷 地理
(
贴条形码区
) (
姓名
准考
证号
)答题卡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 , 由监考员贴
条形 码 , 并 用 2B铅 笔
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
正确填涂
) 填涂样例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卷上规定的位置 ,准确填写本人姓名 、准考证号 ,并核对准条形码上的 信 息 。确 认 无 误 后 ,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 2.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 3.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 4. 保持卡面清洁 ,不准折叠 ,不得损坏 。
选择题
1ABCD5ABCD9ABCD13ABCD2ABCD6ABCD10ABCD14ABCD3ABCD7AB C D11 A BCD15AB C D4ABCD8AB C D12ABCD16AB C D
非选择题
17. (18分) (1) (6分) (2) (6分) (3) (6分)
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 ,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
答题卡第一页
18. (16分) (1) (6分) (2) (6分) (3) (4分)
19. (18分) (1) (4分) (2) (6分) (3) (8分)
请 在 各 题 目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作 答 ,超 出 黑 色 矩 形 边 框 限 定 区 域 的 答 案 无 效
答题卡第二页
2025年 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地 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
D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
深度解析
】
结合材料分析如下
。
)(肥力 、厚度 、酸碱度等)、风力 、坡度 、人类 活 动 等] ,所 以 物 种 较多 ,B正确。 甲区域海拔较低 ,风速较小 ,A错误 ;从材料中 无法得出乙区域 光 照 强 弱 的 相 关 信 息 ,C 错 误 ;丙 区 域 海 拔 高 ,气温低 , 自然条 件 较 差 ,物 种 少 ,故 其 主 要 受 自 然 因 素 影 响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D错误。
5. D 基础考点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深度解析】由 于 表 层 海 水 温 度 高 ,在 距 离 海 面 20~30米 处 水温明显降低 ,出 现 温 跃 层 ,底 层 海 水 与 表 层 海 水 上 下 交 换 较少 ,温度低于周 边 水 域 ,随 着 深 度 增 加 ,温 差 越 大 ,温 跃 层 越明显 ,D正确 ;纬 度、盐 度、径 流 都 不 是 影 响 黄 海 冷 水 团 等 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A、B、C错误。
6. B 基础考点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
2.
B
热门考点
影响风力的
因素
【
深度解析
】4—5
月是我国东南地区冬夏季风的转换期
,
大气
环流不稳
定
,
风 向 多 变
,
导
致
有
效 风 速
频
率
最
低
,
B
正
确
。
4—5
月
,
该地区处于春夏之交时节
,
气温适中
,
海水温度也比
较适中
,
且盛行上升气流或下沉气流不是造成
黄
岩
岛
附
近
海
域
4—5
月有效风速频率最低的主要原因
,
A
、
C
错误
;
附
近
岛
屿对季风
国中
沙 群
强
岛
度
中
唯一
作
(
提
面
示
的
岛
:
由材
礁
)
料
,
可
不
知
是
主
,
黄岩
要
原
岛
是
因
,
我
D
错误
。
3.
B
基础考点
植被类型的分布
【
深度解析
】
具体分析如下
。
)【深度解析】冬 季 气 候 寒 冷 ,表 层 水 温 与 深 层 水 温 相 差 不 大 , 黄海冷水团并不强盛 ,D错误 ;夏 季 太 阳 辐 射 强 ,表 层 海 水 温 度上升较快 ,加之降水较多 ,地表径流汇 入 ,海 水 表 层 盐 度 降 低 ,而底层接受太 阳 辐 射 较 少 ,海 水 温 度 较 低 ,盐 度 较 高 ,海 水上下交换受 抑 制 , 因 此 黄 海 冷 水 团 在 夏 季 最 为 强 盛 ,B 正 确 ;春秋季节处于过渡阶段 ,A、C错误。
7. A 经典题型 原因条件类
【深度解析】根 据 材 料 可 知 ,黄 海 中 部 海 底 地 形 为 洼 地 ,地 形 起伏较大 ,海 水 深 浅 不 一 ,故 水 温 差 异 较 大 ,等 温 线 密 集 ,A 正确 ;入海径流、阳光入射率、城市热岛效 应 不 是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B、C、D错误。
8. D 重难考点 地方时计算
【深度解析】测量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应 选 择 在 地 方 时 12:00,该 同
(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共
(
拓展
有
的
:
温
冬
季低温期是形成落叶林的根本原因
)
错误
B
石坑崆位于南岭山
脉 中
段
,
属
于
亚
热
带
季
风
气候区
,
山
麓
地
带
性
植
被
类 型
应 为 常
绿 阔
叶林
正确
C
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错误
D
针阔混交
林
一
般
分
布
在 中
温
带
与
寒
温
带
过
渡地带
错误
)个小时 (学家住)重(提示 (庆),1:经 (05)°度 (E)相 (地)差 (方)15 (时)°比,时 (北)间相差 (京 时)间1(小时 (120°)E,时间 (地)方计算 (时))
艹“艹西 减 ”原则) ,所 以 在 重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应选择北
京时间 13:00,D 正确。
9. D 重难考点 正 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深度解析】根据表中 已 知 数 值 可 以 计 算 出 X 月 和 Z月 这 两
次测量时的太阳直射点纬度约 为 13°N 和 18°N,根 据 材 料 可
(
北回归线
,
由此推测出这三个月是
5
月
、
6
)阳 (知)直,射点移动 规 律 (该同学是在重 庆)(提示 (连续)三:每月 (个)月移动约 (测 量 正)) 可以分析 (太阳高度) ,出根, Y (据)
月 、7月 。重庆位于北 回 归 线 以 北 ,重 庆 最 大 的 正 午 太 阳 高
(
4.
B
热门考点
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
木
【
深度解
生长
[
析
拓
展
】
乙
:
区域海拔适中
影响植被生长
的
,
,
适
艹
、
、
)度出现在夏至 日 ,经 计 算 可 知 该 日 重 庆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约 为
85. 5°,故 M 值最大约为 85. 5°,D 正确。
10. B 热门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
艹艹艹
)【深度解析】由上题 分 析 可 知 ,连 续 的 三 个 月为 5月、6月、7
D1
月 ,在 5月、6月、7月 连 续 三 个 月内 ,重 庆 昼 长 先 变 长 后 变 短 ,夜长先变短后 变 长 ,昼 夜 差 值 先 逐 渐 增 大 再 逐 渐 缩 小 。 B正确。
11. C 重难考点 地质作用过程
【深度解析】据图可知 ,图示中岩层的主体是 石 灰 岩 ,石 灰 岩 是经过沉积作用 形 成 的 沉 积 岩 ,而 板 岩 和 千 枚 岩 是 由 沉 积 岩变质而来 ,这说 明 部 分 沉 积 岩 经 历 了 变 质 作 用 形 成 了 变 质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形成之后在图示左 侧 岩 层 发 生 断 裂 , 断层线附近易受 流 水 侵 蚀 作 用 ,所 以 地 热 水 井 附 近 地 质 作 用的先后顺序是沉积 作 用— 变 质 作 用— 岩 层 断 裂— 流 水 侵 蚀 ,C 正确。
12. D 经典题型 推测说明类
【深度解析】P处地质构 造 是 向 斜 , 向 斜 是 良 好 的 储 水 结 构 ,
千枚岩都属于变质岩 (但 P处下层有千枚 岩) ,变 (分)质 (布),,: 力强 (板岩)和),
阻断了 P处的地 下 水 向 地 热 水 井 处 流 动 ,P 处 不 是 地 热 井 水的主要来源 ,A错误 ; 同理 ,Q处和 M 处下层有板 岩 和 千 枚岩分布 ,也会阻断地下水向地热水井处流动 ,B、C错误 ;N 处与地热水井处 的 岩 层 之 间 没 有 板 岩 和 千 枚 岩 分 布 ,且 石 灰岩易被溶蚀 ,岩 层 多 裂 隙 ,透 水 性 强 ,所 以 地 热 井 水 可 能 来自 N 处 ,D 正确。
13. D 重难考点 天气系统的判断
【深度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华北某地 12月 5 日经历某天气
系统过境 ”可知 ,此时为冬季 ,因此不可能是台风和副高 ,A、
B错误。据图可知 ,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 ,所以不可能是暖 锋 ,只能是冷锋 ,C错误 ,D 正确。
14. A 重难考点 天气系统的影响
(
合区域地形
)为【正值 (深度解),说 (析)明】气 温 升 高 (由图可知),该), 但 (地)强(劲 (提示)。: 结 (图)中 变 温 数 字
等信息分析可知 ,该地受地形影响 ,西北风 翻 越 山 地 后 下 沉 增温 ,导致气温明显上升 ,A 正确。此 时 该 地 主 要 受 冷 锋 影 响 ,冷空气强盛 ,且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 图 中 区 域 南 侧 部 分 地 势低平 ,暖空 气 会 南 退 ,被 压 缩 的 可 能 性 较 小 ,B 错 误。 图 中显示主要是 西 北 风 ,基 本 没 有 南 风 ,C 错 误。该 季 节 ,太 阳辐射增强不会造成气温明显升高 ,D错误。
15. B 重难考点土壤温度的影响因素
【深 度 解 析】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 , 白天升温快 ,土壤温度 较高 ,而夜晚散热 也 快 ,土 壤 温 度 下 降 幅 度 大 ; 阴 坡 则 相 对 升温慢、降温也慢 。 由材料“当土壤日最高温度高于 0℃、日 最低温度低于 0℃时 ,会出现日冻融循环现象 ”可知 ,阳坡这 种较大的温度变 化 幅 度 更 容 易 满 足 日 冻 融 循 环 的 条 件 ,所 以阳坡表层土壤的 日冻融循环次数高于 阴 坡 , ①正确 , ②错 误。青藏高原冬季 温 度 低 ,北 麓 河 盆 地 土 壤 日 最 高 温 度 很 难高于 0℃ ,所以冬季日冻融循环次数不是最多 , ③错误 ;春 季气温逐渐回升 ,昼夜温差大 ,容易出现白天温度高于 0℃、
夜晚温度低于 0℃的情 况 ,而 夏 秋 季 节 气 温 仍 较 高 ,夜 晚 温 度仍多高于 0℃ , 日冻融 循 环 现 象 较 少 ,故 春 季 日 冻 融 循 环 次数最多 ,④正确。综上 ,B正确。
16. C 热门考点 自 然环境的整体性
【深度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
选项 分析 结论
A 阳坡和阴坡在夏 季 植 被 类 型 不 同 ,但 由 于 夏季降水差异极 小 ,整 体 上 植 被 蒸 腾 作 用 对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的影响相对 较小 ,所以植被蒸腾不是主要原因 错误
B 材料中未提及积雪覆盖情况对土壤含水 量垂直变化幅度 的 影 响 ,且 青 藏 高 原 地 区 夏季一般 积 雪 较 少 ,不 是 主 要 补 给 水 源 , 故可推测其不是主导因素 错误
C 根据材料可知 ,阳坡土质粗 粒 化 程 度 较 阴 坡明显 ,土壤颗粒较大 ,孔 隙 度 高 ,水 体 下 渗快 。夏季降水 后 , 阳 坡 土 壤 水 分 能 够 快 速下渗到不同深 度 ,导 致 土 壤 含 水 量 垂 直 变化幅度大于阴坡 正确
D 夜间凝水不是该 地 主 要 补 给 水 源 ,对 土 壤 含水量的影响相 对 较 小 ,且 阳 坡 和 阴 坡 在 夜间凝水方面差 异 不 大 ,不 能 解 释 阳 坡 土 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大于阴坡的现象 错误
17. (1)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6分)
(2)两次。(2分)T1 阶地上覆盖有两层玄武岩(两层玄武岩 形成于不同时期) ,每一层玄武岩至少由一次火 山 喷发而形 成。(4分)
(3)火山喷发规模小 ,能够形成安山岩的岩浆未能覆盖该 阶 地;喷出的岩浆 SiO2 含量较低(或较 高) ,无法形成安 山岩 ; 早先覆盖在该阶地上的安山岩被外力完全剥蚀。(6分)
重难考点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三大类岩石
【深度解析】(1)河谷地区有河流流经 ,图中显示 有 砂 砾 岩 沉 积层的分布 ,且岩层有被侵蚀的痕迹 ,说 明 营 造 该 地 貌 的 主 要外力作用有流 水 侵 蚀 作 用 和 流 水 堆 积 作 用 ;该 河 谷 自 末 次冰期以来经历 过 较 为 强 烈 的 冰 川 地 貌 过 程 ,说 明 有 冰 川 作用 。
(2)结合材料 ,具体分析如下 。
(3)安山岩属于喷出岩 ,喷出的岩浆会在地势 较 低 处 冷 却 凝
D2
D3
固覆 盖 原 有 地 表 ,T1 阶 地 上 没 有 安 山 岩 岩 层 ,可 能 是 由 于 火山喷发规模小 ,能够形成安山岩的岩浆 未 能 将 其 覆 盖 ;也 可能是覆盖之后 ,受 到 外 力 侵 蚀 作 用 ,而 被 完 全 剥 蚀 ;或 者 因为喷出的 岩 浆 中 SiO2 含 量 较 低 (或 较 高) ,无 法 形 成 安 山岩 。
18. (1)上游多曲流 ,汇水速度慢;流域内多沼泽、湖泊 ,对流量有 调节作用;受西风影响 ,流域内大气降水相对均匀;积雪和冰 川融水受气温影响变化缓慢。(每点 2分 ,任答三点 6分)
(2)北部天山阻挡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干冷气流 ,河谷冬季 气候温和;东面山地阻挡来自吐鲁番盆地的干热气流 ,夏季 相对凉爽;南天 山阻 挡 来 自 塔 里木 盆 地 的 风 沙 入 侵 ;西 风 进入河谷 ,受天 山 抬 升 , 降水 丰 富 。 (每 点 2 分 ,任 答 三 点 得 6分)
(3)设置鱼类洄游通道;定期生态放水。(每点 2分 ,共 4分)
热门考点 河流水文 、水系特征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深度解析】(1)根据 材 料 一 “上 游 为 山 区 河 流 ,在 卡 普 恰 盖 以上 ,河道蜿 蜒 曲 折 ”可 知 ,伊 犁 河 上 游 多 曲 流 ,汇 水 速 度
(
慢
,
洪峰到达 晚
;
流
域 内
多
沼
泽
、
湖
泊
,
对
流
量
有
调
艹
节
艹
作
艹
用
艹
)(提示:湖泊 、沼泽 、湿地等可以调蓄径流 ,削峰补枯) ;受西风 影响 ,流域内大气降水时间分配相对均匀 ;积雪和冰川融水受 气温影响变化缓慢 ,融化缓慢。
(2)具体分析如下 。
(3)水库建设 会 阻 碍 鱼 类 洄 游 ,应 设 置 鱼 类 洄 游 通 道 ;水 库 建设会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的水量 ,应定期生态放水 。
19. (1)孢粉数量多 ,地域分布广;外壁坚实而不易被破坏 ,易 于 保存;孢粉能反映古地质历史 时期 的气候条件等。 (每点 2 分 ,任答两点得 4分)
(2)本地植被的孢粉沉积;坡地和外围山地孢粉通过 降水和 地表径流输入;地处季风气候区 ,冬夏季风导致 临近 区域孢 粉通过大气运动沉 降输入;孢粉通 过野 生 动 物 活 动搬运作 用输入等。(每点 2分 ,任答三点得 6分)
(3)间冰期 ,多年冻土层退缩使活动层厚度增大 ;(2分)为植 被根系生长扩大 了 生 长 空 间;促进 了植 被 根 系对 养分 和水 分的吸收;利于湿地的形成和扩大 ,沼泽有机质积 累增加 了 土壤肥力;湿地的发育促进了地表径流和水汽循环 ,增加 了 区域降水 ,利于植被生长。(每点 2分 ,任答三点得 6分)
热门考点 自 然环境的整体性
【深度解析】(1) 由材料“孢 粉 是 植 物 的 孢 子 和 花 粉 ”可 知 ,孢 粉被选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变的研 究 对 象 是 因 为 能 体 现 当时的自然环境 ,尤其是气候特征 ;且孢粉数量多 ,地域分布 广 ;“孢粉外 壁 性 质 稳 定 能 保 存 为 化 石 ”说 明 孢 粉 不 易 被 破 坏 ,易保存。
(2)孢粉为植物的孢子和花粉 ,可从本地植物 体 直 接 沉 积 于 地面 ;孢粉可在大气中飘浮 ,因此可通过 冬 夏 季 风 从 临 近 区 域输入沉降 ;坡地和外围山地孢粉可通 过 降 水 及 流 水 输 入 ; 孢粉还可粘在野生动物皮毛之上 ,通过其活动进行传播 。
(3)解答本题 可 结 合 材 料 ,从 植 被 生 长 环 境 , 即 自 然 环 境 的 整体性进行分析 。植 被 生 长 环 境 包 括 土 壤、气 候、水 源、地 形等要素 。 因此可 从 间 冰 期 气 温 和 降 水 的 变 化、冻 土 退 化 对土层厚度变化 的 影 响、间 冰 期 冻 土 退 化 对 水 循 环 的 影 响 等方面分析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25米/秒的风速最有利于风能开发,称为有效风速。黄岩岛是我国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图1),该
岛附近海域有效风速频率季节变化明显(图2)。据此完成1~2题。
1 图 图2
1.黄岩岛附近海域有效风速频率最高季节的主导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黄岩岛附近海域4—5月有效风速频率最低的原因是
A.海水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 B.冬夏季风转换期风速小
C.海水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 D.附近岛屿削弱季风强度
广东省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南岭山脉中段,该山地的乔木物种数随海拔增加变化明显(图3)。
据此完成3~4题。
图3
3.石坑崆山麓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石坑崆不同海拔区域乔木物种数及其成因分别正确的是
A.甲区域物种少 风速大 B.乙区域物种多 水热组合好
C.乙区域物种多 光照强 D.丙区域物种少 人类活动多
地理 第1页(共6页)
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距离海面20~30米,水平覆盖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
拥有超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低温为其主要特征,同时具有温差大、盐差小等特点,是理想的中纬度浅源冷海
水海洋牧场地。图4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单位:℃)平面分布。据此完成5~7题。
图4
5.影响黄海冷水团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盐度 C.径流 D.深度
6.推测黄海冷水团最为强盛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黄海冷水团北部底层等温线密集是因为
A.海底地形起伏大 B.入海径流的顶托 C.阳光入射率较小 D.城市热岛效应强
家住重庆(28°N,105°E)的某同学在连续的三个月内进行了三次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表1为该同学三次
测量结果的记录。据此完成8~10题。
表1
X月 Y月 Z月
75° M 80°
8.该同学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选择的北京时间应是
A.11:00 B.12:00 C.12:36 D.13:00
9.M值最大约为
A.69.5° B.75.5° C.79.5° D.85.5°
10.测量的连续三个月内,重庆昼夜差值曲线变化符合
A B C D
四川省西部的德西村地热资源丰富。经勘探,该地某地热水井水温超47℃,水温、水量和化学组成季节变
化小,矿化度(指1升水中溶解的钙、镁、铝等的盐类总量)较高。研究表明,板岩和千枚岩是透水性较差的变质
岩。图5示意德西村地质构造剖面和地热水井位置。据此完成11~12题。
地理 第2页(共6页)
图5
11.地热水井附近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流水侵蚀—变质作用—岩层断裂—沉积作用 B.沉积作用—流水侵蚀—岩层断裂—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层断裂—流水侵蚀 D.变质作用—岩层断裂—沉积作用—流水侵蚀
12.地热井水可能来自
A.P处 B.Q处 C.M处 D.N处
我国华北某地12月5日经历某天气系统过境。图6示意12月5日23时该地24小时变温(数字,单
位:℃)及风力>5级站点(风向杆)。据此完成13~14题。
图6
13.该时段过境的天气系统为
A.台风 B.副高 C.暖锋 D.冷锋
14.导致该地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 B.暖空气压缩 C.南风输送热量 D.太阳辐射增强
当土壤日最高温度高于0℃、日最低温度低于0℃时,会出现日冻融循环现象。北麓河盆地位于青藏高
原,海拔约4600米。阳坡植被是高寒草原,植被覆盖相对均匀。阴坡为草甸向草原过渡区,植被覆盖极不均
匀。该区域夏季阳坡和阴坡降水差异很小,阳坡的土质粗粒化程度较阴坡明显。图7示意北麓河阳坡和阴坡
表层土壤温度状况。据此完成15~16题。
图7
地理 第3页(共6页)
15.一年内阳坡表层土壤的日冻融循环次数
①高于阴坡 ②低于阴坡 ③冬季最多 ④春季最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北麓河夏季阳坡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大于阴坡,其原因是
A.植被蒸腾强 B.积雪覆盖多 C.水体下渗快 D.夜间凝水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某河谷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图8为该河谷地质剖面示意图,T1、T2 为阶地。调查发现,该河谷自末次冰
期以来经历过较为强烈的冰川地貌过程,也曾多次受到附近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可形
成喷出岩,其中玄武岩和安山岩较为常见,形成玄武岩的岩浆SiO2 含量约为50%,形成安山岩的岩浆SiO2
含量约为60%。
图8
(1)指出营造该河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6分)
(2)推断自T1 阶地形成以来该河谷附近的火山至少喷发的次数,并说明理由。(6分)
(3)推测T1 阶地上覆岩层中没有安山岩岩层的可能原因。(6分)
地理 第4页(共6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一条内陆河,发源于我国天山山脉,由东南流向西北,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上
游为山区河流,在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和湖泊的宽河谷中;自卡普恰盖以下,伊犁河
进入卡普恰盖峡谷,著名的卡普恰盖水电站即修建在此。伊犁河各主要支流,虽然每年均有汛期,但此时段
洪量并不大,洪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历史上伊犁河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
材料二 中国境内的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有三条自西向东收缩的山脉(图9)。北为天山山
脉北支,南为天山山脉南支,南、北天山山脉山体高大,大小冰川和永久积雪分布宽广;中为低矮的克特绵
山,东端有高大山体将其与吐鲁番盆地分隔开。就是这样半封闭的地形“守护”着伊犁河谷地区。
材料三 图10为伊犁河流域示意图。
图9 图10
(1)分析伊犁河洪量相对平稳的自然原因。(6分)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半封闭地形能够“守护”伊犁河谷的原因。(6分)
(3)如何降低卡普恰盖水库建设对下游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说明你的想法。(4分)
地理 第5页(共6页)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盆地地处欧亚多年冻土带南缘,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通过在漠河盆地岩芯
取样并做孢粉(孢粉是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内含该物种的遗传物质,孢粉外壁性质稳定能保存为化石)分析,
共鉴定出40多个孢粉种属,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演变及气候与冻土、植被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图11为漠河盆地位置示意图。图12示意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变化及对植被演替的影响。
图11 图12
(1)说出孢粉被选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变重要研究对象的优势。(4分)
(2)推测漠河盆地岩芯中孢粉的来源。(6分)
(3)和冰期对比,说明漠河盆地间冰期多年冻土层退缩对植被生长环境的影响。(8分)
地理 第6页(共6页)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强化卷 地理
答题卡
姓名 考生禁填
准考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 贴条形码区
条形码,并用2B铅笔
证号 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准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
填 注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涂 正确填涂 意
样 事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例 项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损坏。
选择题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13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14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15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16 A B C D
非选择题
17.(18分)
(1)(6分)
(2)(6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一页
18.(16分)
(1)(6分)
(2)(6分)
(3)(4分)
19.(18分)
(1)(4分)
(2)(6分)
(3)(8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二页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地 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肥力、厚度、酸碱度等)、风力、坡度、人类活动等],所以物种
【深度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如下。 较多,B正确。甲区域海拔较低,风速较小,A错误;从材料中
无法得出乙区域光照强弱的相关信息,C错误;丙区域海拔
高,气温低,自然条件较差,物种少,故其主要受自然因素影
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D错误。
5.D 基础考点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深度解析】由于表层海水温度高,在距离海面20~30米处
水温明显降低,出现温跃层,底层海水与表层海水上下交换
较少,温度低于周边水域,随着深度增加,温差越大,温跃层
越明显,D正确;纬度、盐度、径流都不是影响黄海冷水团等
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A、B、C错误。
6.B 基础考点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深度解析】冬季气候寒冷,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相差不大,
黄海冷水团并不强盛,D错误;夏季太阳辐射强,表层海水温
2.B 热门考点 影响风力的因素 度上升较快,加之降水较多,地表径流汇入,海水表层盐度降
【深度解析】4—5月是我国东南地区冬夏季风的转换期,大气 低,而底层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海水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海
环流不稳定,风向多变,导致有效风速频率最低,B正确。 水上下交换受抑制,因此黄海冷水团在夏季最为强盛,B正
4—5月,该地区处于春夏之交时节,气温适中,海水温度也比 确;春秋季节处于过渡阶段,A、C错误。
较适中,且盛行上升气流或下沉气流不是造成黄岩岛附近海 7.A 经典题型 原因条件类
域4—5月有效风速频率最低的主要原因,A、C错误;附近岛 【深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海中部海底地形为洼地,地形
屿对季风强度削弱作用有限(提示:由材料可知,黄岩岛是我
起伏较大,海水深浅不一,故水温差异较大,等温线密集,A
国中沙 群 岛 中 唯 一 露 出 水 面 的 岛 礁),不 是 主 要 原 因,D 正确;入海径流、阳光入射率、城市热岛效应不是主要影响因
错误。 素,B、C、D错误。
3.B 基础考点 植被类型的分布 8.D 重难考点 地方时计算
【深度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深度解析】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应选择在地方时12:00,该同
选项 分析 结论 学家住重庆,105°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 1
个小时(提示: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时间计算遵循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拓展:温
“东加西减”原则),所以在重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应选择北
A 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共有的冬 错误
京时间13:00,D正确。
季低温期是形成落叶林的根本原因)
9.D 重难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石坑崆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属于亚热带季风 【深度解析】根据表中已知数值可以计算出X月和Z月这两
B 气候区,山麓地带性植被类型应为常绿阔 正确 次测量时的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13°N和18°N,根据材料可
叶林 知,该同学是在重庆连续三个月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太
C 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错误 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提示:每月移动约 )可以分析出, 月 8° Y
太阳直射点曾直射北回归线,由此推测出这三个月是5月、6
针阔混交林一般分布在中温带与寒温带过
D 错误 月、7月。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重庆最大的正午太阳高
渡地带
度出现在夏至日,经计算可知该日重庆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4.B 热门考点 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 85.5°,故 M值最大约为85.5°,D正确。
【深度解析】乙区域海拔适中,水热条件组合好,适宜多种乔 热门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10.B
木生长[拓展: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主要有热量、水分、土壤 【深度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连续的三个月为
5
月、6月、7
D 1
月,在5月、6月、7月连续三个月内,重庆昼长先变长后变 夜晚温度低于0℃的情况,而夏秋季节气温仍较高,夜晚温
短,夜长先变短后变长,昼夜差值先逐渐增大再逐渐缩小。 度仍多高于0℃,日冻融循环现象较少,故春季日冻融循环
B正确。 次数最多,④正确。综上,B正确。
11.C 重难考点 地质作用过程 16.C 热门考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深度解析】据图可知,图示中岩层的主体是石灰岩,石灰岩 【深度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是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而板岩和千枚岩是由沉积 选项 分析 结论
岩变质而来,这说明部分沉积岩经历了变质作用形成了变 阳坡和阴坡在夏季植被类型不同,但由于
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形成之后在图示左侧岩层发生断裂, 夏季降水差异极小,整体上植被蒸腾作用
A 错误
断层线附近易受流水侵蚀作用,所以地热水井附近地质作 对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的影响相对
用的先后顺序是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层断裂—流水侵 较小,所以植被蒸腾不是主要原因
蚀,C正确。 材料中未提及积雪覆盖情况对土壤含水
12.D 经典题型 推测说明类 量垂直变化幅度的影响,且青藏高原地区B 错误
【 】 夏季一般积雪较少,不是主要补给水源,深度解析 P处地质构造是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结构,
故可推测其不是主导因素
但P处下层有千枚岩分布,千枚岩透水性差(提示:板岩和
千枚岩都属于变质岩,变质岩的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强), 根据材料可知,阳坡土质粗粒化程度较阴
坡明显,土壤颗粒较大,孔隙度高,水体下
阻断了P处的地下水向地热水井处流动,P处不是地热井
C 渗快。夏季降水后,阳坡土壤水分能够快 正确
水的主要来源,A错误;同理,Q处和 M 处下层有板岩和千
速下渗到不同深度,导致土壤含水量垂直
枚岩分布,也会阻断地下水向地热水井处流动,B、C错误;N 变化幅度大于阴坡
处与地热水井处的岩层之间没有板岩和千枚岩分布,且石
夜间凝水不是该地主要补给水源,对土壤
灰岩易被溶蚀,岩层多裂隙,透水性强,所以地热井水可能
含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且阳坡和阴坡在
来自N处,D正确。 D 错误
夜间凝水方面差异不大,不能解释阳坡土
13.D 重难考点 天气系统的判断
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大于阴坡的现象
【深度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华北某地12月5日经历某天气
系统过境”可知,此时为冬季,因此不可能是台风和副高,A、 17.(1)冰川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6分)
。 , , (2)两次。(2分)T1 阶地上覆盖有两层玄武岩(两层玄武岩B错误 据图可知 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 所以不可能是暖
形成于不同时期),每一层玄武岩至少由一次火山喷发而形
锋,只能是冷锋,C错误,D正确。
成。(4分)
14.A 重难考点 天气系统的影响
(3)火山喷发规模小,能够形成安山岩的岩浆未能覆盖该阶
【深度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气温升高(提示:图中变温数字
地;喷出的岩浆SiO2 含量较低(或较高),无法形成安山岩;
为正值,说明气温升高),但是西北风强劲。结合区域地形
早先覆盖在该阶地上的安山岩被外力完全剥蚀。(6分)
等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受地形影响,西北风翻越山地后下沉
重难考点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三大类岩石
增温,导致气温明显上升,A正确。此时该地主要受冷锋影 【深度解析】(1)河谷地区有河流流经,图中显示有砂砾岩沉
响,冷空气强盛,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区域南侧部分地
积层的分布,且岩层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营造该地貌的主
势低平,暖空气会南退,被压缩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图 要外力作用有流水侵蚀作用和流水堆积作用;该河谷自末
中显示主要是西北风,基本没有南风,C错误。该季节,太 次冰期以来经历过较为强烈的冰川地貌过程,说明有冰川
阳辐射增强不会造成气温明显升高,D错误。 作用。
15.B 重难考点 土壤温度的影响因素 (2)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如下。
【深度解析】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白天升温快,土壤温度
较高,而夜晚散热也快,土壤温度下降幅度大;阴坡则相对
升温慢、降温也慢。由材料“当土壤日最高温度高于0℃、日
最低温度低于0℃时,会出现日冻融循环现象”可知,阳坡这
种较大的温度变化幅度更容易满足日冻融循环的条件,所
以阳坡表层土壤的日冻融循环次数高于阴坡,①正确,②错
误。青藏高原冬季温度低,北麓河盆地土壤日最高温度很
难高于0℃,所以冬季日冻融循环次数不是最多,③错误;春
季气温逐渐回升,昼夜温差大,容易出现白天温度高于0℃、 (3)安山岩属于喷出岩,喷出的岩浆会在地势较低处冷却凝
D 2
固覆盖原有地表,T1 阶地上没有安山岩岩层,可能是由于 (3)水库建设会阻碍鱼类洄游,应设置鱼类洄游通道;水库
火山喷发规模小,能够形成安山岩的岩浆未能将其覆盖;也 建设会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的水量,应定期生态放水。
可能是覆盖之后,受到外力侵蚀作用,而被完全剥蚀;或者 19.(1)孢粉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外壁坚实而不易被破坏,易于
因为喷出的岩浆中SiO2 含量较低(或较高),无法形成安 保存;孢粉能反映古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条件等。(每点2
山岩。 分,任答两点得4分)
18.(1)上游多曲流,汇水速度慢;流域内多沼泽、湖泊,对流量有 (2)本地植被的孢粉沉积;坡地和外围山地孢粉通过降水和
调节作用;受西风影响,流域内大气降水相对均匀;积雪和冰 地表径流输入;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导致临近区域孢
川融水受气温影响变化缓慢。(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粉通过大气运动沉降输入;孢粉通过野生动物活动搬运作
(2)北部天山阻挡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干冷气流,河谷冬季 用输入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气候温和;东面山地阻挡来自吐鲁番盆地的干热气流,夏季 (3)间冰期,多年冻土层退缩使活动层厚度增大;(2分)为植
相对凉爽;南天山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西风 被根系生长扩大了生长空间;促进了植被根系对养分和水
进入河谷,受天山抬升,降水丰富。(每点2分,任答三点 分的吸收;利于湿地的形成和扩大,沼泽有机质积累增加了
得6分) 土壤肥力;湿地的发育促进了地表径流和水汽循环,增加了
(3)设置鱼类洄游通道;定期生态放水。(每点2分,共4分) 区域降水,利于植被生长。(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热门考点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热门考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深度解析】(1)根据材料一“上游为山区河流,在卡普恰盖 【深度解析】(1)由材料“孢粉是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可知,孢
以上,河道蜿蜒曲折”可知,伊犁河上游多曲流,汇水速度 粉被选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演变的研究对象是因为能体现
慢,洪峰到达晚;流域内多沼泽、湖泊,对流量有调节作用 当时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特征;且孢粉数量多,地域分布
(提示:湖泊、沼泽、湿地等可以调蓄径流,削峰补枯);受西风 广;“孢粉外壁性质稳定能保存为化石”说明孢粉不易被破
影响,流域内大气降水时间分配相对均匀;积雪和冰川融水受 坏,易保存。
气温影响变化缓慢,融化缓慢。 (2)孢粉为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可从本地植物体直接沉积于
(2)具体分析如下。 地面;孢粉可在大气中飘浮,因此可通过冬夏季风从临近区
域输入沉降;坡地和外围山地孢粉可通过降水及流水输入;
孢粉还可粘在野生动物皮毛之上,通过其活动进行传播。
(3)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从植被生长环境,即自然环境的
整体性进行分析。植被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气候、水源、地
形等要素。因此可从间冰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冻土退化
对土层厚度变化的影响、间冰期冻土退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等方面分析。
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