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2025年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生物学试卷(含答题卡、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东北三省2025年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生物学试卷(含答题卡、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08:48:52

文档简介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细胞学说的提出到细胞代谢的探索历程,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
B.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亮—暗—亮三层结构
C. 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氧气的来源
D.卡尔文用含有 C 的 CO 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2.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虫体可借助伪足(细胞表面无定型的突起)进行运动和摄食,细胞质中聚集着由蛋 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变形虫的基本结构包括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
B. 细胞质中的纤维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形态变化有关
C. 纤维网架结构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其形成过程伴随着水的消耗
D. 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3. 早期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的预测如图甲所示。科学家以大肠杆菌(30 min 复制一代)为材料,进行相关实 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
亲代
DNA
子代
DNA
代表用
15N
标记
代表用
14N
标记



)


A. 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技术是同位素标记技术,可以追踪放射性判断DNA复制方式
B. 若30 min后离心现象如试管③所示,则可以排除DNA 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C. 若60 min后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同时出现①⑤两种条带,则一定不是分散复制
D. 若60 min 后离心出现试管④的结果,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秀丽隐杆线虫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共产生1090个体细胞,其中131个体细胞凋亡后消失,其凋亡过程与基 因表达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秀丽隐杆线虫的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是等同的
B. 秀丽隐杆线虫细胞衰老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C.用某种药物来抑制秀丽隐杆线虫CED-9 基因的表达,其细胞凋亡可能会变慢
D. 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生物学 第1页(共8页)
5.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 是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关键调控因子,它能与染色质结合,启动DNA的复制。 DNA复制完成后,MCM 又会从染色质上脱离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CM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在细胞核中参与调控DNA的复制
B. 在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中,MCM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C. 抑制MCM的合成,可使分裂中的细胞停滞在分裂期而不再增殖 D.MCM 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异常表达,从而改变细胞周期
(
(pH≈7.0)
溶酶体
(pH≈5.0)
T
M175
V-ATPase
ATP
ADP+Pi
)6.溶酶体内特殊的酸性环境(pH≈5.0) 是多种水解酶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溶酶体膜上的V-ATPase 蛋白和 TMEM175通道蛋白对酸性环境的维持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质基质
(
A.H+
不能自由通过溶酶体膜体现了磷脂双分子层的屏障作用
)
B. 溶酶体膜内的H+ 浓度高于膜外时,TMEM175通道蛋白开始工作 C.V-ATPase 蛋白和TMEM175通道蛋白在运输 H+时的方式不同
D. 敲除 TMEM175通道蛋白基因,可能降低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7. 酿酒酵母细胞中的复合物 WTO结构受损时,会导致转录过程中新生RNA 与模板 DNA 链结合从而排挤原来 的非模板链,由非模板链和 RNA-DNA 杂交体共同组成的局部三链结构称为R 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NA 聚合酶能催化氢键的断开和形成
B.R 环中含有2种五碳糖和5种核苷酸
C.RNA-DNA 杂交体中碱基T 的比例较原DNA片段高
D. 复合物WTO 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防止 R 环的形成
8.某同学把材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等量标记后,放入罐①②③④中模拟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几 种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每次从②中摸出两个球组合并记录,摸完为止,结果小球组合为AA:Aa:aa=1:2:1
B. 在生物实际生殖过程中,一般可以将②模拟为雌性生殖器官,将④模拟为雄性生殖器官
C. 若把罐子①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就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D. 可以把②③依次标记为雌、雄生殖器官,分别摸一球并记录就能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9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维克托 · 安布罗斯和加里 ·鲁夫坎发现了miRNA。miRNA 是一组由 基因组编码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 能识别靶 mRNA并引起靶mRNA 的降解从而调 控基因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iRNA的合成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miRNA 仅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mi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靶mRNA 上的密码子通过氢键结合 D.miRNA 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生物学 第2页(共8页)
10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高茎、腋花/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现有矮茎腋花甲和高茎顶花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 子代均为顶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子代性状可推知,腋花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B. 若甲、乙相互授粉,则各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花粉
C.若甲、乙杂交,子代会出现4种不同表型
D.若甲、乙各自测交,则后代表型及比例均不相同
11. 牡丹品种珊瑚台是二倍体(2n=10) 落叶灌木,下图为该牡丹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部分显微照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a) 图(b) 图(c) 图(d)
A.牡丹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数量与图(a) 相同
B. 若图(b) 中染色体未均分,则该花粉母细胞产生的花粉全部异常
C.与有丝分裂后期相比,不同的是图(c)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 图(d) 细胞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减半,没有出现细胞板
12. 血友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分析最能反映该病遗传特点的是
I


□正常男性 O 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O 女性患者
A. 家系中每一代都有血友病患者 B. 男性患者的父亲或子女都正常
C.I 代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患血友病 D. 该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3 .研究发现,细胞核DNA转录得到的前体RNA 需要剪接后才能执行相应的功能。切赫团队利用某真核生物 的前体rRNA纯化液和细胞核提取液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 ① ②
反应 体系 前体rRNA纯化液 + +
细胞核提取液 + 一
实验结果 前体rRNA均被剪接并可执行相应功能
注 :“+ ”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 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剪接前体rRNA 的酶
B. 剪接前体 rRNA需要细胞核提取液的参与 C.rRNA 分子具备催化自身剪接过程的能力
D. 实验中经剪接后的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生物学 第3页(共8页)
14.图1表示某二倍体小鼠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 确排列、分离与黏连蛋白有关,黏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分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图1
A.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曲线 BC 段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
B.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曲线CD 段与 AB 段染色单体数相等
D. 水解黏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均能发挥作用
15.拟南芥是遗传学实验中常见的模式植物,含 A 基因的配子育性正常,含 a 基因的雄配子育性降低一半。B 基因决定种子萌发,但种子中来自母本的B 基因不表达。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AABB) 内部,获得了“敲除”A、B基因的抗性植株甲(AaBB)、 乙(AABb), 并进行杂交实验:甲(&)×乙(9) →F , 选取F 中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交获得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的种子都能萌发
B.F 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
C.若 F 中可萌发的种子占,则萌发后的植株均有抗性
D.若 F 中可萌发的种子占 ,则A/a、B/b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有许多来源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小型原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原液泡 通过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不断扩大形成液泡乃至中央大液泡。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 酸运输到液泡中大量积累,以避免细胞质基质的pH 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膜、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相同
B.柠檬酸和苹果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液泡中储存
C. 液泡可以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 根尖细胞内中央大液泡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生物学 第4页(共8页)
17 .Brooks 提出了关于细胞内乳酸穿梭的模型,如图所示。当细胞处于高浓度乳酸环境时,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的过程受到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NAD
NADH
乳酸




88888

B88888888888888
88
88888


B8B88888888888888
NAD+
NADH
C



8888888888888

888888
8888888888888


888888
乳酸
○丙酮酸
葡萄糖
葡萄糖
转运体
乳酸脱氢酶




)
A. 图中“ ”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
B. 剧烈运动时,细胞内NAD 与 NADH的比值降低
C. 丙酮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内产生的,丙酮酸转化成乳酸需要消耗能量
D. 乳酸除上述去向外,还可运输到肝细胞转化成葡萄糖再被利用
18 .科学家通过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基因Kdm6b 表达情况,以及基因Kdm6b对基因Dmrt1(决定雄性)表达的影 响来探究海龟性别决定作用机制,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不同温度下海龟在胚胎发育16~19天
(
Kdm6b
表达量变化
Kdm6b

Dmrt
l
表达的影响
■26℃
□26℃+Kdm6b-RNAi
--26℃→32℃

·32℃
●32℃→26℃
温度改变
第16天
第17天
第18天
第19天
第16天
第17天
第18天
第19天


RNAi


mRNA
结合进而影响基因表达,1为
Dmrt
1
表达的峰值。
1.0
0.8
0.6
0.4
0.2
0L
-◆-26℃
)
关于该实验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海龟的性别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B. 在26℃下孵化的海龟,其性别表现为雄性
C. 胚胎逐步分化形成性腺可能在胚胎发育16天后 D.Kdm6b 通过抑制Dmrtl 的表达来决定海龟的性别 19 .高等哺乳动物的顶体是覆盖于精子头部细胞核前方、介于核与质膜间的囊状细胞器,顶体反应是精子释放顶体中
的多种酶,溶蚀透明带的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卵泡细胞
I 期 透明带
顶体 丙 Ⅱ 期
精子与卵
细胞膜融合
Ⅲ期
A.囊状细胞器的实质是一种内质网囊泡
B. 图中丙所示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中丁所示的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
D. 识别精子的特异性受体分布在细胞膜外侧
生物学 第5页(共8页)
20. 甘蓝型油菜花的花色以黄色为主,也有白色、乳白色、金黄色等,为探究花色基因的遗传机理,研究人员进行 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P F F
甲 白色×金黄色 金黄色 金黄色:乳白色:白色=9:3:4
乙 黄色×乳白色 金黄色 金黄色:黄色:乳白色=9:3:4
A.甘蓝型油菜花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B. 甲、乙两组的F 进行杂交,子代乳白色个体占比为
C.某隐性纯合个体与金黄色亲本杂交,F 中白色个体占比
D.亲本中的白色与黄色个体杂交,F 中黄色个体占比可能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11分)兴安落叶松在甲、乙两地都有分布,为研究气候变暖对该植物的影响,某团队分别将甲、乙两地的部 分兴安落叶松移栽到丙地(三地年降雨量相似,移栽时选择同龄树并连同原地土壤一同移栽),测定这种树 在甲、乙、丙三地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学 第6页(共8页)
200
150-
100
50-
0L
□甲地就地移栽四由甲地移栽到丙地
□乙地就地移栽口由乙地移栽到丙地
(1)本实验中进行甲、乙两地就地移栽的目的是 o
(2)在光反应阶段,兴安落叶松叶绿体内 薄膜上的色素捕获光能,夺取水的电子,经电子传递最终 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 和 NADPH 中 。
(3)在暗反应阶段,植物通过羧化反应实现对CO 的固定。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其羧化速率 ,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
(4)综上,推测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其光合速率会 _,理由是 。若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对 兴安落叶松光合作用的影响,你认为还可测定的指标有 (答出1点即可)。
22. (11分)果蝇(2n=8) 的眼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 共同控制,其中A、a 位于 常染色体上。果蝇在基因a 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 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 眼。以4个纯系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亲本 紫眼α×白眼 红眼 ×白眼
F 红眼 :紫眼9=1:1 紫眼 :紫眼9=1:1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应用了 (填研究方法)。如果进行果蝇基因 组计划研究,则需要研究5条染色体,原因是
o
(2)由表格结果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 据是
(3)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群体中紫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 种。如用实验一的F 雌雄果蝇杂交,F 果蝇的眼色比例为紫:红:白= 。如果要测定一只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以选择实验 ( 填 “一”“二”或“一或二”)亲本中的白眼雌果蝇。
23. (11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利用雄性不育系开展玉米杂交育种能提高玉米产量。科研人员对玉米 雄性不育系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获得了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其性状由单基因控制。其与野生型杂交的F 群体均可育,再 将 F 自 交 、F 与亲本7024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据表分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状为 (填“显性”或 “隐性”)性状,F 的基因型为 (相关基因用M/m 表示)。
群体 总株数 可育株数 不可育株数
F 自 交 964 717 247
F ×7024 218 116 102
(2)科研人员通过培育筛选获得温敏核雄性不育系zm/zm, 该不育系表现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的特性,当 处于低温环境时,其基因型为 _ (相关基因用ZM/zm 表示)。与7024核雄性不育系相比,温敏核雄 性不育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3)科研人员采用玉米隐性核雄性不育系 ms7/ms7 创建了多控不育(MCS) 技术体系,将育性恢复基因 (Ms7)、花粉失活基因以及荧光标记基因组成串联表达框(pMCS), 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保持系,过 程如图所示。
(
转基因中间材料
(Ms7/Ms7;pMCS/-)
筛选
转基因保持系
(ms7/ms7;pMCS/-)
自交
转基因保持系
(ms7/ms7;pMCS/-)
核雄性不育系
(ms7/ms7)
可育杂合子
(Ms7/ms7)
可育纯合子
(Ms7/Ms7)
pMCS
转化
X
)
①转基因保持系与核雄性不育系杂交,子代不育系的比例为
②pMCS 中的荧光标记基因表达的荧光蛋白能使玉米呈现红色,野生型玉米为黄色,则转基因保持系自交获 得 F 种子的颜色及比例是
24 . (11分)人出生前,胎儿的血红蛋白由α珠蛋白和γ珠蛋白组成,出生后人体血红蛋白则主要由α珠蛋白和 β珠蛋白组成。研究发现,α珠蛋白由位于16号染色体上的两个串联基因α 和α 控制,β和γ珠蛋白则 分别由位于11染色体上的B 和 D 基因控制。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引发的血红蛋白异 常的疾病,称为地中海贫血。根据缺陷基因类型不同,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珠蛋白地中海贫血(α地贫)和 β珠蛋白地中海贫血(β地贫),某患α地贫遗传病的家庭中父亲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及表型如表所示。
生物学 第7页(共8页)
父亲 女儿 儿子
基因组成 α α2/α α2 α1α /α1α2 α α /α1α2
表型 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 轻度贫血
注 :α 表示基因正常,α 表示基因缺失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该家庭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若一名轻度贫血的女性(α基因缺失发生在同一染色体 上)与一名基因组成为αα /αα2的男性婚配,则后代患轻度贫血的概率为 。
(2)研究人员发现某位β地贫患者甲的症状比其他患者轻,且分子水平检测的结果如图一所示,已知人体中 D 基因的表达如图二所示。
图一
(
出生后的
D
基因
注:→表示甲基基团
) (
启动子
胎儿的
D
基因
MG
0
表达
催化
DNMT
基 因
DNMTY



)
图二
①启动子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据图分析,正常人的血红蛋白一般不含γ珠蛋白的原因是 。正常人D 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应比患者甲 _(填“高” “低”或“基本一致”),判断依据是 o
②综合题干信息,分析患者甲的症状比普通β地贫患者轻的原因是 O 据此提出一条治疗β地贫的思路: o
25 . (11分)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色包括白色、黄色和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 和 F/f 控制。 其中F/f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e 基因位于Z 染色体上。家蚕体内的白色前体物质,可在E 基因表达产物 作用下形成黄色中间产物,黄色中间产物可在F 基因表达产物作用下形成黑色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家蚕体内基因E/e 和 F/f 发生自由组合的时期是
(2)由于雄蚕产丝多、质量好,所以生产中一般要淘汰雌蚕,保留雄蚕。为了在幼虫时期能及时鉴别雌雄,可 从下面的纯合个体中选择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A. 黄色雌蚕 B. 黄色雄蚕 C. 白色雌蚕 D. 白色雄蚕
(3)家蚕体内有 一 对等位基因A 、a,当 a 基因纯合时对雌性个体无影响,但雄性会性反转成不育的雌性。现 利用 一 只雄蚕与 一 只雌蚕杂交,F 未出现性反转家蚕,F 自 由 交 配 ,F 家蚕中雌雄比例为9:7。由此推测, A、a 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不考虑Z、W 的同源区段),亲代雌性家蚕的基因型为 。
( 4 ) 现 用A 、a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制备带有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取F 某雌蚕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用该探针 与细胞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结合,然后观察一个细胞中荧光标记点的数目。若观察到1个荧光标记点,则该雌 性个体 (填“可育”“不可育”或“育性无法确定”);若观察到2个荧光标记点,则该雌性个体 (填“可育”“不可育”或“育性无法确定”)。
生物学 第 8 页 ( 共 8 页 )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强化卷 生物学
(
姓名
准考
证号
)答题卡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 条形码,并用2B铅笔 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
填涂样例
) 正确填涂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准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 注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事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项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 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损坏。
选择题
1 2 3 4 5 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D D D D 6 7 8 9 10 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D D D D 11 12 13 14 15 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D D D D 16 17 18 19 20 A A A A A B B B B B C C C C C D D D] D D
非选择题
21. (11分) (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一页
22. (11分) (1)_ (2) (3)
23. (11分) (1) ……… (2) (3)…………
24. (11分) (1) (2)① ②
25. (11分) (1) ………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二页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 强 化 卷 生 物 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D C B D C C D B C C B A CD AC ABC CD ABD
1.D【 深度解析】 A 错误;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是暗—亮一暗的三层结构,B 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 自水,但是 0属于稳定同位素,无放射性,C 错误;卡尔文用“C 标记 的CO , 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放射性 C 的去向,最终 探明了CO 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D正确。
2.C【 深度解析】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 (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A 正确;细胞骨架是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 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 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题干“细胞质中聚集着由蛋白质 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可知,细胞质中的纤维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 架,与变形虫形态变化有关.B 正确:纤维网架结构的合成场所是 核糖体,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其形成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而 不是水的消耗,C 错误;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依 赖膜的流动性,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正确。
3.A
题图解读
亲本全用I N标记,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复制一次后离心应该得 到一个重带和一个轻带,若30 min后离心现象如试管③所示,只 出现中带,则可以排除DNA 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B正确
若60 min(复制两代)后离心 出现试管④的结果,则可以 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 留复制,D正确
若60min后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同时出
现①⑤两种条带,则一定不是分散复制,若
为分散复制,则结果可能如③所示,C正确
【深度解析】该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可 以通过观察离心后条带位置判断DNA 复制方式,N 与 N 不具有 放射性,A 错误。
4 D
题图解读
(
EGL-1
可以解除
CED-9

CED-4

抑制
EGL-1
作用,促进细胞凋亡
解除抑制
CED-9

→CED-4→CED-3

→细胞凋亡
注:
“-”表示抑制,
“+”表示促进
)
CDE-9 基因抑制CDE-4 基 CDE-4 基因促进CED-3 基因 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表达,最终促进细胞凋亡
【深度解析】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而秀 丽隐杆线虫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并不代表个体衰老,A 错 误;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不是所有酶活性都会降低,如
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B 错误;由图分析可知,用某种药物来 抑制秀丽隐杆线虫 CED-9 基因的表达,解除对 CED-4 基因表达 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可能会变快,C 错误; 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涉及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D 正确。
5.C【 深度解析】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真核细 胞染色体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中,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MCM) 是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关键调控因子,所以MCM 是在细 胞质中合成,在细胞核中参与调控 DNA 的复制,A 正确;原始生殖 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存在DNA复制,MCM 作为 DNA 复制的关键调控因子同样会发挥重要作用,B 正确;抑制 MCM 的合成,DNA复制无法正常启动,细胞会停滞在分裂间期,C 错误;MCM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异常表达,加速 DNA复制, 使细胞周期缩短,使肿瘤细胞能迅速增殖,D 正确。
6.B【 深度解析】H+不能自由通过溶酶体膜,只能借助转运蛋白才 能跨过溶酶体膜,体现了磷脂双分子层的屏障作用,A 正确; V-ATPase 蛋白和TMEM175通道蛋白共同维持溶酶体内特殊的酸 性环境,即pH≈5.0, 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内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 基质的H 浓度,但此时TMEM175通道蛋白不一定开始工作,B 错 误 ;H+通过 V-ATPase 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溶酶体内,需要 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H 通过TMEM175通道蛋白运 输到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若敲除 TMEM175通道蛋 白基因,导致溶酶体膜上缺乏 TMEM175 通道蛋白,不能将H+运输 到细胞质基质,使溶酶体内pH 过低,不利于水解酶发挥作用,D 正确。
7.D【 深度解析】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作用,能催化氢键断裂使 DNA双链解开,还能够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但 不能催化氢键的形成,通常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A 错误;R 环含有 RNA 链和DNA链,含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和8种核苷 酸,B错误;RNA不含碱基T, 故 RNA-DNA 杂交体中碱基T 的数 量与原DNA片段的相同,由于杂交体的碱基总数大于原DNA 片 段,所以杂交体中碱基T的比例小于原DNA片段的,C 错误;复合 物WTO受损会导致R 环的产生,说明 WTO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 防止 R 环的形成,D正确。
8.C【 深度解析】每次从②中摸出两个球组合并记录,将抓取的球 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抓取、记录,如此重复进行30次以上,这样 才能得到小球组合约为 AA:Aa:aa=1:2:1 的结果,A 错误;在 生物实际生殖过程中,雌配子数目远远少于雄配子,所以可以将④ 模拟为雌性生殖器官,将②模拟为雄性生殖器官,B 错误;若把罐
D1
子①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 组合定律,C 正确;可以把②④依次标记为雄、雌生殖器官,分别摸 一球并记录就能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 错 误 。
9.C【 深度解析】细胞内的RNA 由转录过程产生,该过程需要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A 正 确 ;miRNA 为单链结构,只含有一个游离 的磷酸基团,B 正 确 ;miRNA 上没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仅存在于 tRNA 上,C 错误;miRNA 能引起靶mRNA 降解,导致 mRNA 不能 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所以 miRNA 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对靶基因的 表达进行调控,D 正 确 。
10.D【 深度解析】矮茎腋花甲自交后,子代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 离,说明腋花为显性性状;高茎顶花乙自交后,子代有高茎和矮茎 性状分离,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A 正确。设用A、a 和 B、b基 因 分别代表控制高茎、矮茎和腋花、顶花的基因,则甲的基因型为 aaBb, 乙的基因型为Aabb 。 若甲、乙相互授粉,则甲产生花粉类 型及比例为aB:ab=1:1, 乙产生花粉类型及比例为Ab:ab=
1:1,即各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花粉,B 正确。若甲、乙杂交,即 aaBb×Aabb, 子代会出现4种不同表型,比例为1:1:1:1 ,C 正 确。若甲测交,即aaBb×aabb, 子代会出现2种不同表型,比例为 1:1;若乙测交,即 Aabb×aabb, 子代会出现2种不同表型,比例 为1:1,即甲、乙各自测交后代表型不同但比例相同,D 错误。
11.B【 深度解析】牡 丹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四分 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的特有结构,A 错误;图(b) 中 细 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其中的染色体 未均分,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异常,再经减 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花粉也全部异常,B 正确;图(c) 细 胞 处 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C 错误;图(d)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d) 细 胞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减半,由于该细胞是植物细胞,故有细胞 板的出现,D 错 误 。
归 纳 总 结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
前期
纺锤
体形.
成方

) 植物 动物 (由细胞两 (由中心粒 极发出纺 周围发出 锤丝) 星射线) 12.C 末期 细胞 质分 裂方 式 植物 动物 (赤道板位置 (细胞膜由中 出现细胞板, 部向内凹陷, 扩展成细胞壁) 使细胞缢裂)
题图解读 设血友病相关基因为B/b, 则 :
血友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XbXb
XBY

XbY

XBXh
xEx
I
)
【深度解析】人类血友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中每 一代都有血友病患者不属于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A 不 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男性患者的父亲或子女不一定都正常,B 不符合题意;I 代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患血友病属于伴X 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的特点,C 符合题意;该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但并不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D 不符合题意。
归纳总结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 一般为隔代遗传;
(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13.C
_ 题图解读
两组实验结果相同,因而剪接前体rRNA 不需要细胞 核提取液的参与,推测rRNA分子具备催化自身剪接
过程的能力,B错误,C正确
分组 ① ②
反应 体系 前体rRNA纯化液 + +
细胞核提取液 + -
实验结果 前体rRNA均被剪接并可执行相应功能
注:“+”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深度解析】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由题表解读 可知,剪接前体rRNA 的酶是其自身,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A 错误;实验中经剪接后的RNA 不可作为翻译的模板,rRNA 参与 组成核糖体,D 错 误 。
14.B
题图解读
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染色体 组数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同时染色单 体消失),曲线CD 段的染色单体数应为0, 而AB 段染色单体数不为0,C 错误
【深度解析】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曲线 BC 段表示在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而导致染色体 数目暂时加倍,这两个时期都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A 错误;减数 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的情况,B 正确;水解 黏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会导致着丝粒分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 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该酶可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发挥作 用,不能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发挥作用,D 错误。
归纳总结 有丝分裂后期的“加倍”
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暂时加倍,同时,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也会暂时加倍。
15.A
⑦思路分析 甲 (A aBB)× 乙 (AABb), 无 论 A、B 基因的位置关 系如何,父本产生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AB:aB=2:1, 母 本 产 生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1:1, 遗传图解如下:
(
女性患者的儿子必然患病
) (

正常男性
O
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D2
(
P
σAaBB

配子
AB aB
2
1
AABb
2
萌发
X
AABb

(含
a
基因的
雄配子育性
AB
降低一半)
AABB
2
AaBB
AaBb
Ab
F
)
将 F 中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自交,遗传图解如下:
①若基因 A/a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亲本可推出,F 中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中基因a 与 B 连锁、A 与b 连锁;
(

)F AaBb 早 X AaBbo
配子aB Ab Ab aB
2
F AAbb aBB AaBb
2 : 2 : 1 : 1
(有抗性(有抗性(有抗性(有抗性
不萌发)不萌发)萌发) 萌发)
②若基因 A/a 、B/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用拆分法计算F , 只考虑A/a, 则 只考虑B/b, 则
(
dAa×Aa
配子
a
A
2:1 1
:
F
XA Aa
Aa
aa
2 :2:1:1
)
【 深 度 解 析】由 思 路 分 析 可 知 ,F 的 种 子 都 能 萌 发 ,F 中 基 因 型 为
AaBb 的植株占,A 正确,B 错误;分析F 中基因型为AaBb 的
植株自交的遗传图解:若F 中可萌发的种子占 ·,说明基因A/a 和 B/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 萌发的种子既有抗性,也有无抗性,C 错误;若F 中可萌发的种
子占 ,说明基因A/a 和 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D 错误。
16.CD【 深度解析】由题意可知,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小型原液泡随 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不断扩大 形成液泡乃至中央大液泡,说明液泡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内质 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相似,A 错误;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 苹果酸运输到液泡中大量积累,说明柠檬酸、苹果酸跨液泡膜的 运输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不是自由扩散,B 错误;光合作 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可被转移到液泡中,可避免细胞质 基质的pH 下降,同时可增加液泡中的溶质浓度,说明液泡可调节 细胞的酸碱平衡与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正确;由题干信息 可知,中央大液泡的形成与原液泡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有 关,而这些作用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D 正确。
快解 根据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 生物膜系统可知,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可以快速判断
A 错误。
17.AC【 深度解析】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 后与水反应生成CO 和 NADH,故“ ”应指 CO 和 NADH,A 错 误。据题意可知,当细胞处于高浓度乳酸环境时,丙酮酸还原为 乳酸的过程受到抑制,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时需要消耗 NADH,同 时生成NAD*;而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导致乳酸增多,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过程受到抑制,消耗的NADH减少,同时生 成的 NAD*也减少,但NADH的生成仍在进行,NADH 含量增加, 导致NAD 与NADH的比值降低,B正确。由题图可知,丙酮酸可 由细胞质基质中的糖酵解过程产生的,也可在线粒体膜间隙中由 乳酸转化产生,C 错误。乳酸可以从肌肉运输到肝,通过糖异生 转化为葡萄糖,再被利用,D正确。
18.ABC
题图解读
不同温度下海龟在胚胎发育16~19天 Kdm6b表达量变化
-◆-26℃
--26℃→32℃
·▲ ·32℃
●-32℃→26℃
温度改变
(
第16天
)第17天 第18天 第19天
Kdm6b 基因的表达量在胚胎发育前期差异较小,从16天开始基因表 达量增加,据此推测胚胎发育16天后,海龟性腺逐步发育, C 正确
Kdm6b 对Dmrt 表达的影响
(
■26℃
□26℃+Kdm6b-RNAi
1.0
0.8
0.6
0.4
0.2
0
第16天
第17天
第18天
第19天


RNAi 能与mRNA
结合进而影响基因表达,1为
Dmrt1表达的峰值。
)
2 6 ℃ 下Dmrtl 表达水平高,能决定海龟发育成雄性 个 体 ,B 正 确;Kdm6b 的表达受抑制后Dmrtl 表 达 量
减少,故可推测Kdm6b 能促进Dmrt 表 达 ,D 错 误
【深度解析】根据题意,海龟的性别由基因控制,从研究数据可 知,基因的表达受温度(环境因素)的影响,A 正确。
19.CD【 深度解析】精子形成过程中,顶体是由高尔基体演变而来, 是一种特化的溶酶体,因此顶体囊状细胞器的实质是一种高尔基 体形成的囊泡,A 错误;题图中丙细胞是第一极体,不含同源染色 体,B 错误;丁细胞能接受精子,由题图可知,丁细胞染色体着丝 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C 正确;受精时, 精子通过与卵细胞膜融合从膜外进入细胞内,因此其特异性受体 分布在细胞膜外侧,D 正 确 。
20.ABD【 深度解析】甲、乙两组的F 均为金黄色,而甲组中F 出 现金黄色:乳白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乙
D3
组中F 出现金黄色:黄色:乳白色=9:3:4,也为9:3:3:1 的变式,但表型不同,故可推知,甘蓝型油菜花色至少受三对等位 基因控制,假设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B/b和D/d,A/a 与 B/ b自由组合,D/d 与 B/b 自由组合,A/a 与 D/d 情况未知,A 正 确。结合A 项,若甘蓝型油菜花花色由三对基因控制,且甲组中 亲本白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 亲本金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DD,
F 金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DD,F 中乳白色的基因型为A_bbDD, 白色的基因型为 aa DD; 乙组中,亲本乳白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dd,F 金黄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F 中黄色为 AAB_dd,概率为,则乳白色的基因型为
。综上可知,乳白色的基因型为 A_bb__, 白色的 基因型为aa D_, 黄色的基因型为 A_B_dd, 金黄色的基因型为 A_B_D_, 甲、乙两组的F 进行杂交,即AaBbDD×AABbDd→乳 白
色(A_bb__) 的概率为1(自由组合)或 ( 连 锁) ,B 正确。结合 B项可知,某隐性纯合个体(aabbdd)× 与金黄 色亲本(AABBDD)→F : 金黄色(AaBbDd)→F : 白色(基因型为
aa__D_) 所占的比例(自由组合)或0(连锁),C 错误。结合B 项可知,亲本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黄色 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dd, 二者杂交,F 的基因型为AaBbDd, 如 果 A 和d、a 和 D 分别在一条染色体上,则F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 为Abd:ABd:aBD:abD=1:1:1:1,F 自 交 ,F 黄色个体(A
_B_dd) 所占的比例 ;若三对基因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则 F 中黄色个体(A_B_dd) 占比为
,D 正确。
21.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
(1)排除气候因素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分)
(2)类囊体
(3)增加 丙地生长季年平均温度高于甲、乙两地,羧化酶的酶 活性增加,羧化速率变大(2分)
(4)增加 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最大电子传递 速率与最大羧化速率均有明显增加,即光反应与暗反应速率均增
加(3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 信息提炼
实验目的 研究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松的影响
自变量 移栽地
因变量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最大羧化速率
【深度解析】(1)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甲、乙两地就 地移栽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排除气候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原因是光反应需要的酶 和色素分子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捕获光能,夺取水的电 子,经电子传递最终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 NADPH中 。
(3)根据曲线图可知,丙地的生长季年平均温度高于甲、乙两地, 因此可推测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最大羧化速率 都有所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提高,羧化酶的酶活性增加,羧化 速率变大。
(4)根据柱状图可知,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最 大电子传递速率与最大羧化速率均有明显增加,即光反应与暗反 应速率均增加,所以可推测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 后,其光合速率均会增加。若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 松光合作用的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测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 量、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等来实现。
22.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假说—演绎法(1分) 果蝇3对常染色体要研究3条,1 对 异型性染色体都要研究,共5条
(2)遵循(1分)实验一 的F 眼色表现与性别有关,已知A、a位 于常染色体上,则B、b位于性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合理即可得分)
(3)6(1分) 3:3:2 一或二 信息提炼
(2)
实验一 特点
亲本 紫眼 ×白眼9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 红 眼 : 紫 眼 9 = 1 : 1 子一代雄性都是红眼,雌性都 是紫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至 少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 上,属于伴性遗传
结论 因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B、b基因位 于X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
表型 对应基因型
紫眼 A_X x、A_X Y
红眼 A_X x 、A_X Y
白眼 aaX X”、aaX Y、aaX x 、aaXY
【深度解析】(1)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2n=8, 其中有三对是 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XX 或 XY), 由于X 和 Y 染色体上的 碱基序列差异较大,如果进行果蝇基因组计划研究,则需要研究 三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共5条染色体。
(2)由信息提炼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X Y(红眼雄果蝇)和aaXBxB (白眼雌果蝇),F 的基因型为AaX Y(紫眼雄果蝇)、AaX x ( 紫
D4
眼雌果蝇)。
(3)由信息提炼可知,基因型为A_X X- 、A_X Y个体是紫眼,因 此紫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AAXxB 、AAX x 、AaXxB 、AaXBx、 AAXBY、AaXY 共6种。实验一亲本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Y, 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x,F, 基因型为AaXBx 和 AaXY,F 雌雄果蝇杂交,仅考虑A、a 基因,F 基因型及比例为 A_:aa=3:1, 仅考虑 B、b基因,F 基因型及比例为 X X :
X x :X Y:XY=1:1:1:1, 故 F 果蝇眼色比例为紫: 红:白=3:3:2。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AAXY 或 AaXY, 实验一的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 x, 若子代出现白眼, 则紫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Y, 否则为 AAXY; 实验二的白眼雌 果蝇基因型为aaXxB, 若子代全为紫眼,则紫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Y, 若子代出现白眼,则紫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Y, 因此 可以选择实验一或二亲本中的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
23.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隐性(1分) Mm
(2)zm/zm 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3)①100%② 红色:黄色=1:1
【深度解析】(1)玉米的育性由单基因控制,即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用M/m 表示,根据题干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F, 均表现为可 育,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可育:不可育≈3:1,说明不可 育为隐性性状,F 基因型为Mm。
(2)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基因型为zm/zm, 该不育系表现出高温不 育、低温可育,温度并没有改变其基因型,只影响表型,故在低温 环境时,它的基因型依旧是zm/zm, 该株系的缺点是容易受到环 境温度的影响。
(3)①转基因保持系与核雄性不育系杂交,其中核雄性不育系作 为母本,转基因保持系含有育性恢复基因,表现为可育,可作为父 本,遗传图解如下:
P 9 核雄性不育系 × 转基因保持系
ms7/ms7 ms7ms7;pMCS/-
(
配子
) (
m7
)ms7 ms7;pMCS
(含花粉失活基因,致死)
(
F
)ms7/ms7
核雄性不育系
由此可知,子代不育系的比例为100%。
②转基因保持系自交获得F 的遗传图解如下:
P 早转基因保持系 ms7ms7;pMCS/- X o 转基因保持系 ms 1ms ;pMCS/-
(
ms7;pMCS
) (
ms7
)配子 ms7;pMCS ms7
(致死)
F,ms71ms7;pMCS/-
1 1
所以,F 种子的颜色及比例为红色:黄色=1:1。
24.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
(1)
(2)①RNA 聚合 出生后,在DNMT 的作用下D 基因的启动子发 生甲基化,D 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γ珠蛋白合成减少(2分)
高 正常人D 基因的mRNA 相对含量低于患者甲 ② D 基因表 达出了大量的γ珠蛋白,能与α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从而 使贫血症状减轻(2分) 研发抑制 DNMT 基因表达的药物(或研
发抑制DNMT活性的药物,2分) 题图解读 □正常人 □甲 4 □普通β地贫患者 3.5 3 2.5 2 1.5 1 0.5 0D基因的mRNA γ肽链 患者甲的D基因表达 的mRNA以及γ肽链的 相对含量高于正常人 的,故正常人D基因 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应比患者甲高,正常 人出生后血红蛋白一 般不含有γ珠蛋白
M00 表 DNMT 基因 图一 启动子 000I0D 胎儿的D基因 达 催化 DNMT↓ 启动子 DNMT基因表达出 DNMT, 催化胎儿D 基因的启动子发生 甲基化,从而阻止 D基因表达
出生后的D基因 注:→表示甲基基团
图二
【深度解析】(1)根据题意和题表信息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α α /αα2,则产生的配子为α α2和α α2,后代中女儿的基因组 成为α α /α α2,是由α α2 和α α2雌、雄配子结合而来的,儿子 的基因组成为αα/αα2,是由αα2和α α2雌、雄配子结合而 来的,据此可知母亲产生的配子为αα2 和αα2,因此母亲的基 因组成为αα /αα。根据题意,一名轻度贫血的女性,α基因 缺失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α α /α α2,与一名基 因组成为α α /αα2 的男性婚配,则后代基因型及概率为
,后代患轻度贫血的概率
(2)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 片段,紧挨转录的起 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图二中DNMT 基因 表达出DNMT,催化胎儿D 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过程,从而阻 止D 基因表达,故正常人出生后血红蛋白一般不含有γ珠蛋白。 由于患者甲的D 基因的mRNA 以及γ肽链的相对含量均高于正 常人的,故正常人D 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应比患者甲高。
②结合题干和图二的信息,从分子水平分析β地贫患者甲症状较 轻的原因是D 基因表达出了大量的γ珠蛋白,能与α珠蛋白结 合形成血红蛋白,从而使贫血症状减轻。分析图二可知,普通β 地贫患者DNMT基因表达产生的DNMT可催化D 基因的启动子
D5
甲基化,D基因表达受抑制,不能产生γ肽链,不能形成血红蛋 白,从而导致β地贫。因此治疗β地贫的思路是研发阻止DNMT 基因表达的药物(或研发抑制 DNMT 活性的药物)。
25.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
(1)减数分裂 I 后期(1分)
(2)AD
(3)Z Z^W
(4)可育 不可育
信息提炼 根据题意,家蚕体内的白色前体物质可在E 基因 表达产物作用下形成黄色中间产物,黄色中间产物可在F 基因表 达产物作用下形成黑色产物,即
表型: 基因型: 白色 __ZZ(c) ZW(早) 黄色 fZz-(c) fzW (早) 黑色 F_Zz-(c) F_ZW(9)
【深度解析】(1)根据题意,F/f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e 基因位 于 Z 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 分裂I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基因E/e 和 F/f 发生 自由组合的时期是减数分裂I 后期。
(2)为了在幼虫时期能及时鉴别雌雄,需要从体色上对性别进行 区分,一般选择的杂交方案为两条性染色体组成同型(ZZ) 的 隐 性个体与两条性染色体组成异型(ZW) 的显性个体进行杂交,结 合信息提炼可知,应选择黄色雌蚕(ZEW) 和白色雄蚕(FFZZ° 或 ZZ°) 杂交,后代中白色均为雌蚕,其他颜色为雄蚕。
(3)用一只雄蚕与一只雌蚕杂交,F 未出现性反转家蚕,说明F 没有出现a 基因纯合的雄性个体,但F 家蚕中雌雄比例为9:7, 说明 F 发生了性反转。
(1)假设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①若亲本基因型为AA(雄蚕)和Aa(雌蚕)或AA(雌蚕)和Aa(雄蚕),则
P
F
F AA:Aa:aa=9:6:1 (基因型为aa的雄蚕会性反转)
9:o=(9+6+1+1):(9+6)
=17:15
F 雌雄比例不符合9:7
②若亲本基因型为AA(雄蚕)和aa(雌蚕),则F 雌雄比例为5:3,不符合9:7
(2)假设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 P
F
9:
↓自由交配
F
(性反转)
F 9: (Z'w+喜(Zz)+g(Zw=16
F 雌雄比例符合9:7
(4)F 某雌蚕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再分裂,用题述探针与细胞 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结合,若观察到1个荧光标记点,则该雌性 个体的基因型为Z^W 或者Z W, 表现为可育;若观察到2个荧光 标记点,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Z"Z°, 表现为不可育。2025 年 10 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从细胞学说的提出到细胞代谢的探索历程,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
B.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亮—暗—亮三层结构
C. 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了氧气的来源
D. 卡尔文用含有14C 的 CO2 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2.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虫体可借助伪足(细胞表面无定型的突起)进行运动和摄食,细胞质中聚集着由蛋
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变形虫的基本结构包括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是 DNA
B. 细胞质中的纤维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形态变化有关
C. 纤维网架结构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其形成过程伴随着水的消耗
D. 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3. 早期科学家对 DNA 复制方式的预测如图甲所示。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30 min 复制一代)为材料,进行相关实
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 乙
 
A. 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技术是同位素标记技术,可以追踪放射性判断 DNA 复制方式
B. 若 30 min 后离心现象如试管③所示,则可以排除 DNA 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C. 若 60 min 后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同时出现①⑤两种条带,则一定不是分散复制
D. 若 60 min 后离心出现试管④的结果,则可以确定 DNA 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 秀丽隐杆线虫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共产生 1 090 个体细胞,其中 131 个体细胞凋亡后消失,其凋亡过程与基
因表达的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秀丽隐杆线虫的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是等同的
B. 秀丽隐杆线虫细胞衰老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C. 用某种药物来抑制秀丽隐杆线虫 CED-9 基因的表达,其细胞凋亡可能会变慢
D. 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生物学 第 1 页(共 8 页)
5.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是真核细胞 DNA 复制的关键调控因子,它能与染色质结合,启动 DNA 的复制。
DNA 复制完成后,MCM 又会从染色质上脱离下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CM 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在细胞核中参与调控 DNA 的复制
B. 在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中,MCM 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C. 抑制 MCM 的合成,可使分裂中的细胞停滞在分裂期而不再增殖
D. MCM 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异常表达,从而改变细胞周期
6. 溶酶体内特殊的酸性环境(pH≈5. 0)是多种水解酶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溶酶体膜上的V-ATPase 蛋白和
TMEM175 通道蛋白对酸性环境的维持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不能自由通过溶酶体膜体现了磷脂双分子层的屏障作用
B. 溶酶体膜内的 H+浓度高于膜外时,TMEM175 通道蛋白开始工作
C. V-ATPase 蛋白和 TMEM175 通道蛋白在运输 H+时的方式不同
D. 敲除 TMEM175 通道蛋白基因,可能降低溶酶体的“消化”功能
7. 酿酒酵母细胞中的复合物 WTO 结构受损时,会导致转录过程中新生 RNA 与模板 DNA 链结合从而排挤原来
的非模板链,由非模板链和 RNA-DNA 杂交体共同组成的局部三链结构称为 R 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NA 聚合酶能催化氢键的断开和形成
B. R 环中含有 2 种五碳糖和 5 种核苷酸
C. RNA-DNA 杂交体中碱基 T 的比例较原 DNA 片段高
D. 复合物 WTO 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防止 R 环的形成
8. 某同学把材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等量标记后,放入罐①②③④中模拟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几
种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以下正确的是
A. 每次从②中摸出两个球组合并记录,摸完为止,结果小球组合为 AA ∶ Aa ∶ aa = 1 ∶ 2 ∶ 1
B. 在生物实际生殖过程中,一般可以将②模拟为雌性生殖器官,将④模拟为雄性生殖器官
C. 若把罐子①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就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
D. 可以把②③依次标记为雌、雄生殖器官,分别摸一球并记录就能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9. 202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发现了 miRNA。 miRNA 是一组由
基因组编码的长度约为 20 ~ 24 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 RNA,能识别靶 mRNA 并引起靶 mRNA 的降解从而调
控基因表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iRNA 的合成需要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
B. miRNA 仅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mi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靶 mRNA 上的密码子通过氢键结合
D. miRNA 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生物学 第 2 页(共 8 页)
10. 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 / 高茎、腋花 / 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现有矮茎腋花甲和高茎顶花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
子代均为顶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子代性状可推知,腋花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B. 若甲、乙相互授粉,则各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花粉
C. 若甲、乙杂交,子代会出现 4 种不同表型
D. 若甲、乙各自测交,则后代表型及比例均不相同
11. 牡丹品种珊瑚台是二倍体(2n= 10)落叶灌木,下图为该牡丹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部分显微照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a)         图(b)       图(c)       图(d)
A. 牡丹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数量与图(a)相同
B. 若图(b)中染色体未均分,则该花粉母细胞产生的花粉全部异常
C. 与有丝分裂后期相比,不同的是图(c)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 图(d)细胞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减半,没有出现细胞板
12. 血友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分析最能反映该病遗传特点的是
A. 家系中每一代都有血友病患者 B. 男性患者的父亲或子女都正常
C. Ⅰ代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患血友病 D. 该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3. 研究发现,细胞核 DNA 转录得到的前体 RNA 需要剪接后才能执行相应的功能。 切赫团队利用某真核生物
的前体 rRNA 纯化液和细胞核提取液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分组 ① ②
反应 前体 rRNA 纯化液 + +
体系 细胞核提取液 + -
实验结果 前体 rRNA 均被剪接并可执行相应功能
注:“+”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 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剪接前体 rRNA 的酶
B. 剪接前体 rRNA 需要细胞核提取液的参与
C. rRNA 分子具备催化自身剪接过程的能力
D. 实验中经剪接后的 RNA 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生物学 第 3 页(共 8 页)
14. 图 1 表示某二倍体小鼠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 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
确排列、分离与黏连蛋白有关,黏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分裂的原因,如图 2 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 1 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曲线 BC 段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
B. 若图 1 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
C. 若图 1 纵坐标表示染色体组数,则曲线 CD 段与 AB 段染色单体数相等
D. 水解黏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均能发挥作用
15. 拟南芥是遗传学实验中常见的模式植物,含 A 基因的配子育性正常,含 a 基因的雄配子育性降低一半。 B
基因决定种子萌发,但种子中来自母本的 B 基因不表达。 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野生型植株(AABB)
内部,获得了“敲除”A、B 基因的抗性植株甲(AaBB)、乙(AABb) ,并进行杂交实验:甲(♂ ) ×乙(♀) →F1,
选取 F1 中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获得 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的种子都能萌发
B. F 11 中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占 4
C. 若 F 12 中可萌发的种子占 ,则萌发后的植株均有抗性2
D. 若 F 12 中可萌发的种子占 ,则 A / a、B / b 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16. 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有许多来源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小型原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原液泡
通过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不断扩大形成液泡乃至中央大液泡。 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
酸运输到液泡中大量积累,以避免细胞质基质的 pH 下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膜、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相同
B. 柠檬酸和苹果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液泡中储存
C. 液泡可以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 根尖细胞内中央大液泡的形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生物学 第 4 页(共 8 页)
17. Brooks 提出了关于细胞内乳酸穿梭的模型,如图所示。 当细胞处于高浓度乳酸环境时,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的过程受到抑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 ”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
B. 剧烈运动时,细胞内 NAD+与 NADH 的比值降低
C. 丙酮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内产生的,丙酮酸转化成乳酸需要消耗能量
D. 乳酸除上述去向外,还可运输到肝细胞转化成葡萄糖再被利用
18. 科学家通过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基因 Kdm6b 表达情况,以及基因 Kdm6b 对基因 Dmrt1(决定雄性)表达的影
响来探究海龟性别决定作用机制,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关于该实验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海龟的性别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B. 在 26 ℃下孵化的海龟,其性别表现为雄性
C. 胚胎逐步分化形成性腺可能在胚胎发育 16 天后    D. Kdm6b 通过抑制 Dmrt1 的表达来决定海龟的性别
19. 高等哺乳动物的顶体是覆盖于精子头部细胞核前方、介于核与质膜间的囊状细胞器,顶体反应是精子释放顶体中
的多种酶,溶蚀透明带的过程,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囊状细胞器的实质是一种内质网囊泡
B. 图中丙所示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中丁所示的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
D. 识别精子的特异性受体分布在细胞膜外侧
生物学 第 5 页(共 8 页)
20. 甘蓝型油菜花的花色以黄色为主,也有白色、乳白色、金黄色等,为探究花色基因的遗传机理,研究人员进行
了如下杂交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P F1 F2
甲 白色×金黄色 金黄色 金黄色 ∶ 乳白色 ∶ 白色= 9 ∶ 3 ∶ 4
乙 黄色×乳白色 金黄色 金黄色 ∶ 黄色 ∶ 乳白色= 9 ∶ 3 ∶ 4
A. 甘蓝型油菜花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B. 1甲、乙两组的 F1 进行杂交,子代乳白色个体占比为 4
C. 1某隐性纯合个体与金黄色亲本杂交,F2 中白色个体占比为64
D. 3亲本中的白色与黄色个体杂交,F2 中黄色个体占比可能为16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 (11 分)兴安落叶松在甲、乙两地都有分布,为研究气候变暖对该植物的影响,某团队分别将甲、乙两地的部
分兴安落叶松移栽到丙地(三地年降雨量相似,移栽时选择同龄树并连同原地土壤一同移栽),测定这种树
在甲、乙、丙三地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进行甲、乙两地就地移栽的目的是   。
(2)在光反应阶段,兴安落叶松叶绿体内        薄膜上的色素捕获光能,夺取水的电子,经电子传递最终
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 NADPH 中。
(3)在暗反应阶段,植物通过羧化反应实现对 CO2 的固定。 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其羧化速率
        ,原因是                                                            (答出 1 点即可)。
(4)综上,推测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其光合速率会            ,理由是             
                                                                  。 若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对
兴安落叶松光合作用的影响,你认为还可测定的指标有   (答出 1 点即可)。
22. (11 分)果蝇(2n= 8)的眼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共同控制,其中 A、a 位于
常染色体上。 果蝇在基因 a 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 A、B 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
眼。 以 4 个纯系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 X、Y 同源区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亲本 紫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F1 红眼♂ ∶ 紫眼♀ = 1 ∶ 1 紫眼♂ ∶ 紫眼♀ = 1 ∶ 1
生物学 第 6 页(共 8 页)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应用了            (填研究方法)。 如果进行果蝇基因
组计划研究,则需要研究 5 条染色体,原因是   。
(2)由表格结果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
据是   。
(3)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群体中紫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        种。 如用实验一的 F1 雌雄果蝇杂交,F2
果蝇的眼色比例为紫 ∶ 红 ∶ 白=        。 如果要测定一只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以选择实验        (填
“一”“二”或“一或二”)亲本中的白眼雌果蝇。
23. (11 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利用雄性不育系开展玉米杂交育种能提高玉米产量。 科研人员对玉米
雄性不育系进行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获得了玉米核雄性不育系 7024,其性状由单基因控制。 其与野生型杂交的 F1 群体均可育,再
将 F1 自交、F1 与亲本 7024 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据表分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状为        (填“显性”或
“隐性”)性状,F1 的基因型为            (相关基因用 M / m 表示)。
群体 总株数 可育株数 不可育株数
F1 自交 964 717 247
F1 ×7024 218 116 102
(2)科研人员通过培育筛选获得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zm / zm,该不育系表现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的特性,当
处于低温环境时,其基因型为        (相关基因用 ZM / zm 表示)。 与 7024 核雄性不育系相比,温敏核雄
性不育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
(3)科研人员采用玉米隐性核雄性不育系 ms7 / ms7 创建了多控不育( MCS) 技术体系,将育性恢复基因
(Ms7)、花粉失活基因以及荧光标记基因组成串联表达框(pMCS),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保持系,过
程如图所示。
①转基因保持系与核雄性不育系杂交,子代不育系的比例为            。
②pMCS 中的荧光标记基因表达的荧光蛋白能使玉米呈现红色,野生型玉米为黄色,则转基因保持系自交获
得 F1 种子的颜色及比例是                      。
24. (11 分)人出生前,胎儿的血红蛋白由 α 珠蛋白和 γ 珠蛋白组成,出生后人体血红蛋白则主要由 α 珠蛋白和
β 珠蛋白组成。 研究发现,α 珠蛋白由位于 16 号染色体上的两个串联基因 α1 和 α2 控制,β 和 γ 珠蛋白则
分别由位于 11 染色体上的 B 和 D 基因控制。 调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引发的血红蛋白异
常的疾病,称为地中海贫血。 根据缺陷基因类型不同,将地中海贫血分为 α 珠蛋白地中海贫血(α 地贫)和
β 珠蛋白地中海贫血(β 地贫),某患 α 地贫遗传病的家庭中父亲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及表型如表所示。
生物学 第 7 页(共 8 页)
父亲 女儿 儿子
基因组成 α+ 0 0 0 0 + 0 0 + + 0 01 α2 / α1α2 α1α2 / α1α2 α1 α2 / α1α2
表型 中度贫血 中度贫血 轻度贫血
注:α+表示基因正常,α0 表示基因缺失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该家庭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 若一名轻度贫血的女性(α 基因缺失发生在同一染色体
上)与一名基因组成为 α+ α+ + +1 2 / α1 α2 的男性婚配,则后代患轻度贫血的概率为        。
(2)研究人员发现某位 β 地贫患者甲的症状比其他患者轻,且分子水平检测的结果如图一所示,已知人体中
D 基因的表达如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①启动子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据图分析,正常人的血红蛋白一般不含 γ 珠蛋白的原因是   
                                。 正常人 D 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应比患者甲        (填“高”
“低”或“基本一致”),判断依据是   。
②综合题干信息,分析患者甲的症状比普通 β 地贫患者轻的原因是   。
据此提出一条治疗 β 地贫的思路:   。
25. (11 分)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 其体色包括白色、黄色和黑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E / e 和 F / f 控制。
其中 F / f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 / e 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 家蚕体内的白色前体物质,可在 E 基因表达产物
作用下形成黄色中间产物,黄色中间产物可在 F 基因表达产物作用下形成黑色产物。 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家蚕体内基因 E / e 和 F / f 发生自由组合的时期是                  。
(2)由于雄蚕产丝多、质量好,所以生产中一般要淘汰雌蚕,保留雄蚕。 为了在幼虫时期能及时鉴别雌雄,可
从下面的纯合个体中选择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A. 黄色雌蚕  B. 黄色雄蚕  C. 白色雌蚕  D. 白色雄蚕
(3)家蚕体内有一对等位基因 A、a,当 a 基因纯合时对雌性个体无影响,但雄性会性反转成不育的雌性。 现
利用一只雄蚕与一只雌蚕杂交,F1 未出现性反转家蚕,F1 自由交配,F2 家蚕中雌雄比例为 9 ∶ 7。 由此推测,
A、a 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不考虑 Z、W 的同源区段),亲代雌性家蚕的基因型为        。
(4)现用 A、a 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制备带有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取 F2 某雌蚕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用该探针
与细胞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结合,然后观察一个细胞中荧光标记点的数目。 若观察到 1 个荧光标记点,则该雌
性个体            (填“可育”“不可育”或“育性无法确定”);若观察到 2 个荧光标记点,则该雌性个体   
        (填“可育”“不可育”或“育性无法确定”)。
生物学 第 8 页(共 8 页)
2025年10月高三联考强化卷 生物学
答题卡

姓名 考生禁填
准考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 贴条形码区
条形码,并用2B铅笔
证号 涂右面的缺考标记。

1.答卷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试卷上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并核对准条形码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
填 注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涂 正确填涂 意
样 事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例 项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损坏。
选择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非选择题
21.(11分)
(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一页


22.(11分)
(1)
(2)
(3)
23.(11分)
(1)
(2)
(3)
24.(11分)
(1)
(2)①

25.(11分)
(1)
(2)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题卡第二页
2025 年 10 月高三联考  强化卷
生物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D C B D C C D B C C B A CD AC ABC CD ABD
1. D  【深度解析】施莱登和施旺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A 与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升高,B 错误;由图分析可知,用某种药物来
错误;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是暗—亮—暗的三层结构,B 抑制秀丽隐杆线虫 CED-9 基因的表达,解除对 CED-4 基因表达
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 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可能会变快,C 错误;
自水,但是18O 属于稳定同位素,无放射性,C 错误;卡尔文用14C 标记 秀丽隐杆线虫细胞在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涉及基因的选择
的 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放射性14C 的去向,最终 性表达,D 正确。
探明了 CO2 中的碳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D 正确。 5. C  【深度解析】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真核细
2. C  【深度解析】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 胞染色体 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中,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是 DNA,A 正确;细胞骨架是 (MCM)是真核细胞 DNA 复制的关键调控因子,所以 MCM 是在细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 胞质中合成,在细胞核中参与调控 DNA 的复制,A 正确;原始生殖
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 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裂,存在 DNA 复制,MCM 作为
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根据题干“细胞质中聚集着由蛋白质 DNA 复制的关键调控因子同样会发挥重要作用, B 正确;抑制
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可知,细胞质中的纤维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 MCM 的合成,DNA 复制无法正常启动,细胞会停滞在分裂间期,C
架,与变形虫形态变化有关,B 正确;纤维网架结构的合成场所是 错误;MCM 在肿瘤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异常表达,加速 DNA 复制,
核糖体,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其形成过程伴随着水的生成,而 使细胞周期缩短,使肿瘤细胞能迅速增殖,D 正确。
不是水的消耗,C 错误;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依 6. B  【深度解析】H+不能自由通过溶酶体膜,只能借助转运蛋白才
赖膜的流动性,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D 正确。 能跨过溶酶体膜,体现了磷脂双分子层的屏障作用, A 正确;
3. A V-ATPase 蛋白和 TMEM175 通道蛋白共同维持溶酶体内特殊的酸
题图解读 性环境,即 pH≈5. 0,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内的 H+ 浓度高于细胞质
基质的 H+浓度,但此时 TMEM175 通道蛋白不一定开始工作,B 错
误;H+通过 V-ATPase 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溶酶体内,需要
ATP 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H+ 通过 TMEM175 通道蛋白运
输到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若敲除 TMEM175 通道蛋
白基因,导致溶酶体膜上缺乏 TMEM175 通道蛋白,不能将 H+运输
到细胞质基质,使溶酶体内 pH 过低,不利于水解酶发挥作用,D
正确。
7. D  【深度解析】RNA 聚合酶具有解旋的作用,能催化氢键断裂使
【深度解析】该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可
DNA 双链解开,还能够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但
以通过观察离心后条带位置判断 DNA 复制方式,15 N 与14 N 不具有
不能催化氢键的形成,通常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催化,A 错误;R
放射性,A 错误。
环含有 RNA 链和 DNA 链,含有 2 种五碳糖、5 种碱基和 8 种核苷
4. D
酸,B 错误;RNA 不含碱基 T,故 RNA-DNA 杂交体中碱基 T 的数
题图解读
量与原 DNA 片段的相同,由于杂交体的碱基总数大于原 DNA 片
段,所以杂交体中碱基 T 的比例小于原 DNA 片段的,C 错误;复合
物 WTO 受损会导致 R 环的产生,说明 WTO 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
防止 R 环的形成,D 正确。
8. C  【深度解析】每次从②中摸出两个球组合并记录,将抓取的球
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抓取、记录,如此重复进行 30 次以上,这样
【深度解析】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而秀 才能得到小球组合约为 AA ∶ Aa ∶ aa = 1 ∶ 2 ∶ 1 的结果,A 错误;在
丽隐杆线虫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并不代表个体衰老,A 错 生物实际生殖过程中,雌配子数目远远少于雄配子,所以可以将④
误;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不是所有酶活性都会降低,如 模拟为雌性生殖器官,将②模拟为雄性生殖器官,B 错误;若把罐
D 1
子①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 【深度解析】人类血友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系中每
组合定律,C 正确;可以把②④依次标记为雄、雌生殖器官,分别摸 一代都有血友病患者不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A 不
一球并记录就能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 错误。 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男性患者的父亲或子女不一定都正常,B
9. C  【深度解析】细胞内的 RNA 由转录过程产生,该过程需要有 不符合题意;Ⅰ代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患血友病属于伴 X 染色体隐
RNA 聚合酶的参与,A 正确;miRNA 为单链结构,只含有一个游离 性遗传病的特点,C 符合题意;该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的磷酸基团,B 正确;miRNA 上没有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仅存在于 但并不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D 不符合题意。
tRNA 上,C 错误;miRNA 能引起靶 mRNA 降解,导致 mRNA 不能 归纳总结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所以 miRNA 通过影响翻译过程对靶基因的
(1)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表达进行调控,D 正确。
(2)一般为隔代遗传;
10. D  【深度解析】矮茎腋花甲自交后,子代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
(3)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离,说明腋花为显性性状;高茎顶花乙自交后,子代有高茎和矮茎
13. C
性状分离,说明矮茎为隐性性状,A 正确。 设用 A、a 和 B、b 基因
题图解读
分别代表控制高茎、矮茎和腋花、顶花的基因,则甲的基因型为
aaBb,乙的基因型为 Aabb。 若甲、乙相互授粉,则甲产生花粉类
型及比例为 aB ∶ ab = 1 ∶ 1,乙产生花粉类型及比例为 Ab ∶ ab =
1 ∶ 1,即各自产生两种比例相等花粉,B 正确。 若甲、乙杂交,即
aaBb×Aabb,子代会出现 4 种不同表型,比例为 1 ∶ 1 ∶ 1 ∶ 1,C 正
确。 若甲测交,即 aaBb×aabb,子代会出现 2 种不同表型,比例为
1 ∶ 1;若乙测交,即 Aabb×aabb,子代会出现 2 种不同表型,比例
为 1 ∶ 1,即甲、乙各自测交后代表型不同但比例相同,D 错误。
11. B  【深度解析】牡丹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四分 【深度解析】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由题表解读
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的特有结构,A 错误;图(b)中细 可知,剪接前体 rRNA 的酶是其自身,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A
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其中的染色体 错误;实验中经剪接后的 RNA 不可作为翻译的模板,rRNA 参与
未均分,则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异常,再经减 组成核糖体,D 错误。
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花粉也全部异常,B 正确;图( c)细胞处于 14.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题图解读
裂后期,C 错误;图( 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 d)细
胞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减半,由于该细胞是植物细胞,故有细胞
板的出现,D 错误。
归纳总结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深度解析】若图 1 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曲线 BC 段表示在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着丝粒分裂而导致染色体
数目暂时加倍,这两个时期都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A 错误;减数
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的情况,B 正确;水解
  黏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会导致着丝粒分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
12. C 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该酶可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发挥作
题图解读   设血友病相关基因为 B / b,则: 用,不能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发挥作用,D 错误。
归纳总结   有丝分裂后期的“加倍”
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暂时加倍,同时,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也会暂时加倍。
15. A 
思路分析   甲(AaBB) ×乙(AABb),无论 A、B 基因的位置关
系如何,父本产生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 AB ∶ aB = 2 ∶ 1,母本产
生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AB ∶ Ab = 1 ∶ 1,遗传图解如下:
D 2
A 错误。
17. AC  【深度解析】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
后与水反应生成 CO2 和 NADH,故“ ” 应指 CO2 和 NADH,A 错
误。 据题意可知,当细胞处于高浓度乳酸环境时,丙酮酸还原为
乳酸的过程受到抑制,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时需要消耗 NADH,同
时生成 NAD+ ;而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导致乳酸增多,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过程受到抑制,消耗的 NADH 减少,同时生
将 F1 中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遗传图解如下: 成的 NAD+也减少,但 NADH 的生成仍在进行,NADH 含量增加,
①若基因 A / a、B /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亲本可推出,F 1 中 导致 NAD+与 NADH 的比值降低,B 正确。 由题图可知,丙酮酸可
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中基因 a 与 B 连锁、A 与 b 连锁; 由细胞质基质中的糖酵解过程产生的,也可在线粒体膜间隙中由
乳酸转化产生,C 错误。 乳酸可以从肌肉运输到肝,通过糖异生
转化为葡萄糖,再被利用,D 正确。
18. ABC
题图解读
②若基因 A / a、B / 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深度解析】由思路分析可知,F1 的种子都能萌发,F1 中基因型为
1
AaBb 的植株占 ,A 正确,B 错误;分析 F1 中基因型为 AaBb 的6
1
植株自交的遗传图解:若 F2 中可萌发的种子占 ,说明基因 A / a2
和 B / 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
萌发的种子既有抗性,也有无抗性,C 错误;若 F2 中可萌发的种
1
子占 ,说明基因 A / a 和 B /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
3
由组合定律,D 错误。
16. CD  【深度解析】由题意可知,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小型原液泡随
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不断扩大
形成液泡乃至中央大液泡,说明液泡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内质 【深度解析】根据题意,海龟的性别由基因控制,从研究数据可
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相似,A 错误;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 知,基因的表达受温度(环境因素)的影响,A 正确。
苹果酸运输到液泡中大量积累,说明柠檬酸、苹果酸跨液泡膜的 19. CD  【深度解析】精子形成过程中,顶体是由高尔基体演变而来,
运输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不是自由扩散,B 错误;光合作 是一种特化的溶酶体,因此顶体囊状细胞器的实质是一种高尔基
用的中间产物柠檬酸和苹果酸可被转移到液泡中,可避免细胞质 体形成的囊泡,A 错误;题图中丙细胞是第一极体,不含同源染色
基质的 pH 下降,同时可增加液泡中的溶质浓度,说明液泡可调节 体,B 错误;丁细胞能接受精子,由题图可知,丁细胞染色体着丝
细胞的酸碱平衡与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 正确;由题干信息 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C 正确;受精时,
可知,中央大液泡的形成与原液泡相互融合、自体吞噬等作用有 精子通过与卵细胞膜融合从膜外进入细胞内,因此其特异性受体
关,而这些作用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D 正确。 分布在细胞膜外侧,D 正确。
快解 根据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 20. ABD  【深度解析】甲、乙两组的 F1 均为金黄色,而甲组中 F2 出
生物膜系统可知,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可以快速判断 现金黄色 ∶ 乳白色 ∶ 白色= 9 ∶ 3 ∶ 4,为 9 ∶ 3 ∶ 3 ∶ 1 的变式,乙
D 3
组中 F2 出现金黄色 ∶ 黄色 ∶ 乳白色= 9 ∶ 3 ∶ 4,也为 9 ∶ 3 ∶ 3 ∶ 1 (2)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原因是光反应需要的酶
的变式,但表型不同,故可推知,甘蓝型油菜花色至少受三对等位 和色素分子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捕获光能,夺取水的电
基因控制,假设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为 A / a、B / b 和 D / d,A / a 与 B / 子,经电子传递最终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储存在 ATP 和
b 自由组合,D / d 与 B / b 自由组合,A / a 与 D / d 情况未知,A 正 NADPH 中。
确。 结合 A 项,若甘蓝型油菜花花色由三对基因控制,且甲组中 (3)根据曲线图可知,丙地的生长季年平均温度高于甲、乙两地,
亲本白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亲本金黄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 因此可推测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最大羧化速率
F1 金黄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F2 中乳白色的基因型为A_bbDD, 都有所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提高,羧化酶的酶活性增加,羧化
白色的基因型为 aa _ _ DD;乙组中, 亲本乳白色的基因型为 速率变大。
AAbbDD,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 AABBdd,F1 金黄色的基因型为 (4)根据柱状图可知,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最
3 大电子传递速率与最大羧化速率均有明显增加,即光反应与暗反
AABbDd,F2 中黄色为 AAB_dd,概率为 ,则乳白色的基因型为16 应速率均增加,所以可推测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
1
AAbb_ _,占 。 综上可知,乳白色的基因型为 A_bb_ _,白色的 后,其光合速率均会增加。 若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
4
松光合作用的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检测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
基因型为 aa_ _D_,黄色的基因型为 A_B_dd,金黄色的基因型为
量、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等来实现。
A_B_D_,甲、乙两组的 F1 进行杂交,即 AaBbDD×AABbDd→乳白 22. (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 1 1 1
色(A_bb_ _)的概率为 1× ×1 = (自由组合)或 1× = (连 (1)假说—演绎法(1 分)   果蝇 3 对常染色体要研究 3 条,1 对
4 4 4 4
异型性染色体都要研究,共 5 条
锁),B 正确。 结合 B 项可知,某隐性纯合个体( aabbdd) ×与金黄
(2)遵循(1 分)   实验一的 F 眼色表现与性别有关,已知 A、a 位
色亲本(AABBDD)→F1 :
1
金黄色( AaBbDd) →F2 :白色(基因型为
于常染色体上,则 B、b 位于性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
1 3 3
aa_ _D_)所占的比例为 ×1× = (自由组合)或 0(连锁),C
4 4 16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合理即可得分)
错误。 结合 B 项可知,亲本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DD,黄色 (3)6(1 分)   3 ∶ 3 ∶ 2  一或二
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dd,二者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AaBbDd,如 信息提炼
果 A 和 d、a 和 D 分别在一条染色体上,则 F1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 (2)
为 Abd ∶ ABd ∶ aBD ∶ abD = 1 ∶ 1 ∶ 1 ∶ 1,F1 自交,F2 黄色个体( A 实验一 特点

3 1 3 亲本 紫眼 ×白眼♀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_B_dd)所占的比例为 (B_) × (AAdd)= ;若三对基因符合
4 4 16 子一代雄性都是红眼,雌性都
3 是紫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至
自由组合定律,则 F2 中黄色个体( A_B_dd) 占比为 ( A_) ×4 F1 红眼
♂ ∶ 紫眼♀ = 1 ∶ 1
少有一对基因位于 性 染 色 体
3 1 9
(B_) × (dd)= ,D 正确。 上,属于伴性遗传
4 4 64
因为等位基因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 B、b 基因位
21.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结论 于 X 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1)排除气候因素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 分)
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类囊体
(3)
(3)增加  丙地生长季年平均温度高于甲、乙两地,羧化酶的酶
活性增加,羧化速率变大(2 分) 表型 对应基因型
紫眼 A_XB X-、A_XB Y
(4)增加  兴安落叶松从甲、乙两地移栽到丙地后最大电子传递
红眼 A_ Xb Xb、A_Xb Y
速率与最大羧化速率均有明显增加,即光反应与暗反应速率均增
白眼 aaXB X-、aaXB Y、aaXb Xb、aaXb Y
加(3 分)   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
信息提炼 【深度解析】(1)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用果蝇做实验证明了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 2n = 8,其中有三对是
实验目的 研究气候变暖对兴安落叶松的影响
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XX 或 XY),由于 X 和 Y 染色体上的
自变量 移栽地
碱基序列差异较大,如果进行果蝇基因组计划研究,则需要研究
因变量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最大羧化速率 三条常染色体和 X、Y 染色体,共 5 条染色体。
【深度解析】(1)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甲、乙两地就 (2)由信息提炼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地移栽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排除气候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 合定律。 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 AAXb Y(红眼雄果蝇) 和 aaXB XB
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白眼雌果蝇),F B1 的基因型为 AaX Y(紫眼雄果蝇)、AaXB Xb(紫
D 4
眼雌果蝇)。 24.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3)由信息提炼可知,基因型为 A_XB X- 、A_XB Y 个体是紫眼,因 1
(1)α+ +1 α2 / α0 α
+
1 2  
此紫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AAXB XB 、 AAXB Xb 、 AaXB XB 、 AaXB Xb 、 2
AAXB Y、AaXB Y 共 6 种。 实验一亲本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2)①RNA 聚合  出生后,在 DNMT 的作用下 D 基因的启动子发
AAX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 Xb ,F 基因型为 AaXB Xb 和 生甲基化,D 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γ 珠蛋白合成减少(2 分)  1
AaXb Y,F , A、a ,F 高  正常人 D 基因的 mRNA 相对含量低于患者甲  ②D 基因表1 雌雄果蝇杂交 仅考虑 基因 2 基因型及比例为
= B b 达出了大量的 γ 珠蛋白,能与 α 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从而A_ ∶ aa 3 ∶ 1,仅考虑 B、b 基因,F2 基因型及比例为 X X ∶
b b B b 使贫血症状减轻(2 分)   研发抑制 DNMT 基因表达的药物(或研X X ∶ X Y ∶ X Y = 1 ∶ 1 ∶ 1 ∶ 1,故 F2 果蝇眼色比例为紫 ∶
发抑制 DNMT 活性的药物,2 分)
红 ∶ 白= 3 ∶ 3 ∶ 2。 紫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AAXB Y 或
题图解读
AaXB Y,实验一的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b Xb ,若子代出现白眼,
则紫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B Y,否则为 AAXB Y;实验二的白眼雌
果蝇基因型为 aaXB XB ,若子代全为紫眼,则紫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B Y,若子代出现白眼,则紫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B Y,因此
可以选择实验一或二亲本中的白眼雌果蝇进行杂交。
23. (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隐性(1 分)   Mm
(2)zm / zm  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图一       
(3)①100%  ②红色 ∶ 黄色= 1 ∶ 1
【深度解析】(1)玉米的育性由单基因控制,即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用 M / m 表示,根据题干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F1 均表现为可
育,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可育 ∶ 不可育≈3 ∶ 1,说明不可
育为隐性性状,F1 基因型为 Mm。
(2)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基因型为 zm / zm,该不育系表现出高温不
育、低温可育,温度并没有改变其基因型,只影响表型,故在低温
环境时,它的基因型依旧是 zm / zm,该株系的缺点是容易受到环 图二       
境温度的影响。 【深度解析】 (1) 根据题意和题表信息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
(3)①转基因保持系与核雄性不育系杂交,其中核雄性不育系作 α
+ α0 / α0 α01 2 1 2 ,则产生的配子为 α
+ α0 0 01 2 和 α1 α2 ,后代中女儿的基因组
为母本, 0 + 0 0 0 + 0 0转基因保持系含有育性恢复基因,表现为可育,可作为父 成为 α1 α2 / α1 α2 ,是由 α1 α2 和 α1 α2 雌、雄配子结合而来的,儿子
本,遗传图解如下: 的基因组成为 α+ α+ / α0 α01 2 1 2 ,是由 α
+ + 0 0
1 α2 和 α1 α2 雌、雄配子结合而
来的,据此可知母亲产生的配子为 α0 α+1 2 和 α
+ +
1 α2 ,因此母亲的基
因组成为 α+1 α
+
2 / α01 α
+
2 。 根据题意,一名轻度贫血的女性,α 基因
缺失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 α+ α+ / α0 α01 2 1 2 ,与一名基
因组成为 α+ α+1 2 / α
+ α+1 2 的男性婚配, 则后代基因型及概率为
1
α+ α+ / α+ +
1 1
1 2 1 α2 、 α
+ α+1 2 / α01 α02 ,后代患轻度贫血的概率为 。
由此可知,子代不育系的比例为 100%。 2 2 2
②转基因保持系自交获得 F 的遗传图解如下: (2)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 DNA 片段,紧挨转录的起1
始位点,它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图二中 DNMT 基因
表达出 DNMT,催化胎儿 D 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过程,从而阻
止 D 基因表达,故正常人出生后血红蛋白一般不含有 γ 珠蛋白。
由于患者甲的 D 基因的 mRNA 以及 γ 肽链的相对含量均高于正
常人的,故正常人 D 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应比患者甲高。
②结合题干和图二的信息,从分子水平分析 β 地贫患者甲症状较
轻的原因是 D 基因表达出了大量的 γ 珠蛋白,能与 α 珠蛋白结
,F ∶ = 1 ∶ 1。 合形成血红蛋白,从而使贫血症状减轻。 分析图二可知,普通 β所以 1 种子的颜色及比例为红色 黄色
地贫患者 DNMT 基因表达产生的 DNMT 可催化 D 基因的启动子
D 5
甲基化,D 基因表达受抑制,不能产生 γ 肽链,不能形成血红蛋
白,从而导致 β 地贫。 因此治疗 β 地贫的思路是研发阻止 DNMT
基因表达的药物(或研发抑制 DNMT 活性的药物)。
25. (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减数分裂Ⅰ后期(1 分)
(2)AD
(3)Z  ZA W
(4)可育  不可育
信息提炼   根据题意,家蚕体内的白色前体物质可在 E 基因
表达产物作用下形成黄色中间产物,黄色中间产物可在 F 基因表
达产物作用下形成黑色产物,即
【深度解析】(1)根据题意,F / f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E / e 基因位
于 Z 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
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基因 E / e 和 F / f 发生
自由组合的时期是减数分裂Ⅰ后期。
(2)为了在幼虫时期能及时鉴别雌雄,需要从体色上对性别进行
区分,一般选择的杂交方案为两条性染色体组成同型( ZZ)的隐
性个体与两条性染色体组成异型( ZW)的显性个体进行杂交,结
合信息提炼可知,应选择黄色雌蚕( ffZE W)和白色雄蚕( FFZe Ze
或 ffZe Ze )杂交,后代中白色均为雌蚕,其他颜色为雄蚕。
(3)用一只雄蚕与一只雌蚕杂交,F (4)F 某雌蚕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能再分裂,用题述探针与细胞1 未出现性反转家蚕,说明 F1 2
没有出现 a 基因纯合的雄性个体,但 F 家蚕中雌雄比例为 9 ∶ 7, 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结合,若观察到 1 个荧光标记点,则该雌性2
A a
说明 F 发生了性反转。 个体的基因型为 Z W 或者 Z W,表现为可育;若观察到 2 个荧光2
标记点,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 Za Za ,表现为不可育。
D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