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28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的表现。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取得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㈠国家实力
1.第一步目标:1990年,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2.第二步目标:2000年,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国民生产总值:2010年,我国GDP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4.举世盛会:2008年,国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㈡农业(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1.农业产值: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食物生产:①农业机械大、中、小型相结合;②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③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3.食物储备:①21世纪以来,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如辽宁沈阳国家储备粮粮仓。②2010年,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如舟山运输船冷库。
4.粮食安全:①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②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5.食品安全: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②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㈢工业
1.工业产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2.电力能源
⑴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⑵建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
3.电子制造: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4.造船:1982年,我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长城号”,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5.基建
⑴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⑵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⑶2006年全线开通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24·甘肃卷)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
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㈣商业
1.商品: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2.金融
⑴1987年,珠海出现了中国大陆第一台自动取款机
⑵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胜利并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⑶2009年,我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⑷2010年,我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外贸: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24·浙江卷)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国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㈤医疗卫生
⑴我国在试管婴儿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⑵国家战胜非典疫情。
⑶我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1.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2.战略: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3.投入:我国在西部农村地区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㈥教育
(2024·山东卷)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概括为“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84年,提出的新办院方针是“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办院方针的调整旨在( )
A.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B.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C.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 D.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抗震救灾
⑴1998年,我国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⑵2008年,我国夺取了汶川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7%和8.9%。
3.社会保障: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㈦社会民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科技发展规划: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国家根据这一建议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它对我国科技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物理学: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3.计算机
⑴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⑵1999年,“神威”计算机的问世,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封锁。
4.深海探测:我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进行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5.载人航天
⑴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⑵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⑶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6.探月工程:2009年,“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2023.7浙江学考)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的一瞬间》《“神威·太湖之光”: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C.“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A
(2023.6浙江选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时间 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
1955年 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
1976年 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1979年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
1980年代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年 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
2003年 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
2008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
2016年 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 ②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
③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例题7:
1.外交政策:⑴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⑵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2.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⑴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⑵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⑶中国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⑷中国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⑸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⑹面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比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⑺世纪之交,我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国际影响不断扩大㈡20世纪90年代:1.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2.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⑴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⑵中国于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⑶面对美国在双边关系中挑起的种种事端(比如2001年美国战机在中国南海空域挑衅并发生撞机事件),中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⑷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⑸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国际影响不断扩大㈢21世纪前期:⑹2002年,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⑺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⑼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⑽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⑾2011年,在利比亚迅速有序地组织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⑿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巡航⒀中国发起成立了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⒁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国际影响不断扩大㈢21世纪前期:(2022·北京高考·10)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C
问1 一国两制提出、内涵、成功实践、意义
1.“一国两制”的提出 ——伟大的构想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香港、澳门的回归 ——成功的实践
问2 港澳回归的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粉碎“四人帮”以后,主要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年多的时间确实发生了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形象变了,国内的人民看清了这一点。国际上也看清了这一点。……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10.12
问3 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港澳能够成功回归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意义①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②开创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③为国际社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光明的前景
《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
“九二共识”
1992年
汪辜会谈
1993年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
连战
访问大陆
2005年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成功开启
两岸政党交流
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2008年
“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经验:吸收现代化优秀成果;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经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选择性必修一P27)
变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历 史 意 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链接选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干部制度的演变趋势及改革和完善的具体表现。
趋势类材料题主要考察学生在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常用的描述趋势状态的词语有“增强(多)”“减少(弱)”“范围扩大(减小)”“快速发展”“……化”等。基本都是通过描述或对比不同时段材料论述对象发生变动的状况
趋势: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表现: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干部的廉政建设取得成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链接选必)
20C80S
新发展
2010
法律体系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
①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C90S-21C初
进一步加强
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目的: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果: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以来
全面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关税、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税(链接选必)
海关关税 加强法制 1985年,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国务院制定了 ,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完善制度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重新修订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个人所得税 正式确立 1980年, ,标志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 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业税 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标志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关税的基本制度
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
2006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链接选必)
(2024·浙江卷)近年来,中外文化遗产双边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如参与柬埔寨吴哥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和尼泊尔、缅甸震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与洪都拉斯、肯尼亚联合考古等,我国还持续加大文化遗产多边国际合作的推进力度,其中尤以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倡议最具代表性。这些举措:
①表明改革文化遗产全球治理机制成为共识
②体现了我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责任与担当
③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更多人文内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