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32节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2课(古希腊罗马政治)第9课(罗马法律)
第3课(西亚文化)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时间导图
前1553年
—前1085年
前8世纪
前6世纪—
前4世纪晚期
前4世纪晚期
前27年—1453年
埃及新王国
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早期帝国的更迭概况
前17世纪
—前13世纪
赫梯帝国
一、赫梯帝国
1.背景
⑴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⑵印欧人于公元前2千纪中前期迁徙到小亚细亚与当地居民融合后形成赫梯人。
发源地
东欧平原
约BC1500
恒河流域
雅利安人
BC3000
伊朗高原
波斯人
BC1900
小亚细亚
赫梯人
约BC2000
巴尔干半岛
希腊人
约BC1200凯尔特人
约BC2300日耳曼人
【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①冲击了当地文明的发展进程,使不同文明在碰撞中交融、互通,推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融合;
②在不同地区产生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雅利安人等;③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如古希腊文化区、西亚文化区、古代印度文化区等;
④促进早期区域文化的交流:如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和北非的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赫梯帝国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他们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组建了强大的军队。
2.扩张: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3.鼎盛: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4.瓦解: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后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
2.赫梯帝国概况
(2025·上海松江高三-模·2)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
(1)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请把下列名称与图中序号—匹配。
① ② ③ ④ 。
A.雅利安人 B.赫梯人
C.波斯人 D.希腊人
(2)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与3至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先后两次大迁徙。其带来的区域文化影响有( )(双选)
A.改变亚欧大陆政治格局
B.形成了“希腊化世界
C.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D.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
D\B\C\A
AC
(2024·浙江金华十校二模·20)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帝国的兴起。图中粗黑线所包含的区域是公元前7世纪中叶某个帝国的疆域,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编纂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并与埃及多次进行争霸战争
D.所建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众多,有大量泥版文书
D
二、亚述帝国
公元前8世纪,亚述大举向外扩张,建立地跨亚非两洲的亚述帝国。
1.军事:亚述帝国组建了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兵、工兵在内的多兵种部队,几乎战无不胜。
2.经济:商人们开辟了海外贸易。
3.文化
⑴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⑵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
三、波斯帝国
1.建立: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统一了波斯各部。
发展: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亚历山大所灭。
2.制度:
①中央: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王权至上;君权神授)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
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
税收系统。
思考:波斯帝国统治措施有什么特点?
继承与创新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三、波斯帝国
3.经济:
①发行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牲畜和各种土特产。
②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从巴比伦开始的御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
通向中亚的驿道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中国的丝绸已经到达地中海东岸。
波斯帝国修建了横跨亚欧非三洲、贯通全国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沿途设置驿站。大流士铭文记载:“我占领了从波斯到下属各个地区,我是他们的统治者,他们向我缴纳贡赋”。据此可推知,波斯修建这些大通道旨在( )
A.促进三大洲文明交流 B.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
C.推动各地区民族融合 D.实现对古驿道的扩建
B
富强的波斯帝国在国际交往方面很活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与作用,对希腊则更加显著。波斯与希腊的交往十分频繁,特别是希波战争对雅典城邦的发展产生过非常巨大的影响,雅典是在希波战争中崛起的。在希波战争中,波斯把大量的人力、作战物资、战舰和金银运到希腊,成了希腊人的奴隶和战利品。波斯时代是东方文化向西方传播的高潮时期。
——朱汉国 何成刚《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波斯帝国对世界文明交流有何贡献。
①波斯帝国第一次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直接联系起来,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世界文明交流的使者,实现了第一次文明大汇合;
②促进东方文化向西方传播;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2024·新课标卷·30)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B
四、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在灭亡波斯帝国并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思考: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帝国沟通了哪些文明?
1.建立
对被征服地区的灾难: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其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①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
②腓尼基名城推罗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并被付之一炬,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
④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
客观上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帝国沟通了埃及文明、西亚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
四、亚历山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继承波斯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
穿着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
头戴传统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之女结婚
(2)文化: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推广希腊文化,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
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
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2023福建三明三模)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未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官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据此可知( )
A.文明碰撞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B.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
C.海外贸易推进欧亚文明的交流
D.希腊注重公民素养的全面培养
B
五、希腊化世界
“希腊化时代” 指从亚历山大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的时期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一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思考:希腊化时代的政治和生活有何特点?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庞大的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3 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希腊人和马其顿人 政治 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是马其顿人,他们为赢得埃及人支持,有意戴上了传统的法老王冠)
生活 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部分被征服地区 原有的上层人士 政治 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生活 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①因俗而治;②专制统治;③笼络当地贵族;④实行融合政策;⑤推行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后继者统治西亚时期,大量建立希腊化城市。西亚被征服的波斯人被迫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艺美术,乃至整个思想意识。同时,亚历山大也接受利用了东方的宗教崇拜和王权神化思想,以及东方尤其是巴比伦的科学。传入西亚的佛教,原来没有偶像,在吸收希腊雕塑基础上,发展出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跟随佛教传入中国,如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
——摘编自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
思考:亚历山大远征对希腊化时代的关系?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
①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波斯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融合了希腊与东方的特征。
②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经济基础。
亚历山大远征,打通了欧亚大陆的交通,打破了东西方长期独立或隔离的状态,为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③为“希腊化时代”奠定了文化基础。
亚历山大鼓励文化发展,积极兴建文化设施,这种文化策略成为联结东西方民族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亚历山大里亚与一个很为希腊人所熟悉的岛(法罗斯岛)相连,该岛从荷马将其作为《奥德赛》中一段故事的背景时起就为希腊人所知。
——简伊夫《亚历山大:过去 现在 未来》
为什么亚历山大城成为希腊化文化之都?
希腊化时代的政治中心
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的政策
三洲要冲,利于文化交流传播
希腊人熟知,便于政治统治与文化交流
希腊文化在西亚北非的扩展
思考: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
亚历山大图书馆:当时世界最大图书馆
雅典卫城帕特家神庙
希腊化的有限影响
被征服地区本土文化保持长期影响
希腊文化的影响只局限于城市和上层分子
①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②文化碰撞交流成果显著;
③本土文化延续
思考: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
文化交流成果显著
(2025: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高三月考)在希腊化世界中,当地人若要在托勒密埃及的政府中任职,必须先学会希腊文,以至原来的语言文字被弃而不用;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也逐渐忘掉了他们原来的语言文字,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了解。这表明( )
A.东西方文化之间呈现交流与互鉴趋势
B.西亚文明和北非文明首次被统一起来
C.希腊文化在东地中海沿岸居主导地位
D.希腊文化入侵导致本士文化完全中断
C
(2023.1 浙江高考 20)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D
(2023嘉兴模拟)材料: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白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他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大的帝国:波斯。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意象逐渐传入东方,人们目睹了渐进的但确定无疑的希腊化进程。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部全新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县花一现 ”的原因,并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文化影响。(6分)
原因:亚历山大死后,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2分)
影响:被征服地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埃及、西亚等被征服地区文化的交汇融合。(4分)
六、罗马帝国
②扩张:先后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包括今天的法国和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
①公元前1世界末建立帝国
③衰亡:
1.发展历程
六、罗马帝国
2.政治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贵族寡头特征。
元首制,屋大维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罗马由共和政体向元首制过渡的原因
罗马的扩张与疆域的扩大,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镇压起义的需要。
共和制经济基础的动摇。
六、罗马帝国
3.经济
总体 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农业
劳作
商业
①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②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和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①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②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①通过丝绸之路,罗马帝国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世纪已经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之后不断有罗马商人去中国进行贸易
②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2023·北京高考·11)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六、罗马帝国
4.生活
城市 古罗马城市的 ,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民居 布局 前期民居核心是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后期民居在前期的基础上扩建了更多房间和列柱庭院
建筑材料 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建筑特征
新式民居 (集体住宅) 原因 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
发展 3世纪出现,4世纪普及罗马城
影响 这种复合式公寓的建筑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交通 疫病 古罗马非常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做重要工程 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成文法
习惯法
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
万民法
6世纪
《民法大全》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前27年
前753年
前509年
395年
东罗马帝国
Q:“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表现?
结合教材,说明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动因分别是什么?
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贵族不能再随意曲解法律,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公民法
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六、罗马帝国
5.文化—法律
结合四段材料,试评析《十二铜表法》
第9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保护财产利益(有利于贵族)
具有阶级性,维护贵族利益
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保留了落后习俗
人人平等,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利益,限制了贵族特权
六、罗马帝国
4.文化
宗教 基督教于1世纪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后于 成为帝国国教
文学 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史学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 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建筑 ①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
②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罗马诸神,主体建筑是43.4米高的穹顶圆形堂,重建后的 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
历法 凯撒时期制定的 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4世纪末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
《编年史》
万神殿
儒略历
(2023·全国高考甲卷·32)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法律注意保护公民的权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B
(2021·海南高考·14)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C.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D.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B
七、文明的交流
1.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方式: (1)武力扩张的推动;(2)和平友好往来:技术、文化传播;经贸往来。
3.表现:
领域 起源地区 传播地区
经济 农耕技术
冶铁技术
政治 君主专制、行省制 文化 神话
字母文字
雕刻艺术 对外经贸 西亚
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西亚
埃及、希腊等
各大帝国继承和借鉴
西亚
希腊
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波斯、罗马和中国、丝绸之路
埃及、印度和希腊
古代文明的扩展和交流的认识:
1.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2.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和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古代战争和征服,也常常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通过大规模军事征服而建立的跨洲大帝国,常常将不同地区整合为统一的政治单元,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进程。
(2023.山东高考.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右图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