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思维——用曲线模型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1、2)
①图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图2:在反应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温度和pH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3)
①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②图3: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1.(2024·江苏盐城中学月考)某实验小组在40 ℃和60 ℃条件下,探究pH对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不影响该酶的最适pH,该酶的最适pH约为7
B.40 ℃时,该酶对不同pH环境的适应性都比60 ℃时强
C.pH=12时,60 ℃条件下产物量不变,40 ℃条件下产物量在增加
D.图中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来表示
2.图1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分别在图2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1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对于图2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2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为曲线e
二、科学思维——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
(1)反应式
①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②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C6H12O62C3H6O3+能量。
(2)相关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6H12O6∶O2∶CO2=1∶6∶6。
②无氧呼吸:C6H12O6∶CO2∶C2H5OH=1∶2∶2或C6H12O6∶C3H6O3=1∶2。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
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
④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3.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 mol 12.5 mol 15 mol 30 mol
产生酒精的量 9 mol 6.5 mol 6 mol 0 mol
A.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B.a值应当为0
C.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 mol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4.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36 mL,则在这1 h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1/3倍 B.1/2倍
C.2倍 D.3/2倍
三、科学思维——光(CO2)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问题(结合坐标曲线分析)
5.如图表示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的增加值小于呼吸速率的增加值,则补偿点B应相应地向右移动
B.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点左移,C点左移,D点向右上方移动
C.D点时,ATP从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D.若图示曲线为阳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曲线,则换为阴生植物,B点向左移动,D点向左下方移动
6.(2024·江苏连云港东海一中高一月考)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40 ℃,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40 ℃(其他不变),题图中相应点a、b、d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下移、右移、右上移
B.下移、右移、左下移
C.上移、左移、右上移
D.上移、右移、左上移
章末整合提升
综合归纳
1.B 在不同温度下pH都在7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说明温度不影响该酶的最适pH,该酶的最适pH约为7,A正确;40 ℃时,该酶对pH大于7的环境的适应性比60 ℃时强,pH小于7时酶在40 ℃和60 ℃的环境适应性相同,B错误;pH=12时,60 ℃条件下酶已失活,则产物量不变,40 ℃条件下酶还有活性,产物量在增加,C正确;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即可以用产物生成速率或底物消耗速率来表示,D正确。
2.C 酶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越来越少,生成物越来越多,由于反应物快消耗完,所以酶促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对应图1,可判断曲线a中A点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是因为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应为反应物浓度,A错误;在图2中,自变量为反应物浓度,因变量为反应速率,即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故不是一个固定值,则不能对应图1中曲线c和d,B错误;图2曲线b中,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就会减少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故反应速率降低,可用曲线f表示,C正确;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因此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曲线b都可能变为曲线f,不可能变为曲线e,D错误。
3.A 氧浓度为c时,产生CO2的量为15 mol,产生酒精的量为6 mol,推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3 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5-6=9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5 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4.5=2/3,A错误;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a的值为0,B正确;氧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为12.5 mol,产生酒精的量为6.5 mol,推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5 mol,酵母菌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2.5-6.5=6 mol,C正确;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产生的C2H5OH的量为0,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4.D 由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 O2同时生成1 mol CO2,由于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题意“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24 mL CO2,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36-24=12 mL,则在这1 h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12/2÷24/6=3/2倍。
5.B 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光合作用强度增加,B点左移,C点右移,D点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
6.B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40 ℃,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40 ℃(其他不变),呼吸速率将增大,因此a点下移;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温度升到40 ℃光合速率减小,呼吸速率增大,要时二者继续相等的话,要增大光合速率,可以增大光照强度,因此b点右移;d是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温度升到40 ℃光合速率减小,因此d点左下移。
4 / 4(共23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一、科学思维——用曲线模型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1、2)
①图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
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
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②图2:在反应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
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温度和pH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3)
①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反应物
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
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②图3: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
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1. (2024·江苏盐城中学月考)某实验小组在40 ℃和60 ℃条件下,探究pH对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不影响该酶的最适pH,该酶的最适pH约为7
B. 40 ℃时,该酶对不同pH环境的适应性都比60 ℃时强
C. pH=12时,60 ℃条件下产物量不变,40 ℃条件下产物量在增加
D. 图中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产物的生成速率或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来表
示
解析: 在不同温度下pH都在7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说明温度不
影响该酶的最适pH,该酶的最适pH约为7,A正确;40 ℃时,该酶
对pH大于7的环境的适应性比60 ℃时强,pH小于7时酶在40 ℃和60
℃的环境适应性相同,B错误;pH=12时,60 ℃条件下酶已失活,
则产物量不变,40 ℃条件下酶还有活性,产物量在增加,C正确;
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即可以用产物生成速率或底物消耗速率来表示,D正确。
2. 图1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
系,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
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
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据图分析正
确的是( )
A. 图1曲线a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的量增加的因素是酶量不足
B. 分别在图2中取B、C点的反应速率值,可用图1中的曲线c和d表示
C. 对于图2中曲线b来说,若酶量减少,其走势可用曲线f表示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2曲线b可能变为曲线f;增大pH,可能变
为曲线e
解析: 酶在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不发生改变,则随着反应的
进行,反应物越来越少,生成物越来越多,由于反应物快消耗
完,所以酶促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对应图1,可判断曲线a中A点
后生成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是因为反应物已耗尽,限制因素应为反应物浓度,A错误;在图2中,自变量为反应物浓度,因变量为反应速率,即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故不是一个固定值,则不能对应图1中曲线c和d,B错误;图2曲线b中,当反应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就会减少反应物与酶的接触,故反应速率降低,可用曲线f表示,C正确;
图2曲线b表示在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因此无论pH是增大还是减小,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曲线b都可能变
为曲线f,不可能变为曲线e,D错误。
二、科学思维——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
(1)反应式
①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②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2)相关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6H12O6∶O2∶CO2=1∶6∶6。
②无氧呼吸:C6H12O6∶CO2∶C2H5OH=1∶2∶2或
C6H12O6∶C3H6O3=1∶2。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2和产生的
CO2的物质的量:
有氧呼吸需要的O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
3∶4。
④产生等量的CO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3. 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
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 mol 12.5 mol 15 mol 30 mol
产生酒精的量 9 mol 6.5 mol 6 mol 0 mol
A. 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B. a值应当为0
C.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 mol
D.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 氧浓度为c时,产生CO2的量为15 mol,产生酒精的量为6
mol,推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6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3
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15-6=9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5
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4.5=2/3,A错误;氧浓度为a时,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a的值为0,B正确;氧浓度为b时,产
生CO2的量为12.5 mol,产生酒精的量为6.5 mol,推出无氧呼吸产生
的CO2的量为6.5 mol,酵母菌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2.5-6.5
=6 mol,C正确;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产生的C2H5OH的量为0,
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4. 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
少24 mL,CO2增加36 mL,则在这1 h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
是有氧呼吸的( )
A. 1/3倍 B. 1/2倍
C. 2倍 D. 3/2倍
解析: 由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 O2同时生成1 mol
CO2,由于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
题意“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24 mL
CO2,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36-24=12 mL,则在这1 h内酒精发
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12/2÷24/6=3/2倍。
三、科学思维——光(CO2)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问题(结合坐标
曲线分析)
5. 如图表示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 若适当提高温度,光合速率的增加值小于呼吸速
率的增加值,则补偿点B应相应地向右移动
B. 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点左移,C点左移,D点
向右上方移动
C. D点时,ATP从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
D. 若图示曲线为阳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曲线,则换为
阴生植物,B点向左移动,D点向左下方移动
解析: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光合作用强度增加,B点左移,
C点右移,D点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
6. (2024·江苏连云港东海一中高一月考)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40 ℃,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
(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40 ℃(其他不
变),题图中相应点a、b、d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 下移、右移、右上移
B. 下移、右移、左下移
C. 上移、左移、右上移
D. 上移、右移、左上移
解析: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
和40 ℃,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
系。若温度升到40 ℃(其他不变),呼吸速率将增大,因此a点下
移;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温度升到40 ℃光合速率
减小,呼吸速率增大,要时二者继续相等的话,要增大光合速率,
可以增大光照强度,因此b点右移;d是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温度升
到40 ℃光合速率减小,因此d点左下移。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