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3 12: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阅读课本,制作大事年表,知道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通过阅读相关史料、讨论,了解二战后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合作探究,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并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3.家国情怀:通过综合概括本课所学知识,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观察欧元的正反面图案,其中的共同要素是什么呢?
欧盟是怎样的组织?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欧洲的联合

1.背景
二战中几乎变成废墟的伦敦
50年代的伦敦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基本恢复。为什么西欧经济能迅速恢复呢?
原有工业基础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采用先进科技成果
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欧洲的联合

1.背景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阅读材料,说一说二战后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原因?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欧洲的联合

2.过程
时间 事件
阅读课本,列出欧洲走向联合的大事年表。
20世纪
50年代初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六国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
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示意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知识拓展
欧洲联盟
围成一圈的星星:象征团结、和谐
12颗金星:象征完美,与成员国数量无关
欧洲日:5月9日,庆祝欧洲的和平与团结
口号:多元一体,象征着欧洲人以欧盟的形式走到一起,为和平与繁荣而努力,同时又因欧洲大陆许多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而丰富多彩。
盟歌:贝多芬《欢乐颂》,用音乐的通用语言表达了欧洲自由、和平和团结的理想。
欧盟旗帜:蓝底、金星
货币:2002年,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欧洲的联合

3.作用
材料一 1959—1961年间,六国工业增长26%,出口贸易增长42%。……在世界贸易方面,西欧借助于欧共体和自由贸易区的关税政策优势,逐渐超过美国,60年代末时,仅欧共体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就超过了39%,而美国同期已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西欧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1951年至1970年,这个比例由20.8%升至28.6%,而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战后国际投资市场长期为美国所垄断,1961年以后,随着西欧经济实力增强,西欧资本输出迅速发展,到 1970年,仅英、法、西德三国的资本输出已达975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投资总额中占32.5%,并开始进入美国投资市场,形成挑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欧洲联盟意味着一个拥有3.45亿人口的大市场(比美国的市场大出三分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贸易集团,占据了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40%。
——R.R.帕尔默、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 《现代世界史》第10版
增强西欧经济竞争力,并对美国形成挑战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美国的发展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年代 1938年 1949年 1955年
美国 100 174 219
英国 100 113 134
联邦德国 100 100 178
法国 100 112 149
意大利 100 101 150
五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以1938年作为基数,基数为100)
国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猛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美国的发展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图表数据引自刘树成、李实《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
股市一向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研读图表,说一说美国经济从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的发展情况。
美国道—琼斯指数变化表(1966—1999)
发展放缓
快速增长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美国的发展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时代
“新经济”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用于证明这两大趋势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新变化的依据是: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由1984年的17.7%上升为1996年的23.7%;高新技术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不到15%,增长到1997年的30%以上。
——摘编自陈宝森《论美国“新经济”》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日本的崛起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从材料中能看出日本在战后发展情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呢?
60年代中期以后,以彩色电视机、空调、汽车为主的耐用消费品成为国民的追求对象,被称为“3C革命”,其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7.5%,1970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就达到878万辆,彩电640万台,空调、音响等则迅速向一般家庭普及。到1971年,居民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为200辆以上,彩色电视机的普及率为84%。。
——王新生《日本简史》
经济腾飞,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体。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日本的崛起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01
02
03
04
05
美国推动颁布
“和平宪法”
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日本进行扶持
利用朝鲜战争获得大批订单的机会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日本的崛起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983年,防卫预算费比上年度增加 6.5%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率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1985年,日本防务费用达 0.997%
1987年,年度防卫费首次突破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日本向海湾地区派遣航空自卫队运送难民,并派遣海上自卫队清除波斯湾内的水雷
2004年,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
2007年,日本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联合国发表讲话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日本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美国公民领取失业救济卡
1935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
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第一次提出社会保障的概念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率先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
1935年
开始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
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英、法、西德等
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
美国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国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目的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1979—1990年担任英国首相
约翰·肯尼迪
1961—1963年担任美国总统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
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环境
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一 1981—1990年,社保与福利占中央政府支出比例:芬兰45.3%,法国42.9%,德国45.3%,瑞典50.1%,英国30.5%,美国28.5%。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转引自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
材料二 比利时很多人在失业之后不仅不感到沮丧,反而还有一丝窃喜。一名30岁出头的男子前几年在布鲁塞尔一家报社工作,去年报社裁人时他失去了工作,至今还在待业。“没有了工作,虽然收入少点儿,但基本生活没有问题,而且还有大把时间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他一脸轻松地对记者说。据他介绍,对于失业者,比利时政府一般每月会提供500到600欧元的失业金,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失业者会得到更高的失业金。
——摘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21日22版)
材料三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1月7日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美国的贫困人口上升到4910万,向5000万逼近,占美国总人口的16%。欧盟27国2010年的穷人数量则有8500万,平均每6人中就有一个人生活在贫困中。
——刘志明《正确认识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的革命性》
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问题?
高福利成为政府沉重负担
高福利助长失业
并没有消除贫困
无法解决资本
主义根本矛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合作探究
按照时间,总结概括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找出其中的共同点。
年代 地区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西欧
美国
日本 共同点 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50—7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
从50年代开始,逐步走向联合,1967年成立欧共体
成立欧盟,加快一体化
战后成为世界霸主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新经济”进一步发展
随着经济地位提升,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费开支也不断增加
二战后都经历了经济迅速发展、持续繁荣的时期
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下图所示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出( )
A.西欧走向联合的历程 B.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
C.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 D.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
2.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依靠大量出口,为此政府提出“贸易立国”的口号,出口贸易增长很快,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6.9%。材料表明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 )
A.受到美国大力支持 B.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C.制定适当经济政策 D.高度重视发展教育
C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到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5239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单一化
4.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涉及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方面
C.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D.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都在二战后不久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B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建立:美国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六七十年代进一步发展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稳定环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欧洲的联合
背景:经济迅速恢复,希望在两极格局中维护欧洲人的欧洲
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问题:高福利成为政府负担且助长失业,
同时,社会保障没有消除贫困问题
作用:增强西欧经济竞争力,并对美国形成挑战
日本的崛起: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八九十年代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美国的发展:战后成为资本主义霸主,九十年代依靠“新经济”进一步发展
过程:从20世纪五十年代的煤钢共同体到1993年的欧洲联盟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也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也助力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查阅资料,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今天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