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联系中国史所学知识,了解万隆会议的内容及影响;通过识读地图,了解非洲独立的过程与结果;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相关材料,了解古巴独立斗争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回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提升时空观念素养基础,认识到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亚非拉各国人民坚持不懈进行斗争的结果。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观察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最显著的不同点是什么呢?
20世纪初世界地图
现代世界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数量变多了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万隆会议的背景
万隆会议
一
回顾所学,我们都学习过哪些亚非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呢?
印度民族大起义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亚非国家一直在坚持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万隆会议的背景
万隆会议
一
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不属于两大集团的亚非国家在独立后共同的诉求是什么呢?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巩固政权
发展经济
不卷入大国间军事冲突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万隆会议的召开
万隆会议
一
时间:1955年4月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加国:29个国家和地区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
一
材料一 会议在开始的两天里,有22个国家的代表作了一般性发言,其中有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等。多数发言都围绕着会议主题,但也有少数代表受西方势力的挑拨,硬说“亚非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还有的代表提出讨论“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攻击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这些发言使会议气氛立即紧张起来。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摘编自《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中反映出万隆会议开始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怎样的原则?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
一
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⑧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联系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说一说 “万隆精神”的含义。
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4.万隆会议的意义
万隆会议
一
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在美国各阶层黑人中引起了广泛反应。在一次民意调查中,纽约哈莱姆大多数黑人居民都对万隆会议对黑人争取权利斗争的影响作了肯定的回答。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阅读教材和材料,说一说万隆会议召开的意义。
(1)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与万隆精神相近,体现各国在战后的诉求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20世纪5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
“非洲年”
二
1951年,宣布独立
1918—1922年,
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
埃及有条件独立
纳赛尔领导起义,
1953年埃及独立
埃及完全独立
1956年,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后,纳赛尔在塞得港的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升起埃及国旗,举手欢呼
收回苏伊士运河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20世纪5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
“非洲年”
二
1954年,阿尔及利亚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
法国殖民者一开始就调集军队进行镇压,三年后军队增加到50万人,另外还有20万宪警。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法国提供武器,支持法国。法军的“围剿”和“扫荡”是十分残酷的,在战争开始后的四年内,阿尔及利亚的死亡人数达50万,还有10万多人被关进集中营,1000多个村庄被毁灭。殖民者还使用毒气、细菌弹屠杀人民。
民族解放军一边抗战,一边进行解放区根据地的建设,坚持从农村到城市的持久抗战路线,实行游击战术,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城乡居民冒着生命危险为民族解放军传递情报,掩护战士,供给粮食,运送武器药品。最终,阿尔及利亚经过斗争赢得了独立。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殖民地人民艰苦斗争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运动高潮
“非洲年”
二
60年代的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形成燎原之势。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纳米比亚独立
“非洲年”
二
纳米比亚独立纪念邮票
1990年3月21日,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枷锁。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时间长、范围广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说一说
回顾所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1.古巴维护主权的斗争
原为西班牙殖民地
美西战争后
由美国控制
材料一 根据“普拉特修正案”的一系列规定,美国有权监督古巴与外国的交往,有权对古巴人的“生活、财产、个人自由”乃至“古巴的独立”等事务进行干预。
——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第10版
材料二 美军一直占领着古巴的关塔纳摩海军基地,古巴出口的2/3输往美国,全部进口的3/4 来自美国。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902年古巴独立,为什么还要进行维护主权的斗争呢?
1902年5月,古巴正式独立。
政治、经济被美国操控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1.古巴维护主权的斗争
1959年1月卡斯特罗在 “进军哈瓦那”过程中向群众发表演说
1953年,卡斯特罗领导起义,失败
1955年,建立革命组织,被迫流亡
1956年,回国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1959年1月1日,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
结果:推翻美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菲德尔·卡斯特罗
(1926—2016)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结合教材和右图说一说,为什么美国要控制巴拿马运河?
航拍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置示意图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材料一 (1977年)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巴拿马立即对运河区拥有完整的主权,巴拿马将逐步参加新的运营机构——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直到1999年12月31日止,届时航道将交由巴拿马单独管理。在过渡期间,巴拿马每年将从通行税中获得5300万美元。运河抵御“武装攻击和其他军事行动”的防务将由双方共同承担,由美国保持其主要责任,直到1999年止。1999年后,当运河的中立制度受到威胁时,美国有权按照自己的宪法采取行动,保卫运河。
——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可以轻率地指责政府缺乏论战的勇气,1977年条约缺少对为维护主权而进行了长期斗争的巴拿马人民的尊重,但客观上,这个条约完成了以深厚的民族主义进行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加强了整个民族的团结。
——《条约实现了伟大的民族目标》,《巴拿马明星报》1978年4月16日社论
(1)说一说,为什么会有人因为签订1977年条约指责政府?
(2)材料二认为这种指责是“轻率地”,你认为是否合理?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处举行
交接仪式上,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左)和美国政府代表、前总统卡特交换有关文件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结合所学,说一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课堂讨论
1945—1991年,全世界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
二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一战
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开辟
新航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
殖民体系雏形时期
世界殖民体系
逐步形成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
迅速瓦解崩溃
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
亚非拉国家百余年持续不断地进行抗争。
1.某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万隆会议”“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材料,据此判断,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A.动荡的世界 B.社会主义探索
C.冷战中的对峙 D.亚非拉的振兴
2.关于万隆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D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和相关事件字母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1)卡斯特罗 (2)阿尔及利亚 (3)纳赛尔
a.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b.推翻法国殖民统治 c.埃及革命
A.(1)a (2)b (3)c B.(1)c (2)b (3)a
C.(1)b (2)c (3)a D.(1)a (2)c (3)b
4.1959年联合国成员国只有82个,1960年联合国成员国增加到99个。这新增加的17个国家最可能都来自(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美洲
5.近年来,以直接访问当事人或亲历者为研究方法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如果开展口述史研究,下列主题最适合的是( )
A.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B.明治维新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纳米比亚的独立
A
A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D
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亚非独立国家的共同诉求
召开: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
意义:鼓舞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1999年年底,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万隆会议
50年代非洲独立运动: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
“非洲年”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维护主权的斗争:领导人卡斯特罗,1959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标志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殖民枷锁
六七十年代独立浪潮:1960年,非洲年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尽管在1961年就获得了独立,但是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却一直延续至1991年。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曼德拉成为杰出的领导人物。为了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做出的贡献,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自2010年起,将每年7月18日他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其核心含义是“为人类和地球做有益的事”。
查阅资料,说一说曼德拉的事迹。
纳尔逊·曼德拉发表演讲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