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识读地图和阅读课本,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研读相关材料,提取信息,了解苏联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和问题,进而初步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苏联改革的过程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发展社会主义要结合本国国情,不断进行探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拥有1900万共产党员的超级大国苏联是如何轰然倒下、土崩瓦解的呢?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
看图找出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有何意义呢?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
阅读课本,说一说经互会的成立对东欧国家有何利弊?苏联又是怎样在东欧推广苏联模式的?
经济:利用经互会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政治:加强控制各国共产党,按苏联模式改造各国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新中国成立增强社会主义力量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
1949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在北京向毛泽东递交国书
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材料二
按人口平均计算
的主要农畜产品
产量
——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苏联改革的背景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材料一 苏联工业在1945年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产品(如机床、钢、水泥、化肥、石油等)的产量已超过美国。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为什么苏联会呈现这样的发展状况呢?
年份 谷物 (千克) 肉类 (千克) 奶类 (千克) 鸡蛋
(个)
1913 540.2 31.4 184.7 74.8
1928 475.0 31.8 200.9 70.0
1940 492.7 24.2 173.1 62.9
1950 447.1 27.0 194.4 64.4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一说战后苏联的发展情况。
工业发展迅速
农业发展滞后
苏联模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苏联改革的背景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斯大林(1879—1953)
赫鲁晓夫(1894—1971)
1953年9月,当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着手经济改革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很多赫鲁晓夫的照片里都有玉米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材料一 在1953—1964年期间,谷物总产量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1953—1963年,工业总产值增加1.7倍,年增长率为10.5%,比美国快1倍,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尖端技术发展很快。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从1961年起,粮食产量下降,对城市和工业的供应严重不足,苏联政府不得不从1962年起又一次实行全国性的食品凭证供应制度,与此同时,苏联开始向西方国家,大量进口粮食。
——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联系教材,说一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成败如何呢?
一定程度冲击苏联模式,未根本解决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在坚持集中计划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如将国家下达企业的计划指标由20多项减为9项;企业的利润留成由6%提高到17%;企业有权自行出售按调拨单销售不出去的产品;企业经理获得确定本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权力等。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度。1980年,庄员的劳动报酬比1965年提高1.3倍。1965—1982年,农业投资总额达4708亿卢布,比1950—1963年提高7倍,每年对农业的投资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27%左右。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勃列日涅夫改革针对苏联模式哪些问题?是否突破了苏联模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美苏军事竞赛
据美国商务部计算,1982年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为美国的54%;据苏联中央统计局计算,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为美国的67%……70年代以来,苏联的军费开支一直维持在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而同期的美国约为7%。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美苏军事竞赛会对苏联有什么影响呢?
苏联将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加大军事方面的投入,影响其它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可能被拖垮。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材料一 长期来,苏联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重工业以极高的速度发展,与战前的1940年相比,1985年全部工业增长24倍,其中重工业增长48倍,轻工业增长6.6倍。
——陆南泉等《苏联国民经济发展70年》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也不断滑坡,农业产量经常大幅度波动。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改革后的苏联经济还有哪些问题?你能说说为什么还会有这些问题存在吗?
材料三 1961—1965年,(苏联)国民收入的34%是靠运用科技成果取得的,1966—1970年达到40%,1971—1975年降至27%,1976—1980年再降为23%。生产单位最终产品的能源消耗,苏联平均比美国高1.6~2.1倍。据1980年统计,苏联每生产一吨水泥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2.3倍,木材产品是1.5倍,矿物肥料是7.6倍。
——摘编吴思远《苏联历史几个争论焦点的真相》
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轻工业发展不平衡
农业发展缓慢滞后
科技应用比例降低
高消耗、低效率
没有从根本
改变苏联模式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4.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间担任苏联
总书记、总统
国家已处在濒临危机的状态。
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经济改革
效果不佳
政治改革
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
局势迅速失控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分裂为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独立国家,2008年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东欧剧变
原 名 新 名 更名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 1989年12月
捷克斯洛伐克 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分裂) 1990年4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年10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年4月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4月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东欧国家更名简表
人民
社会主义
人民
社会主义
人民
社会主
义人民
社会主义
人民
东欧国家名称的变化体现出东欧发生了怎样的剧变?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政治上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
实行私有化基础的市场经济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东欧剧变
东欧国家为什么会发生剧变呢?
现实因素
历史因素
苏联因素
西方因素
改革效果不佳
人民生活水平
难以提高
实行苏联模式
体制僵化
难以进步
苏联的改革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混乱
西方国家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非暴力的手段诱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建立自由欧洲电台,主要是通过介绍西方成就,宣传西方文化,报道东欧及苏联腐败现象等方式,企图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
自由欧洲电台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苏联解体
1991年3月10日,成千上万的抗议者聚集在克里姆林宫旁边的马涅日广场,要求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同事共产党人放弃权力。
1991年8月19日,经过一场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之后,一辆苏联坦克停在靠近帕斯基门附近的地方,这是通往莫斯科红场内的克里姆林宫和罗勒大教堂的门户。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苏联解体
1991年新闻联播关于苏联解体的报道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苏联解体
1991年底,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2.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证明僵化的苏联模式是错误的道路
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严重挫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说明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但是发展社会主义要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探索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三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 B.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C.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D
C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3.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4.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中 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
D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苏联改革的背景:苏联模式弊端展现
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冲击苏联模式,未根本解决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使苏联局势加剧恶化
苏联解体: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东欧、亚洲、拉美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东欧国家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增强社会主义力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的推广:强制性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程导入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知识讲解
1991年10月,邓小平指出“东欧、苏联的事件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查找资料,说一说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说法?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