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节 地 貌 的 观 察
| |
《题西林壁》诗中反映出地貌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地貌观察的辅助工具有哪些?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
宏观
微观
面
点
视野开阔
视野狭窄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1861-1919年)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地方?
材料阅读
山妖石海拔
1. 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即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湖面海拔
相对高度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2、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tanα=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
h
D3
D2
D1
∠1
∠2
∠3
tg∠
=
h
D
∠1
坡度大、小?
3、山坡坡度
结合下图,思考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如何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等高线图上的坡度陡缓
①在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4、山坡坡向
(1)一般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2)不同坡向,光照、降水存在差异。
阴 坡
光照充足
植被稀少
光照稀少
植被茂密
阳 坡
阴 坡
祁连山阴阳脸
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坡度的影响
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1)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
(2)影响交通线的布局
农业生产坡度小于15°
江南梯田
新疆吾格亚提盘山公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1861-1919年)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地方?
材料阅读
小结: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高度
坡度
坡向
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一般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坡向,光照、降水存在差异。
地貌观察的其它内容
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面积大小不同
冲积扇与三角洲空间分布不同
河谷地貌中,上游的跟中下游的形状不一样
(1)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
挪威布道石
起伏大
(2)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支离破碎
雨岔大峡谷
【课堂探究1】宏观地貌的观察
材料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问题1:根据图文信息,从植被、土壤、地形方面描述图中的自然地理景观。
植被稀少;地表黄土覆盖,土壤裸露;地形较为破碎,沟壑纵横,谷坡陡峭,坡面有明显的流水冲刷痕迹等。
小结: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及特征
类型 海拔 主要特征 剖面图(侧视图)
山地 500米 以上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丘陵 500米 以下 坡度和缓 连绵起伏
高原 500米 以上 边缘陡峭 中部缓和
平原 200米 以下 地面平坦 起伏较小
盆 地 无标准 四周群山 中部平坦
【课堂探究2】微观地貌的观察
材料2:梯田是在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田地,它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下图是一位旅游者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梯田景观。
问题2:描述图中梯田的景观特点。
分布在山坡(陡坡)上,沿等高线排列,呈(条状)台阶式,层层叠叠。
小结:山区地貌景观与特征
部位 地貌特征 等高线特征
①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呈闭合状态
② 鞍部 两山峰间的低地 两侧闭合且数值相等
③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④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⑤ 陡崖 陡峭的山崖 等高线重叠
⑥ 陡坡 坡度大的山坡 等高线密集
⑦ 缓坡 坡度小的山坡 等高线稀疏
【课堂探究3】地貌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问题3:修建梯田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何积极意义?
修建梯田可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泥沙沉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问题4:修建梯田对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修建梯田可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泥沙沉积,保持土壤肥力,可减少地表水的流失,可扩大种植面积。
课后延伸学习: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貌
示意图 等高线特征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形似新月,凹坡密集,凸坡稀疏
天坑 等高线呈环状,海拔由中心向四周增大
锥状 火山 等高线呈环状,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处海拔又降低
梯田 海拔较低,等高线疏密相间,相对高度较小
地上河 等高线与河堤平行,高差小,河堤高于两侧
【课后巩固】
观察地貌时,需要判断地貌的组合关系,明确地貌层次和地貌类型。根据地貌的规模可划分为宏观地貌(高原、平原、山地等)、次级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等)和微观地貌(沙丘、石笋等)。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地貌组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原、山地、丘陵相间分布
B.盆地和山地为主
C.高原、山地、相间、盆地分布
D.“三山夹两盆”
2、该省级行政区分布最广的次级地貌为( )
A.风沙地貌
B.冰川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D
A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这段游记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
①地貌形态 ②植被状况 ③地貌颜色 ④地貌成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
A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山峰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为山谷 D.④处为鞍部
6.下列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C
A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7~9题。
7.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为( )
A.高原 B.山地、高原
C.丘陵、平原 D.盆地、山地
9.图示区域内次级地貌是( )
A.山峰、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
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 D.山峰、喀斯特地貌
B
A
D
10.我市某校学生在2019年暑假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四处中,小河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11.小明于2020年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该同学认为照片所示地区存在以下六种地貌类型,其中正确的判断有______(填序号)。
①海岸地貌②河流侵蚀地貌③海浪侵蚀地貌④喀斯特地貌⑤海岸堆积地貌⑥河流堆积地貌
(2)从地貌观察的内容来看,该同学的拍照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该同学在当地旅游时,导游说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对此,该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怎样的?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③⑤
(2)高度 坡度 坡向(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3)赞同: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最终会消失;不赞同:地质过程很缓慢,无法观测到其消失的过程
12.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读某市旅游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
参考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
(2)自西北流向东南
(3)尽量顺等高线修建,路线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