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部分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被称为我国“稀土之父”带领团队研发稀土分离技术的科学家是( )
A. 徐寿 B. 张青莲 C. 闵恩泽 D. 徐光宪
2.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展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该书中所提的哪种变化和其他变化本质上有所不同( )
A. 熬胆矾铁釜,久之为铜 B. 燃石油以制墨
C. 磁石指南北 D. 取精铁锻之炼钢
3.我国在完成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后,将所有垃圾打包带回国内处理。其中废金属属于垃圾分类中的( )
A. 厨余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其他垃圾 D. 可回收物
4.为应对全球变暖,国际社会倡导采取低碳行动,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下列气体中不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A. 氮气 B. 臭氧 C. 甲烷 D. 一氧化二氮
5.“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A. 霉变食物高温油炸后就可以食用 B. 为防止骨质疏松,应持续大量补充钙元素
C. 每天应摄入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 D. 为快速恢复健康,可擅自加大药量
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 氨气、C60 B. 干冰、氯化钠 C. 硫酸铜、金刚石 D. 水、水银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热 KMnO4
C. 收集 O2 D. 验满 O2
8.材料化学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有关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钢、合金等
B. 可利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塑料和涤纶
C. 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最外层含有一种名为“特氟龙”的合成纤维,可推测该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D. 人类对金属材料的使用顺序和金属活动性有关
9.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 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1
C. 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D.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0.实验室用密度为1.04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步骤依次为称量、量取、计算、溶解等
B.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C. 量取水的体积为25mL
D. 量取6%NaCl溶液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大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B. 水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C. 黄铜和黄金——硝酸银溶液 D. 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12.α-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其化学式为C3H7NO2,有关α-丙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丙氨酸分子由13个原子构成
B.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α-丙氨酸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2
D.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13.如图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14.现有Na2CO3、NaHCO3和CaCO3三种物质的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CO2气体,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 10.6g B. 10g C. 8.4g D. 12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1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氯化钠溶液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16.我国自主研发出的海水制氢关键技术和装备,不久前成功投入运营。电解水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氢气作为最理想的燃料,其优点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17.如图展示了家用燃料的变迁,根据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木柴燃烧时需要架空”“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 ______ 。
(2)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分析家用燃料的变迁并预测未来燃料应具有的特点 ______ (至少写出一点)。
18.气体X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1)X气体燃烧时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乙醇是常用的燃料。将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至室温,测得所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9.化学小组用贝壳(主要成分CaCO3)、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猪油为原料,模拟古法制肥皂,制作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其中C为气体,将所得的KOH溶液与猪油混合并加入细盐,加热搅拌制成肥皂。
(1)C的化学式为 ______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20.《天工开物》记载“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小数点后保留1位)
(2)通过______三步主要操作可除去“盐霜”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21.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表明,氮气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氨气(NH3)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其微观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请写出丁的化学式。
(2)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22.某化学小组在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请分析滤渣的成分______。
(2)写出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和C相比,C装置有哪些优点?
(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氢气的装置图。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向装置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甲、乙中的白磷均燃烧。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由液面降低后甲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
②由热水进入后乙中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5.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填字母)。
a.H2Ob.H+c.H2d.OH-
(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发生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检验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
(3)某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4)如图甲,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如图乙,向均盛有0.5g氢氧化钙粉末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mL水、2mL稀盐酸,振荡并观察现象。该组实验中用水作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试管③中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5)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取6g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3.8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N2 Ca Na+
16.【答案】 氢气无毒、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空气,也不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答案不唯一)
17.【答案】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H4+2O2CO2+2H2O;
家用燃料朝着便捷、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未来燃料应具备清洁、安全、热值高等特点。
18.【答案】CH4+2O2CO2+2H2O;Ca(OH)2+CO2=CaCO3↓+H2O;
2:5
19.【答案】CO2 复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20.【答案】26.5%;
溶解、过滤、蒸发
21.【答案】O2;
14:27或27:14
22.【答案】锌、银;
Zn+2AgNO3=Zn(NO3)2+2Ag
23.【答案】;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答案不唯一)
24.【答案】①燃烧需要氧气;②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5.【答案】b;
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答案不唯一)
HCl、NaCl;
Fe2O3+6HCl=2FeCl3+3H2O;排除氢氧化钙溶于水的影响,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H++OH-=H2O(答案不唯一);
7.3%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