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习作指导+范文
[习作要素]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1.抓关键词明类别:本次习作是想象类类习作,需从给定或自创的“环境+人物”组合中,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核心要求是围绕主要人物、情节完整且吸引人、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
2.整体构思明框架:先选定一组(或自创)环境与人物,明确核心冲突;再设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线;最后融入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让故事逻辑清晰、富有吸引力。
3.认真审题明要求:按一定顺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创编故事,故事合情合理。注意段落开头空两格,合理分段。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选定组合,明确核心冲突
从三组素材中选择一组或自行创设环境与人物,梳理人物特点,构思一个核心冲突。例如选“开满丁香花的校园”组合,可设计冲突:淘气包张明故意损坏丁香花,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上前制止,两人产生矛盾,最后在班主任李军的引导下化解矛盾并共同爱护花草。
(评价标准表格:
评价标准 得星
选定组合,明确核心冲突 ☆
任务二:设计曲折情节,塑造鲜明人物
情节设计: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采用“悬念法”“转折法”让情节吸引人。如写“冬日黄昏街头”的故事,可设置悬念:陆天在街头发现一只受伤的流浪狗,正焦急时,志愿者徐明出现,两人一起救助小狗,但过程中遇到路人误解,最终成功救助并为小狗找到归宿。
人物塑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现人物特点。如写铁蛋的表哥,可通过“他放下行李,立刻跑到村口的老槐树下,仰头望着树杈间的鸟窝,眼里闪着好奇的光”体现他的天真好奇。
(评价标准表格:
评价标准 得星
设计曲折情节,塑造鲜明人物 ☆
任务三:融入环境与心理,增强故事感染力
环境描写:紧扣场景特点,烘托氛围。如写“月光下的村庄”,可描写“月光像一层银纱,轻轻覆在错落的瓦房上,村口的老井在月色里泛着冷光,蟋蟀的叫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心理描写:细腻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如写张明被班长批评后的心理:“张明低着头,手指抠着衣角,心里又委屈又不服气:‘不就是几朵花吗,至于这么凶吗……可看着王寒冰严肃的脸,又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做错了。’”
(评价标准表格:
评价标准 得星
融入环境与心理,增强故事感染力 ☆
三、聚焦细节,以改提质,优习作
通过情节优化与描写细化让故事更精彩。
原情节片段:张明弄坏了丁香花,王寒冰批评他,然后老师来了,批评了张明。
改后情节片段:
丁香花的花瓣簌簌落在张明的肩头,他正拿着弹弓瞄准枝头的麻雀。“住手!”王寒冰的声音像小钢珠一样脆响。张明手一抖,弹弓歪了,却梗着脖子喊:“关你什么事!”王寒冰快步上前,指着被打落的花枝:“这是咱们班负责养护的植物!”她的眉头拧成了麻花,眼里的光却很亮。张明撇撇嘴,正要反驳,一阵风吹过,丁香花的甜香涌进鼻腔,他忽然想起李老师说过“每朵花都是校园的精灵”,心里莫名一沉。
这时李老师恰好走来,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蹲下身,捡起一片花瓣:“张明,你看这花多漂亮,要是它能一直开着,是不是很美好?”张明的脸慢慢红了……
[佳作赏析]
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四月的风是软的,裹着丁香花甜丝丝的香气,漫过操场边的白杨,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学楼东西两侧几十株丁香树开得茂盛,紫的如霞,白的似雪。
在这被花香浸透的校园里,我们班像一锅成分复杂的汤。班长王寒冰是那根最精准的搅拌棒——齐耳的短发,脚步生风,怀里永远抱着纪律本,目光扫过之处,连最浮躁的空气都得安静下来。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张明。他是出了名的淘气包,课桌里像个百宝箱,总是从断腿的蜻蜓到会发光的石头之类的“宝贝”。而我们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则像一股清新的活水,刚从师范毕业,标志的白衬衫加领带,笑起来眼角有细碎的纹路,总能将张明惹出的麻烦巧妙化解。
然而,这香甜的宁静,在一个周三的午后被打破了。
“谁干的?”王寒冰站在教学楼西侧的丁香丛前,声音像结了冰。几株长势最好的丁香树的枝条被生生折断,地上花瓣零落,一片狼藉。
“还能有谁......”有同学小声嘀咕,“昨天下午我看见张明在这里鬼鬼祟祟的。”
早读铃刚响,王寒冰就站上了讲台,脊背挺得笔直,“校园里的丁香花被恶意破坏了,我希望做这件事的同学能主动站出来。”她的目光像探照灯,缓缓扫过全班,最终定格在张明身上。
张明正埋头鼓捣着什么,感受到全班的注视,他才茫然抬头。“看我干嘛,又不是我干的。”他梗着脖子,脸上是混不吝的神情,可攥着的拳头却泄露了一丝紧张。
“有人看见你昨天下午出现在那里。”
“我在那儿怎么了?看看花也犯法?”他的声音拔高,带着一种被冤枉的激愤。
就在这时,李老师走了进来,他静静地听王寒冰说完,没有立刻追问,只是走到张明身边,手掌轻轻按了按他绷紧的肩膀:“先上课,我相信摘花的同学一定有他的理由。”
接下来的两天,丁香花依旧在神秘地减少,王寒冰下定决心要抓个现行。
中午放学,他悄悄尾随张明,只见他轻车熟路地绕到教学楼东侧最偏僻的丁香丛后面,那里竟然藏着一个用断砖和木板做的小“房子”。张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拿出什么,放了进去。
“张明!”王寒冰一个健步冲上前。
张明吓得一哆嗦,猛地转身用身体挡住那个小“房子”。
“让我看看你在干什么!”王寒冰语气强硬。
“不行!”张明张开手臂,像一只护崽的母鸡。僵持中李老师的身影再次出现。他没有责备,只是看着张明:“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秘密了吗?”
张明只好慢慢挪开身体,声音带着哭腔:“它……它受伤了。”
那个小“房子”里,铺着干净的软布,一只翅膀缠绕着布条的麻雀,正安静地卧着,旁边放着几只丁香花和一个盛着水的瓶盖。“我上周发现的,它从树上掉下来,翅膀断了,我看书上说丁香花的香气能安神......摘下来的花我也没浪费,都做成书签了,打算过后送给同学们。”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里面果然夹满了形态各异的丁香花书签。
王寒冰怔住住了,她看着张明那双因为守护一个小生命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所有的愤怒在这一刻都化为了一阵酸涩。
周一,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多了一个漂亮的鸟窝,那是李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做的。那只小麻雀成了我们班的一员,而张明,被任命为它的“专属护理师”。
一个午后,王寒冰走过张明的位置时,破天荒地没有检查他桌洞里的“违禁品”,而是轻轻放下了一小袋米。
在这个开满了丁香花的校园里,有一种比花香更持久的东西——善意,正在每一个年轻的心房里悄悄生根,发芽......
【点睛酷评】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开满丁香花的校园里的温暖故事。文章成功运用了对比和铺垫的手法,通过“破坏公物”的误会,最终揭示了一个关于守护与善意的美好内核。人物形象(严谨的班长、淘气但善良的张明、充满智慧的班主任)塑造得非常成功,结尾的升华自然动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一杯姜茶的温度
冬日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夕阳将云朵染成橘红,寒风卷起落叶,行人们裹紧大衣,在街道上匆匆穿行。街边商铺亮起温暖的灯火,与清冷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个匆忙的街头,少年徐明正为过往的行人递上一杯杯热腾腾的姜茶。他的脸颊虽已冻得通红,笑容却如冬日阳光般和煦。今天,他特意熬了一大锅姜茶,里面还添了些红枣与枸杞。
“阿姨,喝杯姜茶暖暖身子吧。”徐明将一杯姜茶递给一位中年妇女。阿姨接过纸杯,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她小心地喝了一口,眼睛满足地眯成一条缝:“真暖和,这姜茶熬得真好!”听到夸奖,徐明心里涌起一阵欢喜。
接着,徐明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他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老人坐下,递上姜茶,还贴心地在杯边加放了一块红糖。“老爷爷,您慢点喝,小心烫。”他轻声叮嘱。老爷爷喝完茶,慈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你心眼真好。”
天色渐暗,街灯次第亮起。志愿服务台前依旧人来人往。这时,一个穿着单薄的小男孩怯生生地站在不远处,望着徐明。
“小朋友,要喝杯茶吗?”徐明主动问道。小男孩点点头,随即又慌忙摇摇头,小声说:“我……我没有钱。”徐明笑了,温柔地解释:“没关系的,这姜茶是免费的。”他倒满一杯,递到男孩手中:“小心烫,慢点喝。”
小男孩喝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好甜!”徐明这才注意到,男孩的嘴唇已经冻得有些干裂。他连忙从包里拿出一支润唇膏,轻轻为他涂上:“这个送给你,下次出门前记得涂一点。”
“妈妈,我以后也要像哥哥一样帮助别人。”一个小女孩仰起头,认真地对妈妈说。徐明听见了,回头送给女孩一个无比欣慰的笑容。
夜色渐浓,街上行人稀疏。徐明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尽管站了一下午,双腿有些酸麻,但他的心却被一股暖流包裹着,无比充实。他回头望了望空荡的街头,仿佛已经看到,明天的此时,这里将再次氤氲着姜茶的香气,回荡起温暖的欢声笑语。
【点睛酷评】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情感真挚,结构完整,充满了温暖的画面感。小作者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例,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题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丁香花香中的小风波
春日的校园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丁香花在树梢竞相绽放。淡紫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就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一场小小的风波悄然降临。
张明是班里出了名的“淘气包”,总喜欢在课堂上搞些小动作。这天,趁着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他灵机一动,悄悄将几片刚摘的丁香花瓣,撒在了班主任李老师的讲桌上。花瓣像一群紫色的小精灵,悄然飘落,为严肃的办公环境增添了一抹俏皮的春意。
然而,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眼尖的班长王寒冰看在了眼里。王寒冰是个处事严谨、雷厉风行的班干部,他立刻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又是一场幼稚的恶作剧。他按捺住性子,决定不惊动大家,等下课后再单独找张明“算账”。
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像欢快的小鸟飞出教室。王寒冰立刻快步走到张明面前,严肃地问道:“张明,你往老师桌上撒花瓣干什么?”张明低下头,小声嘟囔着:“我……我只是想让老师开心点呗。”王寒冰没有被这个理由说服,他认为这种随意的行为破坏了班级的规矩。
就在这时,班主任李军老师走进教室准备布置作业。他一眼就看到了桌上散落的紫色花瓣,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花瓣洒得真有创意啊,”他轻声说道,“让教室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正在争论的两人瞬间停止了对话,惊讶地望向老师。
李老师没有责怪张明,反而饶有兴致地邀请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我们怎么让这些花瓣变得更有意义呢?”他提议,大家可以用花瓣拼成一句标语,来表达对学习的热爱或对春天的赞美。这个想法让全班同学兴奋不已,大家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献计献策,教室瞬间变成了一个创意工坊。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教室外的丁香花香仿佛更加浓郁了,它静静地弥漫在空气中,像是在为这个充满智慧与和解的下午默默祝福。
这场小小的风波过后,张明意识到,单纯的恶作剧只能带来短暂的乐趣,而将创意用在为大家带来美好上,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与认可。王寒冰也明白了,有时严格的规则之外,还需要一份理解和变通的智慧。
丁香花的香气依旧在校园里弥漫,它静静地见证着孩子们的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和解与每一次成长。
【点睛酷评】
这篇作文构思巧妙,通过一个校园小插曲展现了同学们的个性与成长,主题积极温暖。小作者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叙事能力,能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并蕴含道理,非常棒!
不一样的画
一阵秋风吹过小树林,几片金黄的叶子从树上盘旋而下,不偏不倚,落在了静静的手心里。静静端详着手中的落叶,又抬起头,望向不远处那堆聚集在一起的叶子,心想:如果我也是一片叶子,每天能和伙伴们待在一起,该多好啊。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在看什么呢?”一个清脆的声音传入静静的耳朵,把她从想象中拉了回来。她回头一看,是一个从未见过面、笑容灿烂的小女孩。女孩的裙摆随风飘动,加上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在静静的眼里,简直像是一位下凡的仙女。
还没等静静回答,女孩的目光就被放在一旁的那幅画吸引了。她拿起画,由衷地赞叹道:“你画得真好!我叫欣欣,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吗?”
静静性格内向,朋友很少。听了欣欣的话,她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对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眼角闪着泪光,轻声问道:“我……我没有几个朋友,你真的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对呀!”欣欣用力地点了点头,脱口而出:“因为我……”刚说了这几个字,她忽然收住了话头,低下头,仿佛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她才重新抬起头,问道:“你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吗?你可以教我画画吗?”
“可以啊!”静静爽快地答应了。欣欣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但那笑容转瞬即逝,仿佛被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所取代。
从这以后,她们每周都会在小树林里一起画画。每次都是静静先画一幅,欣欣再照着画一幅。静静很快发现,无论画得好与不好,欣欣从来不给自己的画涂色。每当静静问起,欣欣总是只轻轻地笑一下,并不回答。
一天,静静又来到了小树林,可那里却没有欣欣的身影。只有一张折叠好的纸,静静地躺在她们常坐的石头上。上面写着:
“静静,对不起。我已经跟父母去别的城市治眼睛了,暂时要离开。我患有色盲,分不清一些颜色,所以一直没法给画涂色。等我回来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给这些画涂上最美的颜色,好吗?
静静看着周围她们一起画下的、尚未着色的一幅幅画作,心里没有失落,只有一份温暖的期待。她期待着欣欣回来的那一天,她们能一起,为这些承载着友谊的画,涂上世界上最独特、最绚丽的色彩。
【点睛酷评】
这是一篇非常动人的作文,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纯真而特别的友谊。故事构思巧妙,情感真挚,特别是“色盲”这个伏笔的设置和揭晓,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文章的亮点。
【拓展练习】
生活就像一座充满奇遇的城堡,每一扇门后都藏着不同的风景与故事。请选择一个场景(如暴雨中的车站、盛夏的图书馆、星空下的露营地等),创编一个情节曲折、人物鲜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