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4 刷子李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描写曹小三来衬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2.运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人物特点。 3.通过揣摩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一波三折”和侧面描写的妙处。
教学 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描写曹小三来衬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通过揣摩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一波三折”和侧面描写的妙处。
核 心 问 题 通过揣摩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一波三折”和侧面描写的妙处。
前置 练习 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 蘸浆    和着琴音  露馅儿 能耐有假 名气有诈 发怔发傻 包袱 师傅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通过抓住“刷子李”的 、 、 写出了刷子李的 ,像这样直接对主人公的描写叫做 描写。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复备
板块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板块二 聚焦曹小三,了解侧面描写 板块三 课堂练习,迁移运用 板块四 拓展阅读 板块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刷子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生齐读。) 蘸浆 和着琴音 露馅儿 能耐有假 名气有诈 发怔发傻 包袱 师傅 师:大家把重点词语读得很准确。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通过抓住“刷子李”的 、 、 写出了刷子李的 ,像这样直接对主人公的描写叫做 描写。 师:那么老师也给大家留下了疑问:全文明明写的是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去描写曹小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块二 聚焦曹小三,了解侧面描写 师:课文除了写刷子李还写了另外一个人,谁? 生:——曹小三 师:曹小三,曹小三,这么多曹小三 师:课文的题目明明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去描写另一个人物——曹小三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挑战第二个任务——揭秘曹小三。 2.绘制指数图。 师:刷子李的刷墙功夫“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那曹小三呢?早前听说师傅的本事时曹小三信不信? 师:“半信半疑”。如果我们用一个信服指数表示的话,应该在哪个点位? 师:50%,我们在图上用一个圆点标注并写上关键词——“半信半疑”。 师:在看师傅刷墙时,曹小三最关心的是什么?(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6-10自然段,和曹小三一同搜寻白点,感受他对师傅的信服度和心理变化,和小组内同学讨论,合作把这幅图绘制完整,看看从中有什么新发现? 3.揭秘曹小三。 (1)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汇报) 任务三:揭秘写法,感受写法之妙 1.少了一半的奇 师: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这个信服指数图的波动,你会用哪个词? 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像不像你们坐过山车? 师:老师把同学们刚刚找出来的关键句都整理出来。现在,我们一起陪着曹小三,去感受感受他这坐过山车般的心理活动。老师读白色,你们读红色,注意,读出曹小三的心情 师:感觉怎么样? 师:这部分可不可以从文中删掉? 师: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对曹小三的描写是为了烘托刷子李,在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中,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起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很巧妙吧,同学们大声告诉我,这种描写方法是: 生:侧面描写(板书) 师:文中如果不写曹小三这个旁观者的举止和心理变化,那刷子李的“奇”是不是就像少了一半呢? 师:在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中,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让人深信不疑;从一个个旁观者的反应中,罗敷的美被一点点加强,最后深入人心。这便是侧面描写的绝妙之处。 (教师板书:侧面描写) 板块三 课堂小练笔,迁移运用 光说不练假把式,昨天我们学习了正面描写,现在请你用上今天学习的侧面描写的方法,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试着加上周围人的反应,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课后还可以读给那个同学听一听。 板块四 拓展阅读 师:作者写的奇人除了刷子李、张大力,还有泥人张、风筝魏等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不仅本领高强,而且人物特点鲜明。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呢?请大家在课后读一读《俗世奇人》这本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从正面描写引出侧面描写 首学:独立完成表格。 互学:小组交流。 群学:小组汇报。 共学:师生补充完善。
当堂 检测 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写一写身边的同学200字左右。
板书 设计 14.刷子李 技艺高超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课堂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