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导入新课
《三字经》中记载:“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王莽为何能夺取政权?“光武中兴”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程标准
知道东汉的统治,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历史意义;知道黄巾起义,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知道东汉建立和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知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导致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知道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重视民生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核心素养目标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黄巾起义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背 景
阅读材料,说说西汉后期的政治和生活状况怎样?
材料1: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不恤百姓。——东汉·荀悦《汉纪》
材料2: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材料3: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
政治上:皇帝依靠外戚,大权旁落,朝政腐败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9年,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标志着西汉灭亡。
人
物
简
介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2.新朝灭亡
王莽称帝后,实行制度改革。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各地农民大起义。
材料4: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
西汉宗室刘秀以“复汉”起兵,击败王莽主力。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3.东汉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25年
刘秀(光武帝)
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登基称帝,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材料5: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后汉书 光武帝纪》
4.光武中兴
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形势?
(1)背景:
材料6:“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后汉书·桓冯列传》
材料7: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房舍)丘墟,田畴芜(荒芜)秽(杂草)……匹夫僮妇(儿童妇女),咸(都)怀怨怒 。—— 《后汉书·冯衍传》
材料8:建武十七年冬,刘秀回老家探望,请家里的亲戚们吃饭,几个姑姑婶婶辈的老太太喝酒喝的高兴了,就在那互相议论:“文叔(刘秀的字)小时候人就老实,也腼腆,又温柔又诚实。没想到现在竟然当皇帝了!”“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后汉书 光武帝纪》
社会形势:战乱频繁,刑法严苛,赋税繁重,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统治?
措施 目的(作用)
经济
政治
民族关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监督官吏惩处贪腐
释放奴婢,禁止残害
给予土地,减轻田租
减轻刑法,释放囚犯
允许内迁缓解矛盾
增加了劳动力,缓和了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简化了政务,整治了官场风气
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民族团结
(2)措施:
材料12:建武二年(26年),(汉光武帝)下诏“其令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罪非殊死一切勿案,见徒免为庶人。”——《中国古代史》
材料9:(汉光武帝)诏曰:“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10:“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11:(汉光武帝)诏曰:“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
——《后汉书·循吏传》
材料13:东汉政府将羌人、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内迁。
——《中国古代史》
材料14: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后汉书·刑法志》
材料15: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后汉书·明帝纪》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
根据课本结合材料归纳东汉经济发展的表现?
行业 措施
农业
手工业
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王景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材料16: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增加,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指庄稼成熟),百姓殷富,粟斛(hú,容量单位)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相关史事
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料
史
接
链
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字仲通,山东即墨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公元69年夏,发卒数十万,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凡千余里。堤成,从此无复溃漏之患。王景筑堤后的黄河经历800多年没有发生大改道,决溢也为数不多。
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俑又称说书俑。这件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拓
展
比
较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归纳两汉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点,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背景 措施 影响
文景 之治 西汉建立,政局稳定,初步发展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三十税一)和徭役;“以德化民”,废除酷刑;提倡勤俭治国。 使西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光武 中兴 东汉初建,政权不稳,百废待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使东汉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共同点:都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生产;都减轻了农民负担,轻徭薄赋;都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等。
启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幼主继位
太后主政,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渴望亲政
宦官专权,把持朝政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皇帝早逝
谁帮管理国家?
皇帝身边有谁能依靠?
东汉政治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材料17:皇权的旁落,造成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导致统治集团的矛盾和腐朽。外戚宦官争先横征暴敛,加重了人民的灾难,成为东汉后期黑暗统治的重要特征。
——许红婴《东汉后期外戚专权与宦官专权之比较》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材料18: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南阳宗室豪族出身,靠着豪族势力的支撑,经过十多年的打仗,才把中国给统一。东汉王朝就是豪强地主大族联合起来的政权。东汉时期的豪强大地主更是广占田地,大量包荫人口,以田庄的方式进行经营。“豪人之室,连楼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材料19: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后汉书》
东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东汉宅院画像砖
东汉绿釉陶水亭
影响:
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逐渐形成割据局面。动摇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豪强陶院落(模型)
在这个城堡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汉代庄园中常见的望楼,高坐的顶楼上悬挂大鼓,并有武士巡视了望,一有敌情,实行防御。从这件望楼模型可以了解当时豪强地主称霸一方、拥兵自保的情景。
亭上层四角有张弩控弦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强地主娱乐生活及拥有私人武装的写照。
知
识
链
接
三、黄巾起义
1.背景:
材料20:元嘉元年(151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154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延熹九年(166)三月,司隶(洛阳)、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建宁三年(170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后汉书·孝灵帝纪》
材料21: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材料22: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太平御览》
请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政治统治腐朽
自然灾害频繁
民不聊生
官逼民反
自然灾害频繁;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民众的反抗意识觉醒。
2.概况
领导人:
时间:
口号:
特点:
影响:
结果: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184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宗教形式)
被镇压而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3.影响
各地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加剧东汉的衰亡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私自废立皇帝,此后各路诸侯佣兵自立,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知
识
拓
展
州牧割据局面为三国时期作铺垫
拓
展
比
较
比较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比较项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起义
不同点 开始时间
领导人物
主要口号
爆发原因
相同点 性质
影响
结果
公元前209年
公元184年
陈胜、吴广
张角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秦的暴政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都属于农民起义
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王朝统治
最终都失败了
板书设计
东汉的兴衰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王莽建立新朝,改制失败
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措施:措施: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合并郡县,整顿吏治,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等
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黄巾起义
过程:184年,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最终被镇压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