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观察日记》习作指导+范文
习作要素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习作导航
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
动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当一名“审题小侦探”,把题目的要求弄清楚。
1.抓关键词明类别:观察日记
(1)这是一篇观察日记。所以要有日记的格式:日期、星期、天气。这能让大家一眼就知道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观察的。
(2)核心是“观察”和变化”。
观察什么:可以是植物(绿豆发芽、树叶变色)、动物(蚕宝宝成长、小仓鼠吃东西)、自然现象(月亮盈亏、雨后彩虹),甚至是一个实验(泡胖大海,切水果观察变色)。
(3)关键点:不能只写一天,要记录连续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要写出从“开始—过程—结果”的完整过程,让读者看到事物是如何一步步变化的。
(4)写出心情:在记录变化的同时,要写出你自己心情的变化。比如发现新芽时的惊喜,看到成长的期待,遇到问题时的疑惑等。
一句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事物在几天内的变化,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2.整体构思明框架
一篇好的观察日记,结构一定要清晰。我们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方式来搭建框架。
开头(第1天):交代背景,引出观察对象。
用一两句话说明:为什么要观察它?(老师布置的任务?从书本里了解?自己偶然的发现?)
中间(第2、3、4……天):细致描绘,记录变化过程。
这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按时间顺序,选择几天中有显著变化的时刻来写。
结尾(最后一天或总结):抒发感受,揭示道理。
注意段落开头空两格。
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
任务一:选择观察对象
活动1.开阔思维,确定自己想要观察的事物
如果你想快点看到结果,就选泡绿豆芽,泡黄豆芽,泡胖大海,会很有成就感。
如果你喜欢小动物,就选养蚕宝宝或观察家里宠物(小金鱼、小狗、小猫、小兔、小仓鼠、小鸟等)。
在秋天观察,树叶变色,菊花斗艳,桂树花开也不错。观察同一朵花,同一棵树,记录叶片、花朵或者果实颜色、形状等如何变化的过程。
如果你喜欢做实验,选水果变质或种蒜苗、种蘑菇也很好。水果切开后,果肉颜色的变化,味道的变化,表面霉菌斑形成的多少等都很有趣;蒜苗和蘑菇包一点点长大的变化也会令人惊喜。)
5.如果你喜欢天文,可以观察月相变化。连续一两周,在每晚的固定时间(如睡前)看一眼月亮。画下它的形状:是像眉毛?半圆?还是圆盘?
活动2.设计观察记录表,坚持每天记录
确定了观察对象,就要持续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坚持至少4~5天,每天花10分钟看看它有什么细微的变化。不一定每天都有巨大变化,但细微的变化,如颜色深了一点儿,个头高了一点儿,多了一条纹路等,也是最珍贵的发现。如果有条件,可以用手机拍照,帮助记录不同时期的样子。
观察日期 星期 天气 我看到了什么(颜色、形状、大小等) 我还发现了什么(摸起来,闻起来,听起来等) 我的心情、想法(吃惊、惊喜、开心?有什么感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用简单的关键词或句子,在记录本上写下你的发现和疑问。
写作任务一
1.选材积极向上,抓住可观察变化的事物。(如植物生长、自然现象、动物习性等)
2.以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作为重点内容展开。
任务二:遵循日记模式,多维度描写
活动1.开篇介绍观察对象初模样
每一天的观察日记都要运用日记模式:
日期+星期+天气
习作第一篇开头要简单介绍观察对象最初的样子。例:
8月3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妈妈给我网购的碗莲种子到货了。它们是椭圆形的,比绿豆大多了,颜色是深褐色的,表面还有些凹凸不平的纹路,摸起来硬硬的,像小子弹。
活动2.多角度描绘观察对象新变化
这是习作最重要的部分。看到了什么?这是观察的重点。要用眼睛仔细看(颜色、形状、大小、数量)。
还有什么发现:调动其他感官。用手摸一摸(光滑/粗糙?),用鼻子闻一闻(有气味吗?),甚至用耳朵听一听(有声音吗?)。
如:
9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的绿豆彻底“醒”了过来,像一个个圆滚滚的绿色小胖子。昨天的小芽尖变成了乳白色,摸起来滑滑的、软软的,像细细的棉线。……我轻轻掀开纱布,闻到一股淡淡的豆香味,赶紧又喷了些水,生怕它们的“小床”变干。
活动3.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
看到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感想?是开心、惊讶还是好奇?
观察结束后,再次总结整个观察过程,写出你从这次观察中得到的收获或明白的道理。
例:通过这次观察,我不仅看到了绿豆的生命力,更感受到了坚持和耐心的意义。大自然真奇妙啊!
写作任务二
1.记录不少于二则、内容连贯且围绕同一观察对象的观察日记。
2.从多维度呈现观察对象变化:如大小、颜色、形状、声音等变化。(写出一种变化得1颗星,两种得2颗星,三种及以上得3颗星)
3.融入观察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如发现变化时的惊喜、对变化原因的好奇、观察遇阻的小懊恼等。
三、聚焦细节,以改提质,优习作
光有骨架不够,我们还要让文章有血有肉,生动有趣。
1.运用修辞手法——让句子更优美
比喻:“绿豆脱下了绿色的外衣,露出了白白的、胖胖的身子,像个小娃娃。”
拟人:“蒜苗昂着头,挺着胸,拼命地往上长,好像在比赛谁长得更高。”
2.调动多种感官——让描写更丰富
不要只写“看”到的。
触觉:“我轻轻摸了摸新长出的叶子,滑滑的、嫩嫩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弄破它。”
嗅觉:“凑近一闻,新开的桂花散发出一股淡淡的、甜甜的清香。”
听觉:“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发出‘沙沙’的声音,像窗外下着小雨。”
3.写出心理活动——让文章更有真情实感
把你的好奇、期待、惊喜,甚至失望写出来。
“第一天,它一动不动,我真担心它是不是死了。”
“哇!才过了一夜,它竟然长高了这么多!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4.使用连接词——让顺序更清晰
使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过了几天”“又过了两三天”等词语,让时间推移和变化过程更清晰。
写作任务三
记录每一步的细微变化,用具体动词、形容词。(如:“芽尖顶开种皮,弯成小钩”代替“种子发芽了”)
[佳作赏析]
碗莲的成长记录
8月3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妈妈给我网购的碗莲种子到货了。它们是椭圆形的,比绿豆大多了,颜色是深褐色的,表面还有些凹凸不平的纹路,摸起来硬硬的,像小子弹。我摇着“子弹”问:“这么硬,能发芽?”妈妈告诉我,碗莲的种子有个“小尾巴”,我们要把它开口那端的硬壳轻轻磨掉一点,这样它才能顺利地发芽。我小心翼翼地用砂纸磨了磨,然后把它们放进了一个天青色的瓷罐子里,接上半罐子清水,
放在阳台,我对它们说:“乖乖喝水,快快变大!”
9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早上,我惊喜地发现,有两颗“黑子弹”裂开小口,露出绿绿的“小舌头”!那芽尖软软的,嫩嫩的,让人爱怜得恨不得捧在手心里。我激动得又换水,又唱歌,同时期盼着那几颗还在睡懒觉的种子快点发芽。
9月4日 星期四 晴
瓷罐里热闹了起来,几乎所有的种子都发芽了。最早长出的“绿舌头”拖着弯弯的细细的长茎,钻出水面,顶端舒展开指甲盖大的圆叶,像两把迷你的小绿伞,叶脉清晰,静静地漂在水面上,根部长出白白的长胡子,在瓷罐的底部织出了“白地毯”。妈妈说:“我们要给它们施肥了,增加营养,后期才能有力量长出花箭。”我小心翼翼地把卖家发来的肥料倒进瓷罐里:“乖乖,你们可要大口吃哟!”
9月23日 星期二 小雨
我的碗莲长出了新的惊喜!在浮叶的旁边,又长出了一根新的“小火箭”,它没有弯曲,而是直直地钻出水面,头大身细,外面裹着绿色“外套”。妈妈说:“这是花骨朵,再给它阳光,就要开花了。”我高兴得把碗莲端到阳光最足的窗台,看着这盆生机勃勃的碗莲,我对它说:“加油!明天让我看到你的笑脸。”!
【点睛酷评】
小文章以日记形式记录碗莲生长过程,按时间顺序清晰呈现种子开口、发芽、长叶、花骨朵的变化。对碗莲不同阶段的形态描写细腻,如将种子比作“小子弹”,芽尖比作“绿绿的小舌头”,浮叶比作“迷你小绿伞”,花骨朵比作“小火箭”,通过比喻赋予事物童趣,画面感跃然纸上。
【佳作引路】
绿豆的“成长魔法”记
9月18日 星期四 晴
好奇豆芽是怎么长成的,于是我从厨房里找出一小把绿豆,准备亲自探究一下。这些圆溜溜的小脑袋,表皮是油亮亮的深绿色,像被涂了一层蜡。每颗绿豆侧面都有一条浅浅的白色纹路,像画上去的小眉毛,把绿豆分成了两半。我把它们放进一个干净无油的透明玻璃杯,倒入30℃左右的温水,水刚好没过绿豆,看着它们沉在杯底,有的轻轻转了个圈,有的则一动不动,像在准备一场漫长的“睡眠”。
9月20日 星期六 晴
今天的绿豆彻底“醒”了过来,像一个个圆滚滚的绿色小胖子。昨天的小芽尖变成了乳白色,摸起来滑滑的、软软的,像细细的棉线。有一半的绿豆的豆仁中间鼓起来,芽儿从里面钻出来,弯成一个小钩子,活像一个小写的“q”。我轻轻掀开纱布,闻到一股淡淡的豆香味,赶紧又喷了些水,生怕它们的“小床”变干。
9月21日 星期日 阴
豆芽长得飞快!白白的芽茎变得直直的,像细细的吸管,底部长出了好多银白色的小根须,根须细细密密的,像老爷爷的白胡须,紧紧地扎在纱布里,把豆芽固定得稳稳的。最神奇的是,芽茎顶端冒出了两片嫩黄色的小叶子,像裹着一层薄纱的小剪刀。
9月22日 星期一 小雨
五天的等待终于有了完美的结果!豆芽变得更粗壮了,摸起来有淡淡的弹性。顶端的嫩黄色小叶子完全展开,变成了浅绿色,叶子边缘有细细的纹路,像小鸟张开的小翅膀,一片对着一片,特别整齐。
中午妈妈把豆芽洗干净,做成了清炒豆芽。热油下锅时,豆芽“滋滋”地响,香味一下子飘了出来。吃的时候,脆生生的,带着淡淡的清甜,和超市买的比起来,更嫩、更鲜。嚼着自己种的豆芽,我觉得特别香,这不仅是味道,更是看着绿豆苗一点点长大的成就感呀!
【点睛酷评】
小作者的观察日记对绿豆苗的生长过程记录得非常详细,从绿豆吸水膨胀、破皮发芽到长出嫩叶、茎秆变粗等各个阶段的变化都观察得十分认真,很好地展现了绿豆苗的生长规律。全文脉络清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像一个个圆滚滚的绿色小胖子”“像小鸟张开的小翅膀”,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次的习作就像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用你的笔把探索的过程和惊喜记录下来。只要跟着步骤走,你一定能写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