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小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评价历史人物有助于把握历史活动的进程和影下
列诗句评价林则徐的是(
A.虎门壮举惊中外,禁毒英名晨古今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舍身变法自君始,无力回天昭后人
D.状元弃仕从商路,实业兴邦壮志酬
2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被迫
开放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
通商口岸。这反映出()
A.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由被动到主动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正具
C.中国与外国通过通商口岸建立了平等贸易
D.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酒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
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刷。”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更上哪一重
大历史事件?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4,李鸿章说:“办了一辈子的事,海军也,练兵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也,何尝能
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造成“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
是洋务派()
A.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
B.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
C,遭到了外国势力的不断挤压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5.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作为“夷”之“长技”?()
A,军事技术
B.科技教育
C.机器生产
D.议会制度
6.学史可以明智,历史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①
《南京条约》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
②
洪仁纤《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③
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武的举人上书光绪
帝
④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
B.②
C.③
D.④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
7,“神拳助,义和团…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揭帖主张()
A.有田同耕
B,扶消灭洋
C.反清灭洋
D,民主共和
8,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
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
来了。”这段话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引领思想启蒙
C.实现富国强兵
D.
构建民主政治
9.“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历史结论的
正确得出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基础上,下列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
正确对应的是()
项目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致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地半封建国家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
《辛丑条的》的签订
反映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0梳理线索是学史方法之一。针对下列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且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刷
B.各阶层人民的抗争
C.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个小题,共30分)
11.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10分)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人发动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刺着中
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
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一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断陈代谢》
材料二: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
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894年,朝鲜战争爆发,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
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
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
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
人了。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