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机械运动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7~9年级:①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参照物有关。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知道物体有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从而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对周围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认识到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需要选定参照物,并形成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提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探究实践:能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中提出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能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不同运动状态的演示、分析、描述。
态度责任:能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体会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了解这一概念在先进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感受国家科技实力强大。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学会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的方法,并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但对机械运动缺乏理性的认知,不能科学严谨地描述。本节课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引导其自主建构机械运动的概念;借助参照物的引入,培养学生利用科学严谨的思维判断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感受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理解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与所选参照物有关。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是初中科学教材中关于运动的第一课。教材从老鹰抓鱼的实例引出如何准确描述物体运动这一问题,通过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归纳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对高铁上一名学生运动状态的讨论,感受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并引出参照物这一物理概念,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参照物有关;接着设计相对运动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判定并描述已知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判定所选的参照物;最后拓展分析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的应用。这使初中学生能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归纳机械运动的概念
学习活动图片中,月亮、汽车、蜗牛也都在 教学活动呈现教材中提到的有关“地平线上
做运动。请同学们分析刚才举例的物体和这 升起的月亮”、“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缓慢爬
些变化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行的蜗牛”等图片。
随着时间变化,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能否根据这一共同特点,说说什么是机械
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叫做机 运动
械运动(教师板书记录)。
过程诊断
引导学生对物体做机械运动时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尝试归纳机械运动的抵念,让学生经历这一概念形成的过程。
学校任务②参照物的引入
学习活动同样的情境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 教学活动有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似乎判断物
不同的观点 体是否运动变得轻而易举,但真的是这样
思考并交流,在分析汽车空间位置是否变 吗 比如,刚才我们说的这辆在马路上行
化时两种观点选取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 驶的汽车,它真的在做机械运动吗 有没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需要先确定一个标 有不同的观点
准,我们可以把这个标准叫做什么 研究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并假设不动的
参照物。 物体叫做参照物。
过程诊断
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同一情境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在生生之问的辨析中,水到渠成引入参照物。通过对之前例子中物体运动状态更加规范地描述,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体验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并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判断真实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的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车上的人认为他是静止的,但 教学活动呈现教材136页图4.1-2高铁上
车外的人却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为什 的学生图片。
么 说明了什么 能否分析并描述笔袋的运动状态
手持课本,课本上放一只笔袋,然后让笔 学生思考分享,教师板书记录要点。
袋与课本一起运动。 呈现教材136页图4.1-3飞机在空中加油
受油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的图片。
明确研究对象:选定参照物并判断空间 总结刚才观察、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过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描述物体运动情况。 程,你能否归纳出一般的方法
过程诊断
在引入参照物之后,通过分析三个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使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通过反思、交流,建构判断真实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的一般方法,尝试对本节课重点进行突破。
学校任务④巩固与提升
学习活动为什么可以在风洞中完成飞行器 教学活动呈现教材136页图4. 1-4风洞
的高速试验。 中的飞行器图片。
学生思考并分享。 学生阅读教材137页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材
料,感受“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宇宙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的应用。
过程诊断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一般方法之后,通过对风洞技术(相对运动的应用案例)、宇宙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相对静止的应用案例)的相关情境的分析,体会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科学与技术关系,以及国家科技的发展强大。
达标检测
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若以地面为参服物,“和谐号”列车如何运动 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解析:本题是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的应用,可以先假设“和谐号”列车相对地面的三种运动状态:向西运动、向东运动、静止,然后一一进行讨论。情况一:如果“和谐号”列车相对地面静止,“西子号”列车上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运动,则“西子号”列车相对地面向西运动。情况二:如果“和谐号”列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西子号”列车上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运动,则“西子号”列车相对地面静止,或者“西子号”列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且比“和谐号”运动得慢,或者“西子号”列车相对地面向西运动。情况三:如果“和谐号”列车相对地面向西运动,“西子号”列车上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运动,则“西子号”列车相对地面向西运动且比“和谐号”运动得快。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