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球的转动 第三课时(教案 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地球的转动 第三课时(教案 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23: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地球的转动 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9.宇宙中的地球
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7~9年级:⑥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主要节气,理解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图片对照,知道昼夜长短与地球公转有关;通过观察、阅读、分析,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主要节气,理解节气与太阳公转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对比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形成地球运动的空间思维,从而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和节气与地球公转有关。
探究实践:能从生活现象中提出探究的科学问题,运用地球仪等模型演示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
态度责任:感受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的影响,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历史背景、由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一部分自然现象。同时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出一年中昼夜长短是在发生变化的。但这个自然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对于七年级学生,在理解上比较抽象。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两者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学生对农业生产较为陌生,教材通过介绍节气的历史背景、划分依据以及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地球的转动》第三课时。学生已经知道了四季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都与地球公转有关,本课内容聚焦昼夜长短变化和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不同季节日出时间不同的问题,通过探索活动和思考与讨论,初步认识昼夜长短变化;通过图片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到昼夜长短变化和地球公转的关系以及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特点。接着,教材介绍了节气的历史背景、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树立文化自信。最后,通过记录当地二分二至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以便对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行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习活动 教师提问: 教学活动 图片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现象 分别从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摄的冬季和
及原因,根据生活经验和图片信息, 夏季早晨同一时刻的两张太阳照片。学生
夏季和冬季哪个季节日出时间早 观察、对比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生分享:夏季日出时间早。
过程诊断
科学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学生潜在认识,提出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校任务② 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学习活动 认识模型 教学活动 前面的探究中,我们利用模拟实
学生组装、展示模型(如图),思考并分享 验理解了地球的转动及其产生的一些自
分四人小组,依照方案完成探究活动。 然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并利用这
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透明 一科学方法。按教材154页“探索活动”1~3
薄膜,依次将太阳直射点对准北回归 步骤组装模型并思考:模型中画上经纬网
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的圆盘、透明膜中涂黑的半圆、无色的半
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 圆以及平行的箭头分别模拟什么
长短情况,并记录现象。
过程诊断
昼夜长短变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由于地球的转动引起的,涉及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七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中,通过模拟实险、动态视频、交流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学习活动 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 教学活动展示近几年的阴历、公历、四季变
气”的相关资料 化、月相变化情况,适当介绍月相变化,
通过阅读资料以及平常我们对二十四节 学生比较分析,发现阴历能体现月相变
气的了解,请大家谈谈节气的历史背景 化却不能体现四季变化,公历能体现四季
和由来。 变化却不能体现月相变化。
阅读教材156页图4.2-18二十四节气, 月相变化和四季变化关系着人们的生产
体会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和生活,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现象与农业
生产有机结合的
过程诊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通过阅读材料、观察生活现象、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任务④
学习活动 总结应用,归纳提升 教学活动 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 什
观看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视频,并 么时候夜长于昼 哪一天昼最长 哪一
思考: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 天夜最长 什么时候昼夜平分
什么季节比较好 说一说你的选择理由。 南半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怎样
呈现教材157页“思考与讨论”,引导 地球上是否存在有时太阳整日不落,有
学生进行课后自主观察。根据查阅的资 时太阳整日不出的地方 如果存在,这
料,研究不同节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些地方位于哪里
以及如何利用节气知识指导农业生产。
过程诊断
掌握昼夜长短变化与二十四节气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达标检测
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①纬线c是南回归线
②当直射点在纬线b时,全球昼夜平分
③当直射点在纬线a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④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