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23: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课题 第四节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10.地球系统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7~9年级: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地壳运动是形
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说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火山的基本结构、火山喷发物和火山类型,通过读图分析了
解地震的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概念。
科学思维: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发现火山和地
震的分布带相似,进一步理解板块的交界处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地震的震动,分析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模拟演练,掌握地
震时逃生的正确方法。
态度责任:了解火山、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了解了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又在本
节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本节课在原有旧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特征、全球分布的特点,以及抗震自救的方法。基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需要借助探索活动、模拟实验、读图绘图、收集信息等归纳出系统性知识,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4节《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二课时,是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后的解释与应用。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认识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教材从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出发,通过图文方式了解火山的基本结构、火山喷发物和火山类型,读图归纳世界上火山的分布特点;然后通过“折断筷子”的探索活动体验地震的震动,了解地震的本质以及地震的形成原因。通过图文方式了解地震的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概念,归纳世界上地震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的地震带。最后重点学习地震时的逃生方式,了解地震的常见预报方式。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认识火山
学习活动读图分析:读教材172页图4.4-9, 教学活动模拟实验:利用矿泉水瓶、橡皮泥
思考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 其喷发物主要有哪 等材料制作火山模型,利用滴加红墨水的清
些 学生分享,归纳得出:火山由火山口、 水模拟岩浆,通过挤压矿泉水瓶,让水从橡
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喷发物有气 皮泥缝隙中喷涌而出,模拟火山喷发,帮助
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 学生理解火山形成的过程。
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观看火山视频以及火山利弊的资料,认识火
归纳出世界火山分布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 山的类型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了
周围海城,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解如何合理利用火山。
过程诊断
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读图分析、观看视频等方式建构火山知识。通过读图归纳出火山的分布,并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校任务② 认识地震
学习活动 学生实验后分享:感受到了震动。 教学活动探索活动:取一根竹筷,双手分别
提问:筷子为什么会断 握住竹筷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竹筷弯曲,
学生思考并分享:受到了手的力。 直至断裂。体会竹筷折断时双手的感觉。(温
读图归纳:读教材174页图4.4-13,同时对 馨提示:注意安全)
比教材173页图4.4-11.思考火山和地震的 追问:地球内部折断板块的力来自哪里
分布出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 折断板块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火山和地震是
读教材174页图4.4-12,了解震源、震中、 地壳变动的剧烈表现形式。
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概念。
过程诊断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地震的震动,利用作图对比、读图分析理解地震的成因与基本概念,形成感性认知。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地震逃生
学习活动①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制定区划图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播放地震危害的视烦,小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②抗震设计和施工: 组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
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造成的危机。
和施工。③建立地震报警系统:及时发布 ①室内自救方式:若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
地震预警信息,让人们有足够时间做好准备 开阔的地带,距离楼高2倍远的地方;若在
和逃生。④参与演练:常开展地震逃生演 高层,根据所在地迅速判断并进行避震自
练。 救,如采用伏而待定的方式。②室外自救
方式: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
告牌、高压线等。
过程诊断
思考教材176页探索活动。读图归纳并分享: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华南地震区。
学习任务④模拟演练:假设我们处于4楼教室内,遇地震如何自救逃生
学习活动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剧烈表现 教学活动首先采用蹲下、护顶、固定方式躲避,
形式。 等强震过去,有序疏散至操场。
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常见预报方式,与同学 如果你是工程师,你会通过哪些方法保护人
交流分享。 们的生命安全
尝试制作防震楼房模型。(基础隔离支架)
开展“写旅游宜传和防震指导”的活动。
过程诊断
引导学生形成以科技为人类谋取幸福的美好用处。在深化对地震及其危害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的公德心。
达标检测
利用矿泉水瓶、橡皮泥、水等材料制作火山模型,无法模拟岩浆凝固怎么办
可以将水换成融化的海波来模拟岩浆,也可以用小苏打、白醋、洗衣液来代替,或者拍成实验微课,避免课堂实验效果不佳。
火山与地震形成的本质原因较难理解怎么办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①呈现其他地壳变动的证据;②播放动画、影视,更加形象直现地获取信息;③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地壳漂浮在软流层(其中是炽热的岩浆)之上。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