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7 ~ 9年级:①认识现代技术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7~9年级:④举例说明重大的技术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科学观念:知道技术产品都是通过技术与工程实现的,帮助人类拓展自身能力。
科学思维:分析、比较重大技术与工程,寻找共性的关键性行为,归纳出现代技术与工程的内涵与特点。
探究实践: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实地调查、检索等方式了解身边的技术产品或工程,并讨论分析它们湖足了人类唧些需求。
态度责任:体会技术与工程在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技术发明与工程实践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定简单实物制作的经历。但他们对现代技术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缺乏认识,对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缺乏理解。本章起始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技术与工程,通过对比、归纳发现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和内涵。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认识技术与工程》第一课时,是初中科学教材中关于技术与工程的第一课。本节内容基于小学对技术和工程的了解,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的重大技术与工程,梳理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史及其内涵,认识技术与工程源于人类需求,具有创造性,能把自然物变成人造物,大大扩展了人类自身能力,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实践了解现代重大技术与工程,初步理解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进而建立对现代技术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制作人类技术发展编年史
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 教学活动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技术扮演
完善人类技术发展编年史(1、2小组完成)。 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各个文明阶段,人类都
人类发展阶段 重大技术 解决的问题 创造出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解决了当时人类面
石器时代 临的重大问题,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未来畅想(以未来教室或汽车为例)
过程诊断
请阅读教材184页图5.1-2中不同时代的技术,小组合作整理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出现的重大技术,并分析它们解决了哪些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学校任务② 以文字记录和处理技术为例,简述人类技术发展历程和方向(3、4小组完成)。
学习活动每一次科学上的重大突破,都会产 教学活动 科学技术总是在不停地发展,推动
生一大批新技术,大大丰富了人类生产生活 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同时社会的发展反过来
的工具和方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 又在促进技术的革新。
自然的能力,所以技术的核心是“发明”。
过程诊断
开展小组活动,通过梳理、对比,分析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重大技术。让学生找到这些技术的共性特点,进而理解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其目的是适应自然、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实践活动:工程大搜索
学习活动 工程大搜索: 教学活动 工程概述
找找我们身边的重大工程,思考它们分别满 图片展示古代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几项重大工
足了哪些需求 程,如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万里长城、都
技术产品或工程 满足了人类哪些需求 类别 共同点 江堰、中国高铁、大飞机、空间站等,让学生
三峡工程 简要介绍其中熟悉的中国工程。
嫦娥工程
工程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人类工程活动的本质是创造人工实体,其核心是“建造”,通过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技术、工程和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过程诊断
通过展示中国近现代重大工程技术,引导学生梳理、对比、分析重大技术工程,进行归类和共性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学校任务④ 感悟与提升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课前小组任务布置:
工程名称 探索对象(用途) 名称由来 简介 介绍中国航天工程。按照示例,每一个小组选
“天宫” 空间站 择一项航天工程进行信息检索,准备课堂中汇
“北斗”工程 导航系统 报交流。
按时间轴展示中国重大航天工程图片。 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
探火到“羲和”追日,从“北斗”定向到“觅
音”计划,中国的太空探索正一步步地迈进星
辰大海的伟大征程。
过程诊断
通过搜索、交流中国太空探索的重大工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工程的“汇合”,体会中国式的科技浪漫主义,感受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强大。
达标检测
题目:不同时代的计时工具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认知和技术的进步。如图为不同时代的标志性计时工具。古代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标记时刻;“泄水型”水钟是基于流体力学中的泄流定律(即流体从容器中流出的速度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与流体的密度和来流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制成的;原子钟是基于原子的
古代日器 “泄水型”水钟
(1)从古代日晷发展到当今的原子钟,简要阐述计时技术发展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2)如图为日晷不同视角示意图。请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制作一个适合当地使用的日晷。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