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平均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是位移的方向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哈师大附中 2025 级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月月考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4
)
A.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C.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每小题 3 分;第 11~14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 分,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D.物体的速度为 0 则加速度也一定为 0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物体从 t=0 时刻开始运动;x t 图像是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A.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
是(
)
B.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不论选取怎样的参考系,其结论是相同的
C.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 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B.4 s 时物体运动到位置坐标原点前方 80 m 处
C.在 0~8 s 内物体做往返运动
D.物体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初始位置所用时间为 4 s
D.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
,则
2
.某同学购买了一张单程机票。此次飞行的相关信息如图 1、2 所示。在这趟飞行过程中他不仅领略了
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v 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 s1 和
s (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s 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2
1
0
A.若
B.若
C.若
D.若
,两车不会相遇
,两车相遇 2 次
,两车相遇 1 次
A.研究飞机下降过程机翼的形态变化时,能将飞机看成质点
B.若飞行轨迹长为 2100km,则飞机的位移也为 2100km
C.若整个路程为 2100km,则飞机的平均速率为 700km/h
D.题中图 1 的“11:30”表示时间间隔
,两车相遇 1 次
7
.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了 之后,由于前方突然
有巨石滚下并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关于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
A.加速和减速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B.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B.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速率不变的运动,其瞬时速度也一定不变
C.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D.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为
D.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 13.9m/s
1.下面图像描述的是 A、B 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相关图像。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1
)
8
.木块 A、B、C、D 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子弹以速度 射入木块 A,恰好能从小块
D 中射出。子弹在木块 A、B、C、D 中运动的时间相等,在木块中运动时加速度恒定,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木块 A、B、C、D 的长度之比为 9:7:5:3
A.甲图中在 t ~t 时间内,A 的平均速度大于 B 的平均速度
1
2
B.子弹刚射出木块 B 时的速度大小为
B.乙图中的物体不一定做往复运动
C.子弹射出木块 A、B 瞬间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3:1
C.丙图中两物体在 t 、t 两个时刻相遇两次
1
2
D.子弹在木块 A 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在木块 D 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的 5 倍
D.由丁图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给滑块一初速度 ,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度大小变为 时,所用时间可能是(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时加速度不变)(
A. B. C. D.
3.图甲是超声波测速示意图,测速仪发射并能接收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图乙中的
9
.“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若
1
,当滑块速
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 108km/h,车距为 105m,前车由于车辆问
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 0.4s 的应时间后
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6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 12m
)
1
、
、
是固定的
B.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 18m/s
测速仪每隔 时间发出的脉冲信号, 足够小,
、
、
是
)
、
、
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各
C.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 6m/s
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1
0.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 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
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 1 个 2s 内的位移是 24m,第 4 个 2s 内的位移是 1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m/s2
B.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C.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A.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
B.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C.汽车速度保持不变
4.如图为港珠澳大桥上四段长度均为 1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通过 ab 段的时间为 t,则(
D.汽车速度逐渐变大
1
)
(1)小车经过 F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位有效数字)。
(2)另一同学通过多次操作从其中选择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并选取了第一个比较清晰的点为计数点 O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结果均保留
3
A.a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b 点的瞬时速度
,
并依次计算出到 O 点的距离 x 与所用时间 t 的比值。作出
的图像,如图所示,坐标系中已标出的
B.ae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 b 点的瞬时速度
C.通过 ce 段的时间为
坐标值为已知量,则 O 点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a=
(均用 b、c、d 表示)。
D.汽车通过 b、c、d、e 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2∶3∶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4 分。
1
5.(6 分)如图甲所示,利用遮光条和光电门能够较为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速度。图乙中一滑块沿倾斜
气垫导轨向上运动,先后穿过两个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分别为 , 遮光条宽度 d=2cm,
遮光条从开始挡住第 1 个光电门到开始挡住第 2 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 t=2s。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从 50Hz 变成了 6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
照 50Hz 进行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10 分)如图,在一个短边长为 ,长边长为 的矩形场地上,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 点出发
以恒定速率 沿场地边缘顺时针到达 点( 为两边的中点),求整个过程中:
(1)跑步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跑步者运动的平均加速度 。
1
、
;
(1)滑块通过第 1 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
m/s,若该过程是匀变速运动,滑块的加速度为
m
/
s2; (以沿导轨向上为正方向)。
(2)采用以上方法测得的速度实际上是通过光电门的
验的精度,可将遮光条
6.(8 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某次测量的纸带如图所示。
如图是实验得到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 50Hz。
(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为了提高实
。
1
1
8.(12 分)如图甲,滑板运动深受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他们在斜坡上冲上、滑下,享受着运动的乐
趣。为研究此运动过程,可以建立如图乙所示物理模型。物体由底端 D 点以 v0=4m/s 的初速度滑上固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定的光滑斜面,途经 A、B 两点,已知 x =x ,由 B 点再经过 0.5 s 物体滑到斜面最高点 C 时速度恰好
AB
BC
(3)若汽车
,求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摄像头再次运动至车身左端正上方所经历的时间?
为零。设斜面长度为 4m,求:(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两次经过 A 点的时间间隔。
1
9.(18 分)2.新能汽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在某汽车碰撞实验场所中,一高清摄像头(可
视为质点)处于用来实验的汽车上方,准备跟随汽车并拍摄碰撞的过程以供研究。一车身长度为 3.75m
的实验汽车先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运动至距离墙
大小为 的匀减速运动。已知高清摄像头一直以
的位置时开始紧急刹车制动,以后做加速度
的速度匀速向左水平运动,如图所示,当
汽车刚开始减速时摄像头恰好在图中车身左端的正上方。由于汽车前方装有特殊的保护装置,汽车撞墙
后几乎不发生形变,并会以碰前速度大小的一半反向弹回(反弹回来过程中车头仍一直朝墙),然后仍
然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至停下。
(1)若汽车
,判断汽车是否会撞墙?(写出过程)
(2)若汽车
,求从图示位置开始,摄像头第二次运动至车身右端正上方时,汽车的速度大小和
方向?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哈师大附中2025级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马
C
A
0
小
小
A
BD
BD
BC
BC
15.(1)
0.20(1分)
-0.05(2分)
(2)
平均速度(1分)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2分)
16.(1)
0.355(1分)
0.500(2分)
(2)
b(1分)
2c-b(2分)
d
(3)
偏小(2分)
17(@06,方向从A到B
223
,方向向左
a+b
【详解】(1)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根据题意,由图可知,跑步者总位移大小为
x=Q
根据题意,由公式x=t可得,跑步者在长边上跑动的时间为
人ab
1
跑步者在短边上跑动的时间为
1
则跑步者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下=a
s、
t a b a+b
VV
方向从A到B
(2)根据题意,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Y,末速度为Y,由加速度定义式a=”可得,跑步者运动
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a=v-、2m2
a b=-a+b
即跑步者运动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
,方向向左
a+b
18.(1)2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2)1m/s
(3)√2s
【详解】(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斜面长度为L,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aL=0-v
解得a=2m/s2
方向沿斜面向下。
(2)将物体的匀减速上滑过程逆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下滑过程,则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t1=2×0.5m/s=1m/s
(3)B和se的长度为xB=-三=025m
2a
1
根据xe=2m
可得物体从C到A的时间为t=
2XA二
2x0.25+02可s-5
S
a
2
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过=2t=√s
19.(1)会
(2)3m/s,水平向左
(3)3.6875s
【详解】(1)根据题意,若汽车停止,由运动学公式有
0-13=-2ax
解得
F
4m>15m
可知会撞墙。
(2)设汽车和摄像头分别为物体A和B,汽车和摄像头的位移分别为
1
w=v1-2a,=4
由于
XAI=XBI+L
解得
t=1.5s,t2=2.5s
其中1=2.5s为摄像头第二次到达汽车的右端所需的时间。设汽车从开始速度为y时经过t的时间到达墙,则
1
6=k2
解得
t,=3s(另一解5s不合实际,舍去)
由于v='。-t=3Im/s
方向水平向左。■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物理答题卡 ■ 18(12分)
贴条码区域 注
意
事
项 1、考生必须在本页“条码粘贴区”贴好自己的条形
码,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好姓名和班
级,否则影响考试成绩;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题,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
案无效;并请注意题号顺序;
姓名: 班级: 3、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
4、选择题填涂样例:正确:▅
错误:[√] [×] [/] [▂]
考号:
选择题: (1-10单选,每题3分;11-14多选,每题4分,不全的得2分,共4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19(18分)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非选择题: (15题6分,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8分,共54分))
15 (1) (2)
16 (1) (2)
(3)
17 (10分)
■ ■ ■
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