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艾青诗选》过关练
1.阅读下面两则摘抄,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卡。
摘抄1: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摘抄2: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1)任务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
(2)任务2:比较阅读上面两首诗歌节选,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歌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象征着养育作者的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①
《复活的土地》 ②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
(3)任务3:结合以上摘抄,选两方面简要谈谈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2.以下两则材料分别介绍了艾青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所呈现的独特风格。
材料A:抗战时期的创作,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多写国家与民族苦难,悲悯忧伤,诗句排列不整齐,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自由风格。
材料B:建国之后的创作,反观人生,赞美社会正义,字里行间包含着睿智哲思,诗句正确、诗情深沉、诗意警策。
以下诗歌节选可能是艾青哪个时期的作品?请陈述理由。
北方(节选)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 潼关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五日 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1)诗歌的一开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请赏析“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这句诗。
(3)关于“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的解析,不正确的是( )
A.微黄的灯光,体现光明到来的暖意。
B.此句用拟人手法。
C.“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
D.此句表现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这一哲理。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月光 把轻轻的雾撒下来 把安谧的雾撒下来 在褐色的地上敷上白光 月明的夜是无比的温柔与宽阔的啊 给我的灵魂以沐浴 我在寒冷的空气里走着 穿过那些石子铺的小巷 闻着田边腐草堆的气息 那些黑影是些小屋 困倦的人们都已安眠了 没有灯光静静地 连鼾声也听不见 我走过它们面前 温柔地浮起了一种想望 我想向一切的门走去 我想伸手叩开一切的门 我想俯身向那些沉睡者 说一句轻微的话不惊醒他们 像月光的雾一样流进他们的耳朵 说我此刻最了解而且欢喜他们 每一个人 一九四〇年四月十五日夜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这首诗中说:“温柔地浮起了一种想望。”从全诗来看,诗人“想望”的是什么?你认为此时诗人真正“想望”的是什么?
(3)试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中考链接
1.【江西中考】给艾青诗歌《刈草的孩子》做一个批注。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2.【四川广安中考】名著阅读。
九年级二班最近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同学们阅读名著后,从图书馆或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分小组对不同的作品进行了探究:
(1)第一小组举行了关于《艾青诗选》的问答赛。
问题一: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太阳”;
问题二:艾青的成名作是《 》。
假如你是该小组成员,请作答。
(2)第二小组读名著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典型情节作者用“三……”来概括,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请你在《西游记》中找出一个也用“三……”来概括的情节: 。
(3)第三小组探究的是科普作品《昆虫记》,请你以该小组成员的身份,写几句话,把这部作品推荐给大家。
3.【浙江湖州中考】个人“小我”应融入国家“大我”。某农村书屋里,正举行“‘小我’与‘大我’”主题演讲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找一个合适的人物,或某部名著的作者,结合你对他(她)的认识,阐述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不超过150字)
4.【新疆中考】请依照例句进行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表达通顺。
例句: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艾青诗选》)
5.【江苏苏州中考】名著阅读
少平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选自《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1)写出让少平着迷的这本书的书名。
(2)读完这本书后,少平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请结合保尔·柯察金的某一段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少平渴望走进书的世界,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推荐给他,并告诉他推荐的理由。
A.《红星照耀中国》 B.《红岩》 C.《艾青诗选》
6.【浙江舟山中考】学习部长建议把《艾青诗选》《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部名著结合起来,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一个合适的探究专题并写出具体的探究思路。
【示例】《海底两万里》《昆虫记》专题探究
探究专题:两部名著科学精神探究
探究思路:(1)选读《海底两万里》中有关阿龙纳斯的情节,体会他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
(2)精读《昆虫记》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案例,边读边做好批注,整理总结他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
(3)总结研读探究所得,围绕科学精神写一篇心得体会,在交流会上分享。
7.【扬州道德与法治中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在这一背景下,艾青写下了《我爱这土地》。以下诗词能体现这种情怀的有( )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1)艾青
(2)①对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的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和探索。②既指祖国,又指生活在土地上的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
(3)(品味现代诗歌,可通过把握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诗的语言的特点或能表现中心的诗句等),①把握意象。如读《我爱这土地》时可以抓住鸟这一意象进行阅读思考,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的鸟;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示要不倦地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而深情地歌唱,一往情深的抒发对祖国、民族、土地的真挚和深沉的热爱,表达了为祖国献身的愿望。③抓住表现中心的诗句。如《我爱这土地》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本诗的中心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本诗写了腐朽的日子,河岸上,播种者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
(2)考查诗歌鉴赏。结合所给诗句和文学常识,分别分析《我爱这土地》的主旨感情和《复活这土地》中“土地”象征意义。
《我爱这土地》:“土地”象征着养育作者的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而“我爱这土地”则直白地写出了作者对祖国以及祖国人民的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等句子暗喻了祖国所遭受的苦难和孕育的希望,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和探索。
《复活的土地》:结合题干中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可知,这首诗中的“土地”象征的应该是国家、民族,结合“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可知,这块土地是许多人的集合体,包括战斗者,结合未节选的部分“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可知,包括播种者和诗人等,故“土地”既指祖国,又指生活在土地上的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
(3)考查名著阅读。品析现代诗歌可以抓诗眼、分析意象、推敲手法、品析形象、明“虚”“实”等角度切入,从至少两个方面来品析。
推敲手法:阅读现代诗歌要注意其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例如《我爱这土地》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土地”象征着养育作者的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由此隐晦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
抓形象:阅读现代诗歌,要注意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其身上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情感。例如《我爱这土地》中“鸟”的形象,其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死去时要把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现出对土地的热爱,而“鸟”是作者的化身,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祖国的热爱。
2.材料A;理由答题要点:诗句中“国土”“土地”“大地”反复出现;诗句排列不整齐,呈现出散文化的自由风格;这首诗歌写作于一九三八年,正是抗战时期。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
根据“他们为保卫土地”“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强地生活在大地上”等诗句可知,诗句中“国土”“土地”“大地”反复出现。符合材料A中的“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
诗句排列参差,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类似于散文的自由。符合材料A中的“诗句排列不整齐,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自由风格”。
根据诗后注明的写作时间“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可知,这首诗作于一九三八年,正是抗战时期。符合材料A中的“抗战时期的创作”。
所以这一首诗歌是艾青抗战时期的作品。
3.(1)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烟的清新和流动,与前文的静态画面动静相应,可谓神来之笔。
(3)A 【解析】“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说明它即将消失,它代表着旧的事物,旧的世界。
4.略
中考链接
1.示例:在对孩子这个主体意象进行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忙乱”“慢慢地”“小小的身子”等词语,写出孩子很小,小到身躯被麦子遮挡,还不会用镰刀,就担负起生活的重任,他们挥舞“闪着金光”的镰刀,不免让人揪心,这一系列的词语写出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民族的苦难。
【解析】这首诗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本题考查批注。从意向、人物刻画或写作特色角度写一个批注即可。
略
略
略
略
略
7.(1)土地 《大堰河——我的保姆》
(2)示例:三打白骨精、三调(借)芭蕉扇等
(3)示例:《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围绕作品,自选角度回答即可)
【解析】(1)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一个地主家庭,五岁以前被寄养在同村的一个贫苦农家。18岁他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第二年去法国留学,两年以后回国。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监狱中,艾青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2)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了解。从《西游记》中找出一个用“三”来概括的情节作答。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三入无底洞等。答案是多元的。
(3)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概括。《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答时,能围绕着《昆虫记》的主题、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来写推荐语。如: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