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1.镁在空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4g镁和1g氧气发生反应生成5g氧化镁
B.3g镁和2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C.2.5g镁与2.5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D.2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
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正确的是( )
A.27:32:102 B.108:96:204
C.27:24:51 D.4:3:2
3.化学方程式 2A+B=C+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相对分子质量为( )
A.58.5 B.117 C.114 D.14
4.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的化学式CH2O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D.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4∶7
2.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a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3.电解54克水,可得到氢气( )
A.6克 B.3克 C.1.5克 D.8克
4.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的质量为( )
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
5.某物质1.6g与足量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6.4g
B.该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二、填空探究题:
1.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
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图2所示为该反
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发生了变化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点(1)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2)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或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3)设的未知数不带_____,但列比例式数字后带单位。(4)注意体积和质量之间的转化,质量=___________。
3.把4g硫粉放在给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SO2的质量比是 ;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质量是 ;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拔高篇】
1.医学上常用过氧化氢溶液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取该过氧化氢溶液69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生成的氧气为 g。
(2)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在实验室中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会生成有毒的SO2气体。
(1)为防止造成污染,进行实验时,可在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的 吸收SO2。
(2)0.5 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理论上可生成SO2的质量是多少?(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1.B 2.B 3.A 4.A 5.C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A 2.D 3.A 4.B 5.C
二、填空探究题:
1.3H2 + CO2 催化剂 CH3OH + H2O AC
2.单位 密度×体积
3.(1)1:1:2 (2)8g (3)8g
【拔高篇】:
1.(1)催化作用 ,0.96 g。
(2)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 + O2↑
68 32
x 0.96g
x = 2.04g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2.04g 。
2.(1)水;(2)解:设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 + O2 点燃 SO2
32 64
0.5 g x
x=1 g
答: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3课时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
上
01
素养目标—明确要求
02
激趣导入—提高兴趣
03
要点精讲—典例精析
04
知识总结—加强记忆
05
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素养目标
01
01
02
03
04
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建立解题模型。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激趣导入
02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a.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表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c.表示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2H2+O2 = 2H2O
点燃
温故而知新
典例精析
要点精讲
要点精讲
03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探寻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问题:制取 2 瓶氧气(约为 0.64 g),至少应放入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要点精讲
03
△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元素的 质量守恒
m(氧气)=m(氧元素)
m(高锰酸钾)×氧元素的质量分数=m(氧元素)
未全部转化为氧气
物质总 质量守恒
m(高锰酸钾)=m(锰酸钾)+m(二氧化锰)+m(氧气)
探寻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问题:制取 2 瓶氧气(约为 0.64 g),至少应放入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转化关系中的其他物质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要点精讲
03
2H2 + O2 = 2 H2O
2×1×2 : 16×2 : 2 ×(2+16)
4 : 32 : 36
4克 :( )克 : ( ) 克
点燃
( )克 : ( )克 : 18 克
32
36
16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x化学计量系数
化学方程式质量关系
实际质量关系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要点精讲
03
例:加热分解7.9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1.请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间存在比例关系。
一、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要点精讲
03
例:加热分解7.9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解:设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158
32
7.9g
x
2×158
7.9g
32
x
=
=
0.8g
答:可以得到0.8g氧气。
x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要点精讲
03
例题中,有同学利用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得出氧气的质量为3.2 g,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结果不一致,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氧气,因此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一定大于其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
问题思考与讨论:
要点精讲
03
(1)设未知量,不带单位
(2)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配平
(3)找出比例关系,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
计算题一般步骤:
要点精讲
03
解:设可生成X克P2O5
例1: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P2O5多少克?
P + O2 = P2O5
点燃
31 142
15.5 x
31
—— = ——
15.5
x
142
x = 71
答:可生成P2O571克。
设生成P2O5质量为x
方程式未配平
质量关系计算错
没写单位
计算结果错误且无单位
辨析改错:
要点精讲
03
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单位使用错误; 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进行计算。
解题过程中常见错误
要点精讲
03
1.电解36 g水,可制得多少氢气 多少氧气
方法一: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 O2 ↑
36 4 32
36 g x y
= x=4 g
=y=32 g
答:可制得 4 g 氢气 ,32 g 氧气 。
要点精讲
03
1.电解36 g水,可制得多少氢气 多少氧气
方法二: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2H2O 2H2↑+ O2 ↑
36 4
36 g x
x=4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制得:
氧气的质量为 36 g-4 g=32 g。
答:可制得 4 g 氢气 ,32 g 氧气 。
要点精讲
03
例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产生的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可分别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和化肥,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高温
CaCO3 CaO + CO2↑
100
56
5.6t
x
x = 10t
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0t。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要点精讲
03
例3.碳燃烧生成 44 g 二氧化碳,至少需多少氧气
解:设至少需氧气的质量为x。
C + O2 CO2
32 44
x 44 g
= x=32 g
答:至少需要32 g氧气。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加强记忆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04
应用
依据
体现
描述 表示
化学方程式
定性
定量
比例关系
物质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元素 质量守恒
物质
总质量守恒
物质之间 固定的质量比
质量守恒
巩固提升
练习与应用
练习应用
05
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g。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7
80
练习应用
05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3.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2Mg + O2 = 2MgO
点燃
48 80
3g x
48
—— = ——
3g
x
80
答:可以生成氧化镁5克。
X = 5 克
练习应用
05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D.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1:28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B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第3课时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标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依据化学式的计算。在本单元中又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把三个知识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化学计算为主线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初步形成化学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思想。
素养目标 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能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建立解题模型。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思考回答 温故而知新
讲授新课 化学方程式计算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若: 4克 :( )克 :( )克 若:( )克 : ( )克 :18 克 a.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b.表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c.表示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 学生思考并填空。 从实例和已学过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师讲解例题: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例:加热分解7.9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总结计算题的一般步骤:设、写、标、列、答。 【错误点拨】: ①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②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③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④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⑤单位使用错误; ⑥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进行计算。 【巩固提升】:辨析改错 【教师】给出一道习题解答 总结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1)设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先写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再写质量;质量单位要写,且要统一) (4)列出比例式,求解; (计算结果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除不尽,则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简明地写出答案。 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错误,小组汇报错误。 学生初步学习计算步骤,领悟计算的方法和格式。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产生的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可分别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和化肥,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教师总结】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学生解答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步骤的理解。
课堂小结 1、解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要的写出答案。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