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二单元自测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自测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4 23: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自测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16分)
轻轻翻开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解决散步时家人的分(1)qí(A.岐B.歧)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甲】(A.诀别B.离别)的情景时获得了“好好儿活”的勇气;那个化为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玩捉迷藏时的(2)匿(A.nì B.ruò)笑透露出孩子对母亲纯真的爱;还有那雨中无私【乙】(A.隐蔽B.荫蔽)红莲的荷叶传达出的母爱………在语文的世界里,真挚动人的亲情是滋润心田的一股清泉!
亲情是自然的春光,温暖而灿烂;亲情是生命的姊妹,温柔而美好(A)亲情是盎然的绿地,芬芳而宜人。她以博大的胸襟哺育生命,呵护万物。她使空气清新、河水澄清、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有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之一。亲情是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亲情是默默奉献,含辛茹苦。
(1)给(1)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给(2)处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1) (2)
(2)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文段中提到了哪些体现亲情的事例?请简要概括。(4分)
(4)文中“真挚动人的亲情是滋润心田的一股清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5))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填名称)(2分)
(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2分)
(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 , ;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2. 古诗文默写。(10分)
(1)《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2)《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明月寄托愁思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借大雁捎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3.综合实践( )(6分)
七年级4班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唐诗中关于友情的名句。(2分)
示例: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刘郎中别业》)
①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 (李白《赠汪伦》)
(2) 请紧扣本次活动帮班委会再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2分)
活动项目二:_______________
活动项目三:____________
(3)明典故。人活一辈子,离不开朋友。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习委员收集了一些关于交友的成语、警句和诗句,请你帮他筛选出不合要求的一项( )(2分)
A.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
D.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4.阅读名著文段,回答问题。(9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王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纯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 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 》(书名),作者是 。文中的“他”指的是 。(3分)
(2)阿长和衍太太是这一名著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你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6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乙]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日:“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盐空中差可拟差 拟
(2)仲宣好驴鸣 好
(3)顾语同游曰 顾
(4)俄而齐王败 俄而
(5)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2.“遂”有两个义项,分别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2分)
3.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
4.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做批注。(2分)
5.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 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2分)
6.翻译句子。(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
三、(中考题)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回答各题。
①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会打上母亲给予的烙印。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
②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少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后来陶侃做了一个管理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于捕鱼的装置)的小官。一天,他把鱼品腌制坊的一罐鱼干托人送给母亲。陶母经年累月吃着粗茶淡饭,面对如此美味的食物和儿子的拳拳孝心,她没有欣然接受,相反忧心忡忡。她把鱼干重新封好,让来人带了回去,并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无益,乃增吾忧也。意思是说,你用官家的东西来孝敬我,对我来说非但无益,相反让我很为你担忧。陶侃看到母亲的信后非常羞愧,从此清白做人,廉洁为官,为后世景仰。
③陶母真不愧是一位贤德的母亲。她终日以粗糙的饭菜果腹,面对从天而降的美味佳肴,却没有喜出望外,大快朵颐。相反,她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必将如洪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她流露出对儿子深深的忧虑。她的信如当头棒喝,给陶侃敲响了警钟,从此时刻保持警惕,严于律己。
④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也是一位见识不凡的母亲。苏轼幼年时,程夫人曾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一天,程夫人给苏轼兄弟讲《范滂传》。范滂为官忠贞不阿,最后受到奸党陷害而死,临行前母子诀别。范滂说:“我今天离您而去,请您不要太过悲伤。”母亲含泪说:“你今日有了这样好的名声,我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⑤故事讲完后,苏轼说:“母亲,我长大了要做范滂那样的人,您允许吗?”程夫人微微一笑:“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⑥正是因为少年时经常得到母亲的勉励,苏轼不仅从小立下远大志向,而且养成了坚毅豁达的性格,尽管一生历尽磨难,饱尝贬谪之苦,但总能苦中作乐,从容地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
⑦作家梁晓声的母亲亦是如此。梁晓声在长篇小说《母亲》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缺粮,饥饿困扰着他们。一天,他拿着布袋到母亲工作的厂子里摘了满满一袋榆钱儿。心想,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回家的路上,遇到几个同样饥肠辘辘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央求说:“给我一点儿吧。”梁晓声紧紧捂着袋子,坚决地说:“不给。”另一个孩子也苦巴巴地请求道:“给我一点儿。”他还是说不给。后来,一个孩子喊道:“抢!”瞬间,五六个小孩围了过来,梁晓声拔足狂奔。他跑得快,后边的人追得更快。最后,榆钱儿被抢光了,连袋子也被抢走了。回到家里,他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孩子,这事怪你,好东西哪里能独自享用呢?你只要分给每个人一点儿,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⑧我们不得不佩服梁母对人情的练达。梁母的教导影响了儿子,梁晓声后来为人处世总是关怀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他的作品中充满浓厚的悲悯情怀。
⑨名人的母亲能给孩子以人生的指引,作为普通人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能从母亲身上找到遗传密码。民间有一种说法:好女人福泽三代。可见母亲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⑩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将对应内容补充完整。(4分)
人物 教子事件 产生影响 感悟主题
陶母 ② 陶侃从此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④
① 讲范滂的故事 苏轼从小立志,养成坚毅豁达的性格,饱受贬谪之苦也能从容面对人生风雨
梁母 教导孩子学会分享 ③
2. 请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下列两句任选其一作答)(3分)
(1)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必将如洪水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2)母亲说:“孩子,这事怪你,好东西哪里能独自享用呢?你只要分给每个人一点儿,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3. 母亲在苏轼幼年时的教育,对他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结合下列苏轼作品简要分析。(任意联系一句题可)(2分)
链接材料: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③何夜元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4.读完本文相信你也会想起自己的母亲,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说母亲给了你哪方面人生的答案。(2分)
四、写作(50分)
题目:《我们是一家人》

参考答案
一、答案:(1)B (2)A
(2)【甲】A【乙】B
(3)答案:“我”解决散步时家人的分歧;史铁生怀念与母亲诀别的情景;化为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玩捉迷藏;雨中荷叶荫蔽红莲。
(4)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亲情比作清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亲情对心田的滋润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之情。
(5)【点拨】三个“亲情是……”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A处应用分号。
(6)【答案】句中的“唯一”与“之一”矛盾,可去掉“之一”。
(7)答案示例: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2.(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①.诵读交友名言 ②.讲述(分享)交友故事
(3)B
4.参考答案:(1)朝花夕拾 鲁迅 范爱农
(2)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3分)。衍太太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把“我”偷家里东西卖钱这个谣言散播开来, “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心术不正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3分)。
二、1.(1)大体 相比(2)喜欢(3)回头(4)不久
(5)趁、乘
2.此处是“于是”的意思。这里的“遂”应该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而“最终”表示的是结果,此处没有这个意思。
3.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辞归乡里,因此可推断“莼鲈之思”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4.结尾处交代齐王的结局,暗示张季鹰“命驾便归”的远见。
5.赞同。以选文为例,《世说新语》中的多数故事对于中学生来说有趣;篇幅短小,好读,不难懂;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用的字词,对于提升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有益的。
6.(1)略
(2)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
乙文参考译文:
王仲宣(王粲)喜欢驴叫,死了后,魏文帝(曹丕)出席他的葬礼,回头跟大家说:“王仲宣喜欢驴叫,大家可以各自学一声驴叫给他送行。”于是出席葬礼的人们都学了声驴叫。
丙文参考译文:
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他)驾起车子便回去了。不久齐王落败,当时人都说(张季鹰)是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
三、1.①苏母 ②退回鱼干并写信教育儿子。
③梁晓声学会关怀别人,作品充满浓厚的悲悯情怀。
④母亲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一生的,母亲的教育至关重要。
评分说明:(4分)每空1分,①写“苏轼的母亲”或“程夫人”也可以得分;②写清事件即可得分,只答“退回鱼干”不得分;③写出学会关怀别人和作品充满悲悯情怀即可得分:④体现母亲教育的重要即可得分。答“母亲是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不得分。
2.(1)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贪欲一旦打开缺口比喻成洪水泛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的贪欲一旦形成危害程度之大,(1分)表达了陶母对儿子深深的忧虑。(1分)
②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把贪欲一旦打开缺口夸大为洪水泛滥,形象地写出了人的贪欲一旦形成危害程度之大,(1分)表达了陶母对儿子深深的忧虑。(1分)
评分说明:(3分)答对一点得1分。包含两种修辞手法,答对一种即可。
(2)运用了语言描写,(1分)通过母亲的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大度(人情的练达)、(1分)以及梁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1分)
评分说明:(3分)答对一点得1分。
3.①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不必为此悲伤。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他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②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不必在意;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③月夜常有,竹柏也是寻常景物,只因我们两个“闲人”在欣赏,景也就不同了。政治失意仍有赏月的雅趣,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
评分说明:(2分)结合作品1分;体现出人生态度1分(答出“乐观”“达观”“豁达”“旷达”等关键词中的一个即可)。
4.示例一: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母亲告诉我要学会宽容和理解。
示例二:学习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学习时,母亲鼓励开导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学会战胜困难。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