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自主学习】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方针;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错误方针;
(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实行
的伟大决策。
3.意义:
①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
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
、从
到
的历史性转变
③它开辟了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农业集体化以后,在
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
受到了压抑,农业发展缓慢。
(2)过程:
从
(凤阳小岗村)、
两省开始扩展到全国。
(3)含义(特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了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化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作用:极大地调动农民的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
和
。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2)全面展开、中心环节: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把企业搞活。
(3)原则:
、
适当分离的原则。
(4)主要内容:
①管理体制改革: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②所有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制度改革: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产权制度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5)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先后开放
、
、
、
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
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连云港、南通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后,
、
、
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
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及特点
到90年代中期,已形成
—
—
—内地这样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巩固检测】
1.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
2.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3.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4.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
D.广电事业的发展
5.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
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