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1949-1956)
1.过渡时期总路线
(1)背景:1949-1952年新中国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2)制定:1953年制定,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
和社会主义
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2.一五计划
(1)时间:1953-1957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
,建立国家
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
、
和
对行社会土义改造。
(3)主要成就:
①在东北建设重工业基地,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②同时,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完成了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4)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三大改造(1953-1956)
(1)内容:①农业:引导农民参加
,走
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纷纷参加
。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实行
。
(2)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
。
(3)意义: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1.初期有益探索
(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56年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1956)
①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内容:
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
③意义: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中期重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
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
。
(2)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
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
的极大破坏。
3.后期有效调整
(1)举措: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的
错误,决定实施“
、
、
”的八字方针。
(2)效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归纳总结】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1)“大跃进”:
①主要表现: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以钢为纲。
②危害:“大跃进”极大破坏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表现:片面的追求公有制的规模和程度,
②危害: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②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⑤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巩固检测】
1.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2.提起常熟土布,那兰布、青布、兰白花布……都曾经是风靡城乡的时尚服装流行色。1953年常熟各乡镇的土布庄先后关闭,苏州城里的常熟土布庄仅剩三户,后又于1956年归口苏州花纱布公司。这是由于实行(
)
A.公私合营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
3.右边是《1957年~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4.“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队“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