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期中复习大串讲)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期中复习大串讲)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3 09: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复习大串讲
考点大串讲
统编版·202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目录
01
单元概念
整体感知
03
知识拓展
能力提升
02
知识串讲
核心考点
04
习题演练
巩固考点
单元概念·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单元概念·整体感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
中华民国建立后,政治局面依旧混乱,社会思想观念新旧杂陈。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了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在这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单元概念·整体感知
《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5年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共一大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
中共二大举行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单元概念·整体感知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时间:1921年7月23日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
前期主力中心:学生、北京 后期主力中心:工人、上海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二部分
导图串讲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1课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发起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宣传民主科学,解放人们思想,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考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1课 五四运动
开始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口号
重要阵地
内容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一)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二)提倡民主和科学
(三)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考点二:五四运动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1课 五四运动
过 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形式
结果
口号
1919.5.4 - 6.3
1919.6.5-6月底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阶级
集会、罢课、游行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大批学生被捕
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放人、免职、拒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考点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1课 五四运动
1. 性质
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 特点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3. 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导图串讲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背景:
①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②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方式:
1.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2.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李大钊(1889—1927)
考点二:中共一大召开的条件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①思想基础
②阶级基础
③组织基础
④外部条件
⑤现实需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工人阶级需要先进政党的领导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维京斯基
考点三:中共一大概况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时间 地点 代表 内容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领导机构
意义 1921年7月23日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3名代表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七一建党节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 中体西用 变法维新 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 四有两无社会 维护清朝统治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胜利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新”在何处?
①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明确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考点三:中共二大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时间 地点 内容 奋斗目标
最低纲领
评价 1922年7月
上海
实现共产主义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
考点四: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知识串讲·核心考点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顶峰: 时间:
口号:
意义:
结果:
教训: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部分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解放思想,传播民主科学,为五四运动做铺垫
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思想干部上准备
中共一大诞生,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工人运动,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五四运动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群众基础:
新的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群众基础:
革命任务:
1840年
1919年5月4日
1949年10月1日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缺乏群众基础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广泛的群众性
反帝反封建、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经济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改革
改革
革命
思想解放
事件
方式
领域
救亡图存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了 成功: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失败:没有改变社会现状
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高潮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先进技术
“自我疗伤”
“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
“开颅洗脑”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领导机构 中心任务 意义 1921年7月23日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1922年7月
上海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未提出反帝反封建要求,未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
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目标。
意义: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第四部分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考向01·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
(2025·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这场运动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他们高扬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激励了数代中国人。”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D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以孔子儒家为核心的旧文化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河南·中考真题)1919—1920年,全国学生刊物有400多种,刊登内容均采用白话文;一些著名的老牌刊物也改用白话文刊登作品。材料表明( )
A.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呼声
B.传统文化滋养了新文学发展
C.文化出版助力白话文普及
D.文学革命促进国民思想觉醒
与题干无关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文化
与题干无关
C
1919—1920年全国学生刊物大量采用白话文,老牌刊物也改用白话文,这说明文化出版助力白话文普及
考向01·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内容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其意在强调( )
A.思想解放
B.政治变革
C.文学革命
D.科学进步
陈独秀强调必须清除国民脑中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以巩固民主共和,体现的是思想解放
A
考向01·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影响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全国学联立即号召和组织各地学生投入拒签和约的斗争,工人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亦非常坚决。他们表示:“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五四运动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爆发,学生和工人成为主力,反对北洋政府签约,要求维护国家主权
B
考向0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图漫画《工学商打倒曹、陆、章》创作于1919年6月。该漫画表明( )
A.科举考生积极备考 B.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C.罢市风潮席卷全国 D.爱国群众联合斗争
D
1919年正在进行五四运动,工学商体现了工人、学生和商人一起打倒卖国贼,反映了工学商联合斗争
考向0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过程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19年8月,一位记者报道,“学生们已长期组织起来,计划去教育全国的民众和穷人的孩子。单单在上海,就开办了16所免费学校,使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孩子可以读书。同样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据此可知( )
A.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制度
B.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
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学生为先锋,后期发展为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学生深入群众进行思想启蒙,开办免费学校,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B
考向0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意义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4·重庆·中考真题)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
A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考向02·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传播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河北·中考真题)下面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隐语”的方式发出的开会通知。这次“学术讨论会”( )
A.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
考向02·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
在暑期放假之际,拟由某教授主持召开教育学术讨论会,敬请贵校务派两名代表,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来上海法租界蒲柏路女子学校报到。
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习题演练·巩固考点
(2025·贵州贵阳·中考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对相关史事进行梳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公车上书→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
B.武昌起义→创办《青年杂志》→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公车上书→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青年杂志》→武昌起义
D.创办《青年杂志》→兴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武昌起义→公车上书
A
考向03·单元综合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于1865年,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企业,公车上书开始于1895年,是维新变法开端,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开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每周攻克
一个薄弱点,量变终会引发质变。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