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课件 学案 习)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课件 学案 习)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4:26:03

文档简介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在密闭容器内,N2、H2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30 mol,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5%。若从NH3开始,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应加入NH3的物质的量及NH3的转化率为(  )
A.15 mol和25% B.20 mol和50%
C.20 mol和75% D.40 mol和50%
2.一定温度下,在恒压容器a和恒容容器b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1∶3的N2和H2。开始时两容器的容积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N2的转化率(  )
A.a中大 B.b中大
C.a、b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0.1 mol H2时,生成N—H数目为0.2 NA
B.合成氨反应温度一般选择400~500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0.4 mol N2所含电子的数目为4NA
D.氧化22.4 L NH3生成NO,消耗O2分子数为2NA
4.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5.N2(g)+3H2(g)2NH3(g) ΔH<0,向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
①降低温度
②维持温度、容积不变,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3再通入一定量的N2和H2
③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④维持恒压条件,通入一定量惰性气体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合成氨工业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混合气体进行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B.合成氨反应需在低温下进行
C.对原料气进行压缩是为了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氨气的产量
7.(2025·广州高二期末)H2与N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NH3的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1个分子或原子代表1 mol该分子或原子,已知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别代表N2、H2和NH3
A.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B.实际生产采用高温和高压,目的是提高平衡产率
C.实际工业合成塔流出气体时尚未达到平衡状态,故使用固体催化剂能提高转化率
D.1 mol N2和3 mol H2断键生成2 mol N和6 mol H吸收的能量为|ΔH1+ΔH2|
8.(2025·湖南长沙高二检测)在一定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加氢可以合成二甲醚(CH3OCH3),发生反应Ⅰ: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1<0,在同一条件下还可能发生副反应Ⅱ:CO2(g)+H2(g)CO(g)+H2O(g) ΔH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际生产中温度常常控制在500 ℃左右,这是因为在高温下生成二甲醚的选择性较高
B.增大压强有助于生成更多二甲醚,故生产中使用的压强越大越好
C.在任何温度下反应Ⅰ都能自发进行
D.及时将二甲醚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提高二甲醚的平衡产率
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②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平衡常数越   。
(2)某温度下,若把10 mol N2与30 mol H2置于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可用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正(N2)=2v逆(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3)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像一定正确的是    (填字母)。
(4)相同温度下,有恒容密闭容器A和恒压密闭容器B,两容器中均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此时两容器的容积相等。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放出热量Q1 kJ;B中NH3的体积分数为b,放出热量Q2 kJ。则:a     (填“>”“=”或“<”,下同)b,Q1    92.4。
10.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技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为3H2(g)+N2(g)2NH3(g) ΔH=-92.4 kJ·mol-1。
(1)判断该反应的自发性并说明理由:                         。
(2)工业合成氨流程示意图如图1:
①工业上通常在400~500 ℃下进行合成氨反应,用碰撞理论解释为什么不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
②干燥净化的目的是                         ,装置 A的作用为     ,B处的物质主要是     (写出物质并注明状态)。
③工业上N2和H2混合气反应后经过图1中的过程再及时补充N2和H2进入合成塔反应,以一定量的N2和H2为研究对象,计算转化率时不考虑新补充进入的N2和H2,循环过程中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2所示进程中表示热交换过程的是    (填字母)。
A.a1→b1  B.b1→c1 C.c1→a2 D.a2→c1
E.c1→b2 F.b2→c2 G.c2→a3 H.a3→c2
(3)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Rln k=-+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假设使用现有合成氨催化剂铁触媒时的图像如图所示,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合成氨条件降为350 ℃、1 MPa,在图中画出在使用该高效催化剂条件下Rln k与的关系图。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C 以N2、H2为起始时,N2为10 mol,H2为30 mol,要以NH3开始反应,并且平衡时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应加入的NH3的量必须是20 mol。设以NH3开始反应时,氨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那么有20 mol-x=2×10 mol×25%,x=15 mol,氨的转化率:×100%=75%。
2.A 由题给信息可知,容器a中的反应与容器b中的反应相比,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平衡时容器a中N2的转化率大于容器b中N2的转化率。
3.A 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3 mol氢气生成2 mol氨气,2 mol氨气含6 mol N—H,所以消耗0.1 mol氢气可生成0.2NA N—H,A项正确;合成氨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每个N2分子中含14个电子,故0.4 mol N2含电子数为5.6NA,C项错误;没有给出温度和压强,22.4 L气体物质的量不确定,D项错误。
4.B A项,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压强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 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提高CO的转化率;C项,增大CO的浓度会降低CO的转化率;D项,更换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5.B ①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②维持温度、容积不变,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3再通入一定量的N2和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③增加NH3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④维持恒压条件,通入一定量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6.B 混合气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浪费,符合绿色化学思想,A正确;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但不利于提高反应速率也不利于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故合成氨不采用低温条件,B错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原料的转化率,C正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提高氨的产量,D正确。
7.C 该反应是熵减的放热反应,ΔH-TΔS<0,低温条件下反应能自发进行,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的产率降低,则实际生产采用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反应未达平衡时,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确;由图可知,|ΔH1+ΔH2|包含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吸附氢气和氮气的能量变化,所以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断键生成2 mol氮原子和6 mol氢原子吸收的能量小于|ΔH1+ΔH2|,D错误。
8.D 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故高温下发生反应Ⅰ生成二甲醚的选择性较低,实际生产中温度常常控制在500 ℃左右可能是考虑催化剂活性,A错误;反应Ⅰ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增大压强有助于生成更多产物,但生产中还需考虑设备成本等问题,故压强并非越大越好,B错误;反应Ⅰ是放热、熵减的反应,即ΔH<0,ΔS<0,则吉布斯自由能ΔG=ΔH-TΔS在高温下可能大于零,此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错误;及时将二甲醚从体系中分离减小了反应Ⅰ的生成物浓度,使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二甲醚的平衡产率,D正确。
9.(1)①K= ②小
(2)(mol·L-1)-2 bd (3)ac (4)< <
解析:(2)设转化的氮气的浓度为x mol·L-1,列三段式:
         N2(g)+3H2(g)2NH3(g)
初始浓度/
(mol·L-1) 1 3 0
转化浓度/
(mol·L-1) x 3x 2x
平衡浓度/
(mol·L-1) 1-x 3-3x 2x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0%,即×100%=20%,解得x=,则K===(mol·L-1)-2。容器容积不变,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容器内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a错误;容器容积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v正(N2)=2v逆(NH3),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都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3)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2>T1,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减小,a正确;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平衡无影响,平衡时物质的转化率不变,c正确。(4)相对于A来说,B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变大,所以a<b;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则A中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转化为2 mol NH3,Q1<92.4。
10.(1)该反应在低温下能够自发进行;因ΔH<0,ΔS<0,ΔH-TΔS在低温下小于0 
(2)①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温度较低,活化分子比率较低,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较小,反应速率较慢
②除去反应物中的杂质气体,防止催化剂中毒而降低催化效率 增大压强  液态氨气 ③BDFH
(3)
解析:(1)该反应为放热的熵减反应,根据ΔH-TΔS<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2)①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温度较低,活化分子比率较低,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较小,反应速率较慢,400~500 ℃时活化分子比率较高,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较大,反应速率较快,故不在常温下进行反应;②干燥净化的目的是除去反应物中的杂质气体,防止催化剂中毒而降低催化效率;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且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故装置 A的作用为对反应物进行加压;B处的物质主要是分离出的液氨,使得生成物浓度减小,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③反应混合气在热交换器中与原料气进行热交换,在此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不与催化剂接触,反应速率大幅度减小,虽然温度降低但是转化率几乎不变;由于以一定量的N2和H2为研究对象,计算转化率时不考虑新补充进入的N2和H2,故回收利用的原料气的温度升高,转化率也几乎不变;故图2所示进程中表示热交换过程的是b1→c1、a2→c1、b2→c2、a3→c2,选B、D、F、H。(3)已知Rln k=-+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由图可知,曲线的斜率为 -Ea,使用该高效催化剂条件下活化能更小,反应速率更快,则Rln k与的关系图见答案。
3 / 3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学习目标
1.体会从限度的角度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知识点 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的选择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1)反应原理
已知在298 K时,N2(g)+3H2(g)2NH3(g)的ΔH=-92.2 kJ·mol-1,ΔS=-198.2 J·K-1·mol-1。
(2)反应特点
(3)有利于合成氨的条件
①外界条件:    温度、    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②投料比:温度、压强一定时,N2、H2的体积比为   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方法
(2)浓度与合成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由v=kc(N2)·c1.5(H2)·c-1(NH3)可知:     N2或H2的浓度,            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3.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1)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分析
①选择合成氨生产条件时,既不能片面地追求高       ,也不应只追求高        ,而应该寻求比较高的反应速率获取适当转化率的反应条件。
②考虑原料的    、未转化的合成气(氮气和氢气)的    、    的综合利用等。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影响因素 选择条件
①温度 反应温度控制在   左右
②物质的量 N2、H2投料比  
③压强 1×107~1×108 Pa(低压、中压和高压)
④催化剂 选择  做催化剂
⑤浓度 使气态NH3变成液态NH3并及时分离出去,同时补充N2、H2
4.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的三阶段
【探究活动】 
 合成氨是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典例之一。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298 K时,ΔH=-92.2 kJ·mol-1 ΔS=-198.2 J·mol-1·K-1。浓度与速率有如下关系:v=kc(N2)·c1.5(H2)·c-1(NH3)。
交流讨论
1.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在298 K时该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
2.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氨的生成?
3.通过控制哪些条件可以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归纳总结】 
1.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从化学反应限度看,有利于氨生成的措施
(1)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物中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2.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看,有利于氨生成的措施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产物浓度、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升高温度,都可增大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1.德国化学家哈伯在合成氨方面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合成氨的工业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压强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原料转化率
B.升高温度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C.冷却过程中采用热交换有助于节约能源
D.原料循环使用可提高其利用率
2.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合成氨厂的产率都很低
B.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合成氨的产率很高
C.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700 K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越大,产率越高,无需考虑设备、条件
能力培养 工业生产中适宜生产条件的选择(归纳与论证)
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将SO2氧化成SO3:2SO2(g)+O2(g)2SO3(g) ΔH=-198 kJ·mol-1。
已知催化剂是V2O5,在400~500 ℃时催化效果最好。下表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
    温度 转化率 压强 450 ℃ 550 ℃
1×105 Pa 97.5% 85.6%
1×106 Pa 99.2% 94.9%
5×106 Pa 99.6% 97.7%
1×107 Pa 99.7% 98.3%
(1)根据化学理论和以上数据综合分析,为了使二氧化硫尽快地转化为三氧化硫,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条件?
(2)根据化学理论和以上数据综合分析,为了使二氧化硫尽量多地转化为三氧化硫,从化学反应限度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条件?
(3)根据上述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该反应应选择的条件是什么?
【规律方法】
工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1.从可逆性、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关系、焓变三个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
2.根据反应特点具体分析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从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再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出适宜的外界条件。
外界 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率的条件控制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的条件控制 综合分析结果
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产物的浓度 不断地补充反应物,及时地分离出反应产物
催化剂 加合适的催化剂 — 加合适的催化剂
温度 高温 ΔH<0 低温 兼顾速率和平衡,考虑催化剂的适宜温度
ΔH>0 高温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温并考虑催化剂的活性
压强 高压(有气体参加) Δvg<0 高压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压
Δvg>0 低压 兼顾速率和平衡,选择适宜的压强
【迁移应用】
1.化学反应的调控对于工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下列关于调控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工业中,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提高生产效益
B.硫酸工业中,为提高SO2的转化率,可通入稍过量的空气
C.工业合成氨,考虑催化剂的活性,选择400~500 ℃的反应温度
D.工业合成氨,迅速冷却、液化氨气是为了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 ΔH<0。(注:Ac-表示CH3COO-)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为             。
(2)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
(3)吸收CO后的醋酸二氨合铜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二氨合铜溶液再生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
1.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如图所示是哈伯法合成氨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2.(2025·河南郑州高二联考)硫酸工业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将一定量的SO2和O2混合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0.1 MPa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其他条件相同,550 ℃一定比450 ℃时反应速率快
C.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 ℃、压强10 MPa
D.常温常压下,将0.5 mol O2和2 mol SO2混合充分反应,放出热量98.3 kJ
3.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历程包含了9个基元反应
B.+3H2+6H*反应的ΔH<0,说明H—H断裂放出热量
C.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一般采用的温度为400~500 ℃,是为了提高氨气产率
D.原料气n(N2)∶n(H2)=1∶3,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氮气的转化率约为33.3%
4.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此图分析合成氨工业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是(  )
A.提高分离技术
B.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
C.研制低温催化剂
D.探索不用N2和H2合成氨的新途径
5.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循环的气体是N2、H2、NH3
B.采用高温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与快的反应速率
C.及时分离出产品,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D.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E.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N2的平衡转化率,结果如图。
T1    (填“>”或“<”)T2,判断的理由是              。
(3)温度为t ℃时,将4a mol H2和2a mol N2充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此时放出热量46.1 kJ。则该温度下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    。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如图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的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知识点
1.(2)可逆 减小 < < < 能 (3)①降低 增大 ②1∶3 2.(1)升高 增大 增大 催化剂 (2)增大 减小 3.(1)①转化率 反应速率 ②价格 循环使用 反应热 (2)①700 K ②1∶2.8 ④铁 4.催化剂中毒
探究活动
1.提示:298 K时,ΔH-TΔS=-92.2 kJ·mol-1-298 K×(-198.2×10-3 kJ·mol-1·K-1)≈-33.14 kJ·mol-1<0,该反应正向能自发进行。
2.提示: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3.提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在特定条件下,根据关系式v=kc(N2)·c1.5(H2)·c-1(NH3)可知,增大N2或H2的浓度,减小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速率。
对点训练
1.B 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0。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原料转化率,A正确;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衡转化率,B错误;冷却过程中采用热交换有助于节约能源,C正确;原料循环使用,充分利用原料,可提高其利用率,D正确。
2.B 合成氨反应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原料的转化率并不高,但将生成的NH3分离出来后,再将未反应的N2、H2循环利用,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可使合成氨的产率提高,据此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合成氨工业选择700 K左右的反应温度,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才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无论是从反应速率还是从化学平衡方面考虑,高压更有利于合成氨,但压强越大,对设备、动力的要求越高,D项错误。
能力培养
(1)提示:高温、高压、催化剂。
(2)提示:低温、高压。
(3)提示:常压、450 ℃、催化剂。
迁移应用
1.A 高温、高压、催化剂是合成氨的条件,硫酸工业不需要高压,A错误。
2.(1)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 (2)低温、高压 (3)高温、低压
解析:分析吸收CO反应的特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及有关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知识即可作答。
【随堂演练】
1.B 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净化气体是为了防止杂质气体对催化剂产生影响,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①不符合题意;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②符合题意;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原料转化率,③不符合题意;分离出氨气,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原料的转化率,④符合题意;氮气和氢气再循环,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⑤符合题意。
2.A 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该反应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温度为450 ℃到500 ℃,故其他条件相同,550 ℃不一定比450 ℃时反应速率快,B项错误;450 ℃、1个标准大气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相当高,故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 ℃、压强1 MPa,C项错误;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将0.5 mol O2和2 mol SO2混合充分反应,O2不可能完全转化,故放出热量小于98.3 kJ,D项错误。
3.D 该历程经历了TS0→TS6的7个基元反应,A项错误;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热量,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高温平衡向左移动,氨气的产率降低,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一般采用的温度为400~500 ℃,是为了使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氨气的产量,C项错误;原料气n(N2)∶n(H2)=1∶3,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设n(N2)=1 mol,则n(H2)=3 mol,消耗的n(N2)=x mol,列三段式: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 1 3 0
转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1-x 3-3x 2x
因×100%=20%,解得x=,则氮气的转化率约为×100%≈33.3%,D项正确。
4.C 由题图可知,NH3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故要提高NH3的体积分数,必须降低温度,但目前所用催化剂铁的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为 700 K,故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为研制低温催化剂。
5.(1)CE (2) <  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在一定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3)4.0(mol·L-1)-2 (4)
解析:(1)循环的气体是N2和H2,A错误;采用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B错误;及时分离出产品使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充入惰性气体会使体系体积变大,各气体分压变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D错误;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E正确。(2)由于反应放热,温度越高,N2平衡转化率越低,结合图像可知T1<T2。(3)根据题意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50%,此时放出46.1 kJ热量,则消耗的n(N2)=a mol=0.5 mol,列三段式:
           N2(g)+3H2(g)2NH3(g)
起始浓度/(mol·L-1) 4a 8a 0
转化浓度/(mol·L-1) 2a 6a 4a
平衡浓度/(mol·L-1) 2a 2a 4a
K=(mol·L-1)-2=4.0(mol·L-1)-2。
(4)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一段时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氨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变大,当达到平衡之后,继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物质的量减小,具体图像见答案。
6 / 6(共70张PPT)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体会从限度的角度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学习目标
目 录
知识点 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的选择
随堂演练
课时作业
知识点 
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的选择
1.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1)反应原理
已知在298 K时,N2(g)+3H2(g) 2NH3(g)的ΔH=-92.2 kJ·mol-1,ΔS=-198.2 J·K-1·mol-1。
(2)反应特点
①外界条件: 温度、 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
方向移动。
②投料比:温度、压强一定时,N2、H2的体积比为 时平衡混合物
中氨的含量最高。
降低 
增大 
1∶3 
(3)有利于合成氨的条件
2. 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方法
(2)浓度与合成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由v=kc(N2)·c1.5(H2)·c-1(NH3)可知: N2或H2的浓
度, 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增大 
减小 
3. 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1)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分析
①选择合成氨生产条件时,既不能片面地追求高 ,也不应只追
求高 ,而应该寻求比较高的反应速率获取适当转化率的反应
条件。
②考虑原料的 、未转化的合成气(氮气和氢气)的
、 的综合利用等。
转化率 
反应速率 
价格 
循环使
用 
反应热 
(2)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影响因素 选择条件
①温度 反应温度控制在 左右
②物质的量 N2、H2投料比
③压强 1×107~1×108 Pa(低压、中压和高压)
④催化剂 选择 做催化剂
⑤浓度 使气态NH3变成液态NH3并及时分离出去,同时补充N2、H2
700 K 
1∶2.8 
铁 
4. 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的三阶段
【探究活动】 
 合成氨是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典例之一。已
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298 K时,ΔH=-
92.2 kJ·mol-1 ΔS=-198.2 J·mol-1·K-1。浓度与速率有如下关系:v=
kc(N2)·c1.5(H2)·c-1(NH3)。
交流讨论
1. 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在298 K时该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
提示:298 K时,ΔH-TΔS=-92.2 kJ·mol-1-298 K×(-198.2×10-3
kJ·mol-1·K-1)≈-33.14 kJ·mol-1<0,该反应正向能自发进行。
2. 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有利于氨的
生成?
提示: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3. 通过控制哪些条件可以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提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在特定条
件下,根据关系式v=kc(N2)·c1.5(H2)·c-1(NH3)可知,增大N2或
H2的浓度,减小NH3的浓度,都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速率。
【归纳总结】 
1. 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从化学反应限度看,有利于氨生成的措施
(1)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物中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
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2. 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看,有利于氨生成的措施
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产物浓度、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升高温度,都
可增大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
  
1. 德国化学家哈伯在合成氨方面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合成氨的工业
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大压强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原料转化率
B. 升高温度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C. 冷却过程中采用热交换有助于节约能源
D. 原料循环使用可提高其利用率

解析: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0。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原料转化率,A正确;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衡转化率,B错误;冷却过程中采用热交换有助于节约能源,C正确;原料循环使用,充分利用原料,可提高其利用率,D正确。
2. 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合成氨厂的产率都
很低
B. 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合成
氨的产率很高
C. 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700 K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D. 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越大,产率越高,无需考虑设备、条件

解析: 合成氨反应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原料的转化率并
不高,但将生成的NH3分离出来后,再将未反应的N2、H2循环利用,经过
这样的处理后,可使合成氨的产率提高,据此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
合成氨工业选择700 K左右的反应温度,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的,
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才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项错误;无论是从反应速率还是从化学平衡方面考虑,高压更有利于合
成氨,但压强越大,对设备、动力的要求越高,D项错误。
能力培养 工业生产中适宜生产条件的选择(归纳与论证)
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将SO2氧化成SO3:2SO2(g)+O2(g)
2SO3(g) ΔH=-198 kJ·mol-1。
    温度 转化率 压强 450 ℃ 550 ℃
1×105 Pa 97.5% 85.6%
1×106 Pa 99.2% 94.9%
5×106 Pa 99.6% 97.7%
1×107 Pa 99.7% 98.3%
已知催化剂是V2O5,在400~500 ℃时催化效果最好。下表为不同温度和压
强下SO2的转化率:
(1)根据化学理论和以上数据综合分析,为了使二氧化硫尽快地转化为
三氧化硫,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条件?
提示:高温、高压、催化剂。
(2)根据化学理论和以上数据综合分析,为了使二氧化硫尽量多地转化
为三氧化硫,从化学反应限度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条件?
提示:低温、高压。
(3)根据上述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该反应应选择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常压、450 ℃、催化剂。
【规律方法】
工业生产中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1. 从可逆性、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关系、焓变三个角度分
析化学反应的特点。
2. 根据反应特点具体分析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从速率和平衡的
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再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出适宜的外界条件。
外界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率的条件控制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的条件控制 综合分析结果
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小反应产物的浓度 不断地补充反应物,及时地分
离出反应产物
催化
剂 加合适的催化剂 — 加合适的催化剂
外界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率的条件控制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的条件控制 综合分析结果

度 高温 ΔH<0 低温 兼顾速率和平衡,考虑催化剂
的适宜温度
ΔH>0 高温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
量采取高温并考虑催化剂的活


强 高压(有气体
参加) Δvg<0 高压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
量采取高压
Δvg>0 低压 兼顾速率和平衡,选择适宜的
压强
【迁移应用】
1. 化学反应的调控对于工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下列关于调控措施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 硫酸工业中,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可提高生产效益
B. 硫酸工业中,为提高SO2的转化率,可通入稍过量的空气
C. 工业合成氨,考虑催化剂的活性,选择400~500 ℃的反应温度
D. 工业合成氨,迅速冷却、液化氨气是为了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
向移动
解析:高温、高压、催化剂是合成氨的条件,硫酸工业不需要高压,A错误。

2.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
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
(NH3)2]Ac+CO+NH3 [Cu(NH3)3]Ac·CO ΔH<0。(注:Ac-表
示CH3COO-)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为 。
(2)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
防止合成塔中的催化剂中毒
低温、高压
(3)吸收CO后的醋酸二氨合铜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
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二氨合铜溶液再生的生产适宜条件应是

解析:分析吸收CO反应的特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用化
学平衡原理及有关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知识即可作答。

温、低压
随堂演练
1. 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如图所示是哈伯法合成氨的流
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解析: 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正反
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净化气体是为了防止杂质气体对催化剂产
生影响,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①不符合题意;加压,平衡正向移动,
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②符合题意;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原料转化率,③不符合题意;分离出氨气,平衡
正向移动,提高了原料的转化率,④符合题意;氮气和氢气再循环,可提
高原料的转化率,⑤符合题意。
2. (2025·河南郑州高二联考)硫酸工业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
(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将一定量的SO2
和O2混合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
化率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0.1 MPa 0.5 MPa 1 MPa 5 MPa 10 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 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 其他条件相同,550 ℃一定比450 ℃时反应速率快
C. 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 ℃、压强10 MPa
D. 常温常压下,将0.5 mol O2和2 mol SO2混合充分反应,放出热量98.3 kJ

解析: 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该反应正反
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
催化剂铁触媒的活性温度为450 ℃到500 ℃,故其他条件相同,550 ℃不一
定比450 ℃时反应速率快,B项错误;450 ℃、1个标准大气压下SO2的转化
率已经相当高,故实际生产中,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450 ℃、压强1 MPa,
C项错误;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将0.5 mol O2和2 mol SO2混合充分反应,
O2不可能完全转化,故放出热量小于98.3 kJ,D项错误。
3. 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历程包含了9个基元反应
B. +3H2 +6H*反应的ΔH<0,说明H—H断裂放出热量
C. 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一般采用的温度为400~500 ℃,是为了提高
氨气产率
D. 原料气n(N2)∶n(H2)=1∶3,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
则氮气的转化率约为33.3%

解析: 该历程经历了TS0→TS6的7个基元反应,A项错误;化学键的断
裂需要吸收热量,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高温平衡向左移
动,氨气的产率降低,但实际工业生产中,合成氨一般采用的温度为
400~500 ℃,是为了使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
内氨气的产量,C项错误;原料气n(N2)∶n(H2)=1∶3,平衡时,氨
气的体积分数为20%,设n(N2)=1 mol,则n(H2)=3 mol,消耗的n
(N2)=x mol,列三段式:
      N2(g)+3H2(g) 2NH3(g)
起始量/mol 1 3 0
转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1-x 3-3x 2x
因 ×100%=20%,解得x= ,则氮气的转化率约
为 ×100%≈33.3%,D项正确。
4. 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
示。根据此图分析合成氨工业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是(  )
A. 提高分离技术
B. 研制耐高压的合成塔
C. 研制低温催化剂
D. 探索不用N2和H2合成氨的新途径
解析: 由题图可知,NH3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故要
提高NH3的体积分数,必须降低温度,但目前所用催化剂铁的活性最高时
的温度为 700 K,故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为研制低温催化剂。

5. 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N2(g)+3H2(g) 2NH3
(g) ΔH=-92.2 kJ·mol-1,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1)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循环的气体是N2、H2、NH3
B. 采用高温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与快的反应速率
C. 及时分离出产品,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D. 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
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E. 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
CE
解析:循环的气体是N2和H2,A错误;采用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B错误;及时分离出产品使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充入惰性气体会使体系体积变大,各气体分压变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D错误;合成氨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E正确。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N2的平衡转
化率,结果如图。
T1 (填“>”或“<”)T2,判断的理由是

解析:由于反应放热,温度越高,N2平衡转化率越低,结合图像可知T1<T2。

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在
一定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3)温度为t ℃时,将4a mol H2和2a mol N2充入0.5 L密闭容器中,充分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此时放出热量46.1 kJ。则该温度
下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为 。
4.0(mol·L-1)-2
解析:根据题意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为50%,此时放出46.1 kJ热量,
则消耗的n(N2)=a mol=0.5 mol,列三段式:
N2(g)+3H2(g) 2NH3(g)
起始浓度/(mol·L-1) 4a 8a 0
转化浓度/(mol·L-1) 2a 6a 4a
平衡浓度/(mol·L-1) 2a 2a 4a
K= (mol·L-1)-2=4.0(mol·L-1)-2。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如图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的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答案:
解析: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一段时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氨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变大,当达到平衡之后,继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物质的量减小,具体图像见答案。
课时作业
1. 在密闭容器内,N2、H2起始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30 mol,达到平
衡时N2的转化率为25%。若从NH3开始,在相同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
的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应加入NH3的物质的量及NH3的转化率为( )
A. 15 mol和25% B. 20 mol和50%
C. 20 mol和75% D. 40 mol和50%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以N2、H2为起始时,N2为10 mol,H2为30 mol,要以NH3开始反
应,并且平衡时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应加入的NH3的量必须是20
mol。设以NH3开始反应时,氨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那么有20 mol-x=
2×10 mol×25%,x=15 mol,氨的转化率: ×100%=75%。
1
2
3
4
5
6
7
8
9
10
2. 一定温度下,在恒压容器a和恒容容器b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
1∶3的N2和H2。开始时两容器的容积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N2的转
化率(  )
A. a中大 B. b中大
C. a、b中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容器a中的反应与容器b中的反应相比,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平衡时容器a中N2的转化率大于容器b中N2的转化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消耗0.1 mol H2时,生成N—H数目为0.2 NA
B. 合成氨反应温度一般选择400~500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0.4 mol N2所含电子的数目为4NA
D. 氧化22.4 L NH3生成NO,消耗O2分子数为2N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合成氨反应中,每消耗3 mol氢气生成2 mol氨气,2 mol氨气含6
mol N—H,所以消耗0.1 mol氢气可生成0.2NA N—H,A项正确;合成氨
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每个N2分子中含14个电子,故0.4 mol N2含电子数
为5.6NA,C项错误;没有给出温度和压强,22.4 L气体物质的量不确定,
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
应为CO(g)+H2O(g) 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增加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的浓度 D. 更换催化剂
解析: A项,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压强对CO的
转化率无影响; 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化学平衡向右
移动,提高CO的转化率;C项,增大CO的浓度会降低CO的转化率;D
项,更换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5. N2(g)+3H2(g) 2NH3(g) ΔH<0,向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
①降低温度
②维持温度、容积不变,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3再通入一定量的N2和H2
③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④维持恒压条件,通入一定量惰性气体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①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②维持温度、容积不变,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3再通入一定量的N2和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③增加NH3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④维持恒压条件,通入一定量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氮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合成氨工业的生
产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将混合气体进行循环利用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B. 合成氨反应需在低温下进行
C. 对原料气进行压缩是为了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
D. 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氨气的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混合气的循环利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浪费,
符合绿色化学思想,A正确;低温有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但不利于提
高反应速率也不利于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故合成氨不采用低温条件,B
错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原料的转化率,C正确;催化剂
能改变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提高氨的产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5·广州高二期末)H2与N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NH3的模拟示意
图如图所示,图中1个分子或原子代表1 mol该分子或原子,已知N2(g)+
3H2(g) 2NH3(g) ΔH=-92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分别代表N2、H2和NH3
1
2
3
4
5
6
7
8
9
10
A. 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B. 实际生产采用高温和高压,目的是提高平衡产率
C. 实际工业合成塔流出气体时尚未达到平衡状态,故使用固体催化剂能提
高转化率
D. 1 mol N2和3 mol H2断键生成2 mol N和6 mol H吸收的能量为|ΔH1+
Δ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该反应是熵减的放热反应,ΔH-TΔS<0,低温条件下反应能
自发进行,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动,生成物的产率降低,则实际生产采用高温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B错
误;反应未达平衡时,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
率,C正确;由图可知,|ΔH1+ΔH2|包含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吸附氢气和
氮气的能量变化,所以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断键生成2 mol氮原子和6 mol
氢原子吸收的能量小于|ΔH1+ΔH2|,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5·湖南长沙高二检测)在一定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加
氢可以合成二甲醚(CH3OCH3),发生反应Ⅰ:2CO2(g)+6H2(g)
CH3OCH3(g)+3H2O(g) ΔH1<0,在同一条件下还可能发生副反应
Ⅱ:CO2(g)+H2(g) CO(g)+H2O(g) ΔH2>0。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实际生产中温度常常控制在500 ℃左右,这是因为在高温下生成二甲醚
的选择性较高
B. 增大压强有助于生成更多二甲醚,故生产中使用的压强越大越好
C. 在任何温度下反应Ⅰ都能自发进行
D. 及时将二甲醚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提高二甲醚的平衡产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
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故高温下发生反应Ⅰ生成二甲醚的选择性较
低,实际生产中温度常常控制在500 ℃左右可能是考虑催化剂活性,A错
误;反应Ⅰ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增大压强有助于生成更多产物,但
生产中还需考虑设备成本等问题,故压强并非越大越好,B错误;反应Ⅰ是
放热、熵减的反应,即ΔH<0,ΔS<0,则吉布斯自由能ΔG=ΔH-
TΔS在高温下可能大于零,此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错误;及时将二甲
醚从体系中分离减小了反应Ⅰ的生成物浓度,使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提高
了二甲醚的平衡产率,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N2(g)
+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②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可知,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其平衡
常数越 。
K=

1
2
3
4
5
6
7
8
9
10
(2)某温度下,若把10 mol N2与30 mol H2置于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
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0%,则该
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可用分数表示)。能
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正(N2)=2v逆(NH3)
d.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
(mol·L-1)-2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设转化的氮气的浓度为x mol·L-1,列三段式:
         N2(g)+3H2(g) 2NH3(g)
初始浓度/
(mol·L-1) 1 3 0
转化浓度/
(mol·L-1) x 3x 2x
平衡浓度/
(mol·L-1) 1-x 3-3x 2x
1
2
3
4
5
6
7
8
9
1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20%,即 ×100%=20%,解得x= ,则K= = = (mol·L-1)-2。容器容积不变,气体质量不
变,所以容器内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a错误;容器容积不变,反应前后气
体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正确;v正(N2)=2v逆(NH3),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说明反应未达
到平衡状态,c错误;混合气体中c(NH3)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都不
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3)对于合成氨反应而言,下列有关图像一定正确的是 (填字
母)。
ac
解析: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2>T1,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
动,NH3的体积分数减小,a正确;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对平衡无影响,平衡时物质的转化率不变,
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4)相同温度下,有恒容密闭容器A和恒压密闭容器B,两容器中均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此时两容器的容积相等。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中
NH3的体积分数为a,放出热量Q1 kJ;B中NH3的体积分数为b,放出热量
Q2 kJ。则:a (填“>”“=”或“<”,下同)b,Q1 92.4。
解析:相对于A来说,B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变大,所以a<b;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则A中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转化为2 mol NH3,Q1<9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技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为3H2(g)+N2
(g) 2NH3(g) ΔH=-92.4 kJ·mol-1。
(1)判断该反应的自发性并说明理由:

解析:该反应为放热的熵减反应,根据ΔH-TΔS<0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
该反应在低温下能够自发进
行;因ΔH<0,ΔS<0,ΔH-TΔS在低温下小于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工业合成氨流程示意图如图1:
①工业上通常在400~500 ℃下进行合成氨反应,用碰撞理论解释为什么不
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温度较低,活化分子比率较
低,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较小,反应速率较慢
1
2
3
4
5
6
7
8
9
10
②干燥净化的目的是
,装置 A的作用为 ,B处的物质主要是
(写出物质并注明状态)。
③工业上N2和H2混合气反应后经过图1中的过程再及时补充N2和H2进入合
成塔反应,以一定量的N2和H2为研究对象,计算转化率时不考虑新补充进
入的N2和H2,循环过程中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2所示进程
中表示热交换过程的是 (填字母)。
除去反应物中的杂质气体,防止催化剂中毒而降低
催化效率
增大压强
液态氨

BDFH
A. a1→b1  B. b1→c1 C. c1→a2 D. a2→c1
E. c1→b2 F. b2→c2 G. c2→a3 H. a3→c2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①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温度较低,活化分子比率较低,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较小,反应速率较慢,400~500 ℃时活化分子比率较高,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较大,反应速率较快,故不在常温下进行反应;②干燥净化的目的是除去反应物中的杂质气体,防止催化剂中毒而降低催化效率;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且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故装置 A的作用为对反应物进行加压;B处的物质主要是分离出的液氨,使得生成物浓度减小,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③反应混合气在热交换器中与原料气进行热交换,在此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不与催化剂接触,反应速率大幅度减小,虽然温度降低但是转化率几乎不变;由于以一定量的N2和H2为研究对象,计算转化率时不考虑新补充进入的N2和H2,故回收利用的原料气的温度升高,转化率也几乎不变;故图2所示进程中表示热交换过程的是b1→c1、a2→c1、b2→c2、a3→c2,选B、D、F、H。
1
2
3
4
5
6
7
8
9
10
(3)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Rln k=- +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
常数,R和C为常数),假设使用现有合成氨催化剂铁触媒时的图像如图
所示,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合成氨条件降为350 ℃、1 MPa,在
图中画出在使用该高效催化剂条件下Rln k与 的关系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解析:已知Rln k=- +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由图可知,曲线的斜率为 -Ea,使用该高效催化剂条件下活化能
更小,反应速率更快,则Rln k与 的关系图见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