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 限度与速率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 限度与速率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4:26:28

文档简介

一、化学反应速率
1.(2024·安徽高考12题)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
① 50 8 6
② 50 2 6
③ 50 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Se)=2.0 mol·L-1·h-1
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8H+2Fe3++Se+4H2O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Se的去除效果越好
2.(2024·甘肃高考10题)甲烷在某含Mo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2=1.41 eV
B.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 eV
C.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
3.(2024·北京高考10题)可采用Deacon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HCl制成Cl2,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 ΔH=-114.4 kJ·mol-1。下图所示为该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为反应物HCl,W为生成物H2O
B.反应制得1 mol Cl2,须投入2 mol CuO
C.升高反应温度,HCl被O2氧化制Cl2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平衡移动及相关计算
4.(2024·江西高考9题)温度T下,向1 L真空刚性容器中加入1 mol (CH3)2CHOH,反应达到平衡时,c(Y)=0.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时v正<v逆
B.再充入1 mol X ,平衡时,c(Y)=0.8 mol·L-1
C.再充入1 mol N2,平衡向右移动
D.若温度升高,X的转化率增加,则上述反应ΔH<0
5.(2024·湖南高考14题)恒压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3OH和CO,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CH3OH+COCH3COOH ΔH1
副反应:CH3OH+CH3COOHCH3COOCH3+H2O ΔH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δ[δ=
]随投料比x(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料比x代表
B.曲线c代表乙酸的分布分数
C.ΔH1<0,ΔH2>0
D.L、M、N三点的平衡常数:K=K>K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6.(2024·重庆高考14题)醋酸甲酯制乙醇的反应为CH3COOCH3(g)+2H2(g)CH3CH2OH(g)+CH3OH(g)。三个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1 mol醋酸甲酯和9.8 mol氢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t分钟时醋酸甲酯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1·min-1
C.容器乙中当前状态下反应速率v(正)<v(逆)
D.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
7.(2024·贵州高考17题节选)在无氧环境下,CH4经催化脱氢芳构化可以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烃产品。一定温度下,CH4芳构化时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ⅰ.CH4(g)C(s)+2H2(g) ΔH1=+74.6 kJ·mol-1 ΔS=+80.84 J·mol-1·K-1
ⅱ.6CH4(g)C6H6(l)+9H2(g) 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在1 000 K时    (选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受反应ⅰ影响,随着反应进行,单位时间内甲烷转化率和芳烃产率逐渐降低,原因是            
       。
(3)对催化剂在不同的pH条件下进行处理,能够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将催化剂在5种不同pH条件下处理后分别用于催化CH4芳构化,相同反应时间内测定相关数据如下表,其中最佳pH为       ,理由是             。
pH CH4平均转化率/% 芳烃平均产率/% 产物中积炭平均含量/%
2.4 9.60 5.35 40.75
4.0 9.80 4.60 45.85
7.0 9.25 4.05 46.80
10.0 10.45 6.45 33.10
12.0 9.95 4.10 49.45
(4)973 K、100 kPa下,在某密闭容器中按n(C6H6)∶n(CH4)=1∶5充入气体,发生反应C6H6(g)+CH4(g)C7H8(g)+H2(g),平衡时C6H6与C7H8的分压比为4∶1,则C6H6的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列出计算式即可)。
章末整合提升
1.C 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Se)==2.0×10-5 mol·L-1·h-1,A项错误;实验③中水样初始pH=8,溶液呈弱碱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Fe+Se+4H2O2Fe(OH)3+Se+2OH-,B项错误;由实验①、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确;由实验②、③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水样初始pH,Se的去除效果更好,但若水样初始pH太小,与H+反应的纳米铁的量增多,从而影响Se的去除效果,D项错误。
2.C 由能量变化图可知,E2=0.70 eV-(-0.71 eV)=1.41 eV,A项正确;由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知,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71 eV-(-1.00 eV)=+0.29 eV,B项正确;由能量变化图可知,步骤1的活化能(E1)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E3),则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慢,C项错误;该过程中甲烷转化为甲醇,实现了甲烷的氧化,D项正确。
3.B 由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的主要物质有HCl、O2、CuO、Cl2、H2O。CuO与Y反应生成Cu(OH)Cl,则Y为HCl,Cu(OH)Cl分解生成W和Cu2OCl2,则W为H2O,CuCl2分解为X和CuCl,则X为Cl2,CuCl和Z反应生成Cu2OCl2,则Z为O2,A正确;CuO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B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CuCl2→CuCl和CuCl→Cu2OCl2,D正确。
4.A 由题可知,达到平衡时c(X)=0.6 mol·L-1,c(Y)=c(Z)=0.4 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K=≈0.27,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时Q==0.35>K,反应逆向进行,v正<v逆,A项正确;再充入1 mol X,相当于将两个该容器叠加后容积压缩一半,若平衡不移动,则c(Y)=0.8 mol·L-1,而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则c(Y)<0.8 mol·L-1,B项错误;再充入1 mol N2,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若温度升高,X的转化率增加,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升温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D项错误。
5.D 依题意,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即分别为δ、δ,若投料比x代表,x越大,可看作是CH3OH的量增多,则对于主、副反应可知生成的CH3COOCH3越多,CH3COOCH3分布分数越高,则曲线a或曲线b表示CH3COOCH3分布分数,曲线c或曲线d表示CH3COOH分布分数,据此分析可知A、B均正确,可知如此假设错误,则可知投料比x代表,曲线a或曲线b表示δ,曲线c或曲线d表示δ。投料比x代表,A错误;曲线c表示CH3COOCH3分布分数,B错误;CH3OH与CO的反应为熵减反应,若反应为吸热,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所以CH3OH和C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1<0;当同一投料比时,观察可知T1时δ大于T2时δ,由T2>T1可知,温度越高δ越小,说明温度升高副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ΔH2<0,C错误;L、M、N三点对应副反应ΔH2<0,且TN>TM=TL,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K>K,D正确。
6.D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乙丙可知,丙反应升高温度,醋酸甲酯量增大,则反应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该反应的ΔH<0,A错误;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v(H2)=2v(CH3COOCH3)=2× mol·L-1·min-1= mol·L-1·min-1,B项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乙丙可知,丙达到平衡状态,但不确定乙是否平衡,不能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C项错误;对丙而言:
CH3COOCH3(g)+2H2(g)CH3CH2OH(g)+CH3OH(g)
起始/
(mol·L-1) 0.1 0.98 0 0
转化/
(mol·L-1) 0.08 0.16 0.08 0.08
平衡/
(mol·L-1) 0.02 0.82 0.08 0.08
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100%=8%,D项正确。
7.(1)能 (2)反应ⅰ产生的C(s)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使CH4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3)10.0 此条件下CH4平均转化率最大,芳烃平均产率最大,产物中积炭平均含量最低 
(4)20% 
解析:(1)ΔG=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1 000 K时反应ⅰ的ΔG=74.6 kJ·mol-1-1 000 K×80.84×10-3 kJ·mol-1·K-1=-6.24 kJ·mol-1<0,故1 000 K时反应ⅰ能自发进行。(2)反应ⅰ会产生积炭,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止甲烷与催化剂接触,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4)设起始时充入的C6H6为1 mol,CH4为5 mol,达到平衡时转化的C6H6为x mol,列三段式:
C6H6(g)+CH4(g)C7H8(g)+H2(g)
起始量/mol 1 5 0 0
转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1-x 5-x x x
平衡时C6H6与C7H8的分压比为4∶1,即=,解得x=0.2,故C6H6的平衡转化率为×100%=20%;平衡时C6H6的物质的量为0.8 mol,CH4的物质的量为4.8 mol,C7H8的物质的量为0.2 mol,H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 mol,总压为100 kPa,故Kp==。
4 / 4(共30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目 录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2024·安徽高考12题)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 的影
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
① 50 8 6
② 50 2 6
③ 50 2 8
A. 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Se )=2.0 mol·L-1·h-1
B.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 +8H+ 2Fe3++Se+
4H2O
C. 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Se 的去除效果越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Se )=
=2.0×10-5 mol·L-1·h-1,A项错误;实验③中水
样初始pH=8,溶液呈弱碱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2Fe+Se +4H2O 2Fe(OH)3+Se+2OH-,B项错误;由实验①、
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
确;由实验②、③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水样初始pH,Se
的去除效果更好,但若水样初始pH太小,与H+反应的纳米铁的量增多,
从而影响Se 的去除效果,D项错误。
2. (2024·甘肃高考10题)甲烷在某含Mo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E2=1.41 eV
B. 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 eV
C. 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
D. 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

解析: 由能量变化图可知,E2=0.70 eV-(-0.71 eV)=1.41 eV,
A项正确;由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知,步骤2逆向反应的
ΔH=-0.71 eV-(-1.00 eV)=+0.29 eV,B项正确;由能量变化图
可知,步骤1的活化能(E1)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E3),则步骤1的反应
比步骤2慢,C项错误;该过程中甲烷转化为甲醇,实现了甲烷的氧化,D
项正确。
3. (2024·北京高考10题)可采用Deacon催化氧化法将工业副产物HCl制成
Cl2,实现氯资源的再利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HCl(g)+O2
(g) 2Cl2(g)+2H2O(g) ΔH=-114.4 kJ·mol-1。下图所示为该
法的一种催化机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Y为反应物HCl,W为生成物H2O
B. 反应制得1 mol Cl2,须投入2 mol CuO
C. 升高反应温度,HCl被O2氧化制Cl2的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 图中转化涉及的反应中有两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由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涉及的主要物质有HCl、O2、CuO、Cl2、H2O。CuO与Y反应生成Cu(OH)Cl,则Y为HCl,Cu(OH)Cl分解生成W和Cu2OCl2,则W为H2O,CuCl2分解为X和CuCl,则X为Cl2,CuCl和Z反应生成Cu2OCl2,则Z为O2,A正确;CuO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会不断循环,适量即可,B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一定,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正确;图中涉及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是CuCl2→CuCl和CuCl→Cu2OCl2,D正确。
二、化学平衡移动及相关计算
4. (2024·江西高考9题)温度T下,向1 L真空刚性容器中加入1 mol
(CH3)2CHOH,反应达到平衡时,c(Y)=0.4 mol·L-1。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时v正<v逆
B. 再充入1 mol X ,平衡时,c(Y)=0.8 mol·L-1
C. 再充入1 mol N2,平衡向右移动
D. 若温度升高,X的转化率增加,则上述反应ΔH<0

解析: 由题可知,达到平衡时c(X)=0.6 mol·L-1,c(Y)=c
(Z)=0.4 mol·L-1,反应的平衡常数K= ≈0.27,再充入1 mol X
和1 mol Y,此时Q= =0.35>K,反应逆向进行,v正<v逆,A项正
确;再充入1 mol X,相当于将两个该容器叠加后容积压缩一半,若平衡不
移动,则c(Y)=0.8 mol·L-1,而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则c(Y)<
0.8 mol·L-1,B项错误;再充入1 mol N2,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
衡不移动,C项错误;若温度升高,X的转化率增加,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根据升温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D
项错误。
5. (2024·湖南高考14题)恒压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H3OH 和CO ,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CH3OH +CO CH3COOH  ΔH1
副反应:CH3OH +CH3COOH CH3COOCH3 +H2O  ΔH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δ
[δ =
]随投料比x(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料比x代表
B. 曲线c代表乙酸的分布分数
C. ΔH1<0,ΔH2>0
D. L、M、N三点的平衡常数:K =K >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依题意,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测得两种含碳产物的分布分数即分
别为δ 、δ ,若投料比x代表 ,x越大,
可看作是CH3OH的量增多,则对于主、副反应可知生成的CH3COOCH3越
多,CH3COOCH3分布分数越高,则曲线a或曲线b表示CH3COOCH3分布分
数,曲线c或曲线d表示CH3COOH分布分数,据此分析可知A、B均正确,
可知如此假设错误,则可知投料比x代表 ,曲线a或曲线b表示
δ ,曲线c或曲线d表示δ 。投料比x代表
,A错误;曲线c表示CH3COOCH3分布分数,B错误;
CH3OH与CO的反应为熵减反应,若反应为吸热,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
发,所以CH3OH和C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ΔH1<0;当同一投料比时,
观察可知T1时δ 大于T2时δ ,由T2>T1可知,
温度越高δ 越小,说明温度升高副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
ΔH2<0,C错误;L、M、N三点对应副反应ΔH2<0,且TN>TM=TL,升
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 =K >K ,D正确。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6. (2024·重庆高考14题)醋酸甲酯制乙醇的反应为CH3COOCH3(g)+
2H2(g) CH3CH2OH(g)+CH3OH(g)。三个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分
别加入1 mol醋酸甲酯和9.8 mol氢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t分钟时醋酸甲
酯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1·min-1
C. 容器乙中当前状态下反应速率v(正)<v(逆)
D. 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

解析: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乙丙可知,丙反应升高温度,醋
酸甲酯量增大,则反应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该反
应的ΔH<0,A错误;容器甲中平均反应速率v(H2)=2v
(CH3COOCH3)=2× mol·L-1·min-1= mol·L-1·min-1,B项错
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比较乙丙可知,丙达到平衡状态,但不确定
乙是否平衡,不能确定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C项错误;对丙而言:
CH3COOCH3(g)+2H2(g) CH3CH2OH(g)+CH3OH(g)
起始/
(mol·L-1) 0.1 0.98 0 0
转化/
(mol·L-1) 0.08 0.16 0.08 0.08
平衡/
(mol·L-1) 0.02 0.82 0.08 0.08
容器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100%=8%,D项正确。
7. (2024·贵州高考17题节选)在无氧环境下,CH4经催化脱氢芳构化可以
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烃产品。一定温度下,CH4芳构化时同时存在如
下反应:
ⅰ.CH4(g) C(s)+2H2(g) ΔH1=+74.6 kJ·mol-1
ΔS=+80.84 J·mol-1·K-1
ⅱ.6CH4(g) C6H6(l)+9H2(g) ΔH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在1 000 K时 (选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ΔG=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1 000 K时反应ⅰ的ΔG=74.6 kJ·mol-1-1 000 K×80.84×10-3 kJ·mol-1·K-1=-6.24 kJ·mol-1<0,故1 000 K时反应ⅰ能自发进行。
(2)受反应ⅰ影响,随着反应进行,单位时间内甲烷转化率和芳烃产率逐
渐降低,原因是

反应ⅰ产生的C(s)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使CH4与催化剂
的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反应ⅰ会产生积炭,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止甲烷与催化剂接触,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3)对催化剂在不同的pH条件下进行处理,能够改变催化剂的活性。将
催化剂在5种不同pH条件下处理后分别用于催化CH4芳构化,相同反应时间
内测定相关数据如下表,其中最佳pH为 ,理由是

10.0
此条件下CH4
平均转化率最大,芳烃平均产率最大,产物中积炭平均含量最低
pH CH4平均转化率/% 芳烃平均产率/% 产物中积炭平均含量/%
2.4 9.60 5.35 40.75
4.0 9.80 4.60 45.85
7.0 9.25 4.05 46.80
10.0 10.45 6.45 33.10
12.0 9.95 4.10 49.45
(4)973 K、100 kPa下,在某密闭容器中按n(C6H6)∶n(CH4)=
1∶5充入气体,发生反应C6H6(g)+CH4(g) C7H8(g)+H2
(g),平衡时C6H6与C7H8的分压比为4∶1,则C6H6的平衡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列出计算式即可)。
20%
解析:设起始时充入的C6H6为1 mol,CH4为5 mol,达到平衡时转化的C6H6为x mol,列三段式:
C6H6(g)+CH4(g) C7H8(g)+H2(g)
起始量/mol 1 5 0 0
转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1-x 5-x x x
平衡时C6H6与C7H8的分压比为4∶1,即 = ,解得x=0.2,故C6H6的
平衡转化率为 ×100%=20%;平衡时C6H6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CH4的物质的量为4.8 mol,C7H8的物质的量为0.2 mol,H2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 mol,总压为100 kPa,故Kp=
= 。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