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探究水的化学变化同步练习 (含解析)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探究水的化学变化同步练习 (含解析)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23: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探究水的化学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应用没有体现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D.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2.如图是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管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a管接电源的正极
C.管和管中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查氢气的纯度
C.吸取液体 D. 检查气密性
4.下列物质微粒的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图示能表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的示意图为
A. B. C. D.
5.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什用金属铁和稀硫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即氢气。氢气燃烧时发出火焰颜色为
A.淡蓝色 B.紫色 C.黄色 D.绿色
6.苏轼有诗:“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净水方法中,过滤比蒸馏净化程度更高 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7.下列用途与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电光源——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氮气用于食品充氮包装——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很轻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气割气焊——氧气有可燃性
8.空间站利用电解水的原理制备氧气,以供给宇航员呼吸。空间站制取氧气系统的剖面结构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端为电源的正极 B.供水膜的孔径小于水分子的直径
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原子构成 D.该系统为空间站内实现水循环、氧循环
9.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读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氢气验纯
10.下列实验操作中的目的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
B.加热前先将玻璃仪器外壁的水擦干
C.做铁丝燃烧实验前先将铁丝盘成螺旋状
D.蒸馏实验前先在烧瓶中加入少量沸石
11.如图所示为氢气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D.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12.2024年3 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矿泉水是纯净水 B.工业废水不能重复利用
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教材P9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完成下表。
颜色 气味 状态(常温常压) 密度 溶解性
14.某化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米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氢氧化钠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中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2)步骤②的目的是 。
(3)步骤图中的现象有:A中液面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若实验过程中,C中得到200mL气体,则B中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在实验条件下,p(H2)=0.089g/L,p(O2)=1.429g/L]。
(5)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C.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D.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6)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根据上述实验的现象,你认为水是否只含一种元素 并请说明理由: 。
15.老子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化学小组在学完水的相关知识后,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水进行深入的学习。
【查阅资料】
1.“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
2.电压、温度及氢氧化钠的浓度都会影响电解水的速率;
3.通常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水所溶解的氧气比氢气多。
任务一、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水
(1)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由此获得的启示 。
(2)图2为“生命吸管”及其净水过程,其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进行实验】化学小组连接好实验装置(如图3)
②活性表①过滤棉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装置两侧活塞,向长颈漏斗中持续注水,若观察到 (填字母)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4)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常还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为了 (“增强”或“减弱”)导电性
(5)接通直流电源,反应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
任务三、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
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电压/V 8 8 8 12 12 12
温度/℃ 10 10 30 10 10 30
溶液浓度/% 2.5 5.0 5.0 2.5 5.0 5.0
电解时间/s 1366 753 464 703 x 237
a极气体的体积/ 18.7 18.7 19.7 19.7 20 20
b极气体的体积/ 9.3 9.3 9.8 9.8 9.9 9.9
(6)实验2和3研究的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7)分析六组实验数据,实验⑤的电解时间“x”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710 B.740 C.395 D.235
(8)阿伏伽德罗定律指出: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比,据此请先说明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的理论值,再结合资料分析上表数据与理论值产生偏差的原因 。
《3.2探究水的化学变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A D A D D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C
【详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食品包装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分析】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a管产生的气体较少,b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故a管产生的是氧气,与正极相连,b管产生的是氢气,与负极相连。
【详解】A、a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B、a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选项正确;
C、a管产生的是氧气,b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选项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故选A。
3.B
【详解】A、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A错误;
B、检验氢气的纯度,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如果听到很小的“噗”声,则表明氢气较纯,B正确;
C、吸取液体,应该吸取试剂前将吸管内空气挤出,以免空气进入试剂使试剂变质,图中试剂中有气泡,C错误;
D、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和试管中的液面差,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故选C。
5.A
【详解】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时发出火焰颜色为淡蓝色;
故选A。
6.D
【详解】A.虽然自然界中水总量大,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并非取之不尽,故说法错误;
B.纯净水经过处理去除了杂质,但也去除了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钙、镁等)。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影响健康,故说法错误;
C.过滤仅能去除不溶性杂质,而蒸馏可去除所有杂质(包括可溶物),因此蒸馏净化程度更高,故说法错误;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O2),负极产生氢气(H2),质量比为8:1,故说法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稀有气体(如氖气、氩气)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如氖气发红光),这是其物理性质。正确。
B、氮气用于食品充氮包装,主要是因为它化学性质稳定,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错误。
C、氢气作为清洁燃料,是因为它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错误。
D、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和气割气焊,是因为它能支持燃烧(助燃性)。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端产生气体为氢气,则为电源的负极,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供水膜能使水分子通过,供水膜的孔径应大于水分子的直径,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该系统利用电解水制备氧气,同时产生氢气,氢气燃烧又可转化为水,同时提供能量,为空间站内实现水循环、氧循环,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验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说明气体较纯,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A、氢气是可燃气体,如果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检验纯度是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确保操作安全。从安全因素考虑。
B、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时,加热会导致受热不均(玻璃热胀冷缩不均匀),可能使仪器破裂,造成碎片飞溅或烫伤。擦干水是为了防止此类危险。从安全因素考虑。
C、此操作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现象更明显(如火星四射),便于观察实验效果。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
D、沸石(或碎瓷片)能提供气化中心,防止液体暴沸(突然剧烈沸腾)。暴沸可能导致热液体喷出,造成烫伤或火灾。加沸石是为了避免此类事故,从安全因素考虑。
故选C。
11.B
【详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是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澄清洁净的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不是纯水,属于混合物,A选项错误;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能重复利用,B选项错误;
C、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电解,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C选项正确;
D、将硬水过滤不能得到软水,是因为过滤不能除去水中可溶的钙、镁化合物,D选项错误。
故选:C。
13.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详解】氢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14.(1)增强水的导电性
(2)将装置内空气排尽
(3)上升
(4) 上升 0.1429
(5)B
(6)否,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水不是一种元素。
【详解】(1)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能增加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2)根据步骤②的操作可知,其目的为将装置内空气排尽。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B、C两端会有气体产生,装置内压强增大,A中液面上升。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B中收集的为氧气,C中收集的为氢气,C中得到200mL气体,则B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为200mL÷2=100mL,则得到的气体体积为100mL×0.001L/mL×1.429g/L=0.1429g。
(5)A、部分氧气溶于水中,会使收集的氧气较少,则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
B、部分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不影响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符合题意;
C、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会使收集的氧气较少,则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
D、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会使收集的氧气较少,则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则水不是一种元素。
15.(1)生活中要注重节约用水
(2)B
(3)a
(4)增强
(5)木条燃烧更旺
(6)温度
(7)C
(8)理论值应为2:1,实验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是b管中的氧气比a管中氢气易溶于水
【详解】(1)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由此获得的启示是生活中要注重节约用水;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装置两侧活塞,向长颈漏斗中持续注水,若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说明气密性良好,故选a;
(4)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常还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5)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可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
(6)实验2和3的温度不同,研究的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
(7)实验⑤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验④大,实验⑤的温度比实验⑥的温度低,实验⑤的电解时间应位于实验④和实验⑥之间,则“x”可能是395,故选:C;
(8)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理论值应为2:1,实验数据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产生偏差的原因是b管中的氧气比a管中氢气易溶于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