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21: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天气》测评卷
一、填空题(18分)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称它为 。
2.百叶箱是用来放置 (雨量器或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门朝北,箱底离地面有一定高度。
3.我们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写符号)。
4.用来测量雨量多少的仪器叫作 。
5.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 的大小。
6.云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 ,我们可以用10等分圆来描述它。
7.收集天气信息的常用方式有浏览气象网站、查询天气预报应用软件等。
8.有些生物可以预报天气,你知道有哪些现象预示即将下雨? , 。
二、选择题(32分)
1.出现雾霾天气的日子里,我们应该( )。
A.去登山 B.减少户外活动 C.在操场跑步
2.小强住在海南,那里的天气是晴空万里;小林住在黑龙江,那么小林家那里的天气是( )。
A.晴空万里 B.大雪纷飞 C.无法判断
3.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下列温度计的读数不正确的是( )。
A. B. C.
4.如果气温计10~20℃之间有5个小格,那么该气温计的每一个小格表示( )。
A.1℃ B.2℃ C.5℃
5.观察气温计的正确方法是( )。
A.丙 B.甲 C.乙
6.百叶箱通常做成白色,主要原因是( )
A.白色好看 B.白色反射阳光,避免箱内气温升高 C.白色耐脏
7.三(1)班的同学准备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下图),你认为最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
A. B. C.
8.下列天气现象中,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
A.暴雨 B.大雪 C.冰冻
9.下列方法中,不能感知到空气存在的是( )。
A.装空气的袋子鼓了
B.用眼睛朝周围看一看
C.用手扇感受到凉快
10.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的是( )。
A.纸团不湿
B.奔跑时感觉有风
C.风车转动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古诗描述的是下面( )天气情况。
A. B. C.
12.以下天气中,云量最少的是( )。
A.阴天 B.晴天 C.多云
13.下列天气符号表示下雪的是( )。
A. B. C.
14.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天气预报的变化是( )。
A.包含信息越来越少,过程越来越粗糙
B.包含信息越来越多,过程越来越精密
C.没有任何变化
15.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雨天对植物生长毫无帮助
B.寒冷天气下,松鼠可能会提前储存食物
C.下雪天所有动物都会出来活动
16.刮风天气时,帆船运动员最可能的反应是( )。
A.因风大而停止训练
B.利用风力进行训练,感到兴奋
C.抱怨刮风影响出行
三、判断题(16分)
1.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如图中的云呈现暗灰色,且云块密密层层地分布,我们将这样的云称为雨层云。( )
2.“-8℃”读作零下八摄氏度。( )
3.测量校园气温时,我们要在室外通风、背阴处,距离地面1.5米测量。( )
4.24小时总降雨量为25.0~49.9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 )
5.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
6.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多云、阴天的重要依据。( )
7.收看《天气预报》时,要重点记录气温、降水、风力等关键信息。( )
8.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红色代表最严重。( )
四、连线题(5分)
多云 雷阵雨 晴 大雪 阵雨
五、简答题(10分)
1.写出三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2.除了风向标,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风向?请列举两种并说明判断方法。
六、实验题(9分)
科学小组要研究一天气温的变化及规律
(1)为了测得更为精准的数据,他们可以利用( )进行测量。
A.雨量器 B.百叶箱 C.风向标 D.测力计
(2)经过测量,他们记录了10月11日这一天的气温数据如下:
时间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气温/℃ 16 17 18 20 20 21 22 22 24 22 22 20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0月11日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出现在( )时,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
A.14 6 B.7 14 C.6 14 D.6 10
(3)连续观测几天后,他们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气温( )。
A.一直升高 B.先上升后下降 C.一直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七、综合题(10分)
根据《天气》单元的学习内容,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时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气温,三十分钟后,温度最高的是( )。
A.树荫下 B.阳光下的水泥地上 C.阳光下的草地上
(2)以下不属于风带来的有利影响的是( )。
A.摧毁建筑 B.风力发电 C.传播种子
(3)降雨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描述不准确的是( )。
A.降雨可以起到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的作用
B.降雨时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雨量,使用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C.水是生命之源,所以降雨越多越好
(4)下面几句话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梅雨天马上要到了 B.未来两天内有大雨 C.大连四季分明
(5)如果今天最高气温是27℃,那么应该读作( )。
参考答案
1.大气圈[解析]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称它为大气圈,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2.气温计[解析]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传统常用的百叶箱四壁用木片做成百叶窗式,一面是门,箱顶和箱底用高低不同的几块木板制成。箱内外涂白漆。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门朝北,箱底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3.℃[解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计量,其符号是℃。
4.雨量器[解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5.力量[解析]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6.云量[解析]在气象知识里,“云量”指的就是云占全部天空面积的比例。我们可以用10等分圆的方法来描述云量:把整个天空想象成一个圆,平均分成10份,云覆盖的份数占比就是云量的多少。
7.收看电视台《天气预报》[解析]了解一个地区的天气变化,通常是指了解这个地区未来几天的气温变化、是否下雨、干湿度变化等,我们可以通过浏览气象网站、收看电视台《天气预报》、查询天气预报应用软件等方式收集天气信息。
8.燕子低飞 蚂蚁搬家[解析]天气的最大特点是多变,各种不同天气与动植物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些情况下,动物对变化的天气情况有着超乎寻常的感知力,它们能够捕捉到非常细微的变化,比如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浮出水面,都可以预示大雨将要到来。
二、
1.B[解析]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颗粒物,吸入后可能危害健康。在题目选项中,减少户外活动能降低吸入有害物的风险,而登山、跑步等户外活动会增加呼吸频率和暴露时间,不利于健康。故选B。
2.C[解析]天气是短时间内某地区的大气状况,不同地区的天气可能不同。题目中仅说明海南的天气是晴空万里,未提供黑龙江的具体时间或季节信息,所以无法确定小林家的天气情况。A选项错误,是因为两地天气不一定相同;B选项错误,是因为无法确定此时是否下雪。故选C。
3.C[解析]要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值,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观察刻度:首先确定温度计上每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单位(图中每小格代表1℃)。
②找到液柱位置: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看它上升到哪个刻度线。
③读取数值:根据液柱的位置,直接从温度计上读取对应的温度值。
④注意正负号:确保正确识别温度的正负,特别是在温度处于零度以下时。
A.温度计中显示的读数是20℃,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中显示的读数是0℃,选项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中显示的读数是-10℃,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4.B[解析]在温度计刻度中,10℃到20℃的总温差为10℃,其间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为10℃除以5,结果为2℃。故选B。
5.C[解析]A.视线从下方仰视液柱顶端,会导致读数偏小,这种观察方法是错误的。
B.视线从上方俯视液柱顶端,会导致读数偏大,这种观察方法是错误的。
C.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水平,就能准确读取气温计的示数,这种观察方法是正确的。
故选C。
6.B[解析]百叶箱用于放置气象仪器,需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温度误差。白色能反射大部分阳光,减少箱内吸热,从而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A.白色好看并非主要科学原因,与功能无关。
B.白色反射阳光可防止箱内温度异常升高,正确。
C.白色耐脏是次要因素,非设计核心目的。
故选B。
7.A[解析]A.是圆柱形容器,圆柱的横截面积处处相等,降水在其中的高度变化与降水量成正比,能准确测量降水量,适合做雨量器。
B.是圆台形容器,横截面积上下不同,降水高度变化与降水量不成简单的正比关系,会导致测量不准确,不适合做雨量器。
C.是棱台形容器,横截面积也不均匀,同样会使降水高度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复杂,测量不准确,不适合做雨量器。
故选A。
8.C[解析]A.暴雨是大量降雨,属于液态降水。
B.大雪是固态降水,由冰晶组成。
C.冰冻是地面或物体表面的水凝结成冰,并非从空中降落,因此不属于降水形式。
故选C。
9.B[解析]A. 装空气的袋子鼓了,说明袋子被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感知到空气存在,A选项正确。
B. 用眼睛朝周围看,由于空气是透明且无色的,无法通过视觉直接观察到,因此不能感知到空气存在,B选项错误。
C. 用手扇动时,空气流动形成风,皮肤能感受到凉快,说明空气存在,C选项正确。
故选B。
10.A[解析]A.“纸团不湿” 实验说明的是空气占据空间(杯子倒扣入水中时,空气占据杯子内部空间,阻止水进入,使纸团保持干燥),而非空气的流动性。故A符合题意。
B.奔跑时感觉有风,是因为人体运动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体现了空气的流动性。
C.风车转动是因为空气流动(风)推动风车叶片,体现了空气的流动性。
11.A[解析]把观察范围内的天空均分为10份,估计云遮蔽的多少,就是云量。云量的多少是区分阴晴天气的重要依据。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少云、多云和阴。云量不超过二成为晴;云量不超过四成为少云;云量不超过八成为多云;云量超过八成为阴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诗描述的是晴天,即A。
12.B[解析]“云量”是气象学专有名词,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超过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故选B。
13.B[解析]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选项B则是雪花图案,表示下雪。故选B。
14.B[解析]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天气预报包含信息越来越多,过程越来越精密。故选B。
15.B[解析]A.雨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水源,它能提供水分,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没有雨水,植物可能枯萎,所以雨天对植物生长有帮助。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寒冷天气来临前,松鼠会提前收集和储存食物(如坚果),以备冬天食物短缺时食用,这是一种适应天气变化的生存行为。选项符合题意;
C.下雪天,许多动物(如熊、青蛙)会冬眠或躲藏起来保暖,以减少能量消耗。不是所有动物都会出来活动,有些动物(如鸟类)可能更活跃,但“所有”动物都出来是不准确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解析]帆船运动员需要风力来推动帆船前进,风是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必要条件。刮风天气时,运动员通常会利用风力进行训练,并感到兴奋,因为风能帮助帆船更好地航行。选项A(因风大而停止训练)只在风力过大、可能带来危险时才会发生,但题目没有提到风力大小,因此不是最可能的反应。选项C(抱怨刮风影响出行)更适合普通人对天气的抱怨,而帆船运动员的“出行”就是训练本身,风反而对他们有益。故选B。

1.√[解析]雨层云的主要特征是:云层厚而均匀,呈暗灰色,云块密集且层层分布,常常会带来连续性的降水。题目中描述的云 “呈现暗灰色,且云块密密层层地分布”,符合雨层云的特征,因此该判断正确。
2.√[解析]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前面的符号“-”表示低于零度,应读为“零下”。因此,“-8℃”正确读法是“零下八摄氏度”。题目描述符合温度的标准读法,判断正确。
3.√[解析]测量气温需在室外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根据标准方法,气温计应放置在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以减少地面辐射或人为热源的干扰,确保数据准确。题目描述的条件与要求一致,因此正确。
4.×[解析]降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4.9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49.9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99.9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因此24小时总降雨量为25.0~49.9毫米的降雨称为“大雨”。
5.×[解析]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来,吹向南方,而非从南方吹向北方。风向的命名是根据风的来源方向,例如北风即来自北方的风。
6.√[解析]晴天时,天空中云量很少,能看到大片的蓝天;多云时,云量较多,但仍有部分蓝天可见;阴天时,云量非常多,几乎看不到蓝天。所以云量的多少是区分晴天、多云、阴天的重要依据,该说法正确。
7.√[解析]天气预报主要提供影响日常生活的天气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气温决定穿衣,降水影响出行准备,风力关系到活动安全,均为关键信息,因此题目描述正确。
8.√[解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按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红色预警表示灾害可能造成最严重的危害,需采取最高级别应对措施。题目描述与标准分级一致,故正确。
四、
[解析]天气符号。
【分析】天气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解答】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故答案为:
五、
1.晴天、雨天、雪天、多云、大风等。
[解析]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大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水汽等,我们称它为大气圈,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等。
2.①观察红旗飘动:红旗飘向的反方向是风向(如红旗飘向西,说明刮东风);②观察烟的飘散:烟飘散的反方向是风向(如烟飘向东南,说明刮西北风)。
[解析]观察红旗飘动:风推动红旗飘动,红旗飘动的方向是风的去向,所以风向是红旗飘动方向的反方向。比如红旗向西飘,说明风从东边吹来,是东风。
观察烟的飘散:烟雾比较轻,会被风吹着飘散,烟雾飘散的方向是风的去向,那么风向就是烟雾飘散方向的反方向。例如烟向东南方向飘散,表明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是西北风。这两种现象都是利用风对物体的推动作用,通过物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风的来向(风向)。
六、
(1)B (2)C (3)B
[解析](1)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所以测量气温可以用百叶箱。故选B。
(2)观察表格中的气温数据,16℃是其中最小的值,对应的时间是6:00;24℃是其中的最大值,对应的时间是14:00。所以10月11日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出现在6时,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C选项正确。
(3)分析10月11日的气温数据变化趋势,从6:00的16℃逐渐上升到14:00的24℃,之后从14:00的24℃逐渐下降到17:00的20℃ ,可以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B选项正确。
七、
(1)B (2)A (3)C (4)B (5)二十七摄氏度
[解析](1)同一天同一时刻在不同地点测量气温,测量的数据也可能是不同的,在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测量的气温会高于在树荫下测量的气温。在水泥地上测量的气温会高于在草地上测量的气温。故答案选B。
(2)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风力发电、传播种子、有利于空气流通消除雾霾等都是正面影响。但强风可能引发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负面影响。故答案选A。
(3)适量的降雨可以降低气温,并稀释空气中的污染物,调节气温,补给水源。A描述正确。
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时,在使用前需要把水加到“0”刻度。B描述正确。
适量的降雨可以降低气温,并稀释空气中的污染物,调节气温,补给水源。但如果出现强降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导致基础设施损坏等情况。C描述错误。
故答案选C。
(4)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而气候是指该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模式。A选项中的梅雨天和C选项的四季分明描述的是气候。B选项描述的大雨是天气现象的一种。故答案选B。
(5)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