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答案】:C
【解析】: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凝华过程是放热的。
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
B.秋天,霜打枝头
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D.冬天,千里冰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把握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片消失,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千里冰封,水变成了冰,发生的是凝固现象。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4.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答案】:C
【解析】:首先要明确舞台上的“烟雾”不是“烟”而是“雾”,是利用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易液化,只有当温度降到极低时用加压的方法才能使空气液化。 21*cnjy*com
5.2014年1月,武汉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消除雾霾。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升华、凝华、熔化
B.升华、凝固、熔化
C.升华、熔化、凝华
D.凝华、液化、升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干冰从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是固态的冰粒变为液态的雨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选A。【出处:21教育名师】
6.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固态的,一般出现在秋末冬初,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21cnjy.com
7.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答案】:C
【解析】:金属在高温、低压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经历的是升华过程,当蒸气在镜头上形成固态的金属膜时,并没有经过液态,如果先变成液态就会流下来,不会附在玻璃镜头上,因此金属膜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所以,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物态变化,先升华后凝华,故选项C正确。
8.下列物态变化中全部是放热的是( )
A.熔化、汽化、升华
B.凝固、液化、凝华
C.熔化、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升华
【答案】:B
【解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9.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这一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B
【解析】: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因为灯泡通电时温度升高,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断电后,灯泡内温度降低,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沾在灯泡的内壁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下列现象,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卫生球日久变小或消失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答案】:B
【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A、C、D都是升华现象;B是液化,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1.家用灯泡采用钨作灯丝,是因为钨具有较高的 。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先 后 在灯的内壁上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21·cn·jy·com
【答案】:熔点 升华 凝华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通电很长时间导体的温度会升高。家用灯泡采用钨做灯丝,是因为它的熔点很高,即使通电时间较长也不会熔化;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因为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灯泡内壁,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了灯的内壁上。www.21-cn-jy.com
12.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
【答案】:吸收 碘的温度
【解析】: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2·1·c·n·j·y
13.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 ,属于______现象。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答案】:室内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由气态变成固态 凝华 内表面
【解析】:寒冷的冬夜,外面气温非常低,所以玻璃窗户的温度也很低,室内温度较高,热的水蒸气流动到冰冷的玻璃窗附近,温度骤然降低,直接从气态凝华变成固态,附着在玻璃上,就形成了冰花,所以冰花都是在窗户的内表面。
14.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 态,升华需要__________热;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凝华需要_________热.www-2-1-cnjy-com
【答案】:固;气;吸;气;固;放.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2-1-c-n-j-y
三、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如需要请写出必要的公式及步骤)
15.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答案】:(1)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凝结成霜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2)①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一个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0 ℃以下),放入足够长的时间。②待两玻璃杯温度分别与冷藏室、冷冻室温度相同时取出。③过一会儿就会发现冷藏室杯子壁上有露形成;冷冻室的杯子壁上有霜形成。④验证猜想是正确的。【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而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它们都是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形成,而霜是水的固态形式,水要成冰温度必然在0 ℃以下,而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只要温度降低即可形成,故可考虑,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由外界的环境温度决定,在外界温度降低到0 ℃以下时,可能形成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
113.7℃
碘的沸点:
184.3℃
水的沸点:
100℃
酒精灯火焰:
500℃左右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实验2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21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特点。在做“碘的升华”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由于汽化而产生碘蒸气,故要控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才能使实验现象更有说服力。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出现的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3.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
B.秋天,霜打枝头
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D.冬天,千里冰封
4.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5.2014年1月,武汉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消除雾霾。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在上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物态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升华、凝华、熔化
B.升华、凝固、熔化
C.升华、熔化、凝华
D.凝华、液化、升华
6.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7.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8.下列物态变化中全部是放热的是( )
A.熔化、汽化、升华
B.凝固、液化、凝华
C.熔化、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升华
9.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这一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10.下列现象,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卫生球日久变小或消失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1.家用灯泡采用钨作灯丝,是因为钨具有较高的 。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先 后 在灯的内壁上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21教育网
12.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
13.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 ,属于______现象。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14.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 态,升华需要__________热;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凝华需要_________热.21cnjy.com
三、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如需要请写出必要的公式及步骤)
15.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水蒸气有时候会凝结成露,有时候会凝结成霜。
(1)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凝结成露还是霜?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1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
113.7℃
碘的沸点:
184.3℃
水的沸点:
100℃
酒精灯火焰:
500℃左右
你认为实验哪个方案更好些,说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