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20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第20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2 11:12:11

文档简介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导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电力作为新的能源与蒸汽机相比有哪些优点,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突破方法:由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例开始,让学生认识到电力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突破方法:图表比较法、学生平台展示法、师生通力合作探究法。
通过开设三个展馆(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展馆、电器发明展馆、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展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团结协作,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当中找出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影响的理解。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魂的智慧之光如何点亮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同学认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播放《寻秦记》中项少龙利用铜线引雷电的视频,设疑诱思,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这段视频中,展示了古人利用铜线等导体捕获雷电的现象,那么电是怎么产生的呢?
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上述图片中的物品它们都采用的是哪种能源呢?
接下来,老师将化身为一名现代科技博览馆的总馆长,分别开设【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展馆】、【电器发明展馆】、【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展馆】,需要聘请三名馆长和一批馆员,哪些同学愿意报名参加呢?
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
●教授新课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环节为:【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展馆】;第二环节为:【电器发明展馆】;第三环节为【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展馆】;第四个环节为:全体同学以“汽车的生产和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为论题,展开讨论。
1、展馆一:【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展馆】
教师过渡:

刚才同学们一起欣赏了第一个展馆的同学们展示了人类如何捕获雷电以及精彩讲解了电力的产生和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思考:
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发展成就简表
成果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交流发电机
1866
德国
西门子
交流电动机
1888
美国
特拉斯
电冰箱
1913
美国
DOMELRE
电动洗衣机
1901
美国
阿瓦·菲舍
有轨电车
1881
德国
西门子
有线电话
1876
苏格兰
贝尔
电灯
1879
美国
爱迪生
无线电报
1895
意大利
马可尼
(1)表格中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成就集中在哪个方面,哪些国家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2)馆长邀请学生讲解电的发现过程以及电力是如何被发明的。
(3)小组团结协作课件再现“电磁感应现象”。
(4)师生互动,探讨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提示:可从产生方式、产生成本、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四个方面考虑】
2、展馆二:【电器发明展馆】
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由第二个展馆的同学为我们制作的一段精彩花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电器,它们都集中在哪一领域?
展示图片:
(1)馆长课件展示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电器发明,提出问题:这些电器发明同学们都认识吗?发明者是谁?集中在什么领域?
(2)馆长邀请学生讲解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
(3)师生互动探讨爱迪生成功的秘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4)思考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生活在这个科技创新浪潮的今天,如何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我们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3、展馆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教师总结总结过渡:通过聆听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的高峰。那么在电力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交通运输工具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接下来就有请第三个展馆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1)馆长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变革的成就,
提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又发生了哪些变革,出现了哪些新型的动力机,是谁发明的,其主要能源是什么?
(2)馆长邀请学生通过课件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3)馆长课件演示【汽车的演变】,提出问题:在20世纪初,一种新的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被研制出来,它是什么呢?又是谁发明的呢?
(4)师生互动,探讨此时中国在飞机设计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自由辩论赛:
教师总结过渡:刚才我们三个展馆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电力、电器以及在新交通工具创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位历史学者曾说:“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对于汽车的大量生产和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同学们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论题:汽车的大量生产和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正方观点:有很多好处,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推动社会力生产力的发展。
●反方观点:有很多坏处,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石油资源紧张。
教师提问: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不可能因此不用汽车,但是汽车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如何辩证地看待?请结合身边的实际谈谈。
教师总结: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节能减排,趋利避害]
5、材料探究,提升能力: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例如: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兼职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得到新发展,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德国热机工程师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先后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内燃机、发电机都由德国人发明,打字机、白热丝灯都是由美国人发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了一国范围,规模更广泛,发展进程更加迅速。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紧密集合起来;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如上的特点,使得它的影响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广泛深刻,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
教师提问:
(1)根据材料一,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明者的身份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6、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1)三个展馆派出代表展示:
学完本科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三个展馆馆长自主进行总结,课件展示。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对本课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完整的小结。根据学生的认识,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勤奋努力,学好知识,做一个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板书设计:
开始时间: 开始的标志:
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
英国人 发现了 现象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德意志人 研制出

1879年美国科学家 研制出
德国人 发明 和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美国人 发明
使人类进入“ ”
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7、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选择题:
能源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 )
A、蒸汽 B、水力 C、原子能 D、电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是( )
A、英法 B、美英 C、英德 D、美德
3、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卡尔·本茨 C、史蒂芬孙 D、爱迪生
4、在20世纪初,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 )
A、卡尔·本茨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冯如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
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自《大国崛起》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以什么作为动力带动机器?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我国同时进行的近代化运动是什么?结果如何?
如今,我们仍享受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举例说明。
课件30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欢迎走进历史课堂:)电风扇MP3影碟机音响电磁炉电视机微波炉能源:电力世界历史(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讲人:章晓峰(襄阳五中实验中学)展馆一: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任务:
1、电是如何被发现的?2、电力是怎样进行应用的?
3、电力作为一种新的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
展馆二:电器发明展馆
任务:
1、你知道爱迪生有哪些发明吗?
2、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
3、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
展馆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任务:
1、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机的变革情况?2、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有哪些优点?3、交通工具的变革?科技之旅 展馆一
电力的发明及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发展成就简表
成果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交流发电机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
交流电动机 1888年 美国 特拉斯
电冰箱 1913年 美国 DOMELRE
电动洗衣机 1901年 美国 阿瓦·菲舍
有轨电车 1881年 德国 西门子
有线电话 1876年 苏格兰 贝 尔
电 灯 1879年 美国 爱迪生
电 报 1895年 意大利 马可尼
展馆一: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电的发现雷电存在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在雷雨天放风筝成功捕捉到了雷电。早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就描述过用布摩擦琥珀能够吸引毛发的现象。摩擦生电雷电存在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在雷雨天放风筝成功捕捉到了雷电。法拉第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工发电奠定了理论基础。人工发电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早期发电机展馆一:新能源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科学探究【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优点:
1、产生方式:干净、方便;
2、产生成本:价格便宜;
3、传输速度:传输速度快;
4、能量损失:传输损失小,便于远距离传送。温馨提示:
可从产生方式、产生成本、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四个方面考虑 展馆二
电器发明展馆展馆二:电器发明展馆 留声机 碳丝灯泡 电报机爱迪生电器发明领域讲述爱迪生的小故事?“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思考:(1)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你对“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通过小老师的故事讲述,思考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首先,体现了爱迪生作为伟大发明家的谦逊态度;其次,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谁能单纯依靠“天才”取得成功,要成功得更多地依靠勤奋努力。
展馆二:电器发明展馆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全家搬到北郊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不久,爱迪生患上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回家接受母亲家庭教育。
  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获1200多项发明专利权。1931年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1879年,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展馆三
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国人
卡尔.本茨
发明的
内燃机 展馆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英国人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石油1885年,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驱动车轮,试制汽车成功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之父”。 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亨利·福特
Henry Ford
1863.7.30~1947.4.71896年亨利·福特发明的四轮汽车坐在汽车上的福特 汽车大王1908年福特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展馆三: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中国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被称为“中国创始飞行大家”。1910年,他制造的飞机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机大赛中获得“时速第一”奖。冯如当年研制的飞机与莱特兄弟相比仅仅晚六年,而水平甚至有所超越。然而由于中国政局的动荡,致使冯如在中国制造飞机的愿望成为泡影。自由阅读卡有位历史学者曾说:
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汽车的大量生产和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 辩论双方自由辩论赛正方代表反方代表正方反方有很多好处,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推动社会力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多坏处,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石油资源紧张。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不可能因此不用汽车,但是汽车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如何辩证地看待?请结合身边的实际谈谈。东风EJ02电动汽车亮相襄阳 东风天翼纯电动客车亮相襄阳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节能减排,趋利避害]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工匠依据实践经验取得的成果。例如: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个纺纱工兼职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特别是电磁学等方面的得到新发展,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德国热机工程师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先后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内燃机、发电机都由德国人发明,打字机、白热丝灯都是由美国人发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了一国范围,规模更广泛,发展进程更加迅速。根据材料一,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明者的身份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者的身份:工匠、技师。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的身份:工程师、科学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紧密集合起来;超出一国的范围,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如上的特点,使得它的影响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广泛深刻,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根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启示:
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2、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开始标志: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表 现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新交通工具的出现电力的发明
及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美国 德国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1879年爱迪生研制出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耐用碳丝灯泡汽车和内燃机飞机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蒸汽机电动机 内燃机蒸汽机、火车 、轮船电灯、 汽车 、飞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归纳: 英国美国、德国 煤 炭 电力、石油延伸拓展1夯实基础1、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A2、“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D3、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应指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C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2)材料二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工业革命 英国首先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环境污染;
认识: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科技的时候,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科技。感谢评委老师的聆听和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