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5.20《梅岭三章》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5.20《梅岭三章》课件(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2 15:4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梅岭三章陈毅 陈毅同志,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作者简介一柱天南百战身
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赣南游击词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定标自学翻译小序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及缘由。从“旋围解”可看出此序为后来补写的。合作探究 组内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分析每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标划出疑问之处。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
展望未来回归征程,创业艰难(实写)
招旧部,斩阎罗(虚写)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大业未成,死不瞑目
勉励战友,奋勇杀敌投身革命,取义成仁
种自由花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交流释疑找出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借代和借喻,并分析其作用。何为借代?何为借喻?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如何区分借代和借喻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自由花”借喻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借代借喻本文主题: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
写作特色:
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层层深化感情,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长安春总制片人:吴小龙
总策划人:周鹏宇
演讲人:王希骅长安春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街东酒薄醉易醒, 满眼春愁销不得。 门外的杨柳无力的下垂着。 春天的东风吧柳枝吹成了金黄色。 东街的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 满腹愁苦还是消不了 白居易( 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这是作者心境不佳,看到春天金黄色的柳枝也是软弱无力的。想借酒浇愁,也办不到,本想长醉,可很快就又醒了,不能远离愁苦的折磨。 长安春 唐·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1.“青门柳枝软无力”一句用了什么修辞? “东风”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的,你看看他写的是城里的春天还是城外的春天?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写下来
3.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所以在他眼里柳枝是软无力的。 4.作者为什么要喝酒,又不想从醉酒中醒过来呢?
5.这首诗的素材及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拟人 春风 2.城里的春娇气,经不起寒流;城外的春顽强,最具生命力。 .3.“愁” .4因为他不想看到城里被寒流打过的的乏软无力的柳枝,只有喝醉酒了才能不再看到它们。. 5.同为写早春自己所见之景的七言诗,但一为赞城外春之生机,表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一为讽城内春之乏软无力,表现出对经不起风霜的城柳的失望与无奈之情。由于制作PPT时间过于仓促,难免有不足,请大家见谅。谢谢!
撒有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