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21: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二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思维导图系统回顾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及其成因,巩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两种基本力量这一核心观念。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比较、因果推理等思维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厘清各地貌现象背后的科学逻辑。 3.探究实践: 学生能亲手绘制单元思维导图,并能够依据典型地貌图片,分析、判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将理论知识与直观现象相结合。 4.态度责任: 在协作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乐于分享、尊重他人观点的科学交流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构建以“地球表面的变化”为中心,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为两大主干的思维导图体系。 难点: 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并理解特定地貌(如弯曲岩层与雅丹地貌)是由内力还是外力主导形成,并能清晰阐述其变化过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本单元所有关键图片、空白思维导图框架)、大型海报或电子白板。 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彩笔、单元学习资料。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 情境导入,明确任务(5分钟) 1.创设情境:提问“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表面的面貌?” (预设:学生回答:风、水、地震等等) 任务驱动:“这个单元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思维导图’这根线,把它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我们将分成两大探险队——‘内力探险队’和‘外力探险队’,来共同完成这张探索地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深入理解内外力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二) 合作探究,构建导图(25分钟) 活动一:搭建主干,回顾核心概念 1.引导:在黑板上中央写下“地球表面的变化”,并引出两大主干:“改变地表的力量”。 2.小组任务: ①第一组(内力探险队):负责梳理“内力作用”分支。关键词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思考:这些力量有什么特点(剧烈/缓慢)? (预设:地球内部力量释放非常剧烈) 会形成什么地形? (预设:会造成火山锥、岩层破碎……) ②第二组(外力探险队):负责梳理“外力作用”分支。关键词包括:风、流水(侵蚀/沉积)。 思考:这些力量有什么特点? (预设:地球表面的力量作用需要很长的时间) 会形成什么地形? (预设:雅丹地貌、风蚀拱门、蛇曲、沙洲等) 成果展示:各组派代表上台,将关键词填写在思维导图的相应分支上。教师引导全班进行补充和修正。 (预设:学生用贴纸或者便利贴进行粘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分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内外力作用的核心概念,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知识结构,加深对地表变化成因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二:关联现象,深化理解(突破难点) 1.图片挑战:教师逐一出示课件中的典型地貌图片,提问:“这是哪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你能把它放到我们思维导图的哪个位置?” 展示:弯曲的岩层、长白山天池、敦煌的雅丹地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弯曲的岩层:地球内部力量——地震 长白山天池:地球内部力量——火山喷发 雅丹地貌:地球外部力量——风的作用 黄土高原沟壑:地球外部力量——水的侵蚀作用 沙洲:地球外部力量——水的沉积作用 学生活动:将这些图片粘贴在思维导图合适的位置上 思维碰撞:针对容易混淆的地貌,如“弯曲的岩层”(内力)和“黄土高原沟壑”(外力),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辩论和辨析,强调判断依据——力量来源(地球内部/外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挑战与粘贴活动,引导学生将具体地貌与内外力作用关联,突破知识难点。借助思维碰撞与辩论,强化对易混淆地貌成因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深化对地球表面变化机制的认识。) (三) 总结提升,知识应用(10分钟) 1.个人梳理:学生参考黑板上的集体成果,在笔记本上绘制属于自己的、有个性化标注的思维导图。 (预设:学生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并发布评选任务) 应用:快速回答课件中的“练一练”部分题目(如第2、10、11、13题),检验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的效果。例如,回答第10题“下列关于风的说法,错误的是”时,学生能迅速从“外力作用”分支中找到正确判断。 (预设: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来回答问题)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再是单独记忆一个知识点,而是看到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世界。希望你们掌握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梳理知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绘制思维导图,巩固知识并培养个性化学习能力。以练习检验应用效果,强化知识联系。总结强调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本次以思维导图为核心的复习课,成效显著,学生的收获是多维度的。 在知识层面,学生不再是孤立地记忆“盆地”或“火山”等名词,而是成功地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构建了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为纲领的知识网络,真正理解了地形地貌与形成力量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在能力层面,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在小组协作绘制导图和分析等典型地貌的挑战中,他们反复运用了分类、比较和因果推理的高阶思维方法,辨析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