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四中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运动和力》导学案
个性修改
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
备注
提示:演示实验按课本P40图7-30图示及文字要求来完成补充实例: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的钩码为例受力分析指出:一对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是:
和
。(为课本P40的交流讨论3做铺垫)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习目标:1。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及二力平衡。2.理解二力平衡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4.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5.通过平衡,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预
习
案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2.自主、合作完成,限时10分钟。一、知识准备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呢?2.复习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反方向的力的合成方法。二、教材助读与自测1.平衡状态:
。举例说明:
。2.平衡力:
。静止在桌面上的苹果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力吗?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力吗?3.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______ ,
_____,且作用在_____ 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探
究
案探究点一:二力平衡的条件(演示实验)阅读课本40页的“实验探究”,明确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思考:1。如图甲所示,此时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纸板能否静止?2.如图乙所示,把纸板扭转一下,使纸板的一边与桌面平行。放手后纸板还能平衡吗?3.在其中一个钩码下端再挂一个50g的钩码,纸板还能平衡吗?4.去掉加挂的50g钩码,剪开平衡的纸板,纸板还能平衡吗?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实验:1。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2.根据力合成的知识分析,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结论:探究点二: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以静止在桌面上的苹果为例受力分析指出:一对平衡力是:
和
;一对相互作用力是:
和
。小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完成课本40页“交流讨论”中的问题。(要求:小组内第3、4号同学只掌握第1、2题)当堂检测:1.作用在___
__的两个力,大小___
__,方向_____
,且在_____
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即合力为
。2.马拉着重104
N的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马的拉力是100
N,则车受到的合力是_ _
N.3.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4.图中,属于二力平衡力的是(
)布置作业:课本作业:1、2、3、4题收获与反思:1、本节课的重点是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所以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及实验顺序的合理性尤为重要。在设计实验时采用“先立后破”的思想,先让纸板受一对平衡力,再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引导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效果很好。2、本节课的难点是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知识准备环节安排复习了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在“探究点二”中安排实例分析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并进行了区别,但还有部分学生在具体应用时对这俩概念容易混淆。在学生完成课本P40“交流讨论”中的第二题时,安排学生就甲、乙俩人手拉手拔河比赛和甲、乙两队拉着绳子拔河比赛进行演示分析进一步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收效较好。小组评价:八(1)班优胜组:2、4、11组,待进组:6、12组。八(2)班优胜组:2、7、11组,待进组:1、10组。八(3)班优胜组:1、2、5组,待进组:8、12组。八(12)班优胜组:4、
5、6组,待进组:3、9组。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深入各小组点拨预习,并收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小组长检查查预习情况,课代表组织学生展示,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点拨评价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探究案相关问题的解答。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展示。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实验组内交流讨论完成探究点二和巩固练习教师或课代表组织完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