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启示》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积累词语,掌握“豁免”“一以贯之”“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束手待毙”“砥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词语。
知识链接:郑也夫,1950年生,当代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化大革命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露天演讲。
明确内容指导学法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案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生字注音砥砺dǐlì
根瘤菌
liú
豁免huò
束手待毙bì
反刍
chù
觅食mì
奶酪
lào
繁衍yǎn
摄取shè
发酵jiào
豁免huò
巅峰diān
豁免huò
免疫力yì
愚蠢chǔn
喷嚏tì
不卑bēi不亢kàng
当之无愧kuì2.词语释义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不瘟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束手待毙: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着等失败。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3.总结交流预习成果.
个性修改
总结生成
第一课时以非典导入。检查预习。1.听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2.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三、默读课文批注每段的说明文方法及作用。
第二课时组内交流上节课批注的知识点。组长分配任务,选择展示的方式。如4号读句子,3号找说明方法,2号分析作用,1号总结。小组展示其它组补充。
互动策略展示方案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案1.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1)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2)细菌无处不在。(3)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有不可毁灭性。(5)细菌有自己的生存策略2.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小组交流回答)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小组交流回答)细菌的这些丰富的知识作者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向我们展示的,找一找文中有哪些说明方法?(1)列数字。例如“大约在35亿年到3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生命不久,细菌就出现了”“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的低温到150度的高温”“细菌平均1周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繁殖30代。”(2)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3)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庄有病毒或细菌,把村里的人畜都害死了以后,这种病毒或细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细菌本身没有跑到100里地以外的能力。寄生一定要有宿主的,要有无边的人群?可以不断换人。为什么欧亚大陆产生了一些高级的细菌,因为那里在古代已经人口密集。”(4)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个飞行的动物园”。“植物是生产者,它们承担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任务……我们的生存空间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场。”“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5)分类别。例如,世界上物种一般分为的五大类;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6)作诠释。
例如,什么叫寄生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五、作者为什么说“我半生所习多是‘无用之说’”?提示:所谓“无用之说”只不过是作者自谦的话。从前文的长篇大论来看,谁会认为是无用之说?没有对细菌的充分研究、认识,人类怎么能够在与细菌交战中获胜呢?这种自谦性用语也是演讲稿常用的结尾方式。
摘记重点检测学情 课后反思
1.通过批注每段说明方法及作用,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掌握的较牢固。2.在分析说明文方法及作用时了解了细菌的特点。3.一班展示较好,组长能根据组员回答及时板书。所以以后努力方向应加强小组建设。